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海德

當傳道不是一種職業的選擇,而是基於使命的奉獻,基於對神的感恩,才能靠神的幫助為神做工,既是獻身就不求名利,也不求在生活上要掙得更多的錢。很多人都以為傳道人的腳蹤何其美好,或者以為傳道人的歷程跟一般人大相逕庭,其實傳道也是一個平凡人,許多人不知道,他們也需要信徒愛心的關懷及幫補。縱然每一位傳道人當初立下的心志都不一定相同,但相同的是,傳道的路走起來並不輕省容易,更是辛苦艱難,而他們都願意將這樣的重擔交託給主,學習祂的樣式,安息在祂的懷抱裏。

本文的報導並不是要揭開什麼神秘面紗,更不是吐露不可告人的祕辛,畢竟傳道人是貼近教會以及信徒而生活的,不像以前只有大祭司才能進入至聖所那般讓人好奇不可知。我們將藉由三位傳道人的訪談,更加去貼近傳道人的信仰以及生活,如同傳道人的自白:「覺得對傳道者的工作是可敬愛可敬佩,也羨慕這樣的善工。」

獻身,是一種感恩奉獻


這三位傳道人的出身不同,獻身的心志不同,學習的環境不同,服事的經歷也不太相同,可是對神的信心及盼望,以及分享體驗神恩典時種種的眼神是相同的,所流露出那種感恩的心亦是相同:

第一位傳道人自小失怙,同管理會堂的母親相依恃,因為常接觸傳道人,就喜愛、羨慕這樣的工作,從小立下當傳道的心志如同撒母耳一樣,在很小的年紀就獻身進入當時的神學班,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待在聯總工作;一路走來,如同主耶穌所蒙愛的約翰,沒遇見多大的患難,而有平安及恩典伴隨他的生活,到現在即使可以退休了,仍以任職傳道樂此不疲,沒想到要退縮,投入在喜愛的聖經研究上面。

第二位傳道人因有家人美好的見證及宗教教育,從小學就有嚮往傳道人工作以及獻身的心志,也在聖工的參與上得到喜樂;加上不斷感念神的恩典何其多並且家中長輩的鼓勵,退伍後決定獻上身心成為傳道。一路走來雖有心志上及病痛上的磨練,但有機會仍想再走一次相同的路,因為那是條很有價值而有意義的路。 第三位傳道人因為喜愛教育輔導的工作,又喜愛貼近青少年的生活,他明白「施比受更為有福」,既然可「施」表示自己擁「有」,所以從事教育的工作是幸福的,加上長執的勉勵及諸多因素,知道「傳道更是一位老師」;所以由職場上退出進入神學院,由屬世轉變為屬靈的教師,把每一位信徒都當成自己的學生那樣去熱愛、親近,把信仰當成是愛與希望的工程。

請說,僕人敬聽


「今天神賜給人們很多的恩賜,在社會上也許可以有很好的成就,更可以在業餘時間奉獻我們的精神、心力甚至是金錢,去扮演好一個熱心愛主的好信徒。」傳道人這麼以為:「如果知道神給我們獻身的恩賜,喜歡去接近人群,那麼就要明白,神今日要用我們!」

八樓會堂的禱告墊上,還存留著數十位傳道人的溫度。


神學院從昔日舊總會至今日的新大樓,到最近開辦的研究所,在硬體上、制度上、師資上及待遇上都愈來愈完善,現在的神學生無疑是幸福的:有充足的藏書,方便的網路配線,及舒適的起居環境。可是從昔日到今日的神學生都過著同樣幾乎沒改變的生活:早操、讀經、禱告、用餐、上課、領受道理那顆喜樂的心,力上加力那個感動的靈,在真神同在的教會裏,幾十年如一日。

從紅海往前行


「在早期,一位單身的神學生,津貼只足夠買牙膏肥皂還有一趟回家的車錢,有時捨不得買車票就買幾張郵票可以寫信回家;休閒的娛樂就是騎腳踏車在還沒有電燈、還是舖碎石子的公園路上。」傳道人這樣喜孜孜地描述當時的回憶:「雖然我們住在舊總會的舊建築,好幾個人擠在同一個房間睡覺,每個神學生的年紀也都不同,但那時感覺好快樂,大家相處也很有樂趣……」

