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2期2006年3月)
主題特寫:當前教會發展的走向

林永基

主親自藉著聖靈在大陸建立了真教會,教會初期的發展非常迅速,福音不但遍及了大陸各地,也向世界各地開展。在近四十年,台灣的教會在世界的宣道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由於聖靈的動工,真理的持守,神蹟奇事顯明,台灣各地普遍設立了教會。

在這期間神學訓練的扎根,組織的健全,文宣的強化,使台灣的教會具有世界宣道的條件,因此四十年來,台灣總會接受本會國際聯合總會的委託,每年派出許多的傳道人,前往世界各地協助聖工,至今福音已發展至五大洲,在四十多個國家裡建立了真教會,讓我們看到主的同工。

不過福音的遍傳是主的託付,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求主讓我們有屬靈的眼光,仔細看看教會未來當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聖工,才能跟得上主救贖的大計畫。

一、抓住救贖的大經綸

以賽亞先知得神的啟示,已勾畫出末世真教會發展的輪廓,先知預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

「神的山必堅立」這是指著神的教會建立之後不再改變,的確,自從使徒教會之後,雖然各個教派對於某些的教理不斷地討論,並作改變,但是神的得救真理本身不曾改變過,今日我們因神的啟示得到這不變的真理,必須廣傳至萬邦。

「神的山超乎諸山」,真教會要達成主的託付,所憑藉的就是生命的超越,我們生命更新之後,又讓聖靈充滿時,就要順服主的旨意,不再以人的意思來治理教會,這就是生命的超越,一般宗教團體領受不到這種屬靈的生命。

「高舉神的山過於萬嶺」就是要高舉真教會,才能讓人找到這唯一得救的門路。最後,「萬民都要流歸這山」是指各國的同靈不分彼此,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得救的人將如河水湧流至真教會。近年來在各地教會都有這樣的體驗。

不過在教會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阻擋,或人意的作為,與我們的期待相去甚遠,要如何減少人意的障礙?我想任何責怪別人的舉動,都會破壞屬靈的感情,無法發揮屬靈的創造力。其實有擔當的人所應當問的是:「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我該如何解決問題,讓主的福音快速傳開?」

二、當前教會發展的瓶頸與突破

1.重視長執的事奉

教會要有永續經營的觀念,就要重視傳承,教會當中傳道人與長老理應負起事奉傳承的工作,就如同保羅一樣,期許一代要比一代更傑出。教會要愈來愈好,就要有屬靈的人才輩出。

為何說傳道者與長老要負起事奉傳承的責任?

傳道人的職責就是要以傳道、訓練為主,牧養為輔,也就是說傳道人要培養更多的傳道人,以宣道的傳承為己任,讓全世界的人都認識救恩而得救。

長老的職責就是要以負起信徒的牧養、真理的指導及教會的管理,使美好的信仰得以代代傳承下去。所以保羅每當在開拓區,就先設立長老,為的是負起監督信仰傳承的工作。

至於執事的職責是協助長老與傳道人在宣道、牧養及訓練的工作上所交託的工作,使各項聖工得以順利推展。

就教會整體而言,長執、傳道、負責人是否能發揮各人的職責是教會發展非常關鍵的一環,但是目前長老、執事的職責不是很明確,難以推展聖工。例如:家庭聚會推行不夠徹底、信徒之間互信不足、教會的成長並未顯著的增加,誰來評鑑?誰來督導?由於權責不明,無法施展其應有的權力,事奉就失去了方向,長執的事奉自然就無法達到原先所期待的。

在工作的推展上,因訓練的不足,就很難掌握到教會當前的問題,即使看到了問題,也不知如何訂定目標。做任何的計畫或聖工,就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例如:舉辦婚姻週、福音週,事前沒有清楚的目標,事後也不知做後續的跟進,這就是缺少充足的訓練。

