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9期2000年2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世紀末家庭信仰的挑戰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錦榮

保羅說:「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節的童女,獻給基督。我只怕你們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十一2、3)

際此新舊世紀交替之始,大小眾媒體不斷被人運用,來往奔跑,切心研究,以至於知識增加(但十二4);然也無形中在各大眾媒體,發現世界各地以至於台灣社會人心靈與肉體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災人禍之浩劫。台灣社會推動全民教育似乎迅速進步,政治實施民主,經濟突飛猛進,物質生活豐裕,但整個國家社會已顯現末世危險日子兆頭,人心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參:提後三1-5)。這些心靈災難現象延伸瓦解社會基本結構、信仰搖籃的家庭裏,啊!人若不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神,是註定要嚐悲哀的苦果(哀三40-49)。

台灣大學社會系薛教授最近提出一份報告,指出傳統家庭式微衝擊社會制度。近期美國「全國意向調查中心」公布家庭結構新數據,再度顯出傳統家庭式微,如今四個家庭中只剩下一個家庭,是由父母親與其親生子女居住一起生活,結了婚而沒有小孩的頂客族繼續攀升。從周遭生活環境中,也逐漸感到離婚率的增加帶來更多單親家庭,18歲以下者(即所謂依賴子女)生活於單親戶比例增加,更是倫理親情與人格教育一大考驗。台灣和歐美國家類似,離婚、分居、與同居未婚生子所形成的單親呈增加趨勢,婚姻波動及婚外性行為是今後影響家庭社會倫理結構的殺手。相對地單親家庭,其中又以父親不在(或離開)而由母親和其子女共同生活的「女單親戶」增加尤為快速,離婚所帶來後遺症,也就更加受到重視了。

內政部最近提出台灣地區近十年離婚人數分析報告,近十年離婚對數年增率平均為6.4﹪,離婚對數呈現攀升趨勢,是亞洲離婚率最高的國家。去年台灣地區離婚者共43,729對,比前一年增加4,830對。而且,結婚時間愈久,離婚年增率愈高,這是值得研究的現象。

事實上,國際社會學術各單位都不諱言的面對各種現象問題的探討,並提出真實的數據,提供人們正視問題的癥結,刺激人們反省真象,尋求解決之道,或勿再重蹈覆轍,都有正面意義;反之,信徒自初信領受真道後,在各方全民宗教教育教導培育下,信得越久就更堅定信仰而永不離開教會嗎?事實也許不然(林前十12)。
1999年11月26日總會舉開宣牧會議,教牧處特別提出一份東北、東南區教會現況調查表。東北區信徒總數4,671人、總戶數1,032戶、人在部落的有2,929人、無信仰生活者1,864人、有聚會人數824人、嫁娶外邦448人、同居者有56人;而東南區信徒總數7,977人、總戶數1606戶、人在部落的有3173人、無信仰生活者2,003人、有聚會人數1,471人、嫁娶外邦986人、同居者168人。

所以使徒保羅曾感嘆,若我們這野橄欖被接,一同得橄欖根的肥汁,若不珍惜,神必也不愛惜,也會被主砍下來,另外再添滿外邦得救數字(羅十一16-25),離了神不能做什麼!何等可悲!(約十五5)。古時以色列百姓多數倒斃曠野不能進迦南美地享安息,都是因為「不信」的緣故,這些紀錄於聖經,好使後代信仰引以為鑑戒(來三19;林前十11)。筆者曾看到一單親小孩,她母親忙著工作,信仰莫不關心,她雖從小接受宗教教育,但年齡漸長個性外向,母親怕她交友不慎離開神,就直接拿一本小冊《絕不可婚前性行為》,告訴她保守聖潔重要性,但還無濟於事,終於踏上入生與靈魂苦境,後悔莫及、得不償失,這都是因為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的後果(來三2)令人為之惋愕。

惟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我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來三13、14)。做為父母、長執、傳道、宗教教育老師們,當靠主堅固自己信仰,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作信徒的榜樣;又以宣讀、勸勉、教導、信仰傳承為念,主動多方盡力投入宗教教育聖工(參:提前三12-13;申六1-9;詩七十八1-8)全體信徒重視從小由家庭、教會宗教教育聚會中,培養讀經、查經、分享生命之道、造就靈性,一生順服聖經教導,自幼釐清信仰的價值觀善惡感,將神的話銘刻在心版上,那麼無論環境苦樂順逆,罪惡勢力潮流如何洶湧澎湃,都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勇敢向罪惡說:「不」,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好預備將來承受永生的天國。

(原[宗教教育]168期,2000年2月號)


作者: 陳錦榮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