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罪既是與神相交的最大阻礙,何以人只要認罪,即可得赦罪、與神相交?由於舊約牛羊的祭物及血不能除去人的罪,只能叫人想起罪來(來十3~4),神就藉著義者耶穌,以無罪之身為普天下人的罪成了挽回祭,以滿足神的公義。因此,人若謙卑地接受神的赦罪之恩,就有神的生命。
神的生命就是光,光的具體表現在「彼此相愛」的事上,因此我們是否仍生活在屬靈的團契中,「愛」是自我測試的良法。
不過作者又提醒,「愛」不可變了質,否則若愛了世界及世界上的事,愛父的心就要失去了。如何保持不變質的「愛」?作者不斷提醒靈性軟弱的同靈,稱呼他們「小子們(或譯為孩子們)」,當藉著聖靈的教導,把起初所聽見的道常存心裡;當靈性漸漸成長,如同靈性健壯的青年們,必能勝過惡者;又當效法父老們,認識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承認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作者又指出,當時何以有人會敵基督?就是愛變了質,他們愛世界不愛真理,因此行事不義,不但行在黑暗中,並且踐踏了基督寶血,將受嚴厲的刑罰。
大 綱
壹、主能贖罪(二1~6)──使我們活得更好
一、祂成為我們的挽回祭(1~2)
二、守誡命的,必認識祂(3~4)
三、守道的是住在主裡面(5~6)
貳、主是真光(二7~11)
一、真光使舊命令成為新命令(7~8)
二、真光使人不在黑暗之中(9~11)
參、主道常存(二12~17)
一、促進靈命的成長(12~13)
二、勝過世界的誘惑(14~17)
肆、聖靈教導(二18~27)
一、看清敵基督者是誰(18~23)
二、防備受誘惑的方法(24~27)
伍、神是公義(二28~29)
一、當紀念神的公義(28)
二、當力行神的公義(29)
壹. 主能贖罪(二1~6)──使我們活得更好
人們通常會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靠人的能力只能改善物質上的生活,人無法靠自己,使自己的靈性變得更好,唯有主耶穌能使我們變得更好,因為主是真光,在祂裡面毫無令人失望的事。生命的團契就是要教導大家活得更好,更榮耀神。
一. 祂成為我們的挽回祭(二1~2)
1.
祂是罪人的中保(1):犯罪者需知中保的重要。
「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1)
我小子們哪
本書內多次使用此稱呼,上下文暗示這些信徒是軟弱的。生命的團契有責任幫助軟弱的成員活得更好,約翰盡了這個責任。
我們的內心是否掛慮那些軟弱流失的同靈?定期關懷嗎?用心教導他們嗎?我們就應該效法約翰以下的教導。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
指關於主作中保的角色,如何為人除去罪的障礙,敞開與神交通的管道,讓人們明白主是現代人的希望。
約翰自己經歷了與神相交的喜樂,知道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與祂同行,能夠勝過罪惡和提升靈性的素質。為了與信徒分享這些寶貴的經歷,約翰藉著書信來傳遞這些重要的信息,叫他們不要被假教師迷惑。
藉著書信等文宣工具分享信仰美好的經歷,不但可以幫助遠地的信徒,它也可以成為日後信仰珍貴的遺產,文宣的功效長久又有功效,我們當善用之。
是要叫你們不犯罪
「不犯罪」的生活是信徒當追求的目標。因為不犯罪,就不致於失去靈交的喜樂。
不犯罪的生活是最令人感到滿意的生活,也是最有尊嚴的生活,神起初給人類安排的伊甸園,就是不犯罪的環境。
神救贖人類的本意,就是要蒙恩的人過著不犯罪的生活,所以約翰提醒信徒要追求不犯罪的生活,才能享受屬靈團契的生活。
根據上文,約翰告訴信徒「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一8),或是「我們若說自己沒犯過罪」(一10),就可以得知,當代人對罪惡的敏感度極低。因為他們受了當代假師傅的影響,對罪有錯誤的看法。茲舉例如下: 當代人縱慾,視犯罪為常事(林前五1),如同今日同性戀被視為新的生活方式,外遇被稱為婚外情,吸毒被美化為藥物依賴品。 當代有些人視肉體無益,可以敗壞它,因此有禁慾的主張,這種的主張對於罪的解決毫無助益,誠如保羅所說「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西二23)。 以為主的赦罪,只要一次得救,就永遠得救,所以屢次犯罪都無所謂,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由於對罪的無知,信徒就失去與主靈交的機會,將在黑暗中過痛苦的生活,因此約翰提醒信徒要珍惜主的贖罪之恩,追求不犯罪生活,就能提升生活的素質。
若有人犯罪
指偶然被過犯所勝,而非犯了死罪(加六1),因此當用心省察自己(詩一三九23),找到問題的原因,積極的處理,以免自責過度,中了鬼計(詩三1~3;林後二6~11)。
因此,團契不能輕忽罪的存在,團契當中有失和的事,就當立即處理(太十八15~17); 對於失迷的信徒,也要把握機會挽回,讓軟弱的信徒感受到教會的愛心(雅五20)。
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
在父那裡
表明天父體恤我們是塵土作的(詩一O三10~11),知道我們帶有肉體的情慾,不易克制,因為情慾的敗壞是顯而易見的(加五19),因此天父藉著中保,要幫助我們勝過肉體的敗壞,我們該體會天父的心腸,勿一再的硬心,不肯悔改。團契的負責人當有為父的心,提醒軟弱的信徒不可喪志,當明白天父憐恤的心,勇敢的知罪、認罪,回到神的愛中。
我們有一位中保
中保是為人作辯護的(羅八34)。魔鬼經常找機會控告人有罪(啟十二10),如同魔鬼藉著約伯的朋友誣告約伯有罪,使約伯深受其苦,約伯當時真希望有一位中保為他辯護,還他清白(伯十六18~19),後來他才明白真正的公義在於神,神才是他最好的辯護律師。
同樣地,只要我們願意認罪悔改,神都願意為我們伸冤,祂以主耶穌作我們最好的辯護律師。我們原本是不配主為我們作辯護,因為我們是有罪的人,無法付出任何代價,主卻以無罪之身甘願為我們的罪代贖,叫魔鬼啞口無言(亞三1~5;來九15),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主的贖罪之恩,勿再給魔鬼留地步,以免讓他有控告的機會。
由上述得知,中保的工作不只是辯護的工作,祂有如淨水器一般,污水只要經過淨水器,水就變乾淨了,主耶穌卻是以祂的寶血來潔淨我們的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因此信靠耶穌,人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好!
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
義者
指主是無罪的人(約壹三7)。曾經有天使(路一35)、彼得(彼前二22)、彼拉多(路廿三22)為主作了無罪的見證。
試想世上有那個人無罪,能成為我們的中保?能保證帶給我們最好的生活?
耶穌
祂降生是為救人脫離黑暗,歸向光明(太一21)。祂一生的生活,見證了祂是真光,在祂毫無黑暗,祂是現代人的希望。
我們被揀選的目的,就是為宣揚這佳美的福音(彼前二9)。我們不但用言語來見證主,更要用美好的生活來見證主。
基督
是大衛的子孫(太廿二41~45),掌握天上地下的權柄(太廿八18),故大衛又稱祂為主。祂是生命的主,祂勝過死亡,為人們除去對於死亡的恐懼(來二15),祂也能讓人們擺脫魔鬼的轄制。
迦南婦人深知主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她的信心得主的稱許,也讓她的女兒脫離魔鬼的束縛。
你深信你的一生掌握在主的手中嗎?祂是耶穌、是中保,任何人無法從祂手中奪走你的生命!祂是你生命中的王!
當你生活感到混亂、毫無規律的時候,你可以信靠祂的權能,征服壞習慣,讓你身心得到安息。
2.
祂作了挽回祭(2)
「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2)
祂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2a)
祂為我們的罪
祂是罪人的朋友,為叫人不再犯罪,顯明了神的體恤(結卅三11),因此神要人與祂同工,成為守望者,引領人們悔改,勇於面對罪的問題,神願意除去人的罪,使人活得更有尊嚴(結卅三8~9)。
我們在宣教上能靜默不言嗎?
作了挽回祭
主獻上自己為祭,藉著自己的寶血,遮蓋我們的不義,除去神的忿怒,使人恢復與神的交通(來九23~26,十19~20),因此我們當珍惜主的恩典,不可故意再犯罪!
並且當立志成為活祭,效法主捨命救人的精神,心意更新變化,不效法世界,凡事察驗神的旨意,追求不犯罪的生活。
記住!獻上的祭不可再取下來,我們為主所作的任何事奉,絕不可半途而廢,因此在追求不犯罪的生活過程中,必須不斷紀念主為我們獻上的祭,這是我們美好生活的依據。
不是單為我們的罪(2b)
表示我們已體驗贖罪的果效,生活有了更新的表現,因此不可私自享有救恩,因為白白得來的,也當白白捨去(太十5~8)。
為主的救恩,我們捨去多少?我們的錢財、時間、智慧,投資在宣教的百分比有多少?當我們生活變得更好時,曾否想到主救人的心願?
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2c)
福音遍傳是主的旨意(太廿八19)。我們就要付諸行動,在禱告中多關懷我們的左鄰右舍及親友,有計畫性的訪問,寄贈刊物,一直到他們歸入主的名下。
除此之外,在宣教的工作上,我們的眼界有世界觀嗎?我們對世界宣教認識多少?我們預備好參與世界宣教嗎?唯有大家多參與,就會更有宣教的使命感,為了多救人,就必須多自我充實,並且認真地求靠神,讓每一個人都知道如何與神相交,才能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二. 守誡命的,必認識祂(二3~4)
「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祂。人若說,我認識祂,卻不遵守祂的誡命,便是說謊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3~4)。
1.
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3a)
祂的誡命
指主耶穌藉各種方法啟示、教導我們,祂的話「是可信的」,我們曾因祂各種應許,進入恩典中(提前一13~15)。
例如遵守安息日的誡命,就可以領受安息的應許,是因為我們信神是使無變為有、叫死人復活的神,我們更深信祂賜給我們創造力,可以經歷神創造的恩典,每週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使工作更有效率,生活就愈滿意,真正享受在主裡的安息(腓一21~24)。
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
照真理而行,可證實祂的話語是有權柄(太七29),祂的話不只是一種知識,而是帶有生命、有創造力,讓人的生活進入光明中。
百夫長深信主耶穌的話有權柄,照著祂的話行,就經歷了主耶穌治好了僕人的重病。
為何約伯看重神的話勝過飲食,並且堅守神的誡命,因為在患難中,他的禱告使他明白神才是他的中保(伯十六19),唯有祂才能救贖他的生命(伯十九24~27),他更深信唯有神的話,才能讓他突破心中的難題,重獲光明,心中得享真正的安息(伯廿三7~12)。
2.
