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2期2002年11月)
主題特寫:喔!兵湘岸──馬其頓再次的呼聲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佳芳

今年我們再度來到沙巴內陸兵湘岸,是位於印尼加里曼丹(Kalimantan)和兵湘岸(Pensiangan)邊界。去年暑假,我生平第一次出國,就來到了所謂原始未開拓的地區──兵湘岸,在這裏作巡迴佈道和宗教教育。在這裏我深刻的體會到偏遠地區人民生活的辛苦,沒有舒適的生活環境,也沒有豐足的食物。不僅是生活上的貧困,在信仰上更是因為缺乏充足的牧養工人,必須久久才聽一次神的道理而更顯飢渴。去年從內陸出來之後,我們答應:主若願意,我們願意再來!

回到台灣,我曾猶豫,今年的暑假我要在哪裏作神的工呢?在國內有山輔,在沙巴有詩歌佈道會和宗教教育,因此我禱告向神說:「神啊!哪裏需要我,我就去哪。」神垂聽了我的禱告,沒多久蕭執事告訴我,今年我們將再度前往沙巴。馬其頓的呼聲,就這樣再次地呼召我。我也毅然決定二度前往兵湘岸,回應馬其頓再次的呼聲。

新同工新氣象


去年我們從內陸出來之後,回到台灣,有弟兄姊妹得知當地的醫療資源非常缺乏,就決定投入納巴灣(Nabawan)醫療宣道的工作,所有的藥物器材全都是私人奉獻,結合沙巴當地教會的醫師,一起到內陸作八天的醫療宣道服務。每天的病人一早就來排隊,將會堂擠得水洩不通,一直到下午五、六點之後病人才結束看診,中午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赤道的氣候炙熱,白天的氣溫常常達到32。C以上。,在這麼高氣溫的環境下,為了保持醫療器材及藥物避免被蚊蟲感染,醫療場地特別搭起帳棚,對於整天待在冷氣房看病患的醫務人員來說,待在悶熱的蚊帳內看診,無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是他們始終是抱一份愛主的心和一股服務的熱誠,來面對各種病患,這種精神真是感人!

在納巴灣醫療宣道中有詩班佈道,在白天結束免費的義診之後,藉著詩歌帶領著一些未信主的人們,認識主耶穌基督的大愛,讓他們知道能給人真正平安的,不是台灣來的醫生,而是天上的那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是什麼樣的動力讓這一群醫務人員這麼無怨無悔地付出?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一群習慣舒適生活的台灣人,願意在沒有自來水,必須跑到河邊學當地人穿起沙龍洗澡?願意跑到這山林裏,忍受蚊蟲的叮擾,去作義務的醫療服務?在這遙遠落後的部落幫助當地人?就是因著愛,使徒約翰說:「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四7-8)

內陸的另一邊


當納巴灣醫療宣道的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之時,另一組人和一群神學生來到內陸的另一端──兵湘岸(Pensiangan)。這一區可以媲美非洲的黑暗大陸,何以說?它並不是因為人未開化聞名,而是因為距離城市非常遙遠和此地獨特的交通工具,他們的高速公路就是河水,車子無法到達,必須乘坐獨木舟,頂著大太陽坐上六、七小時才能到達,一路還有拉船、撞船及翻船的可能,讓沙巴當地人也很 少有機會進到此地。從最裏面的沙利那丹(Salinatan)出到亞庇(當地首都,沙巴總會所在地),需要兩天的時間。坐一天的船到沙隆(Salong)碼頭之後,再坐車行駛三個半小時,才到最接近平地的原住民教會甘邦里馬(Kg. Lima)教會,過一夜後,隔天再坐車前往亞庇市,往往到達總會時,已經是下午或傍晚時分了。如此的不便,耗時又花錢,人民的生活就與外界有很大的差異。

當我們一行人下到了沙隆碼頭,看到一年沒見面的主內弟兄姊妹,心裏非常的高興,他們也很大聲地用哈利路亞彼此問候,緊握著彼此的手,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因為神的愛,讓原本無法溝通的我們,此時此刻心裏充滿靈裏的默契,也充滿著感恩。

