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8期2005年1月)
靈修小品:揀選生命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蔡恆忠

「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妳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出二7)

很難了解神用什麼力量,讓摩西在四十歲的時候,毅然走出王宮,將王室的財富、知識和尊榮拋之如棄履,甘心走進奴隸的世界,與自己的百姓同受羞辱和苦害。

出生在一個必須被殺,或被丟在河裡死去的年代,父母雖不忍,將他藏了三個月,終究還是送走他,把他放在蒲草箱內,擱在河邊的蘆荻中。

可能因「被丟在河裡」,或因為割禮的記號(書五5),當法老的女兒掀開箱子時,一眼即看出是希伯來人的一個棄兒,而加以憐惜。奴隸成王子,摩西在一剎那之間,成為王室的一份子,一切的繁華等在眼前,待他去擷取。

姊姊的一句問話,卻扭轉命運,開始了摩西對另一層次生命的追尋。

摩西的父母,在奶孩子的短暫相聚中,如何以奴隸的卑賤身分,啟發且灌輸王子屬神國度的價值,讓王子在成長的掙扎中,看見奴隸背後那看不見的榮耀,且能為那榮耀,捨棄一切,是一件令人不能不讚嘆的宗教教育典範。

摩西,畢竟選擇了「生命」。

回教激進分子恐怖攻擊紐約以後,西方社會的新聞媒體進入幾個回教國家,報導他們的學校教育,以了解造成恐怖行動的根本原因,發現在他們的教科書裡,竟有因為對「物慾追求」和「濫用人權」的反對,而反美的信仰原則教導。簡單的說,從小,教孩子們仇美。這恐怕是恐怖行動以後最恐怖的後作力──對宗教教育負面評價最有力的證據。

曾經聽到信徒嘲笑教會的宗教教育是「洗腦」。偶而,也會聽到自認為「明理」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在不懂事的時候受洗,或接受宗教教育,以表明對孩子人權的尊重。其實,以永恆的角度看,是輕估生命的價值,以孩子的生命作賭注,讓人不知如何去憐憫的失責。

神在荊蕀裡火焰中向摩西宣稱,說,我是你父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在祂的旨意中,信仰,是一種傳承。

當人以人權社會的理想來看神國時,眼睛是會被矇蔽的。今天,信仰教育面對的,不僅是人權至上的挑戰,現代科技也不斷將孩子帶離父母:車上的小電視,耳機裡播放的MP3,或手上的手提電腦,可以讓長途旅行的車子內失去對話;晚餐的相聚,也常在電視機前,……無言。父母和子女若失去生活中的深入交談,如何談教育?

約旦河東,摩西面對經歷過連串神蹟,每天吃嗎哪的百姓,目送他們即將過河,進入未曾踏足的土地,心中,有說不上來的感慨和擔憂。這些看過神作為的會眾,對神尚且若即若離,無法專一,如何能堅守既有的規模,進一步教導約旦河後要來的新生代?於是「呼天喚地」,一再諄諄告誡:(申十一1-7、18-25)「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9)

信仰的抉擇,是生,或死;是禍,或福,都是在揀選生命。既是選擇生命,洗腦又何妨?


作者: 蔡恆忠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