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1期1999年6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家長重視學校課程過於宗教教育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陳玉純整理

留言板


※小玲每個禮拜都要去補習,沒辦法來參加聚會,真擔心她的宗教教育!

※小文最近的課業老是跟不上同學,想讓他去參加補習,又怕根聚會衝突,該怎麼辦呢?

※明明《學生名冊》中有不少學生,為何出席率總是那麼低?

※好多學生的父母親似乎不太重視宗教教育,我們是不是該去訪問、關心一下呢?

※好想去參加聚會喔,可是我又要補習,怎麼辦?




「詩如。」

「有!」

「文志。」

「有!」

「偉霖。咦?他沒有來嗎?」

「老師,他今天要補習,所以不能來。」文志回答說。

家揚趕緊點完名,發現不只是偉霖,還有嘉芬、孟凱……等,也都好久沒有來聚會囉!家揚找了這幾位學員的電話號碼,連忙打電話聯絡。

** **


「哈利路亞!請問是吳公館嗎?」

「是,請問您找誰?」

「您好,我是偉霖初級班的教員,請問偉霖最近為什麼都沒來參加初級班聚會呢?」

「原來是老師啊!偉霖他之前課業都跟不上同學,所以我讓他去補習啦!以後可能也沒辦法去參加聚會,多謝老師關心。」

「原來是這樣子,打擾您了,平安!」

家揚又打了幾通電話,得到的回覆大部分都是去補習、上課。他決定等聚會結束後,找班負責好好談談這件事情。

「今天的聚會就到這裡,大家平安,路上小心喔!」學員們離開後,班負責政穎忙著收拾東西,家揚、育柔也過來幫忙。

** **


「政穎大哥,你有沒有發現學員最近的出席狀況,不是很理想;剛剛我打電話,發現大多數沒來的學員,不是學校補課,就是去參加補習。」家揚擔心地說。

「這個問題我早就發覺了,正打算和你們討論討論,看看大家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宗教教育真的很重要,還記得依雅嗎?以前幼年班、少年班時,我們常在一起玩;可是上國中之後,她因為要補習,就沒繼續參加初、中級班聚會。現在上了大學,也都不來聚會了,每次找她,總是碰了一鼻子灰。」育柔無力地說。

「政穎大哥,你有什麼看法呢?」育柔接著問。

「在這個競爭的社會裡,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不要輸給別人,甚至比他人更優秀,所以家長重視學校教育的心態我們不難理解。但是一般人都有一種錯誤觀念,他們認為到學校或補習班、才藝班等,才是『受教育』;雖然在這些地方的確可接受較完整而有系統的教學,但還有一些生活知能,在這些地方是學不到的。

所以家長應該建立健全觀念,也就是『人人是教師,事事是教材』,該學習的不單是教科書上的知識,還包括做人處事等其它方面。若一個學生考試第一名,並不代表其它方面也能拿第一。最近資優生的問題頻傳,從清大情殺案、台中女中學生跳樓命案、台大法律系學生偷盜……等,他們哪一個不是老師、家長心目中的乖兒女呢?可見得學校只是填充知識的地方而已,所以家長應該打破名校迷思,並不是有名的學校才能教出好學生,要讓小孩依自己的興趣選向。

更何況,學海無涯,知識的追求是無窮盡的,只要依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作個合乎主用的器皿。教會中也有相當多的青年,把讀書、聚會與做聖工的時間調配得很好,沒有參加補習,蒙神賜福,同樣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或許,有時候參加宗教教育,剛好可以讓學生放鬆一下,紓解一整個星期緊張的情緒呢!

另一方面,家長不重視宗教教育還包括:他們覺得宗教教育的素質沒有學校教育那麼好,認為宗教教育可有可無,不是那麼重要。所以教員除了平日多讀經、禱告及參加聚會來補充自己靈糧之外,更要用心準備課程內容,提升教員素質。

使家長知道宗教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的是:它可以彌補人格教育,再加上有聖靈保守,不用擔心學壞了。同時教員也要常跟家長連繫,使家長知道班上最近有什麼活動,當家長與班上的互動性增加,會使他們更可以了解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喔!說了這麼多,你們覺得該怎麼做呢?」政穎大哥問道。

「我覺得可以辦一次家庭訪問,跟家長們好好談談,說不定會有所改善哦!」家揚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贊成!就讓我來安排吧!」育柔在一旁附議著。

過了幾個禮拜後,初級班的聚會中看到了多位久未出現的學員,家揚與育柔看看這些學員便相視而笑。兩位教員心裡都想著,這一次的家庭訪問真的找回幾隻小羊,感謝神。




(原[宗教教育]160期,1999年6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陳玉純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