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58期2007年7月)
主題特寫:安息日的愛餐文化--在神國裡吃喝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羅讚坤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這表示神的國(教會)也需要吃與喝,但要在公義、和平、喜樂中吃喝,吃得榮神又益人,如保羅說的:「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我們蒙天父的憐憫,主耶穌的大愛,揀選我們成為神國的子民(彼前二9-10),在主裡我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9)。

教會是屬靈的大家庭,弟兄姊妹同為一家人,家人應該常聚在一起,藉著吃、喝的機會,多作溝通,促進彼此瞭解。現今同靈能聚在一起吃飯的時間,大概只有安息日的午餐與靈恩會的時候,所以弟兄姊妹應該把握這可貴的機會共享神國的愛餐。

舊約飲食(吃喝)的條例十分繁瑣,基督徒若只一味注重那些飲食的事,而忽略更重要的公義、和平、喜樂,那便是本末倒置。在神國裡(教會),基督徒當尋求合乎神心意的生活(公義),以神的愛共同建立教會成為和平、喜樂的國度,顯明有聖靈同在真教會的特色。

一.你們今天吃這個罷

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他們就照摩西的吩咐留到早晨,也不臭,裡頭也沒有蟲子。摩西說:『你們今天吃這個罷!因為今天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你們在田野必找不著了。』」(出十六23-25)

以色列人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15日到了汛的曠野,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十六1-3)。因為他們從埃及帶出來的食物已經吃完,在曠野不能耕種,也沒有任何的收成,一兩百萬的會眾,每天要吃要喝可不是小事情;而民生問題非常現實,雖然神以奇妙的神蹟讓他們身上的衣服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申二十九5),但是日用的飲食怎麼辦?摩西哪來那麼多東西給百姓吃?其實無所不能的神,也是慈悲憐憫的神,早已預備好養活他們的食物,「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出十六4)。

我們所吃的五穀、水果、蔬菜都是從地裡長出來的,但神卻從天降糧食給他們;這食物以色列家叫「嗎哪」,是神在曠野賜給他們的食物(出十六31-32)。神的恩典總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顯明出來,祂的恩典實在夠我們用。

更奇妙的是在第六天可收雙倍的食物,隔天安息日不必出去撿嗎哪仍然有得吃。摩西向百姓說:「你們今天吃這個罷!」(出十六25),安息日是神賞賜給選民身心休息的日子,但吃喝的事仍然不能免,所以星期五就降雙倍的嗎哪,安息日大家就可以不必為食物愁煩了,多麼奇妙的神。所以安息日教會為來參加聚會的同靈預備食物,聚會完大家一起享用愛餐是美好的,讓弟兄姊妹靈、肉皆飽足,身心享安息,感謝神。

二.早期教會對安息日愛餐的作法

以前農業社會的時代,交通極為不便,從鄉村來到鎮上參加聚會,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都是走路的,只有少數「有車階級」的弟兄騎著腳踏車,前載一個,後帶一個來到教會,羨慕了好多人。那時候要上教會守安息日,爸爸媽媽就要算總共有幾個人,然後量幾人份的米(通常都會多量一些),還有家中的地瓜、蔬菜、蔥、蒜……全都打包帶到教會,拿到廚房排成一列,因為大家都自己帶米帶菜來煮中餐。

聚會前,弟兄三五成群聚在室外、樹下,互相關懷、問候、閒聊;姊妹們則把信徒帶來的菜分類,洗乾淨。上午聚會完畢,大家都主動到廚房幫忙,劈柴、提水、洗碗、切菜……,人人動手,分工合作,不多久一桶桶熱騰騰的鹹稀飯從廚房提出來,於是你一碗我一碗,各自端到喜歡的地方,邊談邊吃,常常忘記已經吃幾碗了。

早期教會經濟普遍不是很好,所以安息日的午餐大都是信徒自行處理,都市教會信徒住的地方離教會不遠,交通又方便,早上聚會完回家吃飯,還來得及下午的聚會。

但是鄉下教會信徒分佈各村落,早上來了,就是整天在教會守安息日,午餐的問題確實困擾著教會負責人,於是各教會產生許多不同的作法,有的沿用過去方式自己帶米來;有的在走道旁放一個罐子,中午要在教會用餐的人,自己投錢幣在裡面,負責人就用這些錢買菜買米;有的教會是在廚房邊放兩個小筒子,一筒裝滿筷子,一筒是空的,來聚會的人,如果中午要在教會吃愛餐,就拿一枝筷子放入空筒內,用這方式來計算用午餐的人數,然後教會負責煮稀飯或湯麵,大家一起享用愛餐。

後來教會的經濟普遍好轉,大多覺得過去這些方式不盡理想,應該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安息日愛餐的問題。

三.現今安息日的愛餐

1.何謂愛餐

敬神守道的同靈,於安息日到教會與弟兄姊妹一同享受安息,這是神的命令,也是主所喜悅的;尤其政府實施週休二日之後,我們更鼓勵主內同靈要守「安息日」,不要只守「安息時」,所以盡可能提早到教會作禱告,參加聚會,中午大家一同享受愛餐。

所謂「愛餐」就是道理明白,心中歡喜(飽食靈糧),然後大家一齊坐下來吃喝,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們(如過路、遠道來探親或訪問的),於是「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尼八9-12)。因此教會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情形下,為來守安息日的同靈預備中餐,請大家留下來一齊享用,這種屬靈的團契可稱為「愛餐」。

