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60期2007年9月)
靈修小品:三次否認主的省思

昶月

彼得出身漁夫;當主耶穌呼召他的時候,對他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8-20;可一16-18)。這句話,對彼得在以後的傳道事工上,一直保有漁夫的工作精神,及不斷激勵自己繼續前進,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對彼得的記載中得到答案,更可以在《彼得前後書》中得到印證。

彼得的傳道生涯至少三十年以上;他常在耶路撒冷附近地區牧養神的教會,也曾受差遣,與約翰到撒瑪利亞工作。回耶路撒冷三年後才真正遇到保羅(加一18)。之後,便周遊列國,到過約帕、該撒利亞與安提阿(徒九36,十1;加二11)。

離開安提阿之後即回耶路撒冷,數年之後遷居「巴比倫」(彼前五13)。主後67年,羅馬皇帝尼祿大大迫害教會,彼得亦慘遭殺害,被倒釘十字架。經云:「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

彼得的傳道生涯中,有兩件事令他畢生難忘。其一,是他三次否認主(太二十六69-75;可十四66-72;路二十二54-62;約十八15-27);其二,是主對他三次的考驗(約二十一15-17)。

三次否認主的省思


彼得三次否認主的「事蹟」,是循序漸進,是看得見的軟弱所累積的。首先,他在眾人面前誇口自己對主的忠心(太二十六33-35;可十四27-31;路二十二33;約十三36-38)。似乎,在當時來說,自己可謂是「天下第一忠心」的門徒;可是,有誰比主耶穌更堅強呢?彼得信誓旦旦的打包票(當時不知有否拍著胸膛誇口,如果有,可能拍得胸部都快淤青了也說不定),可是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有人會先「閃人」,以免遭到清算,或是遭受池魚之殃;彼得是正常人,最終他還是臨陣退縮了(可十四50-51),所以不要誇口自己的優點,因為失敗就在門口等候。因此《聖經》告誡我們,在神的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傳五2;箴十一2,十六18)。

其次,是彼得沒有儆醒禱告(太二十六40-44;路二十二45-46)。曾經有兩次的機會,主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三位門徒上山遠離人群去禱告(太十七1,二十六36-37),可是門徒都打盹睡著了,未能儆醒與主一同禱告。尤其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更是三次被主提醒:「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十四37-41;太二十六41)。

可見得基督徒的禱告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以心靈與誠實與主深入交通的工夫更是不可少(約四24)。能夠被主教導訓誨是何等寶貴的恩典,可是有多少人忽略了這個珍貴的機會,遠離了主的欄圈,迷失在炫爛誘惑的花花世界?經云:「謹守訓誨的,乃在生命的道上;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箴十17)

其三,在客西馬尼園,當主耶穌被捉拿之時,門徒看見如狼似虎的兵丁聚集,眾人的本能反應當然是四散逃跑(太二十六56下;可十四50-52)。彼得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他比別人多了一顆愛主的心,因為剛剛還為了保護主耶穌,拿刀砍人(約十八10;太二十六51;可十四47;路二十二50)。

血氣之勇不足恃,這時的他,心中雖然害怕,依然「遠遠地跟隨主」(路二十二54;可十四54)。我想,彼得的心裡一定十分矛盾,甚至無法理解,為何永生神的兒子(太十六13-20),會像犯人一樣被帶走?

其四,在敵人環視下取暖(可十四54;路二十二55;約十八18),當他遠遠地跟隨主耶穌到達大祭司的庭院外時,不得其門而入也就算了,可是約翰還真好心,竟然幫忙打通關,讓彼得可以進到內院,沒想到一進門就被認出來(約十八16-17)。

這時,彼得否認自己,也否認了主,但他並沒有醒悟過來,自己已是深入敵境了,還與眾人一起烤火;陷自己於死路中,想回頭,為時已晚矣。這跟賣主的猶大,一樣的執迷不悟,非到事情發生了,才知「代誌大條了」。許多沉迷於酒色財氣的人,大概也是「既傷身又傷心」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執著」(正確的說,應該是任性吧!)是不應該的。

就是因為這些軟弱的累積,讓一個原本堅強的使徒,變成一個脆弱的人。接連三次的否認主(太二十六69-75;可十四66-72;路二十二54-62;約十八15-27),更是對彼得莫大的打擊,尤其是《馬可福音》說,他是「思想起來,就哭了」。當主耶穌轉身,以慈愛的眼光看著彼得的同時,我想,彼得的心碎了,因此悔改痛哭(太二十六75;可十四72;路二十二62);這是他畢生難忘的一瞬間,也是他在失敗的谷底重新爬起的開始。

三次考驗的蛻變


這是主耶穌在升天之前,給彼得最後的機會;也是彼得在失去信心的同時,得到主最關切的詢問。許多失敗的人無法再站起來,不是他沒有力量,而是得不到肯定的支持,就因為這三次的考驗,讓彼得重回主的門牆,當得起教會的柱石(加二9)。所以,要使人成功的原動力,除了機會之外,鼓勵與肯定的支持是絕少不了的。

當主耶穌第一次、第二次在詢問西門的時候,「愛」所用的原文是Agape這個字,屬於最高級的愛,但彼得卻以屬人的Phileo「愛」來回答主。主在第三次反而以Phileo來反問他時,這使西門心裡開始緊張,並憂愁的對主說:「主啊!祢是無所不知的,祢知道我愛祢。」(約二十一17)。

其實主耶穌早已深切地知道彼得愛主的心,只是先前三次的否認主,使他失去作教會柱石的身分,藉著這次的考驗,使彼得重回主的懷抱。這是彼得一生不敢或忘的回答(彼前四7-8),也因此,使他更深切的了解到主的憐憫與慈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彼後三8-9;弗三14-19)。因此在《彼得後書》中,彼得規勸世人要努力向上,得著豐豐富富的恩典,衷心盼望主的到來(彼後一3-11)。

主耶穌在警告彼得的時候,總是叫他的別名「彼得」來提醒他(路二十二31-34),要他堅強如磐石,因為「彼得」是希臘語,原文為「磐石」Rock,亞蘭語則稱為「磯法」,意思為「柱石」Stone(約一42)。三次考驗的同時,卻以「西門」來稱呼彼得,要他仔細的「聽著」,因為「西門」的原意是「聽者」Who hears(約一41)。我想,主耶穌對門徒的「因材施教」,的確有一份妙不可言的意義存在,絕不會比孔子遜色吧!

在彼得的書信中,他以本身對主的體驗,以及對道理的認識來提醒苦難中的同靈,期能造就當時的信徒(彼前一10-12;彼後一12-18)。如今,我們何嘗有幸,得以讀到這篇造就人心的書信──《彼得前後書》。人不可能永遠堅強,但是在軟弱的時候,能夠得到別人的扶助與支持,這是莫大的福氣。願我們在今後所行的路上,都能蒙主保守,直到主來的日子。


作者: 昶月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