沒有拆毀就沒有建設,神要建設一個人,就會先拆毀他


而在神學院學習的不單單是在道理方面,靈裏的操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這都要造就一位盡責的傳道工人。傳道人這麼說:「真耶穌教會的神學院是在學習神而不是在學神學。學習神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把內心的自我去掉,在神學院中所遇見負面的事情都將會成為一種在靈裏的打擊,但這些打擊會使你的靈性得到長進……」把屬於個人的驕傲磨去,然後學道、行道、悟道、傳道,這是每一個傳道者都要經歷的過程,雖然有時會令一個年輕的神學生難以明白,可是等到日後回頭一看,才發現神要每一位神學生學習的功課,都是有其目的的,也才能真正地感謝神奇妙的作為。「當傳道就像爬樓梯一樣,爬上去就不能下來,在靈性上要更上一層樓,你會遇見許多艱難,但是不要想退縮!」傳道人這樣引述爺爺對他的鼓勵,平穩的口氣,那些歷鍊彷彿小事一般過往雲煙。

摩西上西乃山時也是一個人,卻從神那邊得到力量,得到亮光


早期傳道人的假期很少,工作地點不定,一個人在外地的時候總是人生地不熟的,若不是對神的堅持及信徒的愛心招待,少有人能忍受得住。好像傳道人注定要 孤獨一樣,但卻能從神那裏得到力量。原來傳道人的另一項操練,就是要能夠忍受孤獨。傳道人在這裏分享一件昔日的趣事:「有一次被派往山地工作,那裏除了翻譯之外沒有人會用國語交談,所以每回聚會完就一個人待在傳道房裏,那時候比較年輕,覺得好像主耶穌要離開我,好像這裏都沒有人了,忍不住掉下眼淚,後來翻譯的人知道了這個情況覺得不好意思,就會在聚會後陪我聊天。」

神的恩典像撿嗎哪一樣,領受很多,也每天都有


有時候人在困難中得到幫助是神的恩典,但在迷失當中遇見軟弱也是恩典,即或不然,都夠我們用。有時傳道人講道就是在勉勵自己,看到某段經節,檢視自我做得如何,也從神那邊得到力量,所以神是無所不能,也是慈愛的神,讓傳道人深深體會到神是可靠的,是可敬可畏,更是可愛可親近的神。

瑪拉,必經之地


傳道人很容易遇到的挑戰是士氣問題,因為從神學院剛畢業時會滿腔熱血想要為主做工,但是當實際遇到制度上和人方面的問題,很容易令人灰心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操練。如果傳道工作一直很剛強,這樣就不能體會到人的軟弱了,有時士氣受到打擊、灰心軟弱的時候也是一種學習:要教人學習等候神,當再站起來的那一刻你將體會到神的憐憫扶持,而去關心那些軟弱的人。傳道人這麼說:「當傳道有時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灰心餒志的時候大可暫且躺在神的懷中休息,
那一顆對神的忠心不要失落,像《以賽亞書》所說的,那耐心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必如鷹展翅上騰……」

傳道者的中立是站在神這一邊


傳道人在調動到一個新地方都要與當地教會信徒重新認識(也許大家都已先風聞過傳道的種種作風與性情),彼此開始有良性的互動、接納,這樣才能同心投入教會的工作。雖然每個教會的民情都不太一樣,難免會有人的團體存在,傳道也沒必要介入太多,他這麼述說著:「有時做神要我們做的,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道理繼續要講,而神有祂的時候……」他明白不是站在保羅這邊,也不是站在亞波羅這邊,而是要站在神那一邊。

人的軟弱,也是有的


傳道人在教會事奉,名利、地位的誘惑有,異性牽扯的問題更甚。有時姊妹會因傾訴一些個人問題而對聆聽者產生移情作用,傳道人如果遠離傳道娘及家庭,這樣就容易給魔鬼留地步,所以傳道人常因職務調動而與家庭聚少離多,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憂。「如果是心靈出軌,這樣內心軟弱就無法專心為主做工;如果是行為出軌,這樣就會離開傳道的道路……」。傳道人感謝神讓他一直能有家人相伴,雖然陸陸續續搬了四、五次的居所。即便傳道人有抵抗誘惑的堅定,魔鬼的控
告難免會發生,有時人看見了事實沒錯,但那並不代表就是真相。於是乎傳道人還要能默默調適少數信徒誤解的指責。

