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52期2007年1月)
靈修小品:約拿的心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王德興

研讀《約拿書》一章1-3節,就足以讓人驚奇不已。神的先知竟以逃到遠方──他施,來躲避神的呼召。如果我們認為約拿逃到他施就可以逃避神的眼目,那可能太低估約拿對神的認知了。

從他先知的身分,和他在魚腹中的禱告,筆者認為約拿逃到遠方躲避神,無非是想看神是否會改變心意,另尋他人,來做這件約拿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做的事。其實,往尼尼微的道路比往他施要近得多了,不是約拿另有抱負,只因為偏行己見,不照神的心意和託付。神意與約拿的願望相違,使海中起大浪,迫使船上的人必須將貨物拋在海中,並在危急存亡的關頭,個人哀求自己的假神。

但第5節卻說神的先知約拿「已下到船底躺臥沉睡。」主耶穌在加利利海的船上也曾遇到忽起的暴風,祂在船上「卻睡著了」(太八23-24);約拿與主耶穌的外在情況相同,但心境大異。主耶穌全心全意行天父的旨意去傳道,所以心中寧靜安穩,正如經上所說:神所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一二七2);但約拿則不然。他為什麼會在底艙沉睡?顯然他的良心沒有平安,在所乘的船未遇上風波之前,他的良心早已起了風暴。

約拿用「沉睡」的方法要使自己聽不見良心的控告,用「沉睡」來忘卻神可能加在他身上的管教,和逃避他必須面對的問題。今日的信徒在靈性上出問題時也一樣,皆設法忘卻自己的罪,而遠離基督的身體──教會,好讓靈性沉睡。

船上的人掣籤掣出約拿來,那是神顯明了人心的意念,那不忠心、不順服,躲避神託付的人,神也會顯明他的不忠、不服(林四5)。「他們對他說:『我們當向你怎樣行,使海浪平靜呢?』這話是因海浪越發翻騰。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拿一11-12)。

約拿真不愧為神的僕人,雖然有他本身的軟弱,不肯遵照神的吩咐到尼尼微城傳警告,卻能在狂風大浪中,保持他身為先知的獨特氣質:勇敢認錯,又毫無私心地把正路指示給需要的人──「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

現今在神家中所起的許多「風波」,多半是由一兩個不肯為自己過錯負責的「約拿」而起的,一味的掩飾、諉過,以致給魔鬼得著許多機會來拆毀我們所作的工。神家荒涼不是沒有人,而是缺少像約拿那樣勇於承擔過失的智慧,能全無私心的把正路指示給需要的人。

約拿之所以被神差遣,不是他剛強,而是因他在神面前正直,誠實勇於承擔責任。神的工人很多,但真正合乎神用的可能少之又少,所以神發出這樣的嘆息:「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約拿這一特質是身為神僕者所不可或缺的。

同船的人不忍把約拿投下海中,但這樣的愛心不合神的旨意;人可以「竭力盪槳」卻不能使風浪止息。約拿及時認罪的勇氣,在他沒有被投下海中之前,已使全船的人深受感動,並從禱告中,知道他們已歸向真神,而不再求自己的神了。

約拿使全船的人都歸向真神的原因,不是藉著辯論或傳道……,而是誠實認罪,並忠實地指示平息風浪的方法,因而使他們明顯地看見了神的作為。神這樣的作為不但管教了約拿,還藉著這位逃避使命的先知,讓全船的人認識了神的公義與慈愛。

約拿在魚腹中三天三夜,是主耶穌死後三日從死裡復活的預表(太十二38-40)。舊約許多事件的發生,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偶然的,其實是神有計畫地記載在聖經中,為要表明基督各方面的工作。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多次引用《詩篇》,這反映他對《詩篇》的熟悉,他透過神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思意念,也生發在患難中自然投靠神的心。

其實,那真正攔阻我們的禱告達到神面前的,是自己的罪(賽五九2),所以約拿在逃亡他施途中,沒有看到他在禱告,直到魚腹中才求告神的名(拿二8-9)。

約拿的感恩,完全是以自己的蒙恩為中心,並未體會到神的愛普及萬人,和為萬人都可以蒙恩而感恩,他只為自己是神的兒女而感到幸福。約拿再到尼尼微,是存著他個人蒙拯救而報恩的心,但這並不是最美好的動機,因他尚不能體會神愛人,和願萬人得救的心。

神的話第二次臨到約拿,在經過一翻風暴後,還是走上了神原要他走的路。約拿奉神的命令向亞述的京城宣告:「再等40天,尼尼微必傾覆了。」這句話,在公義慈愛的神是忠告,在約拿方面卻是咒詛,因為約拿的心跟神的心不同。

神盼望藉著約拿的警告,使尼尼微人悔改,丟棄手中的強暴,而得到神的寬容,轉意不降所說的災禍;但約拿的心不像神的心,他不希望尼尼微人悔改蒙恩,反而希望他所宣告的預言如期應驗。

約拿並不是怕去尼尼微傳道的使命不能成功而逃避神的託付,也不是為自己所說的預言不應驗,覺得丟臉而發怒,因為這些早在預料之中(四2)。他早已明白神的心意,卻不肯體貼神的心意,偏狹的民族觀念使他一味固執自己的偏見,不願看見所憎惡的人得到神的恩典。神吩咐約拿去傳警告,他卻一意希望它變成咒詛。

雖然他說了神要他說的話,做完了神要他做的工,卻不體會神慈愛憐憫的心腸,一點也不愛尼尼微人,竟因神寬容尼尼微人而憤憤不平,忘記了神正在用豐盛的憐憫和耐心對待他自己;否則他哪還有機會可以在神跟前放肆、發怒、胡言亂語?

《約拿書》以神對約拿的質問做為結束──「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四11)。全卷經文中令人佩服的事實就是:全書未提約拿有什麼優點,所記的全是約拿個人的悖逆與不配;另一方面則顯明神對萬人和對祂僕人豐盛的憐憫與慈愛。

約拿在受神的教導後看到自己的軟弱,對神的質問無話可答,他安靜地放下了那根傲慢而喜歡定別人有罪的指頭,向神俯伏敬拜,所以在他寫《約拿書》的時候,不再講述自己的好處,只向人提及神豐盛的憐憫與慈愛和人的失敗。

當初約拿逃往他施下到約帕,幾個世紀以後,神在同一個地點向彼得作了同樣的呼召,彼得面對類似的呼召沒有重蹈約拿的覆轍,他遵從了神的安排,也帶領哥尼流一家人歸主,讓神的恩典臨到外邦人。奇哉!妙哉!


作者: 王德興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