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0期2002年9月)
海外來鴻:湍流下的信心

曾腓利門原作/劉淑芬翻譯

很少有我所知道的教會像冰湘岸(Pensiangan)是位於一個如此需要水上交通工具的地方。河流被急流切成好幾段,看起來像是閃閃發亮的鐵絲路障將遊客擋在灣邊;然對於當地人而言,在急流划船進出村莊或部落根本不算什麼,河岸常有以木頭架起來的房子零星散佈著。而當地人駕著他們特有形式的「越野小舟」(類似於陸上的「越野車」)到下游的「雜貨店」去買東西做飯。

湘岸這地帶也是沙巴總會的巡牧區,很靠近在沙巴內陸西南方的印尼的加里曼丹(Kalimantan)的邊界。目前在這區域有8間教會和祈禱所,第一間教會在1984年於冰湘岸鎮內的沙卡利(Sakali)建立,並一直在擴展中,而大部分的地方只能以小船或步行才可以到達。目前在冰湘岸這地帶的信徒數是428人,住在這地方的族群是毛律(Murut),意思是山地人,為沙巴的原住民,他們屬於塔固族(Tagul),是毛律的一支,所以稱為毛律塔固族。他們的語言是澳斯楚尼西亞語系(馬來玻里尼亞),為馬來語的遠系語。他們與散佈在沙巴的原住民有相當多類似的習俗和生活形態,古早時代,他們穿著樹皮衣,用噴筒捕獵,有把敵人的頭砍下作為勇敢象徵的儀式;如今這種風俗已不存在,不過在一些長房子裏仍然可以見到人的頭骨和長長的彎刀。

我於2001年7月從既定行程去菲律賓後再回到沙巴,剛好有機會參加沙巴總會所安排的行程去冰湘岸,這是一個詩歌巡迴佈道的行程,去拜訪當地人、藉著詩歌向他們傳福音,也從台灣總會那兒得到事先特別的安排,台灣的蕭榮燦執事和二位姊妹:黃惠如姊妹和田佳芳姊妹(台灣原住民)也受差派前來協助和指導整個活動。我們的領隊是西番雅傳道、以拉都傳道以及神學生楊孝堅弟兄,我們六位中,張雲黛姊妹和鍾貴華弟兄、我自己與三位從台灣來的弟兄姊妹都是第一次來訪,另外還有一些從內陸來的同工陪我們一同前往,應該有30人搭船從這一點到另一定點。雖然我曾在沙巴工作多年,但我從未有機會到那裏去,最近很多人在我之前就去過那兒(參閱《嗎哪》第34期)且有一些相關的故事,所以我想親自去瞧瞧。現在我利用這次機會和大家分享神所給我們全然的恩典,以下就是記錄在我日誌及透過我的相機所記下的行程。

第一天 2001年8 月9 日 星期四 多雲有雨 亞庇→納巴灣

我們一早聚集在亞庇(Kota Kinabalu)教會,在兩輛教會的小休旅車中,一輛是載人,另一輛載我們的行李、用具;至於還有一小貨車則裝著食物,我們滿載著好像要去前線。我們一行11人包括載我們的弟兄,早上九點出發,沿著多霧的丹布南(Tambunan)山路走,直到我們抵達內陸地方市鎮中心──根地咬(Keningau),我們在中午12:45分到達,接受那兒愛心的弟兄姊妹款待了一頓豐盛的午餐,他們堅持我們要吃得飽飽的,「一路上長途跋涉又很辛苦」他們說。短暫的休息之後,我們繼續前進到納巴灣(Nabawan)的小鎮,在砂石路上開了約一個半小時的車,如果在一年前可能要花上二個半小時,因為路面不佳,所以開起車來會讓人骨頭都要鬆散似的。我們在下午4:50分抵達甘邦里馬的教會(意即「第五個村」),被一列穿著傳統服裝的小孩子、以及一群弟兄姊妹所迎接,他們已經等我們好久了,這是我們的第一站,我們將在這兒待到星期天。

在教會住宿處安頓後,我們便在此用餐和作簡短的交待,傍晚時和當地詩班練詩。我們的作息是從第二天起,早上七點早禱,上午做訪問或詩班練唱,下午則彩排,下午五點禱告和禁食,直到詩歌佈道會結束約九點半左右。

第二天 2001年8 月10 日 星期五 陰雨 甘邦里馬

早上蕭執事與負責納巴灣地區的傳道──西番雅傳道以及我一起去訪問,我們為那些靈性軟弱的同靈禱告,並邀請未信主的人參加詩歌佈道。在納巴灣村莊有好幾個新的村落,這是政府在七○年代所創設的,他們屬於一個為毛律人重建的計畫村,將他們遠自冰湘岸引入至此地,這些村莊就被命名為甘邦撒都(Kg. Satu )、甘邦提卡(Kg. Tiga)以此類推。納巴灣有一個小鎮,大部分村落都有很好水電供應,學校、政府機關和地方官員的住處就座落在這裏,而我們大部分的信徒都是公務人員、農夫、或在木材公司上班。

甘邦里馬教會是在1971年設立的,目前有231名信徒,這幾年來聖工已經擴展到甘邦提卡和甘邦撒都。我們在下午三點開始為晚上的詩歌佈道彩排,相同的節目也可能在我們整個行程中使用,今晚的主題是「永生門路」,以馬來語來證道和詩頌。