就曉得是認識祂(3b)
認識主耶穌是中保,祂能夠帶人進入光明之中,享受神豐盛的恩典。
當初門徒在跟隨主的時候,曾有過血氣、驕傲、莽撞等無知的舉動,仍蒙主不斷的赦免及教導,直到主完成十字架的救恩,他們得了主的贖罪之恩,才認識主是中保,藉著祂,人們才能與神和好,所以他們「照著主的話行」,領受五旬節的聖靈,重新得力,真正享受與主靈交的喜樂,與主在光明中行,生活充滿著希望。
我們一旦有能力照著主的話行,就知道祂真是我們的中保,的確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有某個教會,經常開職務會都會爭吵,檢討之後,知道凡事要遵照聖經的話行,既然經上說:「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五25~26)。因此決定每次開會前三十分鐘先禱告,果然有了效果,就不再爭吵了。
的確,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祂了。
3.
人若說,我認識祂,卻不遵守祂的誡命,便是說謊的(4a)
凡認識主是中保的,就知道藉著祂可以離去罪惡,享受與神相交的樂趣,如同接上電源,心靈的燈一亮,明白遵守主的誡命是一條活路,可以領受主無窮的福氣。因此認識主的,必遵守主的誡命。若要測試人是否認識主的方法,就看他是否遵守主的誡命(太七21~23)。
少年財主無法照主的話行,就曉得他不是真知道主是良善的源頭(路十八18~23)。
每個教派皆自稱屬神(正統),但若與聖經對照,即可知其所言的是真是假(加一8)。因為若沒有真正認識主,就無法守住主的誡命(太七21~23)。
保羅教導信徒要分辨真假使徒,可以從他們的處事為人一窺即知(林後十~十二)。
4.
真理不在他心裡了(4b)
為何真理會不在他心裡呢?
沒有真理的靈光照他,就無法明白中保的真理(約十六13;加五19),許多教派誤解真理就在於沒有聖靈。
消滅了聖靈感動,輕忽洗禮的重要性,不知沒有主寶血的潔淨,罪不得赦免,真理怎會在其心中(帖前五19)?因此照主的指示方法施洗是非常重要。
有的人雖然得了寶血的潔淨,卻疏忽與主的靈交,沒有能力遵守主的誡命,真理就不在其心中了。可見少禱告,少有能力,漸漸就不認識神。
三. 守道的是住在主裡面(二5~6)
「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人若說他住在主裏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5~6)。
1.
守道的人,愛神的心是完全的(5a)
凡遵守主道的
就是指認識主作中保的價值,藉著祂可以與神相交,使蒙恩的人可以盡人的本分,「順服」主的吩咐的,在禱告上也必經歷主的垂聽,不但更認識主(約壹二2~3),也會更愛主。
非拉鐵非的教會得主的稱讚,是因為他們盡心盡力地遵守了主的道,這是愛主的表現,主就賜福他們,說:「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裏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裏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三10~13)。
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
遵守主道,就經歷了活潑的生命之道(約壹一1~4),因此對於神的愛就認識得愈清楚,愛神的心在他裡面自然就更完全。
「完全」指愛神的心更成熟、充滿、滿足之意。
馬利亞渴慕主的教訓,並且遵守主的誡命,得主的恩待,使她更愛主,她用極貴的香膏澆在主的頭上,表達了她對主完全的愛。
2.
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5b)
約翰知道藉著主中保的角色,人才能與神有親密的交通,並且發現守主的誡命不再是一件難事,又能得主極大的福氣,生活變得愈來愈好,有了這種經歷,就知道自己是在主裡面。
因此凡是遵守主的道,就知道自己在主裡面,必能體會基督的心腸,以基督的心為心,與主同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腓一8,二5)。
我們的心若常掛念教會的事、掛念主的事(林後十一28~29;腓三20~21),我們就知道自己是在主裡面了。
3.
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6a)
測試人是否住在主裡面,並且維持與主有親密交通的關係,就當反省自己是否照主所行的去行?通常人若自以為是住在主裡面,卻不遵守主的道,就會不自知地遠離了主,甚至背道而行!
「反省」就是每天謙卑地在主的面前,與主靈交,求主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看清自己靈性的真相,明白與主的關係如何,然後才知道如何追求更深一層的靈交。
4.
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6b)
「照主所行的去行」就是要效法基督的腳蹤行。保羅作到了這一點,他說:「你們當效法我,就如同我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因為保羅深知自己是在基督裡,是屬基督的(林後十一23)。
我們要在那些方面照主所行的去行?
主清晨的禱告。
主熟悉聖經。
主得勝試探。
主愛心的服事。
主盡諸般的義。
主曾應許祂所作的,我們也能作(約十四12),我們當深信不疑地效法主,如同主過著不犯罪的生活。
貳. 主是真光(二7~11)
教會是一個生命的團契,生命所發出愛的光輝,讓人感受到教會是一個溫馨的團體。
但是有些教會卻出現紛爭,並且有表面化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團契的精神,導致溝通不良,造成誤解,惡者就趁虛而入,在教會中製造仇恨。
當代有些信徒在真理上有了偏差的觀念,以為物質是惡的,因此可以縱慾或禁慾,由於觀念的不同,引起了公開的衝突,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只重視自己的想法與感覺,不再以真理作為衡量是非的依據。
衝突的發生,會減低工作的效率,無論個人或團體若有衝突的發生,不但工作效率降低,情緒也會低落。
人們會有衝突,除了觀念的不同之外,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對於愛與恨的對象弄不清楚,當一個人行為有所偏差,我們常會不喜歡這個人,甚至討厭這個人,卻不知應該討厭的,是他所犯的罪,結果就與這個人發生衝突;假如我們知道應該討厭的是這個人內在的罪,就會去愛這個人,這就對了。如此就可以化解許多的衝突,並且以愛去挽回那些行為偏差的人。
一. 真光使舊命令成為新命令(二7~8)
1.
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7)
「親愛的弟兄啊,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7)
親愛的弟兄啊
約翰稱讀者為小子們,如今又稱為「弟兄」,表示儘管信徒有軟弱,仍是我的弟兄,具有手足之情,肢體相顧之情展露無疑。
對於軟弱的信徒,能否視「弟兄的軟弱」為「我的責任」?當我們看到弟兄姊妹有軟弱,能立即去幫助他,這就是愛了。
約翰對於受迷的信徒,非常的用心,想辦法去挽回他們,以重建他們的信仰,這就是團契的精神。
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由下文可知,作者要強調的是「愛」的實踐;要挽回失迷的信徒,愛是最佳的辦法。
不是一條新命令
約翰所要說明愛的命令,不是作者新加添的教導,因為一切的教導不可超越主的教訓(約貳9)。任何人的教導都是以基督的教訓為基礎(弗二19),不可加添,也不可減少!
約翰所說愛的命令早在創世之時,神就教導亞當、夏娃,經上說:「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2~24),亞當與夏娃早已實踐愛的真理,雖然這是一條極為古老的道理,我們也常常的聽,聽得很熟了,即使聽膩了,卻仍是非常重要的道理。
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
a.
起初所受的舊命令
指信主開始時所領受的命令,就是「愛」的道理,我們初信時大都是受主的愛所激勵,因為主的寶血洗淨我們的一切罪污,使我們重獲新的生命,我們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不但愛主,也知道以愛去處理人際間的衝突,例如與家人信仰的衝突、與他人意見的衝突,都能以愛化解之,這就是「初信」的道理。
通常教會的信徒數增加,信徒的信仰素質就會降低,因為信徒多了,就不易受到妥善的照顧;但是使徒時代初期,一次受洗三千人,教會就教導他們這些初信的道理,結果信徒的增加不但沒有降低素質,教會反而增長甚速,因為當時教會作好初信造就。
初信徒一信主,就學會遵守使徒的教訓,又懂得祈禱,與神建立美好的關係;他們也學會愛自己家裡的人,以基督為主,才能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在教會裡,他們彼此交接(團契),學會了作主人,不再一味作客人,只領受他人的關懷,他們知道主動的去愛別人,使教會家庭化,大家一起在愛中成長(徒二42),這就是初信的道理。
可見初信的造就非常重要,初信者的信仰很快地被建立起來,就知道靠著主,以愛去化解生活中的難題。
b.
舊命令
約翰為何稱彼此相愛的命令為「舊命令」?因為信徒曾聽見愛的道理,只是「未曾行出來」,這愛的道理,在信徒的生命中似乎已經失去了功效,如同一件東西舊了,漸漸地就失去了功用。
教會對於愛的實踐,平時若疏於指導,且不用心去實踐它,就體會不到愛的可貴與它的價值; 甚至有的人輕看了愛的命令,就製造了不少的紛爭。結果愛的道理聽多了,卻感受不到愛的氣氛,自然會感到厭煩。
信徒會流失,在於「愛的生活」未被重視,團契生活未能落實,雖然講台常說要彼此相愛,信徒卻形同認識的陌生人,彼此見面,毫無笑容,就不會覺得愛的道理有何可取之處,愛的命令就如同舊命令,已經失去了功用。
團契生活若失去了愛,不少人慢慢地就被世俗所迷惑了!導致信徒喜歡參加世俗的團體活動,又吃又喝,又感親切,以為這就是愛,事實不然,世俗的愛沒有真理作為基礎,所以有人這麼說,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人的友誼通常建立在利益之上;因為人際間有了利益,則倍感親切,沒有利益,則毫無情義。
在教會裡就不是如此,愛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是建立在真理之上,教會假如忽略了這一點,教會就與社會沒有兩樣,因此約翰提醒信徒,這愛乃是你們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是一種諷刺,意思是說,這愛的道理原是你們所知道的,但是你們卻行不出來,這愛的命令就成了舊命令。
c.
