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92期2002年1月)
真理論壇:尋回失落的愛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經文:路十五11-32

前言

經云:「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失落)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裏墮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二4-5)。常在天父身邊的你,是否會像大兒子一樣,感到吃虧、委屈,或是認為天父真神偏心呢?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想想,就不會這麼難過了。要知道這些回頭的浪子,他們曾在外遭受患難,遠離天父真神的保守,往往渾身傷痕才得歸回主的懷抱。想想看是不是一般人都能承受得起這些操練?如果換作是我,捫心自問我還知道要回頭嗎?如果你是這個浪子,在經過風浪之後,是否希望人們接納、包容迷失的我呢?在潮來潮往的人生信仰旅途中,讓我們一起學習「包容」與「接納」的心,重新尋回失落已久的愛。

我們常與父同在(路十五31)

不管是文士、法利賽人,或是今日的基督徒,常不自覺地認為自己才是最虔誠、最守誡命的人。但是當看到有些回頭的「浪子」,領受神給他們的恩典似乎比較多的時候,總是有人心懷不平,口中念念有詞(碎碎念),反而忘了我們是常在天父身邊的驕兒。以下幾點值得我們仔細思想神的恩典,看看祂賜給世人是多麼的豐盛充滿。

1.口糧有餘(17中)

平常在父家得享安息的我們,正享受著天父無比的恩典;想想那些在外流離失所的「浪子」,他們無所依靠,飽嚐辛酸,有的還在為自己的下一餐奔波勞碌,相較之下,我們是多麼的幸福。而且我們所領受的恩典,並不僅是「口糧有餘」而已;仔細回想自己的一生,或是直到目前為止,看得到、感覺得到的是豐豐富富、充充滿滿的大有恩典!因為這是天父真神特別為我們用肥甘所擺設的筵席(賽二十五6-8),也正表明天父真神對世人無限的恩典與慈愛(弗一13-23)。

2.在田裏工作(25上)

能夠為主工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一件榮耀的事;正「在田裏工作」是一件美事,因為只有健康的人才能為主作工收取莊稼(太九35-38)。在神的國度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任務,負責盡職是本分,我們所祈求的是願神堅定我們手所做的工。如果所做的都能合神心意、蒙主悅納,這是美事也是神的工人所切求的。另外,工人們應該為了主的福音事工齊心努力與神同工(林前三6-9)。因我們是主的工人,也是教會的肢體,更是屬神的葡萄枝子(約十五1-8),所以理當配合其他的工人一起完成主所託負的事工,「分工合作」更是團體戰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不常宴樂(25下、29下)

早期台灣的傳道工人資源缺乏、生活清苦;已經習慣於安逸生活的現代人,絕難想像三、四十年前傳道者的艱辛。若問他們工作的喜樂在那裏,約翰長老在《約翰書》裏的描述應是最佳寫照(約1-4)。當初獻身傳道行列的前輩們,都是感念主恩的浩大,而立定心志為主受苦(彼前四12-19),因為在他們心目中,能為主作工、為主受苦是今生中最大的榮耀。保羅不僅體會更勉勵我們,主的恩典實在夠用(林後一3-11)。再把眼光放遠一點來看就能知道,基督徒所追求的是天國永遠的福樂,而不是眼前一時的享樂(腓三7-12)。

4.服事多年(29上)

人的一生過得是否快樂、充實,端看是否把握機會服事神。生命是神所賜,時間長短不在乎人是不是懂得保養、調理;有人健健康康,但是壯年離世,有人病息厭厭,卻活到七老八十。有人年紀輕輕就早早退休,連教會事工都推得一乾二淨,只想要周遊世界各國、悠閒度日;有人八十幾歲還帶著宗教教育系的學員在敬拜獨一真神、為主服事。人算什麼?神卻顧念我們,讓我們能在神的殿中服事祂!看看前輩們的風範,想想領受的恩賜,殘缺不全的我們還有機會服事主,所以理當歡喜作工、歡然獻祭(詩二十七4-6)。因生命是神所賜,能作蒙神悅納的工,將使生命中的浪花更具美麗的光彩(箴十六21-24
)。

