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4期2006年5月)
你來我往:士師時代共有多久?(中)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謝順道

【發問人:黃弟兄】

哈利路亞,親愛的謝長老平安!

本會所安排的讀經會,目前讀到了《士師記》。我想請問謝長老的是:士師秉政的年數,共有多久?《列王紀上》第六章1節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依據這段經文,是否可以這樣說,將480年扣除以色列人在曠野流蕩40年、掃羅作王40年、大衛作王40年,以及所羅門作王4年之總和,其差數便是整個士師時代的年數呢?

願神祝福您,神的恩典常與您同在。阿們!

花蓮縣紅葉教會 黃弟兄



【謝長老答覆】

哈利路亞,主內黃弟兄收信平安!

你所提出「士師時代共有多久」這個質疑,因為關鍵在乎《列王紀上》第六章第一節,而該處經文又牽涉到以色列人何時出埃及的問題。所以在上一期的《聖靈》月刊上,我先依據「王上六1」與其他相關資料,推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

在本期的月刊上,我再依據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來探索士師時代始自哪一年?終於哪一年?前後共有多久?等等,互相牽連的問題。如下:

二、士師時代共有多久?

關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我在上一期的《聖靈》月刊上表示個人的看法說,依據傳統計算方法而得的時期是公元前1560年;但若依據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所著的《猶太古史》來推算,則是公元前1548年,相差12年。惟因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歷史資料比較缺乏,所以我們只能說大約如此,而無法斷言確實是這樣。

如今姑且以公元前1560年為可以接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那麼我們便可以據此推算,士師時代始自哪一年?終於哪一年?共有多久?等等問題了。我是這樣推算的:

以色列人在曠野旅行40年(申八2-4)。

摩西死後,約書亞又領導百姓25年。(約瑟夫著,《猶太古史》第一集,152-153頁)。

由此可知,從以色列人出埃及至約書亞離世,共有65年。而約書亞死後,便是士師時代的開始──將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薩田八年,也包括在內(士三8)。據此可以推算,士師時代的開始,大約在公元前1495年。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士師時代終止於哪一年?約瑟夫在他所著,《猶太古史》第一集(216頁)一書說:「撒母耳在大祭司以利死後治理以色列人12年,又和掃羅一同治理18年,這就是撒母耳的一生。」依據這個資料,撒母耳作士師的年數是30年。

若然,則撒母耳離世那一年便是士師時代的結束。但一般學者都認為,掃羅受膏作王,以色列國便進入王國時代,於是士師時代也就終止了。如果要採取這種說法,則撒母耳作士師的年數便只有12年了。

第三個問題是,士師時代共有多久?答案是:依據《士師記》所記載,12位士師秉政的年數是296年,以色列人受異族轄制的年數是114年;這兩種年數的總和410年,便是《士師記》的累計年數。加上以利作士師40年(撒上四18),撒母耳作士師12年,則總共462年。這個年數與保羅所說的450年(徒十三20),非常接近。

依據上列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士師時代的開始,大約在公元前1495年。依據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士師時代的年數──包括以利作士師40年,撒母耳作士師12年,總共462年。如此便可以推算,士師時代的結束,大約是在公元前1033年了。

如果以公元前1033年為士師時代的結束,則與考古學者所確定,所羅門開工建造聖殿是在公元前967年之說法,相差17年(請看上一期月刊,參考資料之三)。我的計算方法是:

掃羅作王40年(徒十三21)。舊約聖經上沒有這個根據,但約瑟夫所寫的歷史卻與此一致(請看上一期月刊,參考資料之七)。

大衛作王40年(王上二11)。

所羅門作王第四年(即作王三年),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王上六1)。

40年加40年,再加3年,其和數是83年。公元前1033年的83年後,便是公元前950年。這個年代比考古學者所確定的公元前967年建造聖殿,晚了17年。在長遠的歷史年代中會有十幾年的誤差,是難免的。

但若依據約瑟夫所著的《猶太古史》第一集來推算,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548年出埃及,則比依據傳統計算方法所得的公元前1560年,晚了12年。

以晚了12年來推算,則建造聖殿的年代便是公元前938年,比考古學者所確定的年代相差29年,這樣就差得更遠了。因此,依據傳統的計算方法所推算出來的結果,以色列人大約在公元前1560年出埃及,也許比較正確吧?