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
「道」指生命之道(約壹一1),叫人的生命得以出死入生,這是新的生命,不是死的生命; 因為死的生命沒有力量,不能勝過種種的困難。新的生命充滿活力,不會向困難低頭,能夠把愛的真理實踐出來。
生命之道的本質就是愛。它可以藉著生命的團契彰顯出愛的特質(徒二42~47)。
團契的生活首先要重視親情的建立,教會要製造機會,讓信徒彼此相愛,要做到無所不談,我敢把內心的話告訴對方,說出來不怕對方會取笑我,反而相信對方會幫助我,這就是一種屬靈親情的表現。
信徒之間有了屬靈的感情,就可以互相分享,在靈裡與主相交的經驗何等的美好,藉此在真道上立下紮實的根基。生命的團契讓信徒體會在主裡有豐盛的恩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我幫助別人時,不但對方受益,我也受益; 當我生活得很好,我就希望別人跟我一樣的好;不會因為別人比我好,我就嫉妒他; 我比他好,我就驕傲;我們都有共通的想法,就是神的恩典足以讓我們過著「雙贏」的生活,這就是愛的生活。
我們若能彼此相愛,在事奉上,必能互蒙其利,發揮更高的效率,令人享有滿足的喜樂,成了美好的見證,這樣的團契,必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愛的團契。
約翰在這裡提醒我們,這舊命令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聽見的生命之道,是活潑的道理,是永遠不會舊的道理;人們會認為「彼此相愛」是舊的命令,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愛的道理行出來,以為愛的道理老生常談,聽多了,就會膩;事實上神的道理愈聽會愈希奇,愈聽會愈喜樂,只要我們正視生命團契的推動,就可以實踐愛的道理,就會發現這樣的道理,是人間絕無僅有的真理,實在太好了。
教會要建立愛的團契,就要從信徒初信時開始確實地要求他們,如同主耶穌要求那些跟隨祂的人,要捨己,背十架才能跟隨主;因此我們要在受洗證書的背面,宜列出幾項的要求:
1.
與神同行:每天立志禱告、讀經。
2.
家庭祭壇:在家中要注重家人信仰的追求。
3.
生命團契:在團契中學會付出愛的關懷。
4.
宣教使命:向人見證,引人歸主,是我的責任。
2.
真光讓人明白命令永遠常新(8)
「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8)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
「再者」
有「另一方面、從另一角度看」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上文「二1~6」知,主耶穌為我們成了挽回祭,止住了神的怒氣,使人的罪得以赦免,可以重回神的懷抱,有豐盛的生命可以守住神的誡命,愈守誡命,愈感受神的大愛,因為我付出的愈多,例如奉獻什分之一或是全心的事奉主,我會發現神回報我的愈多。
我不但有能力愛主,我也學會愛他人、尊重他人,人們也尊重我,讓我感受到人活得真有價值,這種的生活實在太好了。
假如人活著不被尊重,反而被懷疑、被輕看,這樣的生活有何價值可言。
由此可見,遵守主的誡命,不但可以體會主的大愛,更明白為何要照主所行的去行,因為主的生活散發出愛的光輝,祂是愛的實踐者,在愛中的生活是非常地有尊嚴。由這個角度來看,愛的道理就是一條永遠常新的命令,直到今日永不改變。
若再由下文看,人若肯悔改,行在愛的真光中,就會發現愛的人生觀會使人變得更積極、更活潑!
觀察事物,當多方思考,才不致陷於主觀之中,尤其日常生活中,應當按真理去思想人生,始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羅十二1~2)。
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
「新命令」是指彼此相愛的道理。上文說「這不是一條新命令」,為何在此又說是一條「新」命令?此處「新」的意思指永不改變,永不過時,是永遠常新的。
例如「信、望、愛」,「信與望」在來生就不再需要了,唯有「愛」是永不止息,且永不過時,永遠常新。愛是處理衝突最有效的方法,愛能勝過一切的惡勢力。
與主團契的人,擁有屬靈的生命,對他們而言,愛是一條可以實踐的命令。
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
在主是真的
「彼此相愛」是一條可以實踐的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人也是真的。
主耶穌擁有屬靈的生命,祂不但知道愛的真理,又能把愛的真理實踐出來;尤其面對敵對的勢力時,祂都是以愛來化解衝突,主耶穌的生活見證了愛是一條永遠常新的命令。
主耶穌以愛化解了人們對於窮人的誤解;主耶穌曾面對拿但業的批評:「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言下之意是貧窮人家能出什麼偉人,對主耶穌來說,這是極大的侮辱,耶穌看見拿但業來,並沒有怨恨他,反而稱讚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約一46~50);主耶穌以愛化解了拿但業對祂的誤解,同時也造就了一位好同工。
主耶穌又以愛化解了種族之間的衝突,當時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原本彼此為敵。
但是主耶穌遇見了撒瑪利亞婦人,祂沒有仇恨撒瑪利亞人,祂知道人會產生對立,是因觀念的不同;有了對立,就應該化解它。因此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主動地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馬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後來主耶穌很有耐心地跟她講解活水的道理,她才恍然大悟,明白主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的救世主,主的愛化解了婦人的敵對。
主耶穌不但化解了種族之間的衝突,祂也化解了親兄弟對祂的誤解; 有一次,耶穌的弟兄曾對他說:「你離開這裏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
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主耶穌並不生氣,祂以愛心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做的事是惡的。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約七3~8),後來主的愛,也使他的弟兄認識祂是基督,是救主。
主耶穌在世的生活,擁有豐盛的屬靈生命(約三34),所以祂能容忍別人的批評,並且圓滿地解決種種的衝突,祂見證了愛是解決衝突最有效的方法,「彼此相愛」的確是一條永遠常新的命令。所以約翰強調這一條永遠常新的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
在你們也是真的
指當時的信徒既有主的生命在裡頭,就能夠照主所行的去行,所以約翰說,「彼此相愛」這一條永遠常新的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 因為我們從主的生活中,明白「愛」的意義就是不放大別人的錯誤與缺點,反而積極地扶持在錯誤中的人,讓他知道,人若從主耶穌的身上領受新生命,就能明白為什麼信主的人可以把愛實踐出來,人若有了愛,心中就沒有恨。
保羅告訴提摩太要在信仰上打美好的仗,要如何打這一場仗呢?就是用愛來打這一場仗。他說:「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一5)。愛是戰勝邪惡勢力最好的武器。
愛是從清潔的心來的,它提醒我們內心的愛是否出於純正的動機?以利沙先知治好乃縵元帥的病,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讓乃縵認識神,所以他不求乃縵的回報,先知這種愛的動機是非常的純潔。今日教會中非專職的聖職人員,大多數人服事主不求回報,就是出於愛主的心。
愛是從無虧的良心來的,它提醒我們愛就是甘心地付出,並且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馬利亞感念主的大愛,把香膏抹在主的身上,卻引起了他人的批評,她所付出的是從心裡的愛所發出的,她沒有任何不良的動機,卻引來他人的批評,但是她不會覺得難過,因為她沒有虧欠自己的良心,她的付出是出於自己甘心樂意的,並且知道主是配得這樣的愛。我們事奉主要常存著無虧的良心,經常的反省,就不會在意他人無謂的批評。
愛是從無偽的信心來的,因為我們知道主從不虧欠我們,將來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愛主,不是要跟主交換任何的條件,不是說我愛主有多少,主就應該回報我多少;我們不敢用這種態度對待主耶穌,因為付出多少,都不能勝過主所賞賜給我們的,即使主耶穌讓我們處在艱難之中,也要愛祂;如同司提反在殉道之際,仍然仰望主耶穌,對於任何逼迫毫無怨言,這就是從無偽的信心而來的愛。
這個愛在我們裡面的確是真的,因為在我們裡頭有基督豐盛的生命,使我們能夠化解人間的仇恨,把愛行出來,換句話說,我們靠著主耶穌,就可以妥善地處理人際間的衝突,內心有了愛,就不會有恨的念頭。
因此只要我們常常與主團契,就有豐盛的生命,能夠樂意遵守主的命令,過著彼此相愛的生活,並且體會出這條命令的確不難守,且是永遠常新。
或許有人以為信了耶穌,似乎要守許多的誡命,教會的規章細則又那麼繁複,如何去遵守?其實對於有豐盛生命的人而言,守這些的誡命或規章不是困難的事,反而覺得這原本都是我們應盡的本分,我們遵守誡命,就是尊重他人,愛他人,這樣會使我們生活得更快樂。
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這一條愛的新命令在我們裡面確實是真的,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
因為黑暗漸漸過去
我們若回想靈性成長的過程,就可以明白「黑暗漸漸過去」的意思;當我們靈性幼稚的時期,我們會互相批評論斷,紛爭結黨,今日我們回想起來,覺得實在是十分幼稚,知道批評是一無是處,紛爭於事無補;漸漸地靈性長進了,就知道彼此相愛才是解決衝突唯一的方法。 後來我們的靈性長進到小孩的階段,仍未成熟,看到世上的好處,就想靠自己努力去賺取,漸漸地不來教會,直到受主的管教才醒悟過來,知道若非主的保守,人的努力算得了什麼?
這時我們的靈性又長進了,最後長大成熟,我們就會分別那件事是重要,那件事是不重要,如同保羅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當我們每天不斷地忙碌,我們會靜下心來思考,世上的事那麼多,最要緊的事是什麼?就是在道理上的長進,每天的讀經禱告是最重要的,這件事我們若作到了,再作其他的事就有意義了,人若沒有屬靈的生命,一切的勞碌將成一場空。
用心與主相交的人,靈性會漸漸地進步,就知道黑暗漸漸地離去了,生活中的惡習也漸漸地被征服了。
真光已經照耀:
主是世上的光,祂的愛如同真光普照於世,主耶穌因著愛已戰勝黑暗的權勢,化解了人間的仇恨(約三16);先知早已預言祂是外邦人的光(賽四二6~7),只要就近光,黑暗就必消失(雅四7;約壹五18)。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當我們樂於與主團契,我們的內心就被真光照耀,能看清作什麼事才合神的旨意,也看清人際間為什麼衝突,這是提供我們反省的機會,也提供我們幫助別人的機會,我們若有這種的想法,表示我們已學會彼此相愛,因此我們的內心若有真光照耀,是非就能分得清楚,善於處理人際間的不和諧。
保羅內心有真光照耀,看清奴隸社會不義的真象,他也知道唯有愛可以化解人間的不義,因此他勸勉身為僕人的弟兄,要以愛善待未信主的主人:「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彼前二18~20),儘管當代的奴隸常是受欺壓的一群,但是對於信主的奴隸來說,內心有真光照耀,他們可以理解,唯有以愛才能化解黑暗與光明的對立; 對於已信主的主人,保羅也勸勉作僕人的,不可因為他是你的弟兄而怠慢,更要加倍服事他;因為得服事之益處的,是信道蒙愛的(提前六1),如此才能榮耀神,讓福音的真光照亮社會。
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常會面臨黑暗與光明勢不兩立的情況,但是我們已經明白愛能除去人內心的黑暗,化解神與人之間的隔閡、種族之間的仇恨、貧富的對立,所以我們相信,只要面向陽光,陰影必然在後(賽六十1~3)!
二. 真光使人不在黑暗之中(二9~11)
本段說明愛與恨的結局各有不同。
1.