5.未曾違命(29中)

身為天國子民,擁有尊貴身份的我們,一直遵行著父神所交託的事工與命令,只因為我們的盼望全在天上,況且在神的愛中領受恩典、沐浴在父神的憐憫中,我們才得以成長茁壯、保守平安。《約翰福音》則寫得更清楚,神的命令就是愛,愛神的人必然遵守神的命令(約十四21、23;提前一5)。是的,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如此的親密,天父又是如此的慈愛,偶有不小心的誤犯,天父真神總是憐憫我們,不僅免去過犯,還不斷提醒軟弱的我們應當堅強,不要再錯了。如果基督徒能夠確實遵守、執行主的命令,我想這在神的國度中是美好無比的事;就如聖經告訴我們,主所賜的新命令,就是要我們彼此相愛、敬神守命;然後,實行愛心的就完全了律法(約十三34-35;羅十三8-11),這是多麼奇妙的事!

6.與父同在(31中)

我想大兒子在家服事他的父親多年,又要到田裏工作(應該是督工吧!因為他們家有的是僕人),兩頭忙的結果,肯定是很累人。但是他有很多人都羨慕不已,甚至得不到的福氣──與父親同住。現代社會,單親家庭比比皆是,曾經有人作過統計,現在的國中生,有將近三分之一是單親家庭或是父母分居的孩子。想想看,在他們人生求學及成長階段,尤其是最重要的國中時期,正需要父母的陪伴、引導,但他們反而失去了親情的滋潤,當然會向外發展結交朋友;如果所交到的朋友行為偏差,孩子不變壞也難。換個角度來說,基督徒最終的目的是要回到天國與父神同住,同那十四萬四千人在天上與眾天使一起歌頌讚美神,但前題是要作一個完全人,才得以在天國讚美、服事神(啟十四1-5)。仔細想想,在地上的日子,我們與神靈交的時間有多少呢?如果你想擁有那種在地如天的感覺,就必須與主完全合而為一(約十七20-26)。

我們有隱而未現之罪(詩十九12;提後三1-5)

雖然我們沒有殺人放火、作奸犯科,偷、搶、拐、騙、吃、喝、嫖、賭樣樣不會;但是從大兒子的行為來看,實際上有許多隱而未現之罪,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去誤犯。看看以下幾點,想想看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

1.我「服事你這多年」(29上)

「服事」是子女理所當然之責,雙親更有權享受析出的產業。有部份人在得到雙親的產業之後就翻臉不認人,棄雙親於不顧,甚至還有人反目成仇、相互控訴。難道幾十年的親子關係就值這些金錢?顯而易見有些人對雙親的服事其實是不甘心、缺乏認知、埋怨、怏怏不樂、狂傲......;正確來說,就是不知養育之恩。雖然「服事」的原文有作「僕役」解釋,但是父親並沒有將他當作奴僕來使用,反而是大兒子沒將本份認清,對他的父親有所誤解而產生的埋怨之詞。想想看,我們是否也會計較雙親或長輩的付出呢?

2.「從來沒有」違過你的命(29中)

謹守命令是人的本分(傳十二13)。「從來沒有違背過父親的命令」雖然屬實,卻是自誇、自義之詞。天底下的義人,有誰像約伯一樣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一8,二3)。神的律法──十誡,簡單明確,很容易遵守,因為人們單純,只是少了聖靈的幫助,常常軟弱失足。現在的法律,多出以前千百倍,而且每年都還不斷增修,原因是人類的思考模式越來越複雜,總想辦法「鑽牛角尖」要脫離束縛,這應是另一種「從來沒有違背過命令」的變形吧!完全人如約伯,他也會自誇自己的完全,更何況一般的世人?(伯二十三11-17,二十七1-6)。恩典時代的我們,因有聖靈的幫助,可以勝過許多試探引誘,更因神的憐憫慈愛,我們才得以全然保守在神的身邊;所以自誇、自義也是罪,只是我們未曾注意而已。保羅勉勵我們:「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