在教會的人事上,任何人若有行為上的缺失,或是工作缺乏效率,由於當事者迷,需要輔導或糾正,由於教會負責人常礙於人手不夠,常常無暇顧及,若是教會未託付長老監督的職責,要負責人負起監督的責任,通常無法稱職,可能要疲於奔命,也得不到效果,教會的人事紛擾將帶來聖工上更大的阻礙。

當長執的功能無法發揮,長執選立的必要性就會受到質疑,這就是為什麼各教會仍處在「以負責人治理教會」的過度階段,而無法回歸《聖經》教導的主因。

要如何有效地動員所有的長執、傳道,各按恩賜,各盡其職,是今日教會發展應深思的課題。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釐清長執的職責,並且落實在事奉中,同時選立足夠的長執,加強在職訓練,使他們有效地發揮事奉的功能,教會的發展必指日可待。

2.強化真理的訓練

今日世界各國教派的林立,已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就是在基督教界裡有許多的宗派,這些派別的產生當然有各種不同的時代背景、地理、文化與人為因素的影響,但主要的原因是解經的問題。因為解經的立場不同因而分立門戶。

就教會發展而言,強化真理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真理的學習是否具有深度與廣度,這深深影響教會的發展,例如:真理研究風氣未能盛開,以致無法發揮其真理釋疑及辯正的功能;就世界各國而言,教會中產生不少的亂象,就是在於真理的認識不足,意見紛歧,當然也造成同工不同心,這是教會發展中最令人感到擔憂的事。同時本會的著書論著,無法滿足信徒靈糧的需求,這就是在於真理的訓練深度不夠。

另外就講台的信息而言,本會重視聚會是不爭的事實,大教會每日都有聚會,小教會至少安息日有二次聚會,若以此計算,小教會至少每年有100場以上的聚會,十年下來就有1000場的聚會,本會十年以上的信徒比比皆是,照此推算,信徒有豐富的屬靈知識,靈性必大有長進,事奉也大有果效,但是事實上不然。從聚會的出席率、信徒的流失率來看,會令人擔憂,為何講台的信息未能培養出健壯的信徒?

在這多元化的世代裡,生活的層面非常複雜,由於信息的傳講缺乏生活化,信徒不知道如何實踐真理於生活中,靈性的成長就受很大的限制。另外講台內容缺乏系統的教導,每次所聽的道理過於零散,難以聯成完整的信仰思想,這就是訓練的廣度不夠所致。

因此如何加強真理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是我們當重視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要就是加強傳道者的在職進修,鼓勵傳道人著書論著;就常理而言,有好的老師才能造就出好的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傳道人素質的提升有助於教會在真道上的合一,並可以對信徒推廣優質的神學訓練,這就是教會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

3.建立家庭化的教會

經上說:「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9),這裡強調教會是神的家,信徒之間的關係不是外人,而是一家人,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溫馨的話,事實上教會能吸引人就是信徒間活出了神的愛。

使徒初期建立的教會就是如同家庭的教會,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4-47)。

今日真教會的信徒都已出死入生,都有新生的生命,應該有一家人的氣氛,但是不可諱言的,由於在牧養上忽略了這個重要的目標,結果造成信徒表面的和諧,實質上是互信不足,容易引起彼此之間的猜疑,常因一點小事造成紛爭,這是聖工不能發展的重要因素。

要如何突破信徒表裡不一的關係?家庭團契小組的帶領可以縮小牧養的範圍,分小區的牧養,使信徒得到更多的照顧,同時信徒因彼此相互的認識,也學會互相關懷,互信感增加,漸漸有了歸屬感。

再加上互動式的小組查經,益發能坦誠相交,許多生活的難題適時得到輔導,對於事物價值的衡量,也就有了抉擇的能力。小組平時的代禱,靈性無形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生命也就更加充實。小組長帶領組員靈活地參與各種的聖工,去體會主的話:「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無形之中信徒在愛裡建立了自己,同時也建立了家庭化教會。