恨弟兄的仍在黑暗中(9)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裏。」(9)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
約翰提醒信徒,若相信自己已被主救贖,與主有親密的交通,並且效法主,過著愛的生活,這就是在光明中的人。
在光明中的人,容易看清人的問題在那裡,同時也看到自己的本分,他會以愛去幫助黑暗中的人,讓黑暗中的人在主裡看到希望,如同施洗約翰是點著的明燈(約三35),他看清人的各種罪行,就全心投入傳悔改的信息,幫助黑暗中的人悔改,同時他也以生活來作見證,他的生活簡樸,工作積極,無論吃喝都榮耀神,凡事高舉耶穌基督,叫人看到主耶穌就是人們的希望。
人當反省自己是否常行在光明中?是否會憐憫軟弱中的人?會為他禱告嗎?幫助他從軟弱中剛強、離開惡行嗎?若如此行的人就是與神相交的,他一定行在光明中(約壹一6~10,二4、6)。
卻恨他的弟兄
「恨」來自於內在情慾的發動,恨人的就表示他是一位掛名的信徒,他缺乏了靈修,已經不在光明中行,他不但缺乏屬靈的力量,難以克制肉體的情慾(加五16),他更缺乏屬靈的見識,看不清楚自己的問題,不知道悔改,就順服情慾而行,至終走向死亡之路(羅八6)。掃羅恨大衛,魔鬼就趁機而入,使他難以自拔。
「仇恨」常被魔鬼用來分化人的同心,在人際之間製造紛爭,使人彼此仇恨,所以雅各說:「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三17~18)。凡是心中有恨的人,這人就是屬鬼魔的。我們豈可不謹慎?
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黑暗是指人的內心受苦的狀態,如同身處地獄一般。
凡是恨人的,就陷入黑暗之中;在黑暗中的人已經失去反省與原諒他人過錯的能力。因此恨人的,他讓魔鬼有機可趁,他終日必鬱鬱寡歡,仇恨的心必不斷地啃蝕他的心靈,破壞他的健康,無疑是一種慢性自殺(太十二43~45),同時他也破壞了教會的和諧,因為他心中有撒但的座位,使教會受到虧損(啟二13)。
因此團契成員當常自省,在我的內心裡,是存著愛或是恨呢?這是非常的重要。
要透視魔鬼的工作,不可讓仇恨存在我們中間,要找出仇恨的原因?是出於觀念的不同?靈修不夠?必須不斷的溝通,互相扶持,才能戰勝黑暗。
2.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10)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10)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所以他容易看清楚「愛」不只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責任!在團契生活中,或許我們已採取了行動,在物質上互相幫補,但是在團契中的愛,不只是物質互助的具體行動,愛是一種責任,所以愛不是短期間的幫助,愛是要耐心地幫助軟弱中的人能夠剛強起來; 例如我們在落後地區作開拓工作,不只是給與物質的幫助,且要考慮如何建立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能夠靠主自立、自養、自傳。保羅在各處佈道時,常常是帶著神的恩惠去的,為了造就他們的靈性(羅一11~12),當他們的靈性剛強起來的時候,他們從神所領受的恩惠,勝過物質的幫助。
今日不少人對於愛心的行動,仍然停留在物質上的幫助,常以各種宗教的慈善行動為例,強調教會也應以此表達對社會的關懷,不錯,這是一種愛心的行動,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生命之道在人的心中扎根,若是能夠如此,他們才能在困境中站立起來。
我們應當明白愛是一種責任,「他的軟弱,是我的責任」,在光明中的人必須看清這一點!並且自我要求,所謂「己立立人」。當我們靈修不長進的時候,我怎能幫助他人?所說的愛,豈不成為空談?因此在光明中的人,必須在靈裡追求成長,才能引導更多的人到主面前來,讓他們明白愛人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必能體會光明的可貴,這才是團契最終的目的。
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
愛弟兄的,就住在光明中,當然沒有任何一件事足以讓他犯罪而絆跌。
愛是凡事包容,永不失望的,不會因為付出愛的代價之後,看不到愛的成果而灰心,也不會因為受人的虧負而灰心。例如主耶穌所愛的門徒彼得,三次不認主,主並沒有厭棄他,因為主早已知道他的軟弱,並且也為了他禱告,多方的扶持他,使他重新再站立起來。
愛是凡事忍耐。例如主耶穌對於猶大的叛逆,祂沒有咒詛,仍然耐心地要喚醒他,即使最後被出賣了,祂也未因此而氣餒。
愛是凡事盼望。在世俗生活中,貪財、好色、驕傲最易叫人絆跌,但是在光明中的人,容易看清楚這一切的罪惡,知道自己所盼望的不在今生,而在永生,自己就不會被罪惡絆跌!也不會絆跌別人!
生命的團契不可能絆跌別人,因為在光明中的人,與主不斷地靈交,又有真理作基礎,凡事不憑人意,就不會有絆跌別人的理由,這種生命的團契就是行在光明中的(徒二42~47)。
3.
惟獨恨弟兄的找不到人生的方向(11)
「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裏,且在黑暗裏行,也不知道往那裏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11)
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
陷在仇恨中的人,通常是不滿環境,埋怨他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及問題的真象,如同在黑暗中,所以會愈陷愈深無法自拔。
該隱會仇恨他的弟兄亞伯,是因為他的祭不蒙神的悅納,自己不懂反省,只會嫉妒,所以就陷在黑暗中。
仇恨、不滿、埋怨……都是在黑暗中產生的,我們當儆醒自己,學會自我的反省,欣賞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缺點,才不會陷入黑暗中,被罪惡所勝!
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那裡去
在黑暗中的人易失去是非的判斷力,他不知道主是人生的主宰(耶十23),他不知道在主裡可以找到活路。可拉黨的人仇恨摩西,偏行己路,如同在黑暗中行,不知自己妄自尊大,是神所厭惡,結果在背叛的行動中,被神所滅;因此故意棄絕神的人,神就「任憑」他而去,他就找不到活路(羅一24、26、28)。
有不少的夫妻就是患了這樣的毛病,為了一點意見不同,互不相讓,彼此埋怨,他們不知道如何修補婚姻的裂痕,結果走上了絕路,以離婚收場。
但是若生活在光明中的人就不一樣了,作丈夫的,明白丈夫的角色就是頭,頭就要負起全身體的責任,他知道妻子就是自己的身體,妻子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他要知道這是他的責任,他不但不可以討厭妻子,反而要負責任,為妻子禱告,幫助她成長。
作妻子的也是一樣,要看清楚作妻子的角色,要盡作身體的責任,順服頭的帶領,同時要不斷用真理扶持丈夫,讓他不要偏離正路。
夫妻若能在愛中,就能看清自己的角色,他們婚姻的道路就是一條活路。
因此,凡事當省察自己,再行動;例如:禱告之前當省察自己,這樣的禱告,必能得神垂聽(太五23、24)。
因為黑暗叫他眼瞎了
指內心被罪惡遮蓋,如同眼瞎,看不到光;法利賽人就是因為驕傲、仇恨、嫉妒,看不明白主的作為,把主當作罪人(約九16、39~41),自己反而陷在罪惡之中,把主釘在十字架上,他們成了歷史上的大罪人,失去了永生的福氣。
如何才不致眼瞎呢?我們要看清楚人內心的情慾常是導致犯罪的誘因,魔鬼常乘虛而入,弄瞎人的心眼(林後四4)。唯有知罪、認罪,靠主除去內心的情慾,才能見到光,彼此認罪,互相代禱,重享愛的生活,就不在黑暗中行了!
愛的實踐,使團契更具吸引力!
參. 主道常存(二12~17)
一. 促進靈命的成長(二12~13)
面對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宗教熱潮,我們看到過去許多反對宗教的人士,不論是身處富裕或貪窮的國家,如今他們都不斷地湧入各種宗教場所,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內心十分飢渴,他們需要找到心靈的倚靠,卻不知如何找到神,因此飢不擇食地尋求各種神明,回教、佛教、道教、歐洲東正教人數都有明顯的增加,許多的新興宗教興起,神壇遍立,甚至撒但崇拜也十分狂熱,令人不可思議,面對這種現象,身為神的子民不可不深思我們的責任,我們如何讓人們看見神就在我們中間?這一切就在於我們是否有健康的靈命。
通常我們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追求健康的身體,但是健康的身體未必能帶給我們健康的生活,只有健康的靈命,才能真正帶給我們健康的生活。可惜,今日我們大多數的人只重視身體的健康,卻忽略了靈命的健康,所以在靈命的追求上,不肯多花時間,結果生活的素質大大降低,人活得並不很快樂,這就是為什麼現實的生活會與理想相差那麼大的原因。
身為一個基督徒,照道理而言,生活應該是非常的喜樂;事實上有些人生活得並不快樂,因為他們沒有追求靈修的生活;這樣的人若是逐漸地多了起來,教會就顯得沒有朝氣,聖工自然就退步,如此怎能吸引人們相信主耶穌?今日我們生活在富裕的社會裡,富裕對於我們在靈命的追求上是一項極大的考驗,我們如何在神所賜福美好的物質生活中,再加上有美好的靈性生活,我們若能達到如此的地步,那真是美上加美,如同經上所說: 神所賜的富足,是不加上憂慮的。
當我們看到教會聖工不能蓬勃的發展,自然就會看到信徒靈命的健康亮了紅燈,這是我們不可輕忽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教會的軟弱負起責任,假如我們從自己的靈修做起,一旦我們的靈命健康了,教會就多一分力量,促成教會的發展,教會才能成為社會的光,讓更多的人知道如何追求健康的生活。
我們要如何促成靈命的成長?以下是約翰提供給我們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從「12~13c」看來,作者看出當時的教會,各階層都有他們的軟弱,所以作者對他們有所期待,希望每一個人都要從軟弱中堅強起來,也就是要他們追求靈性的成長,以達到成熟的地步。
接著從「13d~14」來看,作者讓他們回顧過去信仰美好的經歷,以鼓勵他們繼續追求成長,雖然靈命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起伏不定的時候,但是不要灰心,一旦靈命有了成長,生活才會更美好,更健康。
1.
