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淑華

本會一行十二人在陽明山童軍活動中心的門前合影,也代表著「奉孰之名-全球化與宗教衝突」研習會的結束。

短短的五天裡,主辦單位(政大宗研所)試圖從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以及經濟與暴力探討宗教的面向,更簡介了佛教、伊斯蘭教、基督宗教、靈恩運動與各新興宗教,參訪寺院與會堂等等。

一個完全不給予色彩的宗教融合,讓我們可以和尼姑、風水師(堪輿學)、一貫道親、佛教徒、穆斯林與民間信仰者齊聚一堂,產生「對話」。

「對話,是解決衝突的不二法門。」是此次研習最大的收穫。在研究宗教的各個面向裡,最讓人佩服的,莫過於講員謙沖的分享態度,在彼此的研究領域看見差異,卻不帶來批判與衝突。

雖說宗教有「認同」,就必有「排他」性,但生活卻可以異中求同。因著朝夕相處才知道:肅穆莊嚴的佛堂大殿,清掃起來也要費一天的功夫;原來和尚尼姑也會過勞;原來堪輿是屬帝王之學,不輕易流落民間的。

還有女穆斯林長年要著長袖衣衫;印度教的祭典裡為求取悅天神而載歌載舞等等;或許是彼此早已沉浸在宗教的神我關係裡,忘了外在界圍的束縛,當我們仍持守著原來宗教的本色一起生活,就激盪出許多的不可思議。

全球化下,時間空間的壓縮,宗教的融合被拉扯著,求統一,又希望有主體性;彼此對立,卻也並存。有人以為可以自外於一切的宗教,活在唯一的真教會裡;殊不知神託付「傳遍地極」的使命,不僅是那土地,更有地上的人,還有人心裡的宗教信仰。

「對話」並不可怕,該怕的是,因不瞭解,一開口即招來爭端;怕的是,站不穩立場,飄搖在眾教派之間。

面對各宗派的虔誠人,腦中經常浮現約拿逃往他施,海中起大風,船中各人哀求「自己的神」的情景,約拿就是那麼篤定的在底艙沉睡,知道風浪是因他而起,知道他所信奉的是「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甚至知道將他拋在海中,海必然平靜。

約拿的篤定,明白,讓周遭眾人因此「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拿一7-16)。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他既與約拿同在,也必與你我同在,祂是可求,可驗證的神;對各宗派瞭解而不涉入,「對話」就是契機,更是信仰生命的展現。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8/01/2006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