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淑華採訪
體驗營──深化校園的生命教育
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領以色列人進我所起誓應許他們的地;我必與你同在(申三一23)。
目前擔任中南區宣道組負責的林恩賜傳道是營隊另一靈魂人物,在一向單純無波的鄉居生活裡,看他如何開創福音的介面,更藉此造就本地青年勇敢踏出福音的腳步;在看見福音工場之後,還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以下是林恩賜傳道為我們分享雲嘉地區營隊的由來:
雲林和嘉義縣的生命教育是以社團法人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為介面。當初,我們是以嘉義巿生命教育的成果用十五分鐘的CD向雲林縣作簡報,再以雲林縣的成果向嘉義縣作簡報,因為他們看到別的縣巿教育局和我們配合,所以就很放心的讓我們進入校園。在教案的設計中,各類師資和大學生都是我們的志工團。甚至連校長也很驚訝師資及工作團隊都是我們教會的人,他們也很肯定我們所作的青少年關懷工作。
中南區生命教育和北區的班級經營模式不同,我們是採全校性的大型演講,傳道人到學校演講前,我們會先作集訓,含上課的教材及示範教學演練。教區的傳道人每學期每人大概要負責兩場以上的教學演講,每次進行的方式都有四個單元:體驗遊戲、詩歌教唱、演講、學習單的填寫(含介紹、鼓勵參加體驗營的意願),學習單就是我們跟進的介面。基本上,會讓孩子來參加營隊的家長,都是認同我們教會的。
每年的寒暑假各有一次的夏令營與冬令營,在那之前,我們會先到各校(含國小、國中、高中)介紹我們的營隊,之後由學校提出申請,再由教育局轉送給我們,我們再敲定時間到校園舉辦營隊,所以營隊開辦的地點會隨著學校的不同而變動。
在大德教會我們曾辦生態營(大埤鄉是酸菜的故鄉),又到信徒那兒探訪蜜蜂的家,還有小雞孵化的21天等等,也曾和消防隊搭配,學習急救CPR,坐雲梯車、消防車等,每個梯隊都三天兩夜,前一天有職前訓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耶穌。
曾經我們也擔心福音性太強,孩子的接受度不佳,不過,福音與課程的配搭從我接手的3:7的比例,到現在快接近7:3,學員的接受度都沒問題。晚上聚會有唱讚美詩,也有靈言禱告,安息日上下午還讓孩子到臺前祈求靈恩,有如動態的學生靈恩會了。
我們的營隊從五、六十人,成長到現在都是百人以上。由於工作人員除了老師以外,其他幹部都是用自己的特休假來參加這活動,是拼了命在做青少年福音工作的。當問到有一天大家做累了怎麼辦?林恩賜傳道說:「我們不斷的激勵大家,因為教育部一直在蒐集教材,訓練自己的講師,一旦他們成熟穩定了,這條線就會斷了。所以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機會,這是主耶穌給我們的恩典。雖然到目前偶而會碰到瓶頸,但同工都是互相激勵、積極主動的走下去。」
最令工作人員津津樂道的是,每個前來幫忙的(工作人員及小隊輔)都要繳費,林傳道語氣平和的說:「這是要篩選大家的意願,既然大家要來為主做工,就要有更強的心志。」彷彿這是本分,不足為奇。在一旁的義文說:「其實一開始也很擔心大家因為要繳費而打退堂鼓,但這當中竟有人從學員、工作人員、小隊輔一路歷練到幹部,為這營隊出錢出力的大有人在。
我們沒有人是負責人,大專生來,還要繳三百元受訓;我算過,一個人平均要花營隊七至八百的成本,交三百元,是為了讓他真的全心投入,誠如《聖經》所說,錢在哪兒心就在那兒。希望你的投入不是我們拜託你,而是自己願意、全力以赴的。」真的是很特別的團隊,任何工作的交辦,沒有抱怨,更沒有意見相左的爭執,讓人想起,「所羅門建殿(為孩子建造心殿)的時候,鎚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響聲都沒有聽見」的奇景(王上六7)。
社會關懷協會的合法立案
宣道要像八爪章魚一樣無孔不入,更要為將來的收割,撒現在的種。
由於助理小隊輔(未信的高中生)需要社區服務的證明,有助於未來大學的推甄,而合法立案的「社團法人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正可開立證明,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社區的高中生投入;就這樣,在南北通力合作下,讓營隊傳福音的重心由孩子擴展到這些助理小隊輔。更形成由未信者對孩童們講述《聖經》故事的奇妙場面。也因為協會超越宗派的束縛和「世界展望會」的宗旨相近,所以在關懷青少年的事工上多有配合,每次營隊開辦,展望會的孩子竟然成為必然的成員。
四天來,協會的祕書長蔡仁基執事皆到場關心,問及這樣的福音團隊與其所屬松山教會的傳統福音工作有何不同?他說:
未擔任秘書長之前,我的觀念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宣道方式,就是像松山教會一樣,辦一個傳統的福音茶會,邀請慕道者來,跟他們建立關係,用道理與他們認識,在安息日與他們陪談,然後期望在靈恩佈道會時,慕道友可以接受真理而受洗。可是想想,目前到底有幾間教會可以把福音茶會辦得很好?又有好的收成呢?