牧者的期待(12~13c)
「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的罪,藉著主名得了赦免。父老啊,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勝了那惡者。」(12~13c)。
對小子的期待(12)
小子們哪
從本段經文「12~13c」來看,約翰寫信的對象有三種人,就是小子、少年人、父老,他們是指生理年齡不同的人?或是指靈程不同的人?當然與主靈交不限於某種年紀的人,或某種靈程的人。但是從書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信徒不斷地稱呼「小子」,並且對他們所作的勸勉看來,就知道「小子」是指「靈程較軟弱」的一群,那麼「少年人」就是靈性較為剛強的一群,「父老」就是靈性成熟的一群。
從「一1~二1」這段經文可以知道,當時的信徒對於罪的敏感度很差,例如在「一6」說到:「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我們常自稱是信主的,內心卻充滿嫉妒、紛爭怨恨,就是說謊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靈程如何。在「一8」提到「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有時我們不能儆醒禱告,是自以為沒有什麼虧欠,沒有什麼罪,似乎不需要求主赦罪;若是有什麼衝突,就怪別人不好,似乎自已一點都沒有責任,這就是當時的信徒對於罪不太敏感的現象。
約翰特別關心小子們,希望他們不要過著犯罪的生活(二1),對罪應該要敏感一些,要常自我反省:「我心中有恨嗎?我能愛那些不可愛的人嗎?我能體諒別人的軟弱嗎?」假如這些都做不到,我們也就成了軟弱的人了。若是一直處在這樣的地步,一個家就不成個家,一個教會就不像個教會,例如教會有不少的團契,但是參加的人非常的少,因為已經不能感受到愛的氣氛,教會缺乏了歸屬感,這樣的教會怎會像個教會呢?當時的教會就是有這樣的軟弱,所以約翰才會迫切地寫了這封信。
的確,剛強的人應多關心軟弱的肢體,讓他們知道「在光明中行」的好處。 我寫信給你們約翰不斷地強調,「我寫信給你們」這一句話在「12~14」連續出現了六次,充分表達了他對信徒的具體關懷,雖然他無法面對面鼓勵他們,但是在書信當中傳達了長老的愛。
今日在總會,就有總會的會訊; 在教區,就有教區的會訊,藉著會訊可以傳達牧者與弟兄姊妹彼此的關懷。但是與本地信徒關係最密切的,就是當地教會的會訊,藉著會訊,弟兄姊妹可以把內心的關懷表達出來,它雖無聲無息,卻能跨越空間與時間,具體地傳達了弟兄姊妹愛的信息,讓軟弱的信徒可以明白教會的愛而剛強起來,所以會訊是牧養教會不可輕忽的一項工具。
因為你們的罪,藉著主名得了赦免
這是約翰對小子的一種期待,希望他們珍惜主的赦罪之恩,過著不犯罪的生活。
a.
主名
表明「主的名」非常有功效,因為天下人間不再有其他的名,可以讓我們的罪得到赦免(約十六23;詩九10,廿五11,卅一3)。
我們犯罪的時候,魔鬼就會馬上來控告我們,但是我們靠著主的名、祈求主的赦免,祂的寶血就會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免去罪罰及恐懼。
假如我們並沒有犯罪,而是受了冤屈,我們也可以求靠祂的名,主會為我們伸冤。因此凡事不忘奉主的名禱告或行事(西三17),我們就可以遠離罪的威脅,並且讓主的名得榮耀。
曾經有人問起,為何有時候奉主的名禱告不能發生功效?這不表示是主的名失了功效,而是我們本身出了問題; 主耶穌曾如此地提醒門徒:「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五23~24),這裡強調當「弟兄向你懷怨」的時候,要先跟他和好,禱告才有功效; 假如沒有先化解彼此間的仇恨,我們奉主的名禱告就會失去功效。
約翰在本書信所要強調的就是人與人之間,要學會化解仇恨,若是如此,一切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
b.
罪得赦免
「罪得赦免」,就表示人可以過著不犯罪的生活。一個人若能過著不犯罪的生活,他的內心就沒有怨恨、嫉妒、猜疑、不滿,這樣他所過的生活是非常的美滿,非常有尊嚴,有被尊重的感覺,因為罪已除去了。
在家庭裡,我們要過著無罪的生活,就必須有良好的靈修,才能培養好的情緒,真正地愛家人,才會受家人的尊重。
在教會裡也是一樣,我們不只是追求不犯罪的生活,而是要去愛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有些教會的負責人相當的用心,為了使教會的弟兄姊妹學會彼此相愛,在聚會完之後,就以茶點或其他的方式招待大家,讓弟兄姊妹多留下幾分鐘,彼此交談、認識,彼此體諒、包容,彼此接納、認罪,這樣彼此的罪可以藉著主的名得到赦免,禱告就可以得蒙主的垂聽,真正達到靈裡的團契。
所以約翰對於教會中軟弱的小子們有所期待,不只希望他們的罪得到赦免,可以過著不犯罪的生活,更希望他們過著愛人的生活,得到眾人的尊重。
對父老的期待(13a)
父老啊!我寫信給你們
「父老」是約翰對於靈性成熟又老練的人的一種尊稱,約翰對於靈性成熟的父老也有一種期待,所以約翰在信中也列舉他們的優點,給予他們激勵。
今日教會中的父老,或許是指長老、執事、傳道、負責人或是德高望重的人,他們是年輕人的顧問,是傳道人的好幫手,若能給予適當的激勵,會喚起當事人的使命感!
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
「那從起初原有的」是指「約壹一1」所說的生命之道,是可以看見,可以聽見的,祂帶給人有更新的生命,約翰親身有這樣的經歷。他過去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領受了生命之道後,竟然成為一位最有愛心的長老。
約翰曾經與彼得一起作工,他們的禱告可以叫瘸腿的起來行走,親身體會生命之道的可貴,所走過的地方有聖靈與他們同工,一生當中有許多美好的見證,就把這些屬靈寶貴的經歷傳承給下一代,讓年輕人知道生命之道的好處。
今日我們也期待教會中靈命較為老練的父老們,不要把生命之道的好處隱藏起來,應當積極地來提升信徒靈命的素質;恩典領受越多的人,就應該負起這樣的責任,例如:要抓住說話的機會,在信徒會議、職務會或是查經的時候,該說話的時候,就應當說;該說而不說,就有災禍了,父老要扮演起守望者的角色,有責任維護真理。
父老也要把握住事奉的機會,積極地參與聖工,作眾人的好榜樣,讓人們知道如何參與聖工,才能得神的喜悅。
父老更要抓住學習的機會,在職期間要參與訓練。有一位七十多歲的長老,參與領會者講習會,他經常在教會中作教導的工作,曾參加過不少的講習會,但他仍謙卑地來講習,一方面把握學習的機會,一方面走在年輕人的前面,作為他們的榜樣。
可見「那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對於人們靈命的健康幫助甚大,父老們必須在生活中用心地為生命之道作見證,以提升信徒靈命的素質
。
對少年人的期待(13b)
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
約翰在此提及他的信也是寫給少年人的,他對於少年人有所期待, 由下文知,這些「少年人」是指那些曾經在屬靈上得勝的人,他們可以說是勇於面對挑戰,堅持信仰的立場,經歷過信心的試驗,達到成功的地步!提多即為一例(加二3~5),他雖不是猶太人,也未受割禮,但是他靠著主,活出真理來,在教會的牧養上,得到眾信徒的尊敬,是一位好的牧者。
在教會中,我們看到在求學中的青年不會因為學業而忽略了信仰; 同樣地,我們也看到在社會工作的青年也不忽略奉獻的本分及事奉的責任,雖然生活中難免存在許多的困難,他們仍然勇敢地去面對,展現了活潑的生命力。
年輕人雖然不像父老那麼老練,但是他們知道若不叫人小看自己年輕,就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伯大尼的馬利亞雖然年輕,她卻懂得追求那上好的福分,該領受道理的時候,她主動地來到主的跟前,或許她也有難處阻擋她前往,但是她知道要掌握人生成功的方向,絕不可輕忽真理的追求,所以她為了要把握機會,就排除萬難,親近主。
為主作工的年輕同工,有衝勁,又堅守真理,有信心地面對現實生活的挑戰,我們理當適時的讚美他們,同時要教導他們建立屬靈的團契,每一個人學會彼此尊重,在靈修上互相激勵,在事奉上好好裝備自己,擴大信仰的實踐,大家若是能在事奉上體會神的同工,就不至於迷失在異教中。
因為你們勝了那惡者
指少年人勝了假教師的誘惑。當代的假教師常在教會中尋找軟弱的人,再趁虛而入,成為他們的工具,以敗壞其他的信徒;但是這些少年人卻能識破他們的詭計,勝了那些假教師,在此約翰期待少年人要繼續儆醒,堅守真理,過得勝的生活。
今日社會邪惡的勢力相當大,例如電視、電腦、雜誌散佈許多不聖潔的觀念,導致青少年的思想受到污染,不再覺得聖潔的可貴,濫交朋友,生活腐敗,不能節制,敗在惡者的手下。
教會應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期待教會中的青少年能夠戰勝惡者?例如一位年屆廿五歲的青年能熟讀聖經嗎?清楚得救的要道嗎?有能力去面對事奉上的難題,並且勝過它嗎?若是能達到這樣的地步,他將是教會聖工上得力的好幫手。教會理當有計畫地訓練青年。
新加坡的教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教會,青年人大概佔了大半,他們渴慕真理,並且堅守真理,甚至為了真理竭力爭辯,使對方心服口服。
台灣教會的青年投入山地的輔導工作,把二十多年來所學的用來服事別人,這樣正顯示年輕人靈性成熟的一面。
當魔鬼正不斷地惡化這個世界時,年輕人應勝過世俗的誘惑,活出青年人的朝氣,成為世人的典範。
2.
