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6期1999年1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班負責你在哪裡?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留言板


※唉,我快變成「地下班負責」了! (感嘆始終不見班負責的群)

※下一季的課表到現在還不見蹤影,明天要怎麼上課啊? (不知所措的寧)

※又是翻譯、又是接待、又是...,當班負責真是辛苦啊! (無奈的明)

※班負責事必躬親,又幫我們省了許多麻煩,嘻嘻,真好!(心存僥倖的怡)

※上課時間都超過了,怎麼還不見老師呢......?! (疑惑的學員小鵬)




「教育是百年大計」,單純的教育竟需要用上百年的時光與遠見來計劃!足見其本質--全面性與多變性。教育的計畫需要以宏遠的眼光來規劃運作,執行教育者更應付出長時間的精神心力投注於策劃、執行以及充實自我的工作之上,所以教師的工作自古以來便為社會所尊重。社會教育如是,宗教教育更應如此。

若說社會教育的責任在於作育英才,那宗教教育便如同助產士一般,完成神託付予我們迎接與孕育每一個屬靈小生命的誕生。其中可能經歷痛苦與掙扎,但這項神國中的百年大計,因為關乎靈魂的拯救,站在第一線的教員或是運籌帷幄的班負責,便不能缺乏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自覺與體認。

正因為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若面臨教會聖工人員的質、量均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常會使得班級的運作發生困難,而有了一人身兼數職或由一名班負責(教員)獨撐大局的情形產生。因此,諸如「班負責,你在哪裡?」的問題便成了宗教教育的隱憂。

但我們不禁要問:當班級團隊中的教員發出這樣的呼聲時,究竟是班負責的肩上有著其他沉重的擔子,導致難以對班級投注全副的心力;抑或對於這紮根的工作缺乏了前面所提及的認知呢?

其實教員與班負責所肩負的使命並無二致,其差異便在於班負責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並統籌班務的執行。不可諱言,雖然使命一致,但肩上的責任便需要更多的擔當與努力。我們在觀察各地宗教教育教員與班負責所反應的問題中,常會聽到前面所提及教員上課才出現、或沒課便消失的情形。

相信每一位受神託付的班負責,都是經過縝密的考慮,才答應接下這關乎教會下一代前途發展的重責大任,之所以有「班負責,你在哪裡?」的聲音出現,我們歸納出了兩點原因:

教員身兼數職


教會事工繁忙,導致無法樣樣兼顧,類似的問題也常出現在教會其它的工作崗位上。人才高度重覆使用的情形常使得聖工的品質受到影響,然而這問題的癥結並非全然關乎當事者的態度,也牽涉到了其它層面的因素,所以,我們只能提供遭遇類似情形的班負責一個思考的方向。

神所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恩賜有限,如何應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和如何應用所有的時間去參與每一件事工,這都值得大家細細思量。這其中的差別,這也同樣考驗著我們勇敢說「不」的能力,妥善利用自己所能支配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每項事工,不但對自己有所造就,相信也能對你所負擔的班級學員付出更多、更細膩的關懷與照顧。

職責劃分不明


對班負責的職責劃分不甚明瞭,也容易造成班務工作推行的死角。正當教員間存在著「這工作不屬於我」的觀念時,很容易造成推諉、延宕的情況,而班負責的工作便是要預防此類情形的發生。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班負責應常態性地出席每一次的宗教教育,不論從教員、學員的角度來看,班負責都是最了解班務運作的唯一角色。雖然班級有排課表,但仍可能發生許多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因此,班負責的常態性出席,應是必要的認知。

況且同工之間的協調與互助,班負責也扮演著催化的角色;若能讓教員間的默契提升,也將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完整、更全面性的照顧,甚至對教員有所造就。當班務上發生意見相左或需籌辦大型活動之時,班負責才能隨時掌握脈動,做出明確的決定。

綜觀以上所提,一言以蔽之,便是希望班負責能盡量撥出時間和精力給主的小羊,因為教育的工作是按步就班,循序漸進,絲毫馬虎不得的。

**  **  **


也許您所處的教會聖工人員實在不足,導致您無法實際參與每一次的課程,甚至無法撥出太多的時間處理班務。建議您,至少和其它教員之間必須有充份的了解和共識、以及暢通的溝通管道,以隨時掌握班上的動態,不致發生停擺的情形。

但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班級同樣不可一日無師,及時培養接棒的人才,方能對學員的影響降至最低。「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6)。教會是個愛的團體,班級亦然,常存一顆互助的心,會使得困難消弭於無形。

教員與班負責彼此為肢體,為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便須同心合意,不要過份考究於什麼工作是不屬於自己的。將焦點放在小羊身上,只要是有利於教育的事,便應視為己任,如此當仁不讓的心志,方可讓班務的推行更為順暢。

在末世的洪流中,如何讓真理的根紮深扎實,你我都有責任,不要忘記前輩在你我身上所投注的心力,我們所應付出的要更無私、更完全才是,彼此共勉。



(原[宗教教育]155期,1999年1月號)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