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0期2000年3月)
你來我往:[宗教教育]獨行俠的心語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周惠萍撰稿

我在一次車禍中斷了一隻腳,從此就被貼上殘障的標記。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和同學打球,追追打打鬧成一團,同學們也不太敢在我面前開玩笑,我更怕成為他們的累贅,不再加入班上的活動。在教會裏也是一樣,別人都稱讚我好堅強,每個人都會為我做一些事,可是我不喜歡,我現在才體會能為別人服務是種福分,我漸漸躲在角落,也不敢奢求異性的眼光。笑臉下,我藏著無法訴說的悲情,覺得神離我好遠。

                           獨行俠



給親愛的獨行俠


在漫漫人生中,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遇到任何災難,有人一生下來就因染色體異常而畸型;有人罹患腦性麻痹、感覺統合失調,甚至是查不出原因的疾病,終生靠藥物維生;有人生在極窮困的環境,三餐不繼;有人生下來沒有父母,無依無靠;更有人因暴牙、兔唇、胎記、蘿蔔腿而自卑,他們都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人敢自稱完美,甚或有形、無形,都讓人發出怨言。

接受別人

誠如你所說的能服務別人是種福分,但接受別人幫助是給人得福的機會,不是更有福氣嗎?當我們匱乏時,由別人幫補;別人有難,我們伸出援手,如此才能取得平衡(參:林前八13)。若每個人都想做施捨的強人,就沒有弱者的存在了,況且承認自己的軟弱並不可恥。別人若想順手幫忙,只要微笑接受或婉拒即可,不要作多餘聯想及忖測,學習將心胸開放,我們才有更廣闊的未來。有一天放學正下樓梯(按:筆者亦為殘障),有一位小朋友站在旁邊說:「老師,加油!」他小小心靈不知他已「犯上」了,我更不能認為他在譏笑我而「欺下」,我微笑對他說謝謝。這是一幅多麼純美的畫面啊!這世界若能常保純真,便是伊甸園的美景了。

接受自己

殘障者在形體上本就永遠貼上標籤,很難撕下它,故往往會想盡辦法掩飾,學理上稱之為「器官自卑感」,生理缺陷成為適應環境的障礙,而這障礙又是難以克服的,所以殘障者更加自卑。為什麼不將眼光放在自己能力所能及的地方呢?接受它吧!面對它吧!我們不能和別人一樣爬山,但可以一起出遊,選一處風景怡人的地方,看本書、聽聽音樂,只要自己能享受箇中之樂,別人並不會在意的,不要自己將自己推向角落,加入社群才能被別人接納。

這世間可以展現的舞台很多,海倫凱勒在文學上、黃美廉在繪畫上、劉俠在寫作上都是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他們的成長路程全是用汗水和淚水堆砌出來的,沒有親身體會不知其中酸苦,然而他們的共通點是不服輸。或許我們是極平凡的人,但至少可以把書讀好,為自己奠定基礎,只要擁有一技之長,確保自己生活無慮,才有能力給別人幸福,唯有建立自信心後,才能贏得別人的欣賞及尊重。雖然未來在婚姻路上,你可能比常人多些崎嶇,把它交給賞賜婚姻的神吧!愛情是無法以主觀條件來衡量的,無論殘障與否,任何人都不知未來的伴侶是誰?只有求主宰萬物的神成全。還是一句話,先儲備自己,靈修自己,讓自己成為別人欣羨的對象,聰明的人不會以外貌自豪的,每個人都必須活出自我。

幽默人生

你稱自己為獨行俠,可體會到你的幽默,這就是了,隨時幽默一下,許多事就不那麼陰暗。《傳道書》中數次談到神的恩賜就是在勞碌中喜樂,能苦中作樂的人最具幽默。幽默大師林語堂博士認為幽默的特性是簡樸,簡樸之前先要成熟,成熟就是把一些虛華、炫耀、誇張等心理消除,那就是回歸聖經所說的一無掛慮,將所要的告訴神(腓四4-7),心中無掛慮才會有喜樂的心,也才能散發幽默的性格。幽默是快樂的源頭,快樂是幽默的表現,祝福你保有幽默快樂的人生觀。
幽默的另一種特徵是會轉彎,凡事都不是唯一的,腦筋急轉彎大受歡迎的原因是它開啟了思維的一種模式。我常想:若依我的個性,一定是一個四處遊蕩的人,但感謝神綁住我的腳,讓我能靜下心,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及思考能力,焉知非福?




給父母師長的話


家有殘障兒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痛--有擔不完的心,有解不完的煩惱,人生經歷的本是極重的勞苦(傳三10),這都不是任何人的錯,我們要以正常的態度待他們。不要因為憐憫而過度呵護,致使他無法走出家庭面對群眾;也不要因自卑、自責而不敢公諸於世,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接受事實,幫他面對自己、學習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站立起來。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的,即使有缺憾的孩子,他們也有生存下去的權利和被接納的尊嚴。

比起一般的父母,您或許需要多看些書,多吸收新的資訊,多向別人討教,多禱告神,學習從心理、生理上去了解您的孩子。苦難是一種操練,不只操練孩子,對父母、周遭的親朋也都是一種學習。涉及專業或技術問題時,讓各縣市社會局或殘障福利機構等社會資源助您一臂之力(註),不要讓自己心力交瘁之後,反生怨言,更不能彰顯神的作為。

至於教會的老師最好先請教有經驗的長者,確知如何給他們適當的照顧,不是要給他們特權,但在日常生活環境的改善上我們當細心觀察,讓他們在不需別人的扶持下可以自由行動,這是尊重他們。《路加福音》十四章13節說:「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教會在無障礙設施上若做得不完全,如何引領人進入神的殿堂?

教會長者或婚介,對他們要比常人更關心,錦上添花比雪中送炭輕省又討好,但這不是神要我們做的,神要我們愛人如己(可十二31),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孩子去愛(約壹四19-21),更能操練我們將愛昇華為無私,求神賜我們智慧。


■註:醫療系統
1.全國各大教學醫院均設有「發展遲緩兒童聯合鑑定中心」。
2.各縣市的地區醫院。
3.各地之榮民醫院。

(原[宗教教育]169期,2000年3月號)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周惠萍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