牧者的鼓勵(13c~14)
「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父。父老啊,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 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
牧者對小子的鼓勵(13c)
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
這一段話與上一節「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12),多了一個字「曾」,約翰過去「曾」寫信給他們,為了提醒他們過去靈程的光景,根據下文「因為你們認識父」,可知他們過去靈程是多麼長進,所以在此提醒他們的靈性不要退步了。
保羅曾經面對被誘惑的加拉太信徒,也如同約翰一樣,先提及他們過去靈性長進的情形,以激勵他們悔改,保羅這樣說:「弟兄們,我勸你們要像我一樣,因為我也像你們一樣。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裏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那些人熱心待你們,卻不是好意,是要離間你們〔原文是把你們關在外面〕,叫你們熱心待他們。在善事上,常用熱心待人原是好的,卻不單我與你們同在的時候才這樣。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加四12~19)
當信徒軟弱時,提醒他們過去長進的情形,讓他們再次追求成長;以鼓勵代替責備是最好的牧養方法。
因為你們認識父
小子們認識父就表示已經先認識耶穌基督,因為約翰說:「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約壹二23),可見小子們已經認識主就是天父(約一18,十四8~10)。若非耶穌基督的啟示,人們對於神的認識,僅止於相信祂是偉大的神,因為看見祂創造的奇妙,但人永遠不知如何與神相交。
耶穌基督來了,將人不認識的神表明出來,人藉著主耶穌洗淨一切的污穢,可以過著乾淨的生活,再藉著聖靈的幫助,我們可以明白主耶穌就是父神,使人可以享受父神的創造力,突破困境,彼此相愛,活得更有尊嚴(太十一27)。
由上述可知,小子們過去靈性是長進的,他們認識有一位在天上的父,所以也知道彼此在靈裡是弟兄姊妹,當彼此相愛,就像一家人,教會一旦有事要推動,大家就會動員起來,並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而是為了討父的喜悅,這樣的事奉最令人感動。如今小子們可能受假師傅的影響,靈性退步了!所以約翰想以溫柔的心挽回他們(加六1)。約翰提醒他們不要忘了過去他們對父的認識,要再一次活出父的形像,活得漂亮,必須要確實彼此相愛,就活得有尊嚴,也會贏得人們的尊重,過一個乾淨而不犯罪的生活。教會裡,每一位信徒的靈程各有不同,對於軟弱的信徒,我們更應該有所期待,希望他們的靈性能夠進步,那麼教會的發展指日可待。
二. 勝過世界的誘惑(二14~17)
我們的信仰生活原是喜樂的,因為靠著主可以突破各種的難關;可是為什麼有一些人的生活並不快樂,生活當中充滿著難解的問題,因為他們被世界所勝,失去倚靠主的心。
人起初受世界所迷惑時,並不覺得事態嚴重,以為所作的事若不違背道理就可以了,雖然靈修少了一些,事奉也少參與一些,只要不虧欠別人,這些都不是什麼大罪,漸漸地不太看重屬靈的事,開始專心於世界的事,一心追求世上的好處,信仰缺乏滋味,靈性慢慢地枯萎,喜樂也減少了,不覺得禱告、讀經的重要,隨著世界的潮流而迷失了自己,當股價開始飆漲,心就隨之起舞;色情影片當前,也不再存有戒心,因為靈力已失去,罪惡難以抵擋,與人爭奪利益,種下禍源,沉淪在黑暗的生活裡,結局實在非常的可怕。
那麼我們要如何勝過世界的誘惑?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在物質富裕的世代,魔鬼的誘惑無孔不入,在不知不覺中就奪去我們的靈命。我們若能勝過世界的誘惑,才能重拾信仰上的喜樂,並且可以明白信仰上的好處的確勝過世上種種的好處。所以我們要認識如何勝過世界的誘惑。
約翰在本段經文裡提到要勝過世界,首先要有健康的靈命(二14),其次不貪愛世界(二15~17)。
1.
因有健康的靈命(14)
「父老啊,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
父老啊!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起初原有的(14a)
在這裡約翰提醒父老,父老就是指著靈性老練的弟兄姊妹,他們當中有些或許是長老、執事,這些靈性老練的父老在信仰上有相當深入的體會,所以他們能認識「那起初原有的」。
「那起初原有的」就是約翰在「約壹一1」所說的「生命之道」,它可以讓人勝過罪惡,勝過死亡,生命得以更新,在主的恩典上不斷有嶄新的體驗,所以喜歡向人見證這生命之道,是可以親耳聽到;神的大能可以親眼看到,甚至各種的恩典可以親身體驗,這是生命之道所帶來的效果。
父老們認識了生命之道,就必須把生命之道的體驗與弟兄姊妹分享,以營造一個可以分享生命的團契,這是教會中的父老所應負起的責任。
約翰強調過去「曾」寫信給那認識生命之道的父老,表示父老們有過營造屬靈生命團契的經驗,並且作得很好。生命團契的價值是社會上任何一個團體所無法可比的,因為社會團體無法完全除去人的罪,當然無法完全解決人生的難題,唯有生命的團契才能徹底解決人們最基本的問題,這些父老們已有了這樣的體驗,就應該繼續不斷地幫助軟弱的弟兄姊妹,不要受世界的誘惑,信仰不要冷淡下去,這是非常重要。
在都市型的教會裡,外來的信徒增加迅速,弟兄姊妹要如何互相關心,在信仰上要如何彼此扶持,讓大家體會信仰上的好處;靈性老練的應該站出來,藉著訪問、團契、家庭聚會讓大家彼此認識,即使在聚會後也能暢所欲言,情同屬靈一家人。
靈性老練的信徒要看清自己的責任,也要看清魔鬼的鬼計,積極幫助軟弱的信徒,就能勝過世界的迷惑。
少年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14b)
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
指約翰過去對這些少年人已十分熟悉,知道他們靈性美好的情形,或許在事奉的經歷上並非十分的老練,但是他們已學會不只追求自我的滿足,而是滿足他人在信仰上的需求,因此他們積極投入事奉,將所學的活用在事奉中。
香港教會的青年熱心協助大陸教會的聖工,看到聖工蓬勃發展,深受感動,激發他們愛主的心,更加熱心的事奉,因此在事奉中得到磨練的機會,使他們在教會中令人刮目相看,得到人們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成為將來教會中最佳的接棒人。
因為你們剛強
約翰接著指出少年人的優點,就是在事奉上的「剛強」,當他們面對困境時,絕不低頭,不推託,相信主的恩典夠用;軟弱的時候,就跪在主前,向主懇求,求主加添力量,勇敢向困難挑戰,也敢向壞習慣說不,譬如在應酬的時候,我們向酒說不,表明我們是信主的;有人邀我們參加舞會,我們也要說不,表明我是基督徒;有人要向我們傳異端,我們更要說不,我們要有這樣的勇氣,這就是剛強。不可因為人情之故而妥協了,若妥協了,就表示我們軟弱了。
在生活當中,少年人要克服的事很多,例如經驗不夠、血氣方剛、因循怠惰、以自我為中心、看重外貌,不重視內在的美,崇拜明星偶像、喜愛奇裝異服。
要克服少年人的軟弱,就必須謙卑屈膝禱告(弗三14~16),主的恩典足夠讓我們戰勝軟弱,成為剛強(林後十二10;提後二1;來十一34)。
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
少年人要能剛強,除了禱告之外,就是從查考道理、實踐道理,讓道的生命力永存於心。
神曾對約書亞這樣勉勵:「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一8)。這是非常寶貴的真理。可惜,現在不少的少年人沒有這樣的經歷,假如少年人懂得每天讀經,又日夜思想,照著神的話去作,會覺得很奇妙,真的神一直帶領他的腳步,讓他亨通;少年人有了這樣的經歷,更肯定神的話會帶給他一條生路,他的靈性就越剛強。
今日最要緊的,是鼓勵少年人讀聖經。但許多的少年人喜歡查經,卻不喜歡讀經,這就麻煩了,因為聖經不熟,容易誤解聖經,造成異端。例如人們喜歡引用「亞四6」:「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這節經文是非常重要,但有些人誤解它的意思,以為勢力何用?禱告就可以了;才能何用?讀書何用?靠聖靈就可以了;計畫何用?禱告就夠了。聖經真的這樣教導嗎?事實上,不是如此,而是他們忽略了以經解經的原則。
教會不可忽略讀經的基礎工作,信徒一旦熟悉聖經,心中常存神的道,查考聖經就不會偏差,神的道就可以豐盛人的生命,使人的生命更剛強。
你們也勝了惡者
少年人靈性剛強,心中常存神的道,必可勝異端邪教的誘惑。每一個世代都有惡者的誘惑,引誘人偏離真道。例如:有人說為什麼要相信真耶穌教會呢?每一個傳耶穌的教會豈不是都一樣,不是信耶穌就得救了嗎?熟悉真理的人就可以分辨,所領受的得救要道可以根據聖經來印證,又有真理的聖靈見證我們所傳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勝過惡者的批評、譏笑、毀謗。
但是不清楚道理的人就容易被人迷惑;曾經有人同情傳異端的人,想用人的感情來軟化對方的立場,結果接納傳異端的人,造成是非不分,反而害了許多人也受了迷惑。聖經講得很清楚,愛要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傳異端的人若屢勸不聽,就不可接待他,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10~11)。
教會當重視信徒靈命的培養,尤其對於閱歷不深的少年人,更當關心他們靈性的成長,他們對異端才有免疫力。
2.
不貪愛世界(15~17)
愛世界就不愛父(15)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15)
世界
不是指神所創造的世界,而是指撒但掌控的國度(林後四3、4;約壹五19),牠們是有組織的(弗六12)。現今的世代,牠們透過許多的組織來迷惑人,牠們之所以會迷惑人,是抓住人們渴望有直接的體驗,而不再只滿足於思想及抽象的認識。
近年大受歡迎的新興宗教團體,全具備信徒可以參與的因素在內:新紀元運動的靈體結合,超覺靜坐的心靈體驗,震驚世界的法輪功,宣稱可以健身,甚至撒但崇拜以追求特殊的能力,這些都是能讓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超凡境界連在一起,這就是牠們能迷惑人的地方。
對於這股新興的黑暗勢力我們不可一無所知,也不可嗤之以鼻,必須中肯而不誇張地認識這股黑暗勢力,有效地教導信徒不可受迷惑,反而要積極地裝備自己,向黑暗勢力宣戰。 世界上的事指在黑暗的權勢之下所發生的事(西一13),例如不順服神(弗二1~2)、與神敵對(約十五18~19)、敗壞他人(林前二4~6),這類的事情都是世界上的事。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該獻的什一奉獻,我們不肯奉獻,只會累積自己的財富;教會所安排的工作,不肯盡心地去作,愛自己過於愛神;嫉恨忠心的僕人,互相敵對;不能接納軟弱的弟兄姊妹,認為這不是他的責任,這些現象與世界上不信的人所作的沒有兩樣。
當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情慾,容易受惡者的迷惑,就會作出這些事來,我們不可不慎。
不要愛世界
與世界為友的,就是愛世界過於愛神,這樣的人是與神為敵,將來要被定罪(約十二31;羅三19)。
惡者通常以物質的享受、名利的追求來吸引人,例如在婚姻上只重視外表的好處,選立工人只重視個人的才華,作聖工只講求個人的利害關係,這些都是愛世界的表現。
教會不可愛世界,更不可效法世界,若是俗化了,必被神棄絕!