擔任秘書長之後,我覺得要作一位真教會的宣道人,真要像八爪的章魚一樣,無孔不入。或許傳統的宣道方式與靈恩佈道會,是章魚的兩隻腳,但我們應該看見其他的六隻腳該怎麼運用?像生命教育、像葡萄園,還有營隊,就是我們最好的其他觸角。其實,都是為了傳福音的緣故。
體驗營的活動就是撒種的工作,雖然目前看不到立即的發芽成果,可是五年、十年後,就很難講了。既是這樣,我們就要把眼光放遠,重視將來的收割。這是擔任秘書長以來,我深刻感受到的觀念;像這次營隊就有3位得聖靈。
2007年6月底,內湖教會在南澳教會辦一個夏令營,除了遊戲活動之外,也有一些課程的安排和求聖靈,那次也有未信主的生命教育學生3位得聖靈與2位受聖靈感動。因為有人得聖靈,且有因中暑而醫生建議要送大醫院的2名學生,在眾人迫切禱告中立即痊癒的恩典,我深深覺得神的靈運行在夏令營中,神允許也喜悅這樣的聖工,因為這是傳福音的一個很好的媒介,可以吸引更多人來。
像松山教會有一個新受洗的信徒,就是參加「葡萄園社團」的「小葡萄」,如今大學畢業,有自主能力,她就來信主了。對照之下,這就是對未來的收割預作的撒種工作。因此,宣道如果能像八爪章魚一樣,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宣道聖工,那將來必定能歡呼收割!
有一次我去原住民教會,和該教會的教牧負責人談宣道,他說:「不可能!!」因為在部落裡,有本會、長老會、天主教和不信主的各種區塊,如果要請其他教派的信徒來我們教會,他們會馬上受到「關愛的眼神」!想一想,他說的很有道理,以目前的現況而言,確實是如此,宣道在該部落裡,真的有很大的困難。
然而,如果是藉由協會名義辦理各種活動或體驗營,邀請他們的小朋友來參加,那接受度就很高了!!例如去年7月於南澳教會舉辦生命飛颺游泳營,上課地點是學校,學生家長知道是真耶穌教會舉辦的活動,卻也欣然讓二十多位未信主的孩子報名參加,其中居然有十多位是第一次進入本會會堂聚會的其他教會孩子,他們一樣的祈求聖靈,也有4位受聖靈。將來,當這些孩子長大有自主權時,神啟導他們的心,或許能分辨本會所傳的才是真理的道與得救的福音,將來歸入真教會也說不定。
宣道,真的要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與機會無孔不入,但人的智慧有限,還是要靠神帶領。辦營隊活動真的要花很多心思與時間,大家平常都在上班或上課,假日還要為這些事忙碌,非常不容易。協會是一個合作的team,不是由個人主導,大家一起討論,平均分擔工作量,相對的壓力負荷也比較輕省。像中南區的營隊已有固定模式,運作起來比較順暢。北區也可以跟著這個模式走,不需從頭摸索,未來應會慢慢趕上。
北區投入生命教育班級經營與葡萄園社團的老師數量非常多,雖然上課時較少提到神,但之後的夏令營或是福音茶會,就直接介紹神了,這是北區的模式與特色,因此,各區建立屬於自己的宣道運作模式與特色,是一件好的事情;而任何一個活動都很需要有長輩全心的投入與協助,這樣不但缺失比較少,且團隊運作會有「如虎添翼」般的順利進行,像中南區體驗營有蕭執事,北區的生命教育有蔡靜枝老師,就是很好的典範。
神帶領的足跡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
全力支持營隊的陳素觀老師說:「灣橋從『小勇士』(夏令營)開始,完全沒有營隊的經驗,很多次,當我們困坐愁城時,突然靈光一閃,就找到解決的方法;也曾經到四股辦生態營,課程都安排好了,獨缺一門當地生態解說課;當時最壞的打算是書面資料講講就帶到戶外去走走看看;奇妙的是,就在上課前,我們坐在教會門前看到有路人甲、路人乙在學校門口轉來轉去;我們好奇的問:要找人嗎?對方說:我們是賞鳥協會的。
我們的心怦怦跳,想著,這真是神美好的安排。在一來一往的討論中,他們答應了這門課。當場就把他們的望遠鏡、Notebook、圖片等等都搬下車,真的非常精采,連當地特有鳥都有資料,課後更帶學員到海邊堤岸上用專業望遠鏡賞鳥。」
愈說愈興奮的素觀老師又記起:「那次營隊出發前,我們一群人集合在灣橋教會門口,引來一位爸爸的好奇,問我們在做什麼?我們說,要出門辦營隊。當這爸爸知道我們要辦生態營,就馬上回家幫兒子整理行李來參加,生態營第一天禱告,這孩子就得聖靈,這孩子這次雙語營也有來。真的,若不是神隨時奇妙的帶領,有時還真的會做不下去呢!」
「有一年夏天,營隊跟孩子預告要露營,卻遇到下不停的西北雨,大家心慌得很,奇妙的是,當站上講台時,我告訴孩子:我們的神不是只有信耶穌的人的神,也是大家的神;我們一起求神讓雨停。禱告完後,雨還是下著,但奇妙的是,當我們整隊好要出發時,雨就漸漸小了、停了。我同事的孩子回家跟他媽媽說:我們可不可以拜兩個神?因為……,孩子就把當天雨停的經過跟家長說了。」