‧《士師記》的教訓

「士師時代共有多久」這個問題,牽涉到以色列人何時出埃及?士師時代始自何時?終止於何時?等等,互相關聯的問題。為了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以便答覆你所提出的質疑,我查遍了各種參考資料;然後予以過濾、分析、整理,並作有系統的撰述,的確費了不少時日。

我所推算出來的年代或年數,雖然很接近聖經根據,卻猶嫌不夠精確。其實,這些年代或年數的推算是否完全正確,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士師時代的歷史所留給我們的教訓是甚麼?

現在讓我們先看一看《士師記》大概的內容,然後再來思考那些故事的情節,以便領悟其中的教訓吧!

「約書亞死後……」(士一1),這是《士師記》全卷的首句,表示約書亞的時代已經走入歷史,新時代接著就開幕了。所謂「新時代」,是甚麼型態的時代呢?答案在全卷的結論:「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與此完全相同的經文,在第十七章6節也出現過。第十八章1節和第十九章1節,只記上句而未記下句是省略,意思沒有分別。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在《士師記》中,因為這句話一再地重複,所以很容易令人覺得,作者或編者似乎盼望早日為以色列立王,使以色列成為一個有王來治理的國度。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等到以色列有王之後,各人是否都會變成安分守己的好人呢?以色列進入王國時代以後的社會狀態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以色列中有沒有王與人民是否善良,並沒有絕對關係。

第一章至第三章4節,是全卷的序言。第一章所敘述的大意是:以色列人在約書亞死後繼續與迦南人爭戰,藉著神的幫助,各支派在各地區的戰役都得勝;然而,以色列人卻沒有將迦南地的各族全然趕出佔領區,而准許那些異族與他們同住。

第二章1-3節記載,神差遣使者指責以色列人說:「你們沒有聽從我的話,將迦南地的各族全然趕出,也沒有拆毀他們的祭壇。所以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同章8-20節記載,以色列人因為拜偶像而惹神發怒,神便將他們交給敵人;當他們被敵人欺壓,極其困苦的時候,神便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但士師死後,他們就轉去行惡,事奉叩拜別神了。

21-23節,以及第三章1-4節則記載,神之所以任憑以色列人違反祂的吩咐,沒有將迦南地的各族全然趕出,乃為要試驗他們肯不肯謹守遵行祂的道。

第三章5節至第十六章,是全卷的本論。第三章5節以下所記載的是:以色列人與迦南地的各族通婚,並事奉他們的神。他們所行的,是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所以神就發怒,把他們交在異族的手中。他們在困苦中呼求神,神就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使他們國中太平。

但士師死後,他們又悖逆神,神就任憑異族來攻擊他們,並且奴役他們。他們再呼求神,神竟然不記念他們屢次三番地背叛,便再為他們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了。

總而言之,是類似事件的因果循環:以色列人拜偶像,惹神發怒;神就把他們交給敵人,使他們受異族欺壓。他們向神呼求,神就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士師記》全卷的內容,就是在這種因果循環中,前後歷時410年所編織而成的故事。

第十七章至第二十一章,是補遺,或說附篇。

一般學者之所以要說本段是「補遺」或「附篇」,乃因它的結構與士師故事的模式不同;即沒有異族的欺壓,沒有以色列人的呼求,也沒有士師的拯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獨特的敘述,即「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這一句,在本段經文中出現過兩次(士十七6,二十一25);與此類似的敘述,「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也出現了兩次(士十八1,十九1)。顯然,本段的敘述模式與第三章至第十六章,是截然不同的。

第十七章所記載的是,米迦雕刻偶像,在家中設了神堂,並且僱用利未人來作祭司。第十八章說,但支派搶奪米迦的神像和祭司,甚至設立摩西的後裔作祭司。

第十九章說,利未人的妾行淫,離開丈夫。之後,被基比亞人強姦致死。這是以色列人從出埃及地以來,未曾見過的罪惡。

第二十章說,這件罪惡引起了內戰,定居於基比亞的便雅憫人慘敗,而面臨滅族的危險。第二十一章說,為了挽救便雅憫支派不至於從以色列中被塗抹,而設法使便雅憫人都擁有妻子。25節則以「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一句,為本段(第十七章至第二十一章)經文的結論,並做全卷的結論。

‧教訓之一

大祭司亞倫死後,摩西遵照神的吩咐,立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為他的繼承人(民二十24-28)。摩西知道他即將離世,便求神立一個人來治理會眾,免得會眾如同沒有牧羊人的羊群一般。