教會的小休旅車早在下午六點就出發去載慕道者來教會,傍晚時有一點小雨,但似乎並不影響到參加者的意願,他們來自其它的村落與附近的寄宿學校,紀錄上顯示今晚的慕道者有105人,而大部分是年輕人。結束前求聖靈的禱告時間有20分鐘,有一位得聖靈,很多人受感動。

禱告時有一位年輕的姊妹看見異象,她看到主耶穌站在一條路上,路的最盡頭有一座十字架,看來這個異象與今晚的主題極有關連。會後茶點時間時仍有一些人留下來,想從我們傳道這兒知道更多的道理。

第三天 2001年8月11日 安息日 雨 甘邦里馬

早上禱告會後,我們便安排一些人留在甘邦里馬教會,而一些人則到附近教會領會。我和西番雅傳道便是到甘邦撒都和甘邦提卡去領會,大約在下午四點半左右回來,繼續為第二天的詩歌佈道彩排。今晚主題是「至大的福氣」,有111名慕道者,有很多是前一天晚上就來過的,他們參加禱告並很明顯地受聖靈感動,就像前一天晚上一樣,有很多人留下來問問題,我們禁食直到他們都離開了,約十點半才吃晚飯。看到這些年輕人如此渴慕真理令我們十分感動,他們都是因為教會幾位有恩賜的青年帶來的,所以才有這麼多慕道者來參加我們這二個晚上的佈道會,依照我的經驗,這種詩歌佈道會一般都要在民眾中心舉辦才會有人要參加,很少有人願意到教會來,除非你和他們的關係很好。願主帶領他們來真教會。

第四天 2001年8月12日 星期日 晴 甘邦里馬→巴蘭多士

早餐後我們就將我們的「食物和家當」搬到那兩輛四輪傳動的越野車,有一輛是當地人的。大約十點離開甘邦里馬,謝德丟執事也提供他自己的四輪傳動的車子來幫我們載東西,其中還包括供應我們船隻及發電機的一大桶汽油以及食物,另外兩輛小休旅車在清晨五點半回去亞庇,但他們還會在我們回程時來載我們。往納巴灣的路況不佳,但是昨晚的雨倒是幫我們一個大忙,因為雨水將灰塵黏住了,不再塵沙飛揚。在旱季時,車子行經時會將小石子揚起來打破擋風玻璃,十分危險,厚厚的灰塵揚起來時也會看不見路,如果有載木頭的大卡車經過就更可怕了!

在路途中我們遇到很多修路的路段,因為下過雨路面都是泥巴,我們走過這些路時好像在走稻田,沒有這種四輪傳動的車子就慘了。有一輛載木頭的卡車就因為掉落整支原木而堵住路面,等著怪手來救援,真沒想到在這種山林裏也會塞車?

經過一段時間路面才清除,我們終於可以繼續前進。我們也順道訪問在撒布路村(Sapulut)的羅冬(Lotong)教會,這是一個剛獻堂的教會(2001年5月),會堂很漂亮,原來的會堂是在離這兒一英里半的地方。

我們在離開納巴灣四個小時後於下午二點到達沙隆村(Salong),我們的路面行程就在這裏突然結束,來到了這個撒布路河(Sapulut River)的沙地碼頭,這是我們從亞庇出發以來一直很擔心的挑戰,但只是剛開始而已。一會兒後一些船開進來,我們很得意地看到其中一條船的兩邊印有英文和馬來文的真耶穌教會的名字。一群弟兄很快地將貨從車子搬到船上去,不久我們也上船,現在我們有點像去探險,看到任何事物都感到十分新奇而猛拍照和錄影。但啟程往上游到我們在巴蘭多士(Balantus)的教會的這段路,僅花十分鐘在泥濘的水上,下雨天提前幫忙提昇了一點河水的水位,有人告訴我這是好現象,因為比較容易在這種急流上前進。到達時,我們因為找不到最重要的設備──擴音器而慌張不已,可能是從車子換到船上時被偷了,經過一陣狂亂的搜尋,才發現原來是放在另一艘船上,事實上是我們帶了很多東西卻未適當地記錄、清點才造成的結果。

我們終於將我們的「家當」安置好在一個信徒的家裏,草席舖在地板上當做床,並且要露天洗澡。在教堂的前面有兩個大圓桶,經常裝滿山裏流出來的水,與在下面的河裏洗浴相較下,這樣算是很享受的了!然而必須等到天黑才洗,我們的姊妹們第一次體驗到穿著沙龍洗澡,原以為天黑洗應該沒問題,但是當教會的發電機啟動時,剛好被燈光照著時就讓人覺得很驚恐,這真是歷史性的經驗。我們和當地教會的詩班練詩直到晚上九點半,當夜幕低垂時,我們很驚喜地發現竟然沒有蚊子嗡嗡叫,後來才知道最近這裏有一些瘧疾的案例,當地政府的衛生小組才在冰湘岸這周圍區域噴灑殺蟲劑,所以我們才可以享受到這清涼夏夜的叢林空氣,感謝主! (下期待續)


作者: 曾腓利門原作/劉淑芬翻譯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