不過不少的教會雖然有團契的成立,但是無法滿足上述的需求,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團契應有的功能,團契不是以學習為導向,而應以事奉為導向;其次就是團契若只是重視「橫的關係」,就會忽略了各年齡層「縱的關係」;最後就是沒有掌握團契的內涵──靈修、聯誼、互助、事奉等要項,使團契仍無法讓教會達到家庭化的地步,因此如何推動家庭團契小組,是當前牧養上的第一個要務。

4.志工人力資源的整合與動員

福音全球化的觀念,早在以賽亞先知的預言中就已宣告:「舉目向四方觀看;眾人都聚集來到這裡,的眾子從遠方而來;的眾女也被懷抱而來。」(賽六十4)。主在升天之前,也作了如此的吩咐:「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9)

認識福音全球化是主的心意,就更當用心去實踐這樣的理想,除去狹隘的地域觀念,讓我們多關注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建立屬靈的關係,就能結合大家的力量,為神的國開展更偉大的國度,吸引更多的人共享主的救恩。

近年來各國的總會、連絡處,都被託付去關懷軟弱地區的教會,例如台灣關懷泰國、西馬關懷印度、沙巴關懷菲律賓、新加坡關懷緬甸、澳洲關懷斐齊、紐西蘭關懷東加、英國關懷非洲、歐陸關懷莫斯科及法屬非洲、美國關懷中南美洲,這樣的互助在各國真教會同靈之間已逐漸培養出世界觀。

放眼觀看福音工場的未得之地,急需要許多的志工投入福音的開拓。今後我們更需要各國提出志工具體的需求名額、條件、事奉的地點與工作的期間。然後將各地的志工加以整合、訓練,以強化宣教小組的組織功能,推展開拓區的福音事工。

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愛心的關懷已不分國界,近年來醫宣也跨出去了,這是宣道上的創舉,也是具體展現出同靈世界性的愛心。希望同靈們能更踴躍地提出更有創意的作法,主動認養新的開拓區,使基督愛的福音遍及世界各地,榮耀主名。

三、提升事奉的執行力

當我們得知教會發展的瓶頸之後,也知道如何突破瓶頸,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些知識化為行動,因此提升事奉的執行力,是我們當前應當重視的要事,使主的大能在我們身上大得彰顯,讓這個世界大感驚奇而歸向主。

1.個人要有擔當

有效率的事奉,首要重視個人的擔當,因為不滿的想法無法解決危機。

當以色列王得知亞蘭王要他醫治長大痲瘋的元帥,他非常地憤怒說:「為什麼他要找我的麻煩?」這是於事無補,相反地,以利沙卻說:「帶他到我這裡來,讓他知道以色列國有先知。」結果靠神解決了問題。

所以當有聖工託付我的時候,不要問:「推動長執事奉的工作,為什麼找上我?」不滿、憤怒將會帶來壓力與恐懼。

另外,想突破事奉的瓶頸,不可先責怪別人:「都是某某人在搞鬼!他極力反對長執事奉的推動」,這樣的責怪必破壞同心,無法發揮創造力。其實有擔當的人應問自己:「我該如何解決長執事奉的問題,讓大家都有共識來推動。」

在團隊中,不滿、爭吵、抗爭、扯後腿必減低效率;我們也不必太責怪自己無能而洩了氣,反而應當有此體認──不管任何的環境,深信靠復活的主,我必得勝任何困難。得勝有餘,完成任務,叫人心服口服(腓四13)。

2.要走在問題前面

當我們瞭解之後,就要走在問題的前面,也就是及早解決問題。主耶穌講了「不義的管家」比喻,就是要我們學會知道問題的時候,要及時想辦法去解決,不要拖延(路十六1-7)。

在事奉上不要有拖延的心態,我們不要問:「教會家庭化講了那麼多年,什麼時候才能得到重視?」這表示我們別無選擇,只好把行動推辭到未來,美其名是等候神的時機。

其實我們應該問:「我能提供什麼方法,讓職務人員知道如何讓教會家庭化?」拖延問題必釀成大災。教會家庭化的問題不立即解決,信徒間失去了信任感,愛心必然失落,教會的發展就必受阻礙,這是我們大家的虧損。

