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郭祝壽

經文:列王紀下 第一章

緣起


亞哈謝在撒瑪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裏掉下來,就病了;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這病能好不能好。」(2節)

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3節)

神的尊嚴


以色列王亞哈謝,未免太目中無神了吧?他可是堂堂以色列國的君王,理應在信仰上作眾民的表率,然而,在出事的當兒,他竟去求問外邦的偶像;您想,耶和華真神能不生氣嗎?!祂當然生氣!如此蔑視神的存在、如此藐視神的尊嚴,難怪,神再次呼召以利亞,去宣告那可怕的警告:「你必定要死。」

這時,以利亞已經有一小段時候,蟄伏不出了,現在真神又突然呼召,可見神對此事的看重了。

以利亞出現,除了宣告那可怕的死亡信息外,他特別提出一個問題:「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麼?」

這就是耶和華神,心中的傷痛!

明明是神的選民,遇事時,竟捨近求遠,棄真歸假,去求問偶像?!

其實,神對悖逆的以色列,仍是慈愛與公義兼顧的,只不過持續地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管教、來提醒,盼他們趕快回頭,歸向真神慈懷!

遭難的日子──當思想(傳七14)


遠因:摩押背叛──國家(政治上)
近因:樓上跌下──個人(生理上)

當亞哈謝繼位後,就相繼發生這兩件大事,可惜亞哈謝的心太遲鈍;他並沒有正視這些事的來龍去脈,所以,對前者他無動於衷,對後者他求諸偶像。

我們嘗試思考有關摩押背叛的問題。

聖經強調一個事實:

「亞哈死後,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王下三5);可見在亞哈的時代,摩押是不敢輕舉妄動的;甚至每年還要進貢十萬羊羔的毛,和十萬公綿羊的毛。這對以色列國而言,不單是物質上的大筆財富,更是國勢上的顯赫榮耀。

然而,隨著亞哈的死亡,這種榮耀也隕落了;現在人家是針對著亞哈謝王,公然反叛;那意味著兩國的國勢,似乎彼此消長。

我想起有關所羅門王的一些紀錄;當他準備建聖殿之時,他說了些話:「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王上五4)

可是,當他後期慢慢墮落時,我們發現有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神使敵人出現,而且他沒辦法控制……。如下:

△「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是以東王的後裔……。」(王上十一14-22)

△「神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恨惡以色列人,且作了亞蘭人的王。」(王上十一23-25)

△「所羅門的臣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舉手攻擊王,他是以法蓮支派……」(王上十一26-40)

以上三個例子中,前二者是由外部興起,最後者是由內部興起;構成了所羅門的內憂與外患。

然而,所羅門國勢的逆轉,竟是他信仰由好變壞之際;所以神也讓他的國家,由四圍平安之境,變得四面楚歌,甚至內外交迫之窘!

既有所羅門之興衰前例可循,我們似可依此原則判斷,亞哈謝掌以色列國時,摩押背叛,是否正暗示著以色列王的信仰,也在變革之中?!所以,神的恩典日漸減少於國中,相反地敵對的力量在增強之中?!

事實也是如此,若論信仰,亞哈謝較其父親亞哈遜色多了。就其對先知的態度,亞哈雖不才,但總是對先知畏懼三分,然而亞哈謝就放肆多了,甚至要抓先知了事。

所以摩押的背叛,似可看為真神所許可的狀況,作為對亞哈謝背道的提醒?!可惜,以政治觀點及國家利益考量時,亞哈謝竟毫無反應!

一個英明的領袖,不可能在周遭局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時,不作出任何回應的,特別是影響到己身的利益時!

如果像摩押背叛,這種使國家權益受損的大事,都無法使亞哈謝震驚;那麼神只有將焦點集中在他身上,看他是否真的「不痛不癢」?!

從樓上欄杆裏掉下來


他果然有反應:「我這病能好不能好?」只不過他是去求問外邦神明!當年,神藉摩西頒佈律例,曾言「你若建造房屋,要在房上的四圍安欄杆,免得有人從房上掉下來,流血的罪就歸於你家。」(申二十二8)

這般交待,是出於神的慈愛,要保護人的安全。

而今,亞哈謝偏偏在神所提醒的地方,掉下來;要說他不小心,不如說他不在意神的話。

所以,當他「病了」;他的反應會如此,是不足為奇的了。

問題不在於人不會有災難,而是遭災難時,該思考,為何會有此苦難?!是管教?是試探?是試煉?抑或是自作孽……?!

找到問題的關鍵,自可迎刃而解!

可是亞哈謝病的時候,他不由信仰的角度先作一探索;卻急著遣人去問偶像,看看能不能好。

因此,他即位後所發生的這兩件事,不論是遠因或近因,都未能鞭策他更趨向神的懷抱,反而愈突顯他的心,是漸行漸遠……

豈因以色列中 沒有神麼


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王下一3)

神對亞哈謝求問偶像一事的反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那時候的以利亞,不曉得隱藏到哪兒去了,也甚少公開露面的事奉;然而神又呼召他,叫他「起來」,「迎著」王的使者,去質問……

可見神是非常憤怒的,急切地要讓亞哈謝知道,他這個舉動,實在是太得罪神,太藐視神了!

人的尊嚴


王的尊嚴


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回來呢?

使者回答說,有一個人迎著我們來,對我們說,你們回去見差你們來的王……

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

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

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

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5-9節)

王一聽使者所描述的陌生人之打扮,即非常肯定這人必是以利亞;那表示他知道有關以利亞的事情,他也必知道以利亞的身分才對;如今,既然神的先知出面來傳警告,他是否該像他父親亞哈一樣,聽到警訊後趕緊謙卑認錯,緩緩而行(王上二十二21-29),或許神會延緩刑罰也未可知!