還有這次尋找雙語營四百人的外燴商家一事,找了多家自助餐店都無法接辦,就在大家團團轉之後,沒想到工作人員的車子早已停在這家餐廳的門口,讓大家忍不住的戲說精采的過程:「因為這餐廳太高級了,我們的預算有限,不敢開口,可是同行的工作人員急著想上廁所,所以想進去以尋找外燴為由順便借洗手間使用,沒想到詢價後,無論菜色與價格都是最上等的選擇。」就是這種意外安排,讓工作人員在繁瑣的工作中如沐甘霖。
繼其步伍
光有口號沒有行動,只是一首不能引人悸動的歌。
放眼教會,目前宣道與傳統不同的介面有:醫宣、童軍、生命教育、營隊等等,都只是媒介的不同,出發點和原動力是一樣的。專業與信仰,一直以來就好像兩個不同領域的極端。許多人一生所學很難貢獻在神的事工上。新的運作模式,竟能結合專業事奉,甚至連休閒活動都可以為主擺上,只要用心,福音也可以有新思維。
我們不知道,未來,種子會不會飄洋過海,落腳在沃土裡。為了那可能的花開與結實,我們努力的播種與澆灌,因為使它生長的神必不掩面。如果,您已經歷了營隊這顆種籽,慶幸它落在您這好土裡,未來能發旺結實三十倍、六十倍,甚至百倍。
相信,也是一種「看見」。
蕭執事娘說:「一個轉彎,就是一個擴大。」一句看似簡單心得,卻是滿載信心的「看見」。當我們滿心熱情的勇往直前,以為旁人必也相同以對,可是,真實裡,常經歷的是不意間的冷言,讓我們以為前面是一堵牆,是個死胡同,決定掉頭、放棄,殊不知,轉個彎,必然看見是神藉此要蘊釀我們更高漲的鬥志,更堅強的使命,以擴張更宏大的神的福音境界。
營隊的自我跟進工作
許多家長會為自己設定界限,認為孩子是來參加「營隊」的;所以,當地方教會想藉此探訪跟進,會遭到拒絕,甚至被認為侵犯了隱私權,這是跟進的一大阻礙。只是,從受訪的案例我們知道,「營隊自己就是最好的跟進利器」,透過鼓勵持續參加必有獎勵,以及營隊內容對家長、孩子的吸引,回流持續來參加營會的孩子還真不少,而這豈不是營隊的自我跟進最有力的說明?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只要「機會」還在,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結合宣道處與中南區和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以及來自長執、青年、孩童的成員組合,凝聚北、中、南隊輔的因緣際會的三股力量,呈現出神的預備,與真教會的一家精神,更看見福音宣道事工不容催折的行動力;聯總總負責的到場關心,讓我們大膽的將未來青少年宣道的觸角企盼到海外,期待海外有語言專長的青年投入、學習,為海外青少年福音事工開展新局;誠如經上告訴我們的: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賽五四2)。
最後,以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獻給營隊辛苦的同工與我們的神:
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祢就應允我; 從陰間的深處呼求,祢就俯聽我的聲音。 祢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 大水環繞我,祢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 我說:我從祢眼前雖被驅逐, 我仍要仰望祢的聖殿。 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 深淵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 我下到山根,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 耶和華──我的神啊, 祢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 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 我的禱告進入祢的聖殿,達到祢的面前。 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 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祢。 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
願神悅納營隊裡眾人同心獻上的馨香美祭,願平安歸給主所喜悅的每個人!