神不虧待人,像是以色列百姓在曠野40年,餓肚子死掉的連一個都沒有


「以前當傳道很怕襯衫破掉,都是加一件外衣遮起來,有時去訪問信徒時被問到天氣熱為何不脫掉外衣?就搪塞過去,怎麼可能脫掉外衣?有時襪子也給穿破了,腳趾全都露出來了,就很怕去日本宿舍要脫鞋子,不然就是得遮遮掩掩,很怕給人看到……」筆者見侃侃而談的傳道,既沒披著外衣也穿著很休閒的涼鞋,不禁相視莞爾一笑,「所以既然獻身當傳道,或許會艱苦一點,但是決不會餓著,神不會虧待人,現在傳道人的待遇比以前好多了。我覺得主耶穌若看顧我們,就樣樣都有,如果多用心做工別想太多,就會比較好過一點,主耶穌也是這樣對門徒說:『你們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不曾缺少一毛錢


另一位傳道人也這麼說:「我有時會為生活費煩惱,雖然在孩子剛出生還幼小的時候生活費會比較不足,但是感謝主,當傳道不是只領總會那一份薪水而已,還有神的恩典眷顧,所以從當傳道開始,我曾經用過剩下100塊,但是不曾缺少一毛錢。」

家家有本當唸的聖經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傳道的家庭也不例外,如果傳道沒有跟家人住在一起,那麼連吵架的時間也沒有了,是幸還是不幸呢?傳道者以為跟家人互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行道,什麼事情不能溝通都不要緊,但是靠著聖經的真理,大家找到交集點,跪在神面前禱告求神的幫助,人就有調整自己的力量。神用土造亞當,用骨造夏娃,本質原來就是不同了;其實結婚原本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人又不能孤單沒有幫助,所以兩個人勞碌可以同得美好的果效。

我兒,我在這裏?


早期傳道人很少可以回家過年,都必須去主領除夕及新春特別聚會,所以別人家可以團圓一起,傳道者只能一人在外面,尤其是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盼望爸爸回 家。傳道人提起了一段記憶猶新的事:「有一次在教會講做父親的道理,翻譯者剛好是我兒子。講到以撒說『父親啊』,亞伯拉罕馬上回答『我在這裏』,那時我覺得很愧疚,自己的兒子常常要找父親卻是找不到,忍不住在講台上搭住兒子的肩頭,說聲對不起……」因為當傳道所講的道理,突然自己做不到,就會很難過。

「夫妻之間也是一樣,有一次我出國四個多月,那時在香港離台咫尺,歸心似箭,而一回到家卻覺得環境陌生,彷彿每一個景色每一個物品都生疏不一樣了。其實當傳道的一個遺憾就是冷落了家庭,只是想到母親對我的支持栽培,以及傳道娘曾對眾人說過以先生當傳道為榮,心裏也得了不少的安慰。」

其實傳道的家庭是需要信徒多多關心幫補的


另外一位傳道人也這樣分享:「感謝神給我這樣的家庭,我父母都很尊重我一切的選擇。我在進入神學院就讀之前結婚。而傳道人的家庭是比較辛苦的,有人說傳道不在家耶穌在家,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信徒多多的關心以及愛心的幫補(不是指物質上)。傳道娘會認為我是比較重視工作情境的人,難免需要有調適的地方,以為她只是在跟幾百個信徒分享一個人,因為時間、精神以及愛也是傳道家庭需要學習的功課,需要信徒的代禱、分享,不然是非常孤單的。大家都以為傳
道娘很堅強,也都把傳道家庭當成另類,其實人都有人性,都需要被愛、被呵護、被關懷、被重視,有時我一忙起來就覺得是一種苦楚,分內的工作必須去做,但又得撥時間陪陪家人……」