3.你「並沒有給我......」(29下、30下)

許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母親天天為了孩子預備早餐、接送上下學,還為孩子送午餐到校,只要學校沒放假,母親總是風雨無阻、任勞任怨;雖然有些母親的角色是父親兼任,但絕不會少了親情的溫暖。可是有多少孩子會體貼父母的辛勞?平時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總是要到上了高中離家之時,或是結婚生子之後,才知道當年父母為了家庭付出的艱辛。如果像這個大兒子鮮少離家,總在父家得享太平日子,偶有豐富盛筵,他也當是「理所當然」而不知感恩。聖經中的筵席很少把山羊羔與肥牛贖一起並提的,由此可見其不知福,因為他已在家中得飽溫暖、享受父親的產業;然而,他卻忘恩負義,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是否有得到更豐富的招待(他認為這是應得的待遇),如此專顧自己又充滿嫉妒的性情,其實正好反應現代人常覺得不公允被父母、長輩、學校、公司或是國家虧待的矛盾心理。

4.你這兒子(30上)

對於手足之情早已淡薄的他來說,在父親面前竟然直言不諱,似乎認定浪子跟自己毫無關係,而是父親調教出來的敗家子,竟連自己的父親都責怪在內。當他離家不遠之時,僕人還告訴他說:「你兄弟來了」(27),僕人心中還有主僕之忠,但是他卻毫無手足之仁;可見其眼中早已沒有父子親情、手足之義的存在,應該說他早已塞住憐憫之心,還故意找話刺傷父親的心。不知道常在天父身邊的我們,是否也會指著那些流離失所的浪子,在父神的面前質疑他們是「罪有應得」?約翰長老告誡我們:「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約壹四20-21)

5.和娼妓吞盡你的產業(30中)

人在生氣時,往往口不擇言,甚至向仇視的對像作不實的指控。從大兒子的語氣,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氣憤父親的「不公允」及自己兄弟不該受如此「豐盛的待遇」。有點失去理智的他,直接謗讟兄弟的不是,其實這些都是不實的指控,全憑自己的臆測,就作出如此專斷的控訴(指其放蕩浪費家產),好像是他親眼所見,是不是他也剛好去那個風月場所尋花問柳?如果是他親眼所見,這不是「不打自招」嗎?如果不是,這就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二十16;申五20),因為他對於此項指控也未作清楚交待。再者,分家業之時,父親是將產業「分給他們」(12),自然是將九分之六的產業留給大兒子,而自己兄弟僅得九分之二(註),怎會是「吞盡你的產業」?

6.不肯進去(28)

聽完僕人的話之後,大兒子的直覺反應就是生氣不肯進家門。難道是自己兄弟「無災無病地回來」(27)有損自己的尊嚴?還是父親把他所養的肥牛贖宰了,心裏不高興?對於負氣、不解怨的反應──繼而審判別人的行為表現,一般人再所難免,連高知識分子都有可能犯錯。這就是我們要在「EQ」(情緒管理)所下的功夫,如果能再配合「SQ」(聖靈能力)的幫助,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果效;再者,大兒子負氣不肯進去,父親卻出來主動招呼,更凸顯父親對兩個孩子大公無私的愛;你還在生氣嗎?

結語

「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伯六14)。我們從神得著的恩典,也要將之分享給周遭需要的人。基督徒在世,有如一個人(天父)的兩個兒子。親近神的人,如大兒子常與父同在;遍尋不著真理、未識基督耶穌者,似小兒子流離放蕩。你還漠視那些流離的浪子嗎?想一想、仔細數算神給你的恩典吧!其實,天父並不偏待人,常與父神同在的我們,請不要忘記,我們所領受的恩典,是耶穌基督何等長闊高深的莫測之愛(弗三14-19)。

註:按猶太律法,長子可比其他的兄弟多得一倍;父親在世時,孩子雖可提早分產業,但父親可從「申請處分產業之人」的分中,保留三分之一給自己。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