雖然教會處在不佳的情況(條件)下,例如:信徒的歸屬感不夠,信徒對於教會的信任產生了危機時,我們立即靠著禱告,祈求聖靈開啟我們的心眼。根據《聖經》的教訓,推展家庭團契小組來解決當前的問題,結果闖出成果來,當時的危機自然就消除了。

3.要有具體且可衡量的目標

當我們問自己:「我當提供什麼方法解決當前教會的問題?」在想出方法之前,必須要抓住努力的目標,否則任何的方法,都無法有效地達成目標,這就是打空拳了。

以尼希米的建城為例(尼二4-6):要解決問題,就要先問目標是什麼?要完成什麼?完成到什麼程度?何時完成?

例如,要推動傳道在職進修的計畫,根據我們要推動的目的,來訂定目標,然後提出詳細的辦法。今說明如下:

(1)目的:
落實各項培訓工作,提昇教會事奉的品質,藉以促進教會的增長。

(2)目標:
a.2006年協助各總會推動傳道每年有15天以上的在職進修。
b.2006年舉辦一次為期十天的傳道長執的真理研究會。

(3)辦法:
a.安排傳道人在職進修的系統課程,使傳道人在釋經、研經、教義、事工、實踐上更熟練,提升傳道人的素質,將來能夠推展普及化神學訓練和多元化神學訓練。每年應有一至二次的訓練,每次至少一週以上。
b.由訓練部每年召集有恩賜的傳道人,舉辦真理研討會,負起真理研究的責任,研究未解決的真理議題,促使各教會在真道上合一,始能同心合意發展聖工。
c.以上兩項工作之詳細計畫,由訓練部擬定。

4.創造三贏,帶來美好的果效

任何一項的工作,若不是出於神的帶領,人將如同瞎子走路,很容易出差錯。所以我們必須尊重我們天上的主,讓祂牽著我們的手,必能解決各種問題。從下列歷史的見證,我們可以看到禱告的重要,尤其是禁食禱告。

以斯帖為救同胞,她禁食禱告,懇求天父開路,終於得到美好的結局(斯四16);主教導門徒,為了趕出惡鬼,若不禱告、禁食,不能趕牠出來(太十七21);使徒為了差派工人,就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十三3)。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重視同工同心,因為獨木不成林。要如何達到同工同心,就是要不斷地代禱與溝通。

當我們做了決策之後,不可遽然付諸實行,必須經過一段宣導時期,讓全體牧者及信徒建立「共識」,始能有更佳的回應。宣導的工作就是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從消極的角度來看,暢通無阻的傳達信息能減少誤會和隔膜;從積極方面來看,它能增加瞭解,因而加強了目標及政策推動的說服力。經過有效的溝通後,同工們便能齊步同心,許多創新的思想和意見自然增加,同工們也會有一份參與感,更可減少他們懷疑和不解的心理。

有效溝通的方法,可經由講台、專題、刊物的報導、開會、平時交談等為溝通的媒介,如此對於推展教會事工將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應當重視主的帶領,再加上和同工同心,這就是創造三贏。在突破當前事奉瓶頸上,必能帶來美好的果效。

結語

面對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若放眼看全球教會的發展,就會發現各國教會的聖工是環環相扣,我們的成長可能做為其他國家發展教會的借鏡,我們的軟弱也可能成為他們事奉上的絆腳石。

除此之外,本文提及當前教會聖工上的四大瓶頸,也是環環相扣,若是能抓住當中最重要的聖工先加以解決,可能其他聖工的難題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長執事奉的強化,可能帶動講台素質的提升、教會家庭化的建立,同時真理學習不但具有深度,也能普及到各階層,因而帶動宣道工作的開展。

讓我們掌握當前教會發展的走向,為教會的發展開創新的局面。


作者: 林永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