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15b)父神與世界是勢不兩立,如同光明與黑暗無法並存; 例如我們樂於照神的話去行,內心充滿著光明,那麼不滿、怨恨、嫉妒等黑暗的事就不會存在。
但是人若愛世界,就不可能愛神;一個人不可能事奉兩個主(太六24),少年財主因為錢財多,捨不得變賣財產,賙濟窮人,在抉擇之間,他陷入愛世界的地步,離神就漸遠了。
為何生活平順的人會較不熱心?豈不是因為敵不過世界的迷惑?人在窮困之際,甚至走頭無路,就會倚靠神;一旦平順了,禱告就少了,聚會也少了,作聖工也覺得是重擔,這就是體貼肉體的現象,經上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裏,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6~8),可見體貼肉體的就是喜愛世界的享受,不願讓神的靈內住,也就是不愛神了,體貼肉體的結局是死亡。
在教會中,不少有恩賜的人,因為不謹慎,通常忙得像個重要人物,似乎任何事非我去做不同,而疏忽了禱告,無形中走向愛世界的名利,被惡者所勝,值得我們引以為戒!
世界上的事乃是從世界來的(16)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肉體的情慾
人的肉體有犯罪的傾向,為滿足肉體之需,常在衣、食享樂之中超越了神的旨意;如同夏娃看見善惡果子可作食物,卻超越神「禁止吃」的誡命(創三3)。魔鬼也曾以「石頭變餅」的挑戰,引誘主貪愛肉體的情慾,但主勝過了,主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在今生肉體的享受中,我們曾否思想所作的是體貼肉體?忽略靈修?超越了神的旨意?如宴客、穿衣、住宿等行為,榮耀神嗎(林前十31)?是否不滿足物質的生活,不但白天上班,晚上也加班?無視於靈命的追求?這樣的生活,難道是蒙福的生活?
眼目的情慾
人有被外物迷惑的傾向,以達到炫耀別人的心理,這就是眼目的情慾; 如同善惡果悅人眼目,吃了又能如神知道善惡,引起人的貪婪;魔鬼也以世上萬國的好處引誘主的眼目,叫祂俯伏拜牠。
世上的財富最吸引人,雖只是短暫的,卻容易叫人忘記那永恆的好處。因此教會應提醒信徒勿被眼目情慾所誘惑。
今日許多人,學位加上學位,頭銜加上頭銜,卻忘了問問自己:我的信仰分數及格了嗎?若是顧此失彼,喪失了永恒的好處,所得的一切都成了虛空,這是我們在面對世上的好處時,當慎思的事!
今生的驕傲
常人都想要抬高自己而作不實的誇張。例如夏娃以為吃了善惡果,將如神一樣有智慧,因此今生的驕傲引誘她犯了罪;但是主耶穌卻勝過魔鬼的試探,祂熟悉神的旨意,所以不願從聖殿跳下來炫耀自己。
在教會中,熱心事奉、捐獻是為了贏得人們的尊敬,這樣的動機並非真正的愛神愛人,乃是一種虛浮的虛榮心作祟。
世界上的事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約翰提醒信徒當分辯:自己是否陷入惡者的詭計中?凡是從父來的,是榮耀神、造就別人,自己的靈性也受益。許多的古聖徒就是最佳的寫照。
若是從世界來的,通常是高舉自己,敗壞別人,又奪取神的榮耀。如同教會中的假教師,他們是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罰的,是不虔誠的,將我們神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或譯和我們〕主耶穌基督(猶4)。
因此,教會應提醒信徒分辨那些事出於神?那些事出於惡者的詭計?
這世界是短暫的(17)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17a)
指魔鬼的作為有終止的一天(啟廿10),世上一切有形質的都要被滅(彼後三10~13),我們要輕看世上短暫的好處,追求永恆的生命。
我們當祈求主教導我們生活的智慧(詩九十10~12),明白凡事要「以終為始,要事第一」,也就是求主讓我們有屬靈的眼光,懂得分辨事的輕重緩急,並且以永恒生命作為衡量價值的依據。每天以屬靈的祈禱、讀經、靈修為第一要事,追求那永恒的目標。
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17b)
a.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就是神的話語,祂是人生的指南,指引我們一條活路,人生一切的難題,都可由神的話語中找到答案。
神的話語帶給我們生活的動力,因為神是光,在祂裡頭毫無黑暗,信靠祂必不至於失望,所以我們要有「主動積極」的工作精神。
神的話語也教導我們化解人間的仇恨,在人間「製造雙贏,互蒙其利」,生活就可以不斷更新。所以我們不但要學習守命、行道,更要以愛與人相交、分享神的話語,才有真正的喜樂。
遵行神旨意是我們生活的指標(太七21)。
b.永遠常存
指永恆的生命,具有不朽壞、不玷污、不衰殘,極重無比的榮耀(彼前一4),唯有照主旨意而行必可擁有。
我們肉體一定會老化,再怎麼保養都無法永保青春。假如我們遵行神的旨意,靈命就永不老化。
當人們追求今生的青春永駐時,我們追求什麼?
肆. 聖靈教導(二18~27)
約翰不斷地提醒信徒,魔鬼的誘惑由古自今從不改變,尤其是藉著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使人不知不覺中進入迷惑,失去了新生的生命,不再有能力守住愛的真理,人就會變得自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是末世必有的危險(提後三1~5)。保羅也說要躲開這等人,不要受他們的影響,因為他們已成了敵基督的人。
一. 看清敵基督者是誰(二18~23)
敵基督的人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受了迷惑而成的。
例如有些人過著不冷不熱的生活,對於聖工的態度不用心,心想有作事就好了,何必那麼認真?他不願用心走在主的路上,結果越走越偏,最後走上了敵基督的路。
另一種人是走極端的,他們輕看那些不冷不熱的人,自以為最愛主,常常禱告、讀經,熱心做聖工,與眾不同,無形當中驕傲起來,卻不知道要扶持軟弱的人;他又輕看那些不與他們同行的人;他們也不願接受教會的指導,漸漸地與教會分裂。由於過度的狂熱,他們輕忽了家庭,被誤會為教會拆散了家庭,結果他們也走上敵基督的路上。
還有一種人,就是敬虔的人,他們所作所為合乎中道,不偏左右,這樣的人才是屬乎基督的人;主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與我為敵的。」因此,我們要分辨誰是屬基督的?誰是敵基督的?以免受了迷惑。
1.
敵基督者是由我們中間出去(18~19)
敵基督者在末時出現(18)
「小子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
小子們哪:
這是約翰對於軟弱的信徒所表示非常親暱的稱呼,顯示作者耐心教導他們,為提醒他們敵基督的已經出現了。
當時的教會存在有兩種極端的人,一種是縱慾主義者,另一種是禁慾主義者,他們都成了敵基督的人。
約翰扮演守望者的角色,喚醒信徒注意危機的來臨。
今日教會信仰的危機豈不是信仰不冷不熱、愛心冷淡、生活世俗化?牧者不但要隨時喚醒信徒,並且也要成為突破危機的領航者。
如今是末時了
指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耶廿三20,卅24);也就是指「現今的世代」充滿邪惡,不斷累積神的忿怒,因此約翰以為這世代會很快就結束;而「將來的世代」是神賜給得救的人,享受新天新地的黃金時代(賽二2)。今日我們必須看得更清楚,「現在」才真正是末時了!分辨時代的發展是很重要(路十二54~59),若能瞭解世代的現況,就知道當如何應變才能制敵獲勝。
主耶穌曾提及末世的兆頭,我們可以把主所說的兆頭分為三個時期來看:
a.陣痛初期:「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災難:原文是生產之難〕的起頭。」(太廿四7~8)。
b.陣痛加速期: 「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廿四9~14)。當真教會的福音遍傳世界的時候,末期就來到了。按照現今的科技來看,網路的發展將有助於福音的遍傳早日達成。
c.末期來到:「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裏的東西;在田裏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是安息日。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廿四15~22) 。那行毀壞可憎的就是指敵基督的大罪人要出現,那時就是末期了(帖後二3~4)。
今日在神救贖的計畫中,已經到了遍傳福音這個階段,我們該作什麼,以面對敵基督的挑戰?
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
「敵基督」指公開否認「耶穌就是基督」(約壹二22,四3;約貳7),他們暗中滲透在選民當中,是邪惡的化身,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
1.
在舊約中,牠們被稱為怪獸(伯廿六13;詩八十九10;賽廿七1,五十一9),藉著大罪人顯現出來(但十一31,十二11),與新約的大罪人同性質,又稱「行毀壞可憎的」(可十三14;太廿四15;帖後二3~4)。
2.
在新約中,牠們被稱為怪獸,又稱為龍(啟十三1,十六13,十九20,廿10),藉著假師傅迷惑世人(可十三6;太廿四5;徒廿29、30)。末後這位敵基督的大罪人有什麼特徵?保羅說:「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裏,自稱是神。」(帖後二3~4)。
過去在教會中,我們看到惡者無孔不入。曾經有蒙神重用的人,自視過高,想當起教主,結果瘋狂而死。
如今許多假先知、假師傅已出來了,主耶穌對此事早有預言,祂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主耶穌在預言末世兆頭時,連續講了三次有關假先知的事,為了要眾人儆醒(太廿四3~4、11、23~26),今日敵基督的要迷惑許多人,是藉著大眾傳播,迷惑人心。
所以,今日教會也應妥善地運用網路媒體,以對抗惡者的迷惑。
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
我們可以由上述的兆頭來看,就可以知道各種異端邪教的猖狂,是末世的現象。就當代異端迷惑的情形,讓約翰有強烈的「末世臨在感」。
事實上,就主的預言來看,必須在「天國福音遍傳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因此就主的預言來驗證,當代只不過是災難的起頭;不過敵基督的在整個末世而言是持續存在(來一2)。只是在晚雨聖靈降臨之後,我們更清楚明白「末期來到」時,福音將傳遍天下,那時「大罪人」才會出現。
在末期未到之前,我們是否已經裝備好了?當鬼魔向我們攻擊的時候,我們有能力反擊嗎?回顧各國教會中,有些人已受了迷惑?為何會受迷呢?他們不是從小信主嗎?不是常常聚會嗎? 假如我們回想一下宗教教育的情形,當孩子上了少年班時,對於信仰會開始思考,老師若對道理不熟悉,講課時照本宣科,學生就會向老師反應,這些故事早在幼稚班、幼年班已經聽過了,這表示學生對於信仰的追求感到不能滿足;到了初級班、中級班之後,老師若沒有在信仰上作更好的裝備,學生對於信仰就不再感興趣,出席的人數就越來越少了。教會若忽略教員靈性的提升,新的一代的信仰將岌岌可危,如何分辨誰是敵基督的?如何因應魔鬼的挑戰?