可嘆!亞哈謝並未認錯求赦,反而派五十夫長領兵欲抓先知,而且竟如此三次;人心堅硬如鐵,莫此為過;愚昧至此,也惟亞哈謝,遑不多讓!

或許,亞哈謝他想維持君王的尊榮,他怎能讓一個不修邊幅的先知來恐嚇他呢?!或者,他認為自己有的是權勢,派兵捉拿以利亞,就是標示著自己君王的尊嚴吧!

唉!別想錯了!

經言:「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帖前五20)

五十夫長的尊嚴


第一個五十夫長,見到以利亞時,他正坐在山頂上。

想不到,他就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9節)

以利亞竟回答:「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10節)

事情也如此成了!

他們彼此間的對話,頗堪玩味!由事情的結果,我們多少也可尋到些蛛絲馬跡。

這位五十夫長,大概自認為官大,不可一世,又是王所特派官員,有工作後盾;因此講話口氣很大(我猜,他的態度語氣必定很輕蔑;雖口稱「神人」,必是極盡藐視;又仗恃著王的威權,所以頤指氣使,他說「王」「吩咐」你下來。)

難怪以利亞要反譏說:「我若是神人……」;他本來就是神人,只因這位官大的五十夫長,沒有真正將他當作神人,他才要讓對方見識見識,自己所瞧不起的神人,到底是怎樣的神人。(題外話)

唉!什麼樣的主人,就有什麼樣的僕人。 第二個五十夫長,更愚昧,更沒見識,也更囂張!已經有前車之鑑了,他居然學不乖。

而且,更變本加厲:「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11節)

乖乖,吩咐下來,已經不得了;竟然還要「快快」下來;那豈不死得更快!

唉呀!描述這些人的嘴臉,真是污了我的筆;可是人就是這麼可悲,小小的五十夫長(真正芝麻官),還以為自己有多大,仗著君王的指派,就不可一世;十足地官僚氣息。

可是,世上難道只有這兩位五十夫長如此嗎?!

先知的尊嚴


先知,是神的代言人。

何況,這次的行動,是神特別呼召以利亞去執行的。

亞哈謝王不理會神的警告,也就罷了;竟還要抓拿先知,真是太過分了。

我們都當記得,猶大王約沙法在那場膾炙人口的戰爭,於出征前誓師的口號:「信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必立穩;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代下二十20)

△面對官長

以利亞既是神的代表;現在五十夫長藐視先知,也即是藐視神。以利亞站在先知角色的立場,他覺得有必要去維護這「職分」的尊嚴;所以,他說了重話。

奇妙的是,他所願的,也如此成就。

「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10節)
「於是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11-12節)

以利亞本身並無降火的能力,他只能說「願……」;然而成就的是神,真神按照先知所祈願的,給予成全;表明了神也贊同以利亞的態度。

神的僕人,神的先知,不容隨便藐視的,不是嗎?!他們的確有神所賦予的尊嚴!

後來的以利沙,被「戲笑」成禿頭的故事,豈不再添一椿嗎?(王下二23-25)同時,我們也在以利亞身上,看見了先知的本色,他像屬靈英雄般,將大無畏的精神,完全散發出來。

儘管對方是「官員」,又帶五十兵丁,奉持著君王的口諭,來尋找他;他並沒有被這陣勢,嚇得魂不附體;也沒有因著對方所突顯的權勢,趕緊諂媚阿諛!

他,依然故我……

也難怪,真神會常與他同在;彰顯大權能……。

原來,先知的骨氣、品格,是構成神給他尊嚴的要素。

今日,又有多少傳道人,在滾滾紅塵中,能輕易超越世人權勢所構築的脅迫利誘呢?!

△ 面對君王

後來,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15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亞哈謝想盡辨法,就是要捉拿以利亞,奈何,偏沒有成功。如今,神竟指示他,前往見王。

那怕是面對君王,或是佈下陷阱,或是兵甲無數;「雖千萬人,吾往矣!」只因是神的命令,只因神鼓勵說「不要怕他」。

這場面,令我感受到「千山萬水我獨行」的灑脫!

但先知並不孤單,因神與他同行。

所以,見了亞哈謝;還是那句話:「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可以求問麼。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16節)

先知的膽識,在此一覽無遺。

他不單與五十夫長同去;及至見了王的面,仍不怯場;而且還是那句「凶言」;半點都不「縮水」。

神的信息,不論在什麼景況,都不會改變的;即使面對著掌生殺大權的君王,真先知依然義無反顧,永不退縮的!

神的公義與慈愛


第三個五十夫長,一來到以利亞面前,即馬上跪下,哀求以利亞看他們的性命為寶貴。(13-14節)

我們可比較看看,他的態度與前兩個五十夫長的態度,實有天壤之別;前者是桀傲不馴,而後者是謙卑求憐。

他不單用行動,也用言語,來表達他求恩的懇切。他只是個小小的官,在君王的指派下,不能違背王的命令,所以,他只好來到以利亞面前;可是,要用何種態度和以利亞接觸,這可由得他自己決定。結果證明他是個聰明人,由前車之鑑,他取了謙卑求赦,而非狐假虎威!

因著他的結局,我們可得到一個論點:神是公義的。

人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神(或先知),他的態度將會決定將來的命運。

前兩個五十夫長,對以利亞大不敬,也即是對神大不敬,結局就是「死」。最後一位五十夫長,對先知充滿敬意,所以他得「生」之平安。

生命的平安與死亡,竟然是本乎著我們對神的態度啊!這麼嚴肅的課題,我們豈可不慎!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三16-18)

當年,有神人去向以利傳福諭:「因為尊重神的,神必重看他,藐視神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30)

所以,「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反而「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詩三十三18)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2/01/2002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