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37期2005年10月)
主題特寫:崇拜中的音樂事奉──談司琴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李雯玲

所謂崇拜儀式的司琴,在本文中定義為:一般聚會的前後唱詩之司琴,以及三大聖禮進行中的司琴。

五線譜讚美詩所提供的記譜法,其實是合唱的四個聲部。以往以風琴彈奏(尤其以有音栓的風琴彈奏)的時代,因風琴的和聲已夠飽滿,延音效果亦無所慮,並不需要再增加任何音填補。而今,會堂的風琴大多改以鋼琴代之;儘管鋼琴在音色與特性上並不十分適合於會堂崇拜的使用,但事實上,鋼琴早已成為現今教堂司琴的主要樂器,因此有必要在彈奏上加以探討。

一、角色認知

1.司琴是崇拜中音樂的帶領者、輔助者:帶領與輔助會眾發出對神的讚美。
2.司琴不是獨奏者:因此,並不作個人的音樂表現,如:改變和弦、變奏,或如琶音……等炫技的彈奏,即使對象是神、即使彈奏佳,也因易吸引會眾欣賞你的彈奏,而忽略崇拜時的吟頌。
3.儀式中的司琴以不破壞莊嚴、敬虔的崇拜氣氛為原則。
4.正式崇拜儀式的司琴不同於詩班伴奏的彈奏形式,亦非同於詩歌聯誼的彈琴模式。

二、彈法的建議

1.較莊嚴的彈奏方式:

豐富和弦音,但並不改變節奏。許多較莊嚴的詩歌,如:讚美詩第一首,皆可使用此方法。步驟為:(關於五線譜或四部簡譜讚美詩的四聲部,以下依音的高低分別以Soprano、Alto、Tenor、Bass稱之)

(1)左手彈Bass,並加上低八度的音。
(2)右手彈奏其餘三音:將bass以外的三個聲部交由右手彈奏,此時必須將tenor的音提高八度彈。
(3)主旋律加上八度音:原本將前面兩項一起彈奏,其和弦音已較原來四部豐富許多。而若將主旋律加上低八度的音,將使主旋律更為鮮明。但由於此方式在彈奏上,右手易與左手交叉,因此亦可視情況將右手整個高八度彈奏;不過,應避免在會眾唱第一節時使用,以免造成音響上的突兀。因此,依歌詞選用彈奏方式仍是必要的。

2.司琴時,不應每個音符填滿,否則易使音樂僵化:

例如讚美詩165首,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司琴者為使詩歌流暢,或採分散和弦的方式。但在彈奏上,若使每個八分音符(即每個半拍)都有音,則無形中制約了音樂的流暢性,讓人聽起來過於制式,而使音樂僵化。

3.主旋律要明顯,才能帶領會眾,否則容易唱走音:

會眾需要司琴者以鮮明的主旋律帶領,以防止走音的現象。諸君可觀察聚會時,當琴聲較弱,尤其主旋律不明顯時,會眾的音準極易下降。因此,如果可能,司琴者應勤加練習右手的小指,使之彈奏更有力氣,因為主旋律多半靠小指彈奏。

4.應避免改變和弦:

和聲是音樂三大要素之一,不同的和聲(和弦)決定不同的風格;一首詩歌因為不同的和弦進行,而注入不同的生命與性格。改變和弦,將使原本的讚美詩改換性格。

若是在詩班練習、詩歌聯誼、較輕鬆場合、室外佈道或詩歌音樂會,因而改變和弦彈奏,轉換一下詩歌的風格亦無可厚非;但在正式崇拜儀式中,任意更動詩歌的和弦,極易抹煞詩歌的原有特性,甚至失去莊嚴與敬虔,司琴者不可不謹慎處之。

5.應避免加過多弦外音:

此觀點與改變和弦相似。有時司琴者喜歡在原有和弦上加上第二音,如:Do-Mi-Sol的和弦,卻加上Re音,想要潤飾和弦。

此法雖只是加上一個弦外音,似未真正改變和弦(註:其實以和聲學而言,兩者可視為不同的和弦:三和弦與九和弦);但因經常使用這種九和弦的彈奏方式,無形中也改變了詩歌的特性,讓人聽起來較具流行風。因為抒情的流行曲中含有大量的九和弦。

6.節奏性不宜過份強調:

應避免固定節奏的彈法,或過份強調低音的節奏。例如:有些司琴者左手會使用八度音彈奏,是非常好,但切莫將每個音都加重,也不要因此做出過度明顯的節奏,否則非但不能彈奏得莊嚴,反而顯得有些輕佻,讓人心浮動,而失去崇拜中安靜的本質。

7.與會眾一起呼吸:

樂句之間、一節與一節之間,需讓會眾有換氣的時間,否則將使會眾唱得吃力。最好的方式是:心裡與會眾一起唱,一起呼吸。

8.鋼琴的長音問題:

鋼琴的性質不同於風琴(管風琴),長音會漸漸消失,為避免會眾無法唱準下一句,宜加少許音符輔助;但切記,莫因此而使會眾不知何時接下一句。

9.速度:

司琴者應考慮會眾可接受的速度,切莫過快或過慢。一般而言,會眾唱的速度較詩班稍慢。而司琴的速度亦須考慮當時會眾的組成分子,例如在一個以老年人或新受洗同靈居多的聚會中,速度宜放慢些;年輕人為主,則速度可快些。

此外,會眾速度太慢,若欲作補救,應注意:

(1)下一句的第一音仍必須與會眾同時下去。
(2)第一音唱出後,再稍稍將速度拉回。
(3)拉回速度應採漸進式,效果較佳;莫期望一句之後即恢復原速。
(4)若速度差別仍大,可能司琴者真的過快或會眾因長期慢速吟唱,一時無法適應。此時應考量會眾的狀況,在自己與會眾之間尋出可接受的平均速度。

三、前奏的探討

司琴的前奏,是為會眾唱詩之前作預備,其作用,至少包含三點:

1.為會眾作旋律的提示與導引:
會眾先知道即將唱的詩歌旋律,以作預備。
2.作速度上的導引:。
在速度上作預告,以便會眾整齊地吟唱。
3.作表情的導引:
詩歌有莊嚴如第1首、柔和如第245首、精神抖擻如第149首……等,司琴在前奏時應作表情的導引,使會眾得以預備口唱心和地吟詩。

因此,前奏時應注意以下幾項要點:

(1)要有結束感:

前奏的最後一音應落於有終止的和弦。所謂有終止的和弦,即指以Ⅰ級和弦結尾;若以首調方式稱呼,則是以Do-Mi-Sol的和弦結尾。一般而言,整首詩歌的最後一個和弦都是終止和弦。

(2)樂句要彈完整:

司琴時,不只要注意彈奏哪一行的問題,還要注意樂句是否完整。例如,讚美詩144首,若只彈最後一行(以五線譜或四部簡譜讚美詩而言),則成「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樂句並不完整;此時應多彈兩小節,使成「不要自以為有智慧,……」的完整樂句。

(3)能包括一開始的旋律更佳:

例如讚美詩158首,若以第一行作為前奏,雖能提示旋律,卻無結束感。而以最後一行作為前奏,因有結束感,較彈第一行為佳。然若能夠以「一開始的兩小節,加上本詩最後的兩小節」作為前奏,則兼顧了旋律提示與結束感。

(4)應表達該詩歌的表情,而不只是彈出音符:

詩歌的表情在前奏一開始即應拿捏得宜,例如第245首應彈得柔和些,第149首則應彈得有精神、有力度。倘若將第149首彈得柔和,第245首彈得有力度,則有如位置錯擺似地,未能藉詩歌合宜地表達我們對神的讚美。

(5)注意前奏的速度:

有些司琴者的前奏速度經常彈得過快,直到發覺會眾跟不上時,才突然放慢速度,因而顯得極不搭調,此點應予留意。彈前奏時,若能心裡跟著哼唱,可幫助自己掌握更適宜的速度。

(6)前奏的最後一音極其重要:

a.應注意會眾的呼吸:如前段所言,心裡應與會眾一起哼唱、一起呼吸。
b.尾音不要太花俏,否則不易接唱。

崇拜儀式中的司琴,重點仍在維持禮儀的進行,是帶領、輔助會眾於崇拜中作最合宜的讚美。因此,崇拜中的司琴不宜求新、求變化,也不標新立異,反應較一般的彈琴更為嚴謹。各類司琴其實必須透過不斷的相互切磋與學習,才能達到神、人共悅的光景,而崇拜中的司琴更是。願藉本文喚起所有參與音樂事奉者的再次思考與回應。

參考書目
1.張剛榮,《讚美進入祂的院──教會禮拜中的音樂》,台北:天恩出版社,再版,1998。
2.《世界華人基督教聖樂促進會》,台北:天恩出版社,2005。
3.黎本正,《脫俗尋真—聖樂與崇拜評論集》,香港:建道神學院,三版,2000。
4.易啟年,《教會音樂事工》,香港:證道出版社,1985。
5.蔡長雄,《如何建立教會音樂事奉》,台北:橄欖基金會,二版,1996。
6.羅炳良,《聖樂綜論》,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天道書樓有限公司,(1978)。
7.Louis O. Ball,浸信會聖樂中心編譯,《教會司琴法》,台北:浸信會聖樂中心。



作者: 李雯玲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