在座的人那時都努力去控制好自己心酸的情緒,怕水珠子一不小心從淚腺給蹦了出來,深呼吸了幾口的氣,聽傳道再繼續下去:「尤其孩子還小的時候更是心疼,雖然才七、八個月大,但卻很敏感,看見我準備要離家穿戴著比較整齊,只要任何一個小動作;比如戴起手錶或者拿起手機、車鑰匙,就開始哭了,一個不到一歲的小孩竟然分辨得出我要只是出門還是要回去工作!我那時就有很心酸的感覺,每走出一步都是沉重的,想到一個年輕傳道人的家庭就是這樣,不禁感慨。
有時會特別將車子熄火再下去抱抱小孩,跟他說些安慰的話,其實他就會比較好一點了;而有時我連回頭的勇氣也沒有,怕一看到孩子的臉就不想走了……」

我是何等的人?竟然有這麼多的恩典福氣


「在國內最令我感動的一件事,就是受到烏龍教會陳順真執事的照顧。第一次去那邊時在她家住了一個禮拜,她把我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五點鐘一定會泡好一杯雞蛋加冰糖,說要保護我的喉嚨,那時要吃雞蛋不簡單……」聽傳道人迄今圓潤的嗓音,似乎是從那時奠下的根基。「順真執事的愛心是全省有名的,實在令人非常感動。差不多在每個地方都有這樣愛心的兄姊,尤其我剛出來當傳道時很年輕,大家都把我當成是自己的孩子那般照顧。」

「我覺得我是個工作職場上很幸福的人,雖然很辛苦很累,不過神給我健康的身體,在這些山地教會不斷地奔跑。信徒對我非常的照顧,因為我照顧他們的小孩,這是我意外所得的收獲,也很感謝主,我感受特別深,因為這些信徒對我太好了,我是何等的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恩典福氣?」另一位傳道人也分享了幾則他在山地教會工作的親身經歷,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因為做在小子上的工作是喜樂的。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有信徒會對內批評真耶穌教會沒有愛心,比不上其他教會、慈濟功德會,其實我們的信徒心中真的有神的愛,只是平常不容易在口頭、行為上表現出來;一旦教會有兄姊需要關懷的時候,往往主內弟兄姊妹會二話不說付出真正的愛心,這是每個當傳道人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比如說有病痛的,或許他對教會並沒有什麼貢獻,或許家裏很窮困,但教會信徒會主動關心他的,絡繹不絕,也有暗中塞錢的,甚至讓病友覺得這人是不是在社會有多大的名氣,在這裏住院還有這麼多人來
探訪……,這樣的事情在教會裏不勝枚舉,對內對外,信徒每個都是多加。

沒有這般遭遇,就沒這般回憶


「在非洲及印度地區工作時,那邊的環境很差,蚊子跳蚤一大堆,有時被叮得很難受,連自己看了也捨不得。吃住雖然比較簡陋,傳道人跟他們的互動倒是很快樂,我們很多時候都在樹底下聚會,在屋子裏面太熱了……」想想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真是幸福得多。「在印度則是樂器比較多,非洲雖然樂器少,但是一定要加上40分鐘的唱歌跳舞,大小老少都要跳,所以也滿有趣的,聚會時唱著讚美詩,身體也會跟著舞動。因為被派到國外工作都是在心理有調適及準備,所以比
較沒有辛苦的事,雖然有時要走好久的路,有時連洗手間都沒有,洗澡時整間浴室都是蚊子,這都是一種學習;吃的方面也是如此,學著用葉子當餐盤,用手當餐具,覺得滿有趣的。在那邊也沒有跪墊,隨地一跪禱告三、四十分,整個膝蓋都痛得爬不起來,後來懂得想辦法用厚紙板──既可當扇子又可當跪墊,這些都是滿好的回憶,我們現在跪舒適的跪墊反而懶惰了,沒幾分鐘就想爬起來。」

國外教會的情形大致上跟國內差不多,不過在國外工作比較辛苦,很多人都羨慕傳道可以出國玩,其實傳道人每天講課四到六節,如果沒有充足的體力實在無法應付。還有一些一路跟班上課的信徒,很熱心又很懂道理,如果每次都講同樣的東西,傳道人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就要一直不斷有新的內容跟大家分享,挑戰很大。

