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3期2006年4月)
真理論壇:信心是蒙恩得救的根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蕭光

保羅將基督徒畢生努力追求的歷程歸納在一句話裡:「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3)。沒錯,最大的是愛,可是信卻是後二者的根本,沒有了「信」,則「望與愛」也就飄浮不定,隨風而逝。信的有無、大小,會左右望與愛的強與弱,它可說是信仰生命的根源。

一、信心的表現

在《希伯來書》裡我們找到了信心最好的詮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德文《聖經》譯為:「信就是對所盼望的事確信不疑;對未見之事絲毫不疑惑。」

為了要印證一個人有這種篤定不疑的信心,勢必要有具體行為的配合,否則那種信心就是一種純理性的認知而已,雅各指責那是一種「死」的信心,不是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是一種徒然、無益的信心。確實的信心則是一種有生命的信心,它是絕對的順從:

1.像挪亞承接神託付的使命(創六、七)

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神囑咐他:造一艘方舟(長寬比例六比一,約有一個半足球場長,四層樓高);全家八口都要進方舟,以保全性命;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潔淨的七公七母,不潔淨的一公一母)都要帶進方舟;要貯備足夠的食物;要邊造方舟邊傳義道──警告(彼前三20)。

上述任一件工作都很艱難,確非尋常人所能克竟全功。試想,在不住的傳警告,卻又不斷地遭嗤笑、遭奚落的情境下,假定是你、我,還能秉持原先的熱忱,一以貫之地、勇往直前地傳下去嗎?但,他仍義無反顧地傳了一百二十年,直到神開天窗、傾天雨,滅了那一個悖逆的世代。《聖經》說:「凡神所吩咐的,他(挪亞)都照樣行了。」(創六22)

2.像亞伯拉罕獻以撒

神呼叫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二十二2)。亞伯拉罕翌晨起來,立即打點必備的物品,帶著兩個僕人和以撒,騎上驢子就往目的地前行,約莫走了80公里,才到達目的地。

就在他下手要將柴堆上的以撒宰殺獻祭時,他聽到天使向他呼喊:「……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創二十二12)。

這幕驚天動地的場景有兩個主軸,一個是「神要試驗亞伯拉罕」,看他有沒有愛神、順從神。也正因為他對神的曉諭毫不質疑,即刻去實踐,所以能討神喜悅,蒙神空前絕後的大祝福(創二十二17-18)。另一個則是亞伯拉罕對神給他的話語──堅信不疑。在以實瑪利面臨被趕逐離開家門,亞伯拉罕十分憂愁的那一刻,神對他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創二十一12)

既然「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我的後裔」,因此亞伯拉罕深信,即使把以撒當燔祭獻上了,「神還能叫他從死裡復活」(來十一19)。

二、恩典來自信心

由於但以理及其三個朋友對神那份堅貞不移的信心,使他們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奇妙大恩。

雖然禁令加蓋玉璽,三十日內,除了國王以外,不准向人或向神求什麼,違者一定扔下獅坑處死,但以理卻依然不改其敬虔的信仰,一日三次向神感謝禱告;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同樣面對嚴峻的信心考驗,所有朝中的文武百官,聞樂聲響起無不齊身向尼王所立的金(偶)像俯伏敬拜,凡違者必要丟進大中,活活燒死,唯獨他們三個不下拜。當尼王聞訊之餘,怒火填膺,馬上下令,將三人解到面前,恩威並濟,軟硬兼施一番,殊料三人仍堅守信仰立場,死不讓步。

他們四個人面對嚴酷的信心考驗臨頭時,相信他們把個人死生置之度外,民族信仰的存續是念茲在茲的最大考量。所以三人面對尼王的質問:「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但三15),三人的回應:「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他們篤信,「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救出來。……即或不然,……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但三16-18)。

因著這番不願向挑釁的惡者低頭、妥協的大義凜然之風骨,神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恩典之門:大窰中神子陪伴三人,眾人眼見「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但三27)

