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3期2006年4月)
主題特寫:談翻譯對講道聚會的重要性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微人

前言


真道於1926年傳入台灣,迄今已是80年的時間。台灣地區大多數教會的講道聚會,由講道者講閩南語,翻譯者用華語翻譯。至於最早是什麼時候有這樣的聚會方式,筆者猜想,應該與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為了向來自各省的軍民同胞傳揚福音有密切的關係。

某些教會居民同質性甚高,並無語言溝通問題,便直接以母語聚會,除非有外地同靈來訪,一般聚會通常不設「翻譯」,例如各地原住民教會。

華語推行已經超過60年,而外省籍的弟兄姊妹對母語的證道內容也可以聽懂,因此絕大部分信徒參加聚會時,對講道者以何種語言證道並無理解上的困難,所以不少信徒認為「翻譯」並無繼續存在的必要,但最主要理由是,年輕一代對於當地教會常用的母語掌握上有困難,「翻譯」反而損及講道的流暢性。

「翻譯」的角色等同於講道者,因為翻譯必須在聖靈的帶領下,忠實地將講道者的意思傳達給聽眾,特別是會眾完全聽不懂講道者所使用的語言時,那麼翻譯的角色其實就是講道者。

翻譯人員對《聖經》熟悉,也能夠完全掌握講道者要表達的意思,對於當次的講道聚會有極大的幫助;如果翻譯者對於《聖經》陌生,曲解講道者的意思,對會眾不但沒有造就,反而是一種折磨。

真教會在台灣傳教80年,因為「翻譯」的存在,教會沒有把全體信徒「分門別類」,而是建立「同為肢體」的感覺,因瞭解彼此而更加相愛,這在現今的台灣已經達成其任務。

訓練翻譯人員,重點不是技巧的傳承,而是訓練將來講道人員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翻譯人員的自我期許與充實,更是明日真教會成長的重要助力。

今日教會語文使用之我見


現今教育普及,加上許多新的語彙不容易以母語表達,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當地教會所常用的母語已經逐漸陌生,這是不爭的事實。

使用當地的語言,對於聽眾有一種親切的感覺,例如港、日、韓各地的明星,儘管語調生澀,還是會用國語向fans(歌迷、影迷們)問好,如此便大大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

另外一方面,使用某種語言傳福音,如果能夠進入這種語言的思維,了解它使用某些語彙的時機與由來,更是能深深打動聽眾情緒,達成傳福音的效果。

可惜的是,以筆者所處的都市地方教會,年輕一輩弟兄姊妹對翻譯視如畏途,翻譯表現平平,究其原因,不外乎:

1.成長於小家庭,未與祖父母同住,而祖父母往往是母語教育的最關鍵角色。2.教育環境、媒體多講華語。3.在家也習慣與父母直接講華語。4.母語較缺乏新一代的語彙,不容易完全表達辭意。

感謝主,在教會裡面,弟兄姊妹同作肢體,在同一個會堂聚會,用同一張飯桌吃飯,不管使用哪一種語言,隔閡的情形並不存在。

以下的情形,可以說明許多弟兄姊妹認為無須翻譯,而使用單一語言聚會的立場:

使用國語
1.華語教育已超過60年。
2.全世界都在學華語。
3.完全聽不懂華語的信徒已經很罕見了。

使用母語
1.年輕一代雖不太會說,但還是可以聽懂。
2.母語牽涉感情與文化傳承,不易割捨。
3.方便向鄰居傳福音

以上皆可
1.大家一起住久了,其實都可以聽懂彼此的語言。
2.翻譯拖累講道進度。

翻譯人員的自我充實


翻譯,是針對講道者的內容,以忠、信、達、雅的基本態度,傳達給會眾。忠,忠於神,彰顯基督;信,符合講道內容,不增減己意;達,通順,能互換兩種語言的習慣用法,讓會眾聽起來舒服;雅,文雅典緻,不得使用俚俗穢語甚至性暗示字眼。