神對摩西說,要按手在約書亞頭上,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全會眾都聽從他。於是摩西便遵照神的吩咐,按手在約書亞頭上,使他成為繼承人了(民二十七12-23;申三十一1-8)。

然而,「約書亞死後……」(士一1),卻是以色列的歷史走向黑暗時代的開端;呈現在社會上的局面是極大的混亂──宗教信仰的變質、人性的墮落、道德的淪亡。唯一的原因是,以色列中已經沒有像摩西或約書亞這種典型的領導人物了。

摩西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呢?聖經記載,當神從荊棘裡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時候,曾對他說,以色列人是「我的百姓」(出三7);並託付他一個重大的任務說,「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三10)。不久,神又吩咐摩西對以色列人傳達祂的恩言說:「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出六7)。

這個任務確實非常重大,要完成如此艱鉅的任務,必須不斷地克服諸般的困難;因此,摩西起初不敢接受,而一再地推辭。於是神對摩西說,他的哥哥亞倫將與他同工,所以不用擔心。神說:「他(亞倫)要替你對百姓說話,你要以他當作口,他要以你當作神。」(出四1、10、13-16)。後來,神又對摩西說:「我使你在法老面前代替神……。」(出七1)。

所謂「他要以你當作神」,或「使你在法老面前代替神」,並不是說,摩西將要取代神的地位,讓大家都來事奉他。乃是說,摩西將做神的代言人,向以色列人傳達神的話語;並且要做神的使者,執行神所託付的任務。換句話說,就是「替天行道」。因此,說完了「我使你在法老面前代替神」這句話之後,接著又說:「凡我所吩咐你的,你都要說(做神的代言人)……,要對法老說,容以色列人出他的地(執行神所託付的任務)。」(出七2)。

「摩西、亞倫這樣行;耶和華怎樣吩咐他們,他們就照樣行了。」(出七6)。這就是說,摩西是神誠信的代言人,凡神吩咐他傳達的話,他都照樣傳達(出十九7);他也是神忠心的使者(來三2),凡神吩咐他去做的事,他都照樣去做。職是之故,所以服從摩西的領導,等於服從神;反過來說,抗拒摩西的領導,便是抗拒神了。

約書亞又是何許人物呢?依據《約書亞記》所記載的幾處經文,我們可以了解,約書亞不但是一位合神心意的僕人,而且也是沒有辜負摩西的期待之繼承人。如下:

摩西死後,神對約書亞說:「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一2、7)。

約書亞聽從神的話,召集百姓的官長,向眾百姓宣告,三日之內就要過這約但河,進去得神所賜的美地了。百姓回答約書亞說:「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惟願耶和華你的神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一10-11、17)。

約書亞完全聽從神的指示,要謹守遵行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律法,並且要率領眾百姓渡過約但河,進去得神所賜之地為他們的產業。百姓看得出來,約書亞確實是一位值得信賴的領導人物,可以滿足摩西之心願的繼承人。

因此,他們都心甘情願地表示,今後必在一切事上聽從約書亞;甚至說,若有人違背約書亞的命令,就必治死他(一18)。此其一。

以色列人攻陷艾城之後,約書亞在會眾面前,將摩西所寫的律法抄寫在石頭上。然後,向以色列會眾宣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而一句都沒有遺漏(八32、34-35)。由此可知,約書亞並沒有忘記,摩西死後,神對他所說那些話──「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一7-8)。

另一處經文所記載的更清楚,即「耶和華怎樣吩咐祂僕人摩西,摩西就照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行;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十一15)。約書亞確實是一位可做以色列全會眾的榜樣之領導人,也是沒有辜負摩西的期待之繼承人。此其二。

約書亞即將離世之前,語重心長地勸勉以色列會眾說,要敬畏真神,誠心實意地事奉祂,將一切的偶像都除掉。然後,又對他們說:「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二十四14-15)。

由這些話可以知道,在宗教信仰上,約書亞完全尊重以色列會眾的自由意志;但選擇事奉甚麼神的後果,卻要由各人自己去承擔。這就是說,雖然各人要選擇任何宗教信仰都是自由的,卻也是一種重大的責任;既要為自己的一生負責,也要為自己世世代代的子孫負責。

