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9期2005年2月)
海外來鴻:各耳板

感謝神!大專校園團契不僅在台灣蓬勃發展,近年來,在美國西岸的加州及東岸的紐澤西州及德州的少數大學院校亦開始成立大專校園團契。美國西岸加州的校園團契主要聚點為加州大學的幾間分校,如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洛杉磯分校(UCLA)、爾灣分校(UCI),及聖地牙哥分校(UCSD)等等。

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校園團契為例,目前約有近二十位成員,由南加州橘縣(Orange County)鄰近幾間大學及學院的學生、並數位關心大專生的社青共同組成。聚會模式以查經聚會為主,由契友輪流帶領,透過彼此的鼓勵,相互建立信仰。

有次查經聚會中,主領的弟兄在查考《馬可福音》七章1-13節時,提出省思「各耳板」的問題。什麼是各耳板呢?各耳板是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奉獻給神的供物或禮物。

這段經節主要是記錄主耶穌與文士和法利賽人之間的對話。對話的開始起源於文士和法利賽人質問耶穌:「為何他的門徒未遵照古人的交代,以沒有洗的俗手吃飯?」但耶穌藉此機會導正當時的錯誤觀念,即「看重遺傳勝過誡命」,因為人的遺傳不能與神的話一樣具有相同的權柄。

耶穌更進一步以當時著名的訴訟案件為例證,挑明當代人對遺傳與誡命之間的認知謬誤。

雖說法律上有關對於父母盡義務的定例是清潔明確的,但當時做兒子的可以說要將金錢送到聖殿的內庫,而對年老貧困的父母聲言不能給予任何幫助,因為他的錢財已經作了「各耳板」,已立下誓言歸神使用。但這種誓言可以是觀念性的,實際上並沒有輸財入庫,或者拖延日期直到死後才付款。

於是,「各耳板」便成為詭辯伎倆高明的猶太人,在敬虔的外表下,逃避對父母盡義務的方法。

若要釐清人的遺傳與誡命之間的關係,首先必須明白神的誡命是什麼?《出埃及記》二十章明確地記載神所吩咐的十誡,前四誡清楚地教導神的百姓敬拜神的正確方式:拜獨一神,不拜偶像,不妄稱神的名,並守安息日為聖日。

後六誡指出神的選民在世對人應有的作為,即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與不可貪心。《以弗所書》六章2-3節更進一步點明:「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可見神相當看重孝敬父母這件事。

倘若我們仔細思量,這些不肖猶太人利用後人所加添增訂的宗教儀節,以「各耳板」將財物奉獻給神,用看似敬虔高尚的宗教行為來滿足個人規避奉養父母這義務的私慾,假神的名圖私已利,忽視神對孝敬父母的教訓與祝福,實在可惜!

「各耳板」的危機在於看似成全了某種宗教禮儀,卻輕忽或未能明白神所教訓的內在精神與屬靈實質,或是故意假宗教之名作為自己逃避責任義務的託辭。身為現代的基督徒雖不至於繼承過去猶太教的典章律例,但在教會生活中若一時不慎,因一念之差,仍有可能身陷「各耳板」的謬誤而不自知。

如熱心參加教會的聚會與活動原是好的,因為可以藉此親近神,學習真理,感受神的愛,並在事奉中體會基督的恩典。但是一個健全的基督徒,除了建立良好的教會生活外,仍須同時兼顧家庭生活、私人生活與職業生活,並在這當中取得平衡。

一個願以神為重心的基督徒,神必會幫助他如何在現代多元的生活中,活出敬神愛人的教訓,並隨處散發出基督的馨香。但對於一個以神為「藉口」的基督徒,雖有可能維持一個光鮮的教會生活,但他真實的生活中卻處處危機四伏。

如學子在課業上遭逢瓶頸,卻不妥善應用時間或倚靠神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反而藉著參加教會活動來逃避;又如與父母或兒女間的關係緊繃時,卻不靜下心來思考如何靠主經營日漸惡化的親子關係,反倒熱心投入教會的各項靈修會活動,看似熱心追求道理,實則卻是逃避神託付給人應盡孝敬父母或教養兒女的天職。這些不正是「各耳板」謬誤的例子嗎?

今日,我們在信仰生活中是否面臨「各耳板」的危機,只有自己與鑒察人心的神知道。企望在新的年度中,我們都能倚靠神,活出名副其實的基督徒生活,遠離謬誤的「各耳板」,獻上最馨香的燔祭。

莫忘《箴言》四章23節所提醒我們的: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