身為翻譯,應該自覺使命,這是協助講道者將福音傳遞給會眾,說出來的話句句帶有能力,等同於講道者,所以翻譯人員要不斷自我充實。口才不好,腔調不對,沒有正式服裝……,這都不重要,在心態上最重要的是願意服事主的心,這必定蒙主悅納(林後八12)。

筆者試著歸納以下幾點,做為新進翻譯人員的參考:

1.要熟悉聖經

《聖經》浩瀚廣博,要「熟悉」談何容易,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多讀經、多聚會。新約的基礎是舊約,許多《新約聖經》的經文引用自舊約,所以平日聚會時若有讀到這些經節,要用心聽傳道解釋。筆者認為,平日有時間就要多讀《聖經》,愈讀會愈有味道。熟悉《聖經》,也代表對聖工的重視,對神忠心的表現。

2.要熟悉教會常用語彙

例如「靈修」、「聖潔」、「求聖靈」……等,一般社會上不常使用的字眼。另外就是掌握講題主旨,黑板上的講題就是最重要的線索。例如講道者以閩南語說:「神(乎)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赦免人的罪,……彼得傳揚這福音,(乎)公會的人關在監牢裡」。

第一個(乎)是「預定,命令」的意思,第二個(乎)則是「被」的意思;如果對《聖經》不熟,把兩個意思顛倒,那就變成「神(被)主耶穌釘在十字架,彼得(命令)公會把自己關起來」這種錯誤的翻譯了。

3.用語要文雅通順

使用「狗血淋頭」形容狀況狼狽,使用「high」來形容心情愉快,都不適合用在莊嚴的聚會場合。此外,各種語言的習慣用法要注意,例如「老師,他給(ㄍㄚˇ)我打」,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老師,他打我」還是「老師,他被我打了」?「耶穌給(ㄍㄚˇ)門徒洗腳」究竟是誰洗誰的腳?

4.找一位老師或前輩指導

筆者的母親很喜歡聚會,所以常會請媽媽注意聽筆者的翻譯,指正錯誤,同時講一些「台灣俗語」給筆者口譯。其他的翻譯人員就是現成的教材,很多教會會把講道內容錄音,筆者常常拷貝或是借來聽,可以學習長處。

5.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特別是安息日下午。經過一天的聚會,中午若沒有好好休息,加上聚會氣氛枯燥,難免昏昏欲睡。一位好的翻譯應該要抓住講道者的語氣速度,切忌不動如山;講道者講道速度加快、提高音量以及喟嘆的語氣,翻譯都應該加以表達,增進講道的生動。衣著則以整潔為主,筆者學生時代大多穿學生制服上去翻譯,因為簡單正派。

翻譯的心得分享


回想筆者第一次上台翻譯,是在國一升國二的暑假,當天是安息日下午,翻譯沒有來聚會,也沒有指定人代理,筆者坐在第一排,就被黃靈新執事叫上去翻譯。翻譯的過程中雙腿發抖,兩眼直視後面的時鐘,會後大家都說翻譯得很好,這大大增加了筆者的自信。

整個國中生涯被安排了三次翻譯,高中以後便常態地被安排翻譯,直到畢業出社會。筆者也是一路從聽眾,翻譯,進而講道,有些心得可以與大家分享:

1.不是依靠勢力才能

有一年佈道會的晚間聚會,一連數晚都有患精神病的鄰居來鬧場,魔鬼藉著她的嘴說:「她每晚都要再來」,教會特別宣布此事,也特別加強禱告。那一陣子筆者工作較忙,心思雜亂,忽略禱告;當晚陳忠揚傳道講道,筆者翻譯,這女人又來了,就站在姊妹第三排座位旁,開始喃喃自語,說著說著就被接待的弟兄姊妹帶離開了。