喔!兵湘岸──驚險的泛舟


神學生是第一次來到這麼偏遠的地方,一切都感到驚奇,對於第一次坐獨木舟的他們,心裏是矛盾的,興奮之餘又怕翻船。這裏的河水不是平緩的,因是位於河水的中、上游,河水湍急難行,大石頭非常多,水量的多寡影響行船的安全。水若過深,船就會行駛的非常快,容易翻船;水量若過少,船就無法行駛,必須下船推船,尤其是逆流而上時,下船推船、拉船是免不了的。

有幾次晚上佈道時,必須搭船到對岸,夜間沒有電的深山裏是多麼漆黑,有時一尺之隔就分不清是男是女,一切只有仰賴手電筒微弱的燈光,而熟悉水性的毛律族信徒們,習慣在夜間行船打獵,因此夜間行船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但是剛好遇到大雨,水勢較大,徒增行船的困難。但感謝主,祂並沒有讓我們在夜間行船中遇到危險,帶領我們平安地渡河。

有一次傍晚,我們從西蓋(Sikait)教會要到巴卡隆港(Pagalongan)舉行佈道,蕭執事那一艘船因為撐船的木棍反彈打到好幾個人,執事娘的下巴被撞流血,驚險不已。感謝神!這樣的狀況並沒有影響我們佈道會的行程和信心,執事娘反而叫我們不用替她擔心,只請大家代禱,神也很快醫治了她的傷,隔天早上,原本腫脹的嘴竟然消了不少。

喔!兵湘岸──生活


從第一站巴蘭多士(Balatos)教會開始,當地物資的缺乏,有點像是四、五十年前台灣原住民所過的生活。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醫療,甚至沒有充足食物,進去之前就必須先準備一些乾糧,除了沙巴總會所準備的米、糖、鹽和油……等。不少人還準備自己的零食,深怕在內陸裏嘴饞吃不到零食。

沙巴毛律人大都居住於內陸,生活方式極其簡單,幾乎用不到什麼錢,也缺乏經濟作物,居民大都是靠自給自足維生。像是種木薯和旱稻,耕作的季節是從1月至6月,這一段期間,毛律人要離開賴以維生的河川,進到山裏的山坡地,耕種足夠食用一年份量的農作物,一待就是半年多。另外日常需要的肉類,也是靠上山打獵或是去河裏捕魚,才有得吃。他們的生活所需幾乎完全是倚靠大自然的一切。這裏幾乎與世隔絕,因此看到的東西都是非常原始。主食是木薯(樹薯)、旱稻。這裏的旱稻很特別,有一種香味,非常好吃,比我們所帶去的包裝米還好吃。不過這是他們一年辛苦工作所得來的。他們將旱稻收割之後,就儲存起來,等到要吃的時候,才放入他們特製的木臼裏敲打,使稻米跟殼分離,才有香噴噴的米飯吃;因此我們去的那一段時間裏,幾乎天天都可以聽到敲木臼搗米的聲音,第一次聽到時還以為是什麼慶典呢!

白米對沒有經濟來源的他們是一項很豪華的奢侈品,因此他們主要是吃廉價的木薯,但不要小看那一些木薯,木薯對我們來說似乎只是一種點心,煮法不多。但是我們到兵湘岸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木薯大餐,也發現,雖然他們的烹飪技術跟華人比起來差很多,可是木薯烹調方式卻是變化萬千,20多種烹調方法:有薯片、薯泥、清蒸木薯、QQ球、薯餅……甜的、淡的、蒸的、炸的,非常多,我想這是因為在沒有食物的環境下,他們必須把僅有的食物加以變化所想出來的吧!連木薯葉也加入了被烹調的行列。這些薯類食物,也許對習慣吃白飯的人來說可能不能適應,也似乎只有上麥當勞或肯德基才吃得到的美食,可是我們每天就把它當作去KFC般享受著,也期待每天木薯的變化。

喔!兵湘岸──害羞的民族


毛律族 (Murut) 是沙巴州裏最害羞的民族,跟台灣的原住民一樣,住在山裏的民族是比較害羞,不像海岸線的原住民,非常熱情。我們第一次進入兵湘岸時,他們看到我們是非常害羞的,也不知如何與我們打招呼。利用一次空閒時間,我們進到Balantos 的長屋裏面,進去時,每一扇門都是關起來的,連中間公用的中廊,都沒什麼人,非常安靜,我甚至以為裏面應該沒住什麼人;但是我們一離開長屋,裏面的人紛紛走了出來,擠在門口觀看我們這一群台灣來的客人,可見他們有多害羞。