「歐、美、紐、澳多是台灣的移民,在那邊工作比較能適應,像是在國內教會一樣……」傳道開始跟我們閒聊幾年來在國外工作的心得:「在馬來西亞那邊,不同的是在道理的看法上有些微差距,所以有時會碰到一些困難;印尼在這20多來有很大的改變,非常的難得……」

信仰是愛與希望的工程


「以前我的職業是老師,工作滿快樂的,因為可以去付出愛、希望、熱忱以及與山地小孩同過幾年生活的期待……」另外一位傳道人娓娓道來他當初獻身的心志:「當時長執這樣勉勵我,當老師固然也能協助教會聖工,但是當傳道更是老師,教書或許能教幾個班級的學生,但如果當傳道,每一個信徒老老少少就都是你的學生。最後我抱著一顆當老師的心腸進入神學院,因為信仰是愛與希望的工程。青少年的可塑性非常高,當你給他愛就擁有愛,給他光就能感受到熱度,所以
我一直把青少年輔導當做我工作的重點,直到今天也很高興當初的選擇。」

牧羊人本來就是要喜歡羊


傳道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接近、擁抱人群,哪有牧羊人不喜歡羊的道理?傳道對任何一個年齡層的人都要去貼近,不管是兒教組、青教組、各級團契。而我們教會也應該投入更多的關注在青少年工作上面;如果青少年得蒙保守,那麼一路走來就是保守了一個家庭在主裏,跟做在慕道朋友身上的工作同樣重要。其他教會有青少年工作主任,同樣由牧師擔任,可見他們也很重視這樣的工作,因為即使是大專生也需要被關懷的。傳道人這樣語重心長地嘆息:「很多人對輔導教學的工作會覺得不以為然,但它並非完全是世上的小學,教牧協談通常都是信徒出了事情才來處理,可是處理起來,往往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因為信仰根基與行為都已定型。所以宗教教育是一條很可行、很重要的道路,因為在可塑期就輔導孩子站穩,造就的不只是當事人,更有他的後代!」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


這是第一位傳道人的座右銘,以前傳道人生活很苦,領的錢很少,過年過節要買給孩子們的新衣新鞋都要經過非常的計算。傳道人突然嚴肅地這麼說著:「我在當傳道時,不允許孩子穿破的衣服,也不見凡物有缺乏。我對孩子說在家裏穿簡單一點沒關係,可是到教會一定要把最漂亮的衣服穿出去,才不會讓人家以為當傳道很可憐,神的祝福比較重要,所以我不會讓孩子穿破的衣服出門!」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第二位傳道人以為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因為傳道者的榮耀不是在物質上的富足,而在於有神的同在。軟弱不是全然沒有,不過求神保守盡到本分,神喜悅才是最重要的,他這麼立下志向:「現在年紀有一點了,最大的希望就是好好牧養教會,為主傳揚福音,什麼時候主耶穌召我回去能沒有遺憾……」。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第三位傳道人這樣鼓勵自己:「兒童及青少年工作是一個很重要的經營,因為那是教會重要的資產,需要一個專業經營人,所謂專業就是要用心去投入……」現在的孩子愈生愈少又照顧不好,在信仰及就業上,回鄉服務的人也少,過分集中在都會區,比較鄉下的教會難尋教員,教員本身的培訓與在職訓練也顯得不足,於是變成一個很大的破口,尤其是現在整個社會、產業結構都在轉型,青少年吸收不到好的道理,無形中留在鄉下就成了一種隱憂。如果青少年可以感受到愛與
希望,教會要奠定青少年信仰的基礎,就讓他們能在信仰這個大家庭裏面得到愛,我們才能說在神的恩典與愛中建立自己。

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


現在教會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危機,就是對神的信心不夠:有心做工的人很多,可是真正對主有信心的人卻很少。所以現在很多人絞盡腦汁、用盡方法,將社會上的那一套方法帶進教會裏來,期待教會興旺,立意雖好,就是不肯好好禱告。傳道人在此疾呼:「現在禱告的聲音比起早期少了許多。禱告要有團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現在教會裏面的神蹟,不是說誰能去做,而是藉著同心合意的禱告才能去完成,才能顯露出神的恩典,誰也不能去誇口!」