但是她站在那裡的時候,筆者腦中一片空白,冷汗直流,完全聽不懂陳傳道講給慕道者聽的道理,愣在當場,陳傳道重複其證道內容,筆者才結結巴巴地翻譯出來。

聚會結束之後,筆者深自懺悔對於聚會前禱告的不重視,才讓魔鬼有作工的機會。《聖經》說: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翻譯等同於講道,是重要聖工,是拯救靈魂的工作,這是我們大家都要注意的地方。

2.輕鬆自然

筆者翻譯時喜歡環視會眾的眼睛,露出自然的微笑,其實會眾也會報以會心的笑,這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手放在桌上,輕握住《聖經》,可以帶給人一種信賴感;聽不懂時可以低聲向講道者詢問,再進行正確的翻譯,切忌吐舌頭、瞇眼睛、拍額頭等輕浮動作。

3.成語或文言文的運用

成語或俗語的引用不要太多,不要太深奧,引用前要確定其意義符合講道者所說,確定大家了解,可收畫龍點睛之效。

4.運用媒體

筆者曾經為已故的丁德周長老翻譯過,大家知道他都是以華語證道,筆者用台語翻譯。建議大家看看布袋戲或歌仔戲,學學當中一些典雅的詩詞,以及古音的發音方式,這可以在朗讀《聖經》或是聽懂傳道的證道內容有所幫助。

5.自由運用雙語

由於新聞節目多是以華語發音,許多國際事件與科技新知難以有適當的母語翻譯,遇見這種情形,無妨以華語直接說出。例如「美國總統小布希宣布新一代太空梭計畫」,「小布希」與「太空梭」若以母語發音,恐怕沒有人聽懂,不妨直接以華語發音。

翻譯的展望


幾年前陳麗蓉傳道曾經駐牧筆者所屬教會,由於是女傳道,所以安排不少姊妹翻譯,大家這才逐漸發現姊妹們翻譯的恩賜。儘管絕大部分傳道人都是弟兄,領會安排也多是弟兄,而翻譯又等同於講道,所以翻譯的機會不應該再由弟兄獨享,只要姊妹們有恩賜,教會應該打破長期以來的傳統,大方地安排姊妹翻譯。

保羅曾經教導姊妹們要沉靜學道,一味順服;這在當時受教機會不均等的時代確有其考量,其實需要學習順服的何嘗只有姊妹?現在姊妹們的表現與弟兄相比毫不遜色,我們當然很期待姊妹們在翻譯與講道上的表現。

翻譯的訓練不是一蹴可幾,翻譯人員既然是自己教會的子弟,全體信徒要多給他們鼓勵與教導。由於華語是強勢語言,今後在世界上的地位還會更加重要,因此教導母語的責任應落在家庭,使用母語傳福音更需要教會教導,而這些都不是學校可以提供的。

目前我們在世界各地進行開拓,能夠善用翻譯,以當地的語言、文字傳福音,就能把道理的根深植在其中,對他們來說,這份信仰便不是外來的。當他們可以自我牧養,並從《聖經》吸取養分時(如同台灣的經驗),翻譯的階段性任務便可以達成。

筆者認為就算溝通無礙,還是建議在會堂講道時維持翻譯的安排。畢竟對於任何年齡的信徒來說,母語講道的親切度無可取代;對於翻譯人員來說,能站在講道者身邊,浸潤其風範,揣摩講道者的語氣,直接培養了將來領會所需要的內涵。

翻譯的訓練,不在乎技巧,或是衣著、口齒……等細節,而是藉著翻譯實務經驗,訓練講道人才,並以台灣本地雙語聚會的傳道經驗,作為世界傳道的基礎。翻譯人員長期在此項聖工的薰陶、造就下,有朝一日,也可能成為未來的講道者;再者,教會應該捐棄性別成見,發掘有翻譯恩賜的姊妹,因應多元的聚會方式。因此個人認為,「翻譯」應該不宜輕言廢止。




作者: 微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