但是我們第二次進去時,他們都很大方地對我們說哈利路亞。而小孩子總是躲在媽媽的背後,當我們親切的跟他們說:APA KAPAR?(你好嗎?),他們都會微笑回應。

他們也很少有機會能站在台上,其中有一位負責人品新(Pinsin)弟兄每一次的上台證道或是致詞,總是露出他靦腆的表情。我們佈道會期間成立一個兵湘岸詩班,成員就是當地的信徒,由於打獵的習性,他們非常安靜,除了慶典和喪禮外,幾乎不見他們唱歌,因此詩班剛練習時,他們的聲音是微小的,站在台前也會非常緊張。但是隨著佈道會的次數增多,他們也就能夠較大方地獻詩,把美好的歌聲獻給神,最後,我們和神學生在沙利那丹的最後一個佈道會,教會負責人品新和沙益竟也大方上台獻唱。

神學生一團人有三位是原住民,其中有二位泰雅族和太魯閣族,再加上我是鄒族的,都是屬於高山民族,因此他們的害羞我們是很能夠體會。來到內陸似乎是回到自己的部落,都因為在主裏我們是一家人,能夠超越語言上的隔閡,用簡單的馬來話加上肢體語言,大方、熱情的與他們溝通。也許是我們族裏祖先的生活方式與他們相近,跟他們相處起來格外親切,對於他們行船累了直接跳到水裏游泳,或是吃他們捕獲的珍禽異獸,一些山裏的活動,都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也去感受我爸爸那一輩在我小時候常常對我們說的故事,他們常說他們小時候家裏沒有電,沒有很多食物,很多都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來到兵湘岸,像是回到爸爸、爺爺們小時候的回憶裏。

樹蔭下的教室


結束了八天緊密的佈道會,我們折回了沙卡利(Sakali)教會,和納巴彎組的黃惠如姊妹、蕭恩奇弟兄會合,開始我們接下來為期近20天的宗教教育。今年留在內陸的時間比去年長了很多,藉此機會教導他們毛律人的眾多小孩。

沙巴內陸有一個很特別的聖職人員,就是宗教教育專員,是一些專門替內陸偏遠地帶上聖經課程的宗教教育老師。因為交通不方便,負擔的教會數量很多,交通費高昂,所以宗教教育專員必須配合著傳道訪問的時間還進行宗教教育。因此內陸的小朋友必須一個月才上一次宗教教育,平常教會裏也沒有宗教教育老師,所以我們決定協助這裏的宗教教育。

這裏的教會,沒有所謂宗教教育教室,只有會堂。小孩很多,在白天上課時,會堂非常悶熱,我們就把學生都帶到會堂外的樹蔭下,或是會堂(也是高腳屋)底下上課,非常的舒爽。每一站都留三天以上,教導聖經故事、詩頌讚美、人體結構、生理衛生、清潔教育、環境美化、野炊…等。

教學過程中,我們使用一些文具,像是蠟筆、彩色筆、剪刀、色紙,也帶了一些拼圖玩具。這些雖然不是什麼高級的東西,但是對這裏的人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我們從台灣準備了一些文具用品,在兵湘岸每一個教會我們各留一份,希望能多少幫助他們一些。他們很期待我們上課中會帶給他們一些驚奇,也對這些東西感到新鮮有趣,當然我們最終的目的不僅是要他們覺得我們是心地好的大哥哥或大姊姊,而是更進一步讓這一群缺乏牧養的小小羊,體會神的愛。

山上的小孩──課業


這一段在兵湘岸的日子,我最常接觸的是當地的小孩,除了佈道會是主要的工作之外,教小朋友上課則是我們另外一項工作。這裏的小孩很多沒有去學校上學,都跟父母親做事。像Sakali和Salinatan兩個村裏有小學,學生很多,但有不少學生曠學,因為每逢耕作或是打獵時期,父母親就會帶家中的小孩進到山裏去,進行農耕或是打獵。短則一星期,長則一個月至半年都住在山中的工寮。如果讓小孩獨自待在家中,沒有人可以照料。因此雖然有免費的學校教育,但是為了活口 ,許多家長寧願帶小孩上山去工作。