最重要的是,約書亞很清楚地表示,不管以色列會眾的選擇如何,他和他的家都絕對不可能有所改變──事奉耶和華是他的唯一選擇。這種對於純正的信仰之堅持,至死不渝的心志,的確可以做以色列會眾效法的楷模!此其三。

關於約書亞在信仰上所表現的榜樣,除了上列《約書亞記》的幾處經文之外,從《民數記》第十四章7-9節那段經文,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在受差遣去窺探迦南地之時,他早就已經顯出領導人物的風範了。簡述如下:

「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以色列各支派的探子去窺探迦南地回來,向摩西、亞倫和全會眾報告壞消息,致使全會眾都喪膽,大聲喧嚷、哭號,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民十三25-28、31-33,十四1-4)。

惟獨約書亞和迦勒與眾不同,能憑著堅強的信心,說出這些話來鼓舞士氣,實在難能可貴。

極美之地、流奶與蜜之地(7節下句、8節下句):神向以色列人的列祖所應許,祂將要賜給以色列人為產業的迦南地,土壤肥沃,有利於耕種和畜牧,這是神至大的恩典。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8節上句):以「主若喜悅我們」為前提,表示他凡事尊重神的絕對主權,而不敢隨意行動。正如雅各所說:「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雅四15)。

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8節中句):深信我們的神是信實的神(提後二13),凡祂向選民所應許的,祂都必兌現(羅四21);並且深信我們的神是全能的神(創十七1),凡祂所願意的,祂都能做到(創十八14)。

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9節上句):表示他尊主為大(路一46),心中只有主的地位。因為我們的主是天地的主、萬神之神、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徒十七24;但二47;啟十九16);連有大能的天使,都要聽從祂的命令,成全祂的旨意(詩一○三19-20)。我們算甚麼?

不要怕那地的居民、不要怕他們(9節第二句、末句):為甚麼不用怕他們呢?因為「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9節第四句),《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他已經擊敗了那些保護他們的神明」。因為「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9節第五句)。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如此單純而堅強的信心,如此出於有生命之信心的勇氣,何等寶貴!

聖經說,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他兒子不行他的道,所以眾長老都來見撒母耳,求他立一個王來治理他們。撒母耳不喜悅,就禱告神。神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所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1-7)。

不久,撒母耳在吉甲立掃羅為王。然後,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向我所求的,我已應允了,為你們立了一個王。其實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撒上十一14-15,十二1、12)。

由上列《撒母耳記上》所記載這些經文可以了解,所謂「以色列中沒有王」(士十七6,十八1,十九1,二十一25),乃是說,以色列人的心中已經沒有神的地位了。說得清楚一點,以色列會眾若都以神為王,謹守遵行祂一切的誡命,則縱使沒有立王,卻如同有王一般;撒母耳作士師治理以色列人的時代(撒上七15-17),正是如此。

反過來說,以色列會眾若不要神作他們的王,人人背逆神,則縱使已經立了王,也是等於沒有王的。因為社會上「各人任意而行」的混亂狀態,並不限於士師時代;事實是,王國時代也是這樣啊,不是嗎?

掃羅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時候,沒有尊重撒母耳的職分,勉強獻上燔祭。針對他這種擅作主張的舉動,撒母耳說:「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上十三1、8-14)。

某日,撒母耳對掃羅說:「耶和華差遣我膏你為王,治理祂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當聽從耶和華的話。萬君之耶和華如此說……。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絕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但掃羅並沒有聽從神的吩咐,所以神的話臨到撒母耳說:「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

原因是,掃羅和百姓都愛惜上好的牛羊,不肯滅絕,要把牠們獻給神為祭牲。撒母耳對掃羅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撒上十五1-3、9-11、15、22-23)。

這些經文告訴我們說,神之所以吩咐撒母耳讓步,准許為以色列人立王,乃為要派任他治理神的百姓。為了完成這個重大任務,凡被立為王的人,都必須聽從神的吩咐,作以色列百姓的楷模,才能實實在在地「替天行道」。

然而,掃羅卻一連兩次違背神的命令,辜負了神的期待;因此,神便選召另一個合祂心意的人,來取代他的王位了。掃羅因為心中沒有神的地位,致使無法代替神治理祂的百姓,實在非常可惜。

被膏立為以色列之君的掃羅,竟然如此一再地違背神的命令!這個故事,豈不是可以為「以色列中沒有王」這句話的定義,作一個最恰當的詮釋嗎?──下期待續


作者: 謝順道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