助理小隊輔訪談報導
☆ 姿吟
文/文怡整理
新山教會的林姿吟由於看到舅媽都到教會聚會,便好奇地跟他們同去,但因不認真聽道,後來就沒再去了。
國三時,在母親的鼓勵下參加體驗營,並於該次獲得深刻的體驗。當時她跪下來禱告,眼前即浮現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景象,令她很感動、開心,並得到了聖靈。之後她開始來教會追求神的道理,遇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傳道請教。
高三時,傳道問她要不要受洗,但必須取得父親的同意。姿吟擔心父親不答應,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說出口。有一天姑姑來家中,她就跟姑姑說:「我是基督徒,我想要受洗。」姑姑就說:「我知道妳是基督徒,我會尊重妳的意願。」一切好像是神的安排,姑姑就跟姿吟的父親談論此事,最後她的父親終於答應。
信主後,姿吟學會了禱告,每每與弟弟吵架,悔改、禱告後,靈裡的感動都使心情變得很平穩。
當佳芳姊問起要不要參與服事工作時,她很樂意地表達:「只要能作聖工,不管擔任什麼工作我都願意。」抱著學習的態度,期望從中學習更多。姿吟又繼續說起第一次參加時的被關心,與在主裡感受到的愛……等等,以及之後的每次活動結束,蕭執事及執事娘都會打電話來關心,讓她覺得這個團隊很親切、很溫暖。
☆俐玟(未信者)
文/真賢整理
本會在竹崎高中有辦過生命體驗營,其中一位助理小隊輔,也是個高中生的俐玟,從國小時就常參加各種營隊或活動,但是直到參加生命體驗營後,對生命才有進一步的認識,也有興趣繼續探討。儘管父母還是抱持反對的態度,活潑的俐玟,總是能想辦法順利參加教會的活動。
這次是她第5次參加本會類似的活動,當初,也只是想說可以拿到服務證明,這些對以後上大學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多了證照或證明之類的東西,感覺就比別人在競爭上多了一些優勢。
後來,慢慢接觸,覺得和小朋友在一起,有很多樂趣,從中也學習到不少經驗,難怪當她的媽媽還帶著疑惑的口吻說:「去帶活動還要繳錢?」時,俐玟可以用「繳錢,買個經驗」這個正確的觀念跟媽媽溝通。
雖然參加的次數不少,俐玟也還沒有受洗、得聖靈,不過依筆者觀察,在禱告時,她還是合上手、閉上眼跟著大家很恭敬的祈禱,在助理小隊輔討論《聖經》故事時她也很虛心、樂意的學習。談到第一次接觸靈言禱告時,她不意外的被「震撼」了一下,不過她並不慌張或逃離現場,反而是用很莊嚴、嚴肅的心情去面對。她還透露當時一個有趣的想法,禱告中,什麼土地公啊、什麼神像啊,一下子都浮現在腦海中,還小小的懷疑自己:到底來對了地方嗎?
由於個性開朗,在參加生命體驗營後,回到學校,也在班上「登高一呼」,號召有興趣的同學一起加入小隊輔的工作。曾經在埔里的場次,帶了17位同學一起參加,而這次也有7位。原本這次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克前來,不過事前接到執行長──義文大哥的電話邀請,俐玟還是「義氣相挺」的來擔任小隊輔的工作,足見這小女孩的真誠。除此,在數次的營隊中所播放的影片,已有可能是重複的,但俐玟總是用開放、學習的心情欣賞,因為不同時期的觀看,也帶給她不一樣的感受。
對於一個不同宗教信仰,家裡又不是很贊成的情況下,她可以連續參加這麼多次的體驗營,讓筆者有點意外,也期待這粒種子,時刻蒙神眷顧,在日後也能開花結果,與我們一同享受主豐盛的恩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