另外,交通困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村落並沒有小學,小孩子必須要到隔壁村才有小學。例如:在Sikait村沒有小學,那裏的小孩就必須坐船到下游的Pagalongan才有小學。多數人家裏並沒有多餘的錢可以供家中的小孩每天往返的船費,因此必須寄宿在學校。讓一個小學生從小就離開家裏,父母不忍心,而小孩也不願意。除了學校老師或經濟還可以的家庭以外,在這裏能接受完整教育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山上的小孩──休閒


在台灣,父母親都會買玩具給小孩子,可是,他們卻不懂得珍惜,反而得寸進尺,要求更多。在這裏並沒有時下所流行的戰鬥陀螺或是怪獸對打機可玩;可是他們還是很能自得其樂,從大自然中取得天然材料作玩具。

在河邊,可以看到有一些小男孩,手裏拿著一些父親幫他刻好的小船,下放在河裏任其漂流,他們一樣玩得不亦樂乎!還有木雕的小貨車,利用繩子的穿引來拉動小車,在河灘上追逐嬉戲。

炙熱的午後時分,原本在長屋裏的小孩頓時消失,只聞河邊傳來陣陣嬉鬧聲,好不快樂啊!一天下午,非常悠閒地在窗台旁寫日記,窗外有一棵番石榴樹,只見一群小孩爬上那一棵樹,摘下樹上未熟的果子,甚至把爬樹當作一種樂趣,樹上、樹下逍遙遊。

這裏的小孩雖然害羞,但仍有大方的一面。有一回,我在窗戶問他們那是什麼?可以要嗎?他們二話不說就把手中看來最好的那一粒番石榴給我。雖然番石榴還沒熟,但我還是滿心感謝。

神蹟恩典滿滿


在沒有文明刺激的深山裏,更顯出神的恩典滿滿,小時候常常聽到教會長執見證初信主的蒙神恩典,當時因為沒有親身經歷,並不能真正體會哪些神蹟,像是生病禱告得醫治,或者看到異象……等;但親身在內陸,就能體會神與我們同在。很多生病的經歷,因為沒有醫生,全靠禱告向神祈求,神也都一一垂聽,並醫治我們的疾病。

因為神的保守,每天行船時都能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天氣的變化更是奇妙,雨水總是下得剛剛好:白天訪問時出大太陽,進出無礙,晚上下大雨,第二天一早行船時,水漲船高,大大減少行船困頓的辛苦。

當我們食物殆盡時,神就會讓當地的信徒捕到動物。讓我們的食物不至於缺乏。還有遇到毒蛇、蜈蚣,神卻沒有讓我們遭害。我想,這些都是神恩典充滿的證據。

結語


第二次進入兵湘岸,不再陌生,不再遙不可及,多的是神滿滿的恩典和神蹟的體會,也看見了更多信徒的軟弱和無助,信仰上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來到這遙遠的內陸進行牧養的工作而顯得無助。但是生活上的貧窮,卻成為追求信仰的動力。主耶穌對西門彼得說:「你愛我嗎?要餧養我的羊。」(約二十一15-17)。因為愛主,我們願意克服很多生活上的不方便,來到這一塊語言不通、相隔遙遠的偏僻地方。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只因為神愛我們,我們才有機會將神愛人的福音帶到這裏。金和銀我們都沒有,我們有的只是將主耶穌基督的愛介紹給這些貧窮的人。神說不要為明天憂慮,花和飛鳥祂都能養活,何況是神最珍愛的人呢?只有天上那位上好的朋友耶穌,才能給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次進到內陸,就是把這美好的信息告訴這些渴慕需要神幫助的人,唯有主耶穌基督才是他們真正的依靠。

經歷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才發現原來神一直與我同在。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 ,感謝神讓我有這福分,能去海外宣道,讓我重新認識從小就信仰的神,感恩的心不在話下,只求神能用我這卑微的僕人,讓我有更多服事祂的機會,有更多機會多做主工。神啊,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作者: 佳芳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