2.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進入工商社會的時代,神賞賜給我們夠用的恩典,吃喝雖然不成問題,反而是大家的時間有限。弟兄姊妹之間彼此的溝通、認識顯然不夠,所以教會牧者,希望藉著安息日的愛餐,把會眾留下來,邊吃飯邊話家常。教會是個屬靈的大家庭,弟兄姊妹本來就應該互相問安、關懷、分享、代禱;安息日聚餐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而且餐後還可以泡茶,繼續溝通。

另一方面是實施週休二日之後,信徒個人或教會團體彼此往來的頻率大增,安息日常有外地訪客參加聚會,會後以愛餐接待,盡地主之誼外,又可增進彼此的認識與瞭解。還有教會中生活比較窮苦的同靈,安息日由教會作主,家中大小一同在教會用餐,互通有無,同享主裡一家人的喜樂,「內中沒有一個缺乏的……,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四34-35),這樣的愛餐很有意義,彼此也得造就。

四.有關愛餐的幾件事

1.作馬大還是馬利亞

安息日由教會準備愛餐已經相當普及,不分城市、鄉下或山上的教會,且獲各年齡層的好評;尤其是家庭主婦不必再為聚會後須趕回家準備午餐而忙碌、著急。

姊妹們既然可以放心、安靜的坐下來,像馬利亞一樣在耶穌腳前(會堂)坐著聽祂的道(路十39);聚會完,辛苦一點,下廚為大家料理飯菜,然後大家一齊來享用愛餐,不是很好嗎?如此靈肉皆飽足,過個很充實,有意義的安息日。

2.愛餐以簡單為宜

由教會提供愛餐讓信徒來享用,這是最理想的辦法,但是誰來煮?煮幾道菜?餐後誰來收拾?這是最讓負責人傷腦筋的事。小教會吃飯人數不多,幾戶人家自己煮自己吃,喜歡吃什麼就煮什麼,聚會完再來煮還來得及,事情簡單很好解決。

但是大教會人數多,來往的客人也多,每個安息日都得煮個幾十桌,接待的工作、責任不算輕。所以總務股之下,應設有炊事組,把能夠參加炊事的弟兄姊妹加以分組,輪流負責採買、炊事等工作。為了不讓炊事的姊妹過於勞累,且為準備愛餐而佔用聚會時間,失去聽道的機會,所以現在仍有許多教會以鹹稀飯、大麵湯為愛餐,大家也吃得不亦樂乎。

或改用自助餐方式,免得飯後需花費很多時間清洗碗盤,如果一定要用合菜,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擺桌椅,菜餚最好以標準型的四菜一湯為宜,而且要安排人員洗碗盤、清理餐廳、桌椅等等。切勿吃完飯各走各的,把清洗的工作留給炊事的姊妹們,再度增加她們的工作量。

3.要互相等候

經上說:「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餅,大家相安。」(箴十七1)。主內一家人,一齊吃愛餐,沒有階級、種族之分;菜色都一樣,坐哪一桌可以自由選擇,不要有特殊待遇,以致不滿、不服或怨聲迭起,這樣就失去愛餐的意義。

教會中卑微、軟弱的更當加以關心,不要忽略了他們的需要(徒六1-3),尤其信徒數多的大教會,要有嚴謹的組織,平時作好訪問、關懷的工作,不但安息日的愛餐,就是在「天天的供給上」,也要互愛、互濟,一心一意共度屬靈新生活,這樣教會才能榮耀主的名。

基督的教會應當是有組織、有次序、有禮貌,懂得體貼、禮讓的一個群體;這可以利用安息日吃愛餐時,來個生活教育訓練。即年輕的為年長者添飯,然後坐下來互相等候,不要先到先吃,後到沒菜吃,甚至爭先恐後,佔到位置就吃,這樣不算愛餐;負責人當觀察,等大家坐定位,按鈴請大家安靜,傳道或領會者謝飯後才一齊享用,感謝主賞賜日用的飲食,謝謝廚房辛苦的同靈,求主紀念大家的辛勞,然後一同享受喜樂的愛餐。

4.吃剩的再帶回家

現今安息日愛餐大部分都已經由教會負責供應,用餐人數無法百分之百準確,只算個「大概數字」,所以等大家吃飽可能還有剩飯、菜。這些才剛煮的菜餚吃不完倒掉很可惜,主耶穌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約六12)。

最近有個姊妹告訴我,她一個女人要養兩個孩子實在很累,年前一場車禍,脊椎受傷無法久坐,不能跟一般人正常上班,只靠打零工,收入有限,負責人知道她的處境,每當安息日愛餐後若有剩下的,即打包給她帶回去,她說母子三人又可吃好幾餐,感謝主。但有些教會的少數信徒,每安息日午餐的飯菜一煮好,剛上桌弟兄姊妹都還沒吃,他就大包、小包的裝好帶回去,這怎麼算是吃「愛餐」?打菜的人看了也不敢講,徒增廚房的麻煩,讓負責人傷腦筋。

另有少數人,跟負責人抱怨愛餐太簡單,要求菜要多一點,吃好一點,這讓我們想起曠野行程中的那些閒雜人不也是如此?!(民十一4-6),保羅指出:「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三19)。我們若愛神、愛教會,當以父的事為念(路二49),多一些時間關心教會宣道、牧養、宗教教育……事工,至於安息日午餐,教會擺上什麼感謝領受就好,這才是真正的愛餐。


作者: 羅讚坤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