摩西在埃及學了一切的學問


國外教會普遍覺得傳道人很少,有些信徒做禮拜要通車很久的時間,所以在台灣聚會,實在比國外幸福多了,而且教區又常舉辦延伸神學,連以前長執要等很久時間才有一次的受訓講習,現在也普及到所有的弟兄姊妹。「在台灣一定要好好把握各級的延伸神學以及講習會、訓練班,現在國外很多兄姊就苦嘆當初沒在台灣好好學……」傳道人轉述一些同靈的自白:「有位弟兄告訴我,小時候在台灣參加學生靈恩會,根本沒有好好地聽課,對聖經也沒有好好地學習,現在人家請他好好講一篇道理都沒有辦法;有位弟兄聚會都是播錄音帶,慕道者請他講篇道理也有困難,每次回台灣就帶走一大堆錄音帶,然後繼續放錄音帶聚會,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信主那麼久了卻無法講出一篇道理來。所以現在台灣學習道理的環境那麼好,一定要把握住機會,等到出國了就可以應用,個個出去都是傳道人。趁著大家還可以學習的時候要好好充實自己,就像摩西在埃及學了一切學問,時候到了就要派上用場。」

當趁著還年幼的日子


筆者當中有人好奇是不是傳道人都把整本聖經背起來,像古時讀書人的精神一樣,傳道人就很樂意地為我們解答:「『古時讀書人的精神』在我們教會的老前輩中或許是有的。我們在聖經的學習上泰半靠著記憶以及努力(當然要禱告求聖靈引導),那個時候很勤讀聖經,一天要讀40章。所以年輕很好,趁著記憶力還不錯的時候,讀久了就像電腦一樣記起來,倒不像別人認為傳道人都把整本聖經背起來這樣。現在年紀愈大就愈忘愈多,會比較依賴自己所用的那本聖經;但大部分聽到某個經節就能直覺地反應是記載在書中的哪裏,如果年輕的時候不多讀聖經,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記不太起來了。」

要剛強壯膽,要如火挑旺


傳道人的關懷很重要,尤其在培訓過程中如果能夠獲得較多的資源,較不容易在未來的工作上缺乏甚至孤單。給予神學生和線上傳道人更多的鼓勵以及關懷,像保羅鼓勵提摩太一樣:要如火挑旺,要不斷加新火、加木炭,又要不斷去挑旺、吹熱,加入愛與希望,用心在輔導方面。另一方面傳道人也要懂得保養身體,要懂得休息,傳道人亦是帶著肉體,若不是主耶穌的憐憫,常常熬夜操煩過度,很容易過勞成疾。

一路走來都在以琳


「感謝主,我都覺得我是蒙耶穌所愛的約翰,是在主耶穌胸前的約翰,沒遇著過於人所不能忍受的患難,又一直都有平安的生活。從小到大也沒印象生過什麼大病,在主的保守下有健康的身體,即使在國外惡劣的環境也都很平安。」看著傳道人有頭潔淨的白髮,臉色也紅潤泛光,這樣指著神誇口,不禁讓旁人欣羨起來。神的創造就是這麼奇妙,沒有一個人的生理、心理並人生及歷程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有機會請每位傳道人來述說他的心路歷程,那將是一扉扉一頁頁充滿感恩及動人美麗的故事。

站在約旦河畔


這三位傳道人的故事雖稱不上具有指標性和普遍性,而是隨意挑選、就近訪問的,但從他們對神的事奉、對使命的認知、對恩典的算數、對信徒的關心、對家庭的犧牲、對自我及眾人的期許,以及對信仰的學習,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的足跡,也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加入、跟隨他們服事的腳步:自覺使命──上山取木料,下山建聖殿。 最後感謝三位傳道人撥出百忙的時間接受採訪,雜誌社編輯們的用心安排,以及車傳道、王傳道娘提供寶貴的意見,求主記念他們的辛勞。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0/01/2002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