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7期2000年10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老年健康新觀念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鄭啟清

由於營養、衛生條件的改善及抗生素藥物的發明應用,人類平均壽命從1900年的47歲,增加到今日的76歲。很多已開發國家早已進入了高齡化社會,台灣也不例外,在1994年正式步入這個行列,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7.74%,約165萬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50年後,全球老年人將達到總人口的20-25%。屆時老人健康及照顧將是各國政府很大的問題,所以去(1999)年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為「國際老人年」,展開各種關切老人的活動。

過去老年人給人的印象是衰老、虛弱,現在很多老年人卻是老當益壯,甚至不輸給年輕人。美國有位八十多歲老先生撐竿跳比賽得冠軍,有位90歲老先生仍繼續駕駛小飛機送報紙,太空人葛倫八十多歲重返太空旅行,顯示他們一直能保持年輕時健康的身心狀態。

國人熟識的老頑童吳大猷先生,90高齡時仍然還在講學。諾貝爾獎得主善喬治(Szent-Gyorgyi),86歲時仍然在海洋生物研究所主持研究室並且發表論文。芝加哥修道院有許多八、九十歲的修女們,視力仍然良好,做出手工精巧的刺繡及各種手工藝品。根據國內的調查,有44%的65歲以上的老人,自認健康狀況良好,很少生病。這些例子,說明了老年人一樣可以有健康的身心及工作能力。當然,國內也有56%的老人,自認健康不好,罹患了慢性病。其中自認為有身心障礙者佔了15%,需要別人照顧起居。

目前對老年的研究有一些新的見解,其中之一項由內分泌學的研究瞭解,老化與內分泌的荷爾蒙減少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幾年前有人研究生長荷爾蒙注射在人體的效果,在短短時間內,這些老人皮膚毛髮變得有彈性有光澤,感覺年輕了幾十歲,身心充滿了青春活力。但因為副作用大,停止注射後,立即回復到原先的老態。所以推測假若能維持各種荷爾蒙的正常分泌,老年人就可以保有青春。

研究結果指出:老人因為生長荷爾蒙、胰島素類荷爾蒙及性荷爾蒙的分泌大量降低,使得活動量減少、食慾不佳,導致肌肉鬆弛、骨骼無力,愈發虛弱退化。若加上罹患慢性病,活動、食慾更受影響,甚至無法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但是罹患慢性病的老人,若能多多參加活動、增進食慾,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活品質。

在很多種類動物的研究,看到「節食」可以成功減慢老化的過程,但是卻無法使壽命大幅度增加。節食可以維持生長荷爾蒙、胰島素類荷爾蒙及性荷爾蒙的長久分泌,延緩各種慢性病發作。可惜要人在年輕時就節食是太困難了,實難辦到。《呂氏春秋》〈數盡篇〉提出:「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瞭解養生之道又去實行,就能保持年輕時健康的身心狀態,而得長壽。

最近有一項美國醫學報告追蹤1741位大學校友30年後的健康。發現在75歲的平均年齡時,他們凡是不抽煙、常常運動、生活規律的人,得重病或死亡的危險機率僅是另一類人的一半,就是明證。〈數盡篇〉提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觀念,更是流傳千古歷久彌新,仍是今日健康的準則。而且對環境衛生、飲用甘水及飲食的建議,真是鞭辟入裏,台灣及東南亞也經歷過因環境衛生、飲用水改善,減少了許多流行疫疾,人民健康也奠定了經濟發展的條件。

〈數盡篇〉又建議人們要去除飲食中過分的甘酸苦辛鹹,不要多喝烈酒,應該按時用餐,不飽也不餓,細嚼緩嚥。這樣節制的飲食,雖未能達節食卡洛里一半之程度,但可以維持消化荷爾蒙的規律分泌及腸胃正常運作,促進身體的健康,完全符合今日的衛生保健觀念。〈數盡篇〉亦提到應避免情緒失控,大喜、大怒、大憂、大恐、大哀都對健康有害。近年瞭解到神經與免疫學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情緒壓力過大長期釋出可體素,就會降低免疫力導至生病。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懂得凡事交託、祈求和感謝神,就能減輕許多情緒壓力,使我們能平靜地面對各種事情,達到體內均衡狀態。

結論

要維持老年人的健康,就要保持一定的活動量,以免肌肉慢慢廢弛、骨骼無力。飲食有節制,少喝酒,按時用餐,少量多餐,細嚼緩嚥。加上有堅定的信仰,有活潑的盼望,能靠主常常喜樂(帖前五16),有良好的情緒管理,就能如同栽種在神殿中的果樹,到老仍然發旺結果(詩九十二13-15)。


參考資料
1.《科學的美國人》1993年,4月號,46-52頁。
2.《科學》1997年,278期,419-423頁。
3.《新英蘭醫學》,1998年,338期,1035-1041頁。

(原[宗教教育]176期,2000年10月號)


作者: 鄭啟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