倒是抬他們的三個人因火加七倍熱力,被火焰燒死了;而天使把獅坑中餓獅的嘴堵住,使但以理安然無恙。而誣陷但以理的人,他們全家大小反被扔獅坑中,被獅吞噬。神的名從大利烏王口中大得稱讚榮耀(但六26-27),猶太人──神的百姓,也在異邦大得榮尊。

三、愛心、忍耐易被恩典激發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詩一○三2),這是大衛內心的獨白。大衛從神領受了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祂醫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祂)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祂施行公義,為一切(包含你)受屈的人伸冤。

這些恩典大衛得到了,何止大衛?!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問題在乎我們有沒有如大衛去「細細嘗嘗主恩的滋味」,若然,我們也一定會像他一樣發自內心對神稱頌。

大衛是一個「知恩、惜恩、感恩、報恩的人」,既知神如此恩待他,他在珍惜、感謝之餘,以實際的行動去關愛周遭的人。他率屬下的勇士救拔基伊拉城的人,免遭非利士人掠奪(撒上二十三章);雖然掃羅以大逆不道的手段對待大衛,但大衛仍在他登基之後,善待掃羅之後──他的孫兒米非波設,待之如己出,使他與王共膳,並將豐厚的俸祿供他享用(撒下九章)

大衛在逃避押沙龍追逼的時候,匿居在瑪哈念,巴西萊以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供應支援大衛,在押沙龍判變平息之後,大衛即將安返耶路撒冷之際,在約但河邊,他向前來相迎的巴西萊表達,願接他到耶城,並要奉養他一生(撒下十七,十九章)。更難能可貴的是,對於一心一意要置他於死的掃羅,大衛都愛護他,不敢危害他的生命。

《羅馬書》五章3-5節,保羅提到的信仰之階,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就不至於羞恥。歸結的原因是最後一句話:「因為……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意即一旦人得到神豐富的愛之後,才會自然地生發忍耐。

大衛再三避開掃羅的追殺,其實就是一項忍耐的美德使然,神有兩次機會把掃羅交在大衛手上(撒上二十四,二十六),當時的情境把敵人除掉無異如反掌折枝,但大衛仍忍著(當然背後亦夾雜著對神的尊重)

對示每的容忍更看出大衛忍耐工夫的獨到,當時大衛正處於押沙龍謀判的追逼,掃羅族的示每一面走一面咒罵,又拿石頭砍擲大衛,並以言語污衊大衛,令大衛左右的臣僕、眾民和勇士們都為他抱屈,甚至勇士亞比篩看不過去,要跳出來為大衛伸冤,卻為大衛所阻,眾人怒不可遏,終被大衛的一句話打動,而收下即將出鞘的刀和揮動不止的拳頭。

大衛說:「他咒罵是因耶和華吩咐他說:『你要咒罵大衛。』如此,誰敢說你為甚麼這樣行呢?……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就施恩與我。」(撒下十六10-12)。大衛,多虧他是合神心意的人,是耶穌的先祖,他能愛人所不能愛;能忍人所不能忍。

四、愛既完全,活著就是基督

主耶穌具備了完全的愛,所以他明知前往耶路撒冷要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苦,並且被殺,但他仍然慷慨赴義,不怯不縮。祂的愛甚至在十字架上依然不改變,祂為了釘祂的人向天父禱告,求父神饒恕他們的無知。

因為保羅一味的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可見他的愛心是完全的,所以他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一21-23)

五、忍耐到底,得救必然

保羅說:「凡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雅各說:「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雅一3-4)。受逼迫既是命定的,無法規避的,所以我們必須忍耐,使我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天國)(參:來十36;太十22)。

綜觀上述,信心會牽動恩典、愛心和忍讓的美德,我們當努力追求信心不斷地長進,必要時我們應當效法「馬可福音九章24節」那位真誠可愛的父親,求主加添我們不足的信心。阿們。


作者: 蕭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