敵基督者不是屬我們的(19)
「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
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
與基督為敵的是誰?不是別人,「他們是從我們中間出去的」,這是嚴重的事,但是這樣的事,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以賽亞先知就已預言:「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因我名趕出你們的,曾說:『願耶和華得榮耀,使我們得見你們的喜樂』;但蒙羞的究竟是他們!」(賽六十六5),果然在約翰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事發生。
主耶穌曾以麥子與稗子做比喻,指出魔鬼的工作常趁虛而入(太十三24~30;猶4),凡是不虔誠的人,都必成為魔鬼的工具,不再是屬神的人。因此不重視遵行神的旨意、不常靈修的人,通常都會落入這樣的圈套,成為與基督敵對的人(太七21;加二4;耶廿八1~4)。
今日教會中有人喜歡唱反調,他們認為教會不缺乏經費,就不鼓勵奉獻,他們又認為教會沒有為我們作些什麼,所以不鼓勵多做聖工。這種人意高過神意的人,就容易成了敵基督的人。
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
誰是屬我們的,由聖經的真理可以分辨(來四12~13;弗四13)。
教會的合一是以真道為基礎,凡是不與主相合的,就是與主為敵的,因此我們就知道誰是屬我們的。
中國大陸自從1980年開放以來,不少迷失的信徒又回歸本會;在印度有一群迷失的信徒,在1997年看到在印度的真教會,經過查考才知道原是同屬本會的信徒,他們願意更正自己不正確的信仰,合而為一。
可見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
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
凡是分化教會、反叛大局及違背真理的人,已經不再有聖靈內住,而是被邪靈控制,明顯不屬我們的(提後二19),他們必離開神的教會。
真教會當中也有不少人受惡者迷惑,反叛教會、不順服真理,他們主張受洗與得救無關,受聖靈不一定要說方言,禱告要面向西方,臨終要洗腳等等,因此他們離開教會,受神咒詛,我們當引以為戒。
2.
敵基督者不認耶穌是基督(20~23)
因為敵基督的不是從真理出來(20~21)
「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或譯:都有知識〕。我寫信給你們,不是因你們不知道真理,正是因你們知道,並且知道沒有虛謊是從真理出來的。」
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20a)
指信徒信靠主必可領受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徒二38;弗一13、14),真理的聖靈讓我們明白真理。因此我們有了聖靈,還要勤學真理,才能參透萬事,分辨是非。
現今魔鬼也很詭詐,牠知道受聖靈要說方言已普遍得到認同,許多的教派也開始追求聖靈說方言,牠就開始混亂聖靈,讓人誤以為只要有靈言,所傳的真理不一樣是無所謂的,這樣的事是非常的可怕,因為不明白真理的人,就容易受迷了。
一個人是否受了恩膏,要對照他所信的是否符合真理?因此要能夠分辨誰是屬神的,應當領受「真理的聖靈」,才能分辨誰是神的兒女(約壹三10,四6)。
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20b)
屬神的人若領受了「真理的聖靈」,很自然地都有這樣的知識,可以分辨靈界的事,誰是屬我們的?誰不是屬我們的?都非常的清楚。
面對那些自以為擁有一般人所不知道的「高深知識」的諾斯底派,約翰認為「聖靈的教導」足以勝過這些自以為是的「飽學之士」,並且能分辨出他們是敵基督的。
因此我們有聖靈的人要渴慕真理,才能知道這一切屬靈的事。曾經,有一位姊妹從小信主,只知道真教會是得救的教會,當她與不同教派的人談道時,對方問她什麼叫作得救的教會,根據那些經文,她卻啞口無言,因為她對聖經不熟悉。
可見信徒當重視聖靈的追求,也當努力學習真理,才能應付末世日益猖狂的假先知,以及異教的興起。
我寫信給你們,不是因你們不知道真理(21a)
約翰知道他們所需要的是「提醒」,而不是教導,因為聖靈已教導他們「知道」這一切的真理!只是他們行不出來,人若行不出真理,就容易與世俗妥協,愛世界不愛神,逐漸俗化了。
今日的教會,信徒生活富裕了,有不少人經常可以抽出時間到世界各地旅遊,但是教會一旦有任何重要的講習會,他就抽不出時間來參加,表示信心開始退步了,不再渴慕真理,也沒有能力行出道理來,容易受迷惑,這是極危險的事。
聖靈在末世親自教導我們,只要我們肯虛心學習,聖靈必教導我們明白真理(約十六13),為了保護自己的靈命,我們當把握機會,多用心學習真理。
正是因你們知道(21b)
約翰提醒他們,應當回憶一下他們已經知道的真理(帖前四8;羅十五14~15)。
到底他們知道什麼?根據「二13~14」所說,他們知道罪已藉著主的名得了赦免,也曾經過著不犯罪的生活,活得非常有尊嚴,並且他們認識了天父,知道他們曾擁有天父的形像,靠著父的恩典,可以享有神的創意,營造一個喜樂、愛心、光明的團契生活,沒有仇恨、嫉妒與批評; 對於這樣美好的生活,他們有不能不見證的責任,因為人只要信靠主,就有能力勝過惡者,生活必可立即改觀,但是為什麼現在軟弱了?就是他們知而不行。
常人較會隱藏缺點,美化自己的惡行,若要揭發內心的黑暗,就當重視與主有屬靈的交通,人若與主行在光明中,內心的黑暗自然就會消失了。
因此教會理當負起淨化人心的工作,遠離惡者的迷惑,用心教導信徒對於社會的淨化有一份使命感,藉著團契的生活,活出真理的亮光,對社會才有教化的影響力。
並且知道沒有虛謊是從真理來的(21c)
虛謊是言行不一,不照真理而行,這就是出於魔鬼(約八44)。
人若照真理而行,很容易看清楚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知道主樂意為知罪、認罪的人贖罪(一6),人就有能力靠主追求不犯罪的生活,遵照主的話而行,魔鬼就無機可乘(二4)。如此言行就可以一致,不致落在虛謊之中。
凡在真理中行的人,知道愛是化解衝突最佳的方法(二9),愛主的人必能勝過世界的誘惑,他愛教會如同愛自己的家,視事奉主如同自己一生的事業(二12~17),若有這些認識,才是真正從真理來的。
今日每一個教會都說他們是真的,當如何辨別呢?保羅在「林後十~十二」給予哥林多教會極佳的答案:
(i)
在真理的知識上,不失純一清潔的心(林後十一3)。
(ii)
在為人的謹守上,不累及他人(林後十一9)。
(iii)
在事奉的忠心上,天父為眾教會的事掛心(林後十一28~29)。
(iv)
在異象的啟示上,得神的安慰(林後十二1~10)。
(v)
在神蹟的印證上,顯出使徒的憑據(林後十二11)。
(vi)
在牧養的愛心上,為信徒靈命費財費力(林後十二15)。
以上見證了從真理而來的是知行合一、沒有虛謊。保羅的工作就是如此的腳踏實地,但是敵基督的沒有以上的見證,因為他們不是從真理來的。
今日我們真教會當如何效法保羅,在凡事上顯出真理來; 例如:
(i) 在領導上,真正從主那邊得到異象,看清問題的真象。
(ii)
在宣教上,要求主顯出神蹟來印證所傳的道。
(iii)
在真理的教導上,要努力提升講台的素質。
(iv)
在團契上,人人都得到關心與照顧。
(v)
在牧養上,要為迷失的靈魂掛心。
(vi)
在教育上,要費財費力,如母親乳養下一代。每一項聖工都能踏實地做,我們才配稱為真教會。
敵基督的是說謊的(22~23)
「誰是說謊話的呢?不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嗎?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
誰是說謊的呢(22a)
凡是知行不一,一口二舌,自稱與神相交,卻不行真理的,就是說謊(一6),他們為何行不出真理?為何說謊?就是不認識耶穌!
綜觀世界各種宗教,脫離不了從世界來的情慾,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認識耶穌是人類唯一的倚靠,因此以人的智慧與哲理,想要作心靈改革,終究提不出具體可行的辦法,可見世上的智慧是無法去掉人的罪,世上的一切皆為虛空,最後只叫人敗亡(林前二6)。
不是那不認識耶穌為基督的嗎(22b)
不認耶穌為基督的,表示不承認耶穌是萬王之王,祂就是神,主說:「若不藉著我,就不能到天父那裏去。」(約十四6),因此不認識耶穌的,那會有能力行真理?
凡認定耶穌是基督、是生命中的君王,必定順服耶穌的教訓,因此在生活中若親近祂、活像祂,就可以接受祂的恩典與指引!否則我們將陷入無知與虛謊之中。
世上不少的人,因為不認識耶穌,他們在偉人的書籍中鑽研,要尋找人生的好處,卻找不到真正的好處,更找不到永生的道路,這是虛謊!綜觀西方國家,不少的教會都關閉,甚至有些人去當了和尚,因為他們已經不認識耶穌基督,體會不到屬靈的能力,最後成了與基督為敵的人。
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22c)
不認子,怎能認識父?其因如下:
(i) 因為若非子的指示,無人認識父(太十一27;路十22)。
(ii)
人看見子就是看見父(約十二44、45,十四6~9)。
(iii)
認子的,父必認他(太十32、33)。
由此可見,信仰的對象就是基督,那麼關於父的事,如今所知有限,但將來見面時,必見其真體(約壹三2),凡是認識不清耶穌是基督、是父神的,是一件極危險的事!
我們對於「耶穌是基督」的認識有多少?與信心的建立有密切的關係,讓我們來想想看迦南婦人的信心,她先聽見耶穌所作的事,然後詳細查考耶穌之後,產生極大的信心,使她迫切地向主呼求:「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她深刻地認識主耶穌,使她通過了信心的試驗,蒙主醫治她的女兒。我們是否像迦南婦人一樣,對主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太十五21~28)?
凡不認子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23)
基督教信仰的重點在於主耶穌,從主耶穌為人子的角色來看(太十六16;約九35~38),便可知道他有人性與神性,祂的復活見證了祂就是基督(約二22),不但被稱為主(腓二11;徒二32~36),祂也是神的那個人──耶穌!
由下列數點可知耶穌是神的那個人:
(i) 祂出生的見證:聖經、天使及當代人都為祂作見證(路二9~14)。
(ii)
祂言行的見證:祂的話語有權柄,人格完美,又有赦罪之能; 祂被聖靈稱義,有天使為祂見證,祂被傳於外邦,使世人信服。
(iii)
祂復活的見證:祂曾叫死人復活,自己從死裡復活,被接在榮耀裡。
只要我們認識耶穌,就知道父、子、聖靈原為一的奧秘(提前三16),你就能享有與神相交的福氣!
可惜,今日有不少的教會對於主的認識仍是不清楚,曾經有一位牧師這樣說:「真教會為何會如此的興旺?就是他們向聖靈禱告,所以我們單單向主耶穌禱告還不夠,我們也要向聖靈禱告。」如此的說法,可以知道他們對於主耶穌的認識有了偏差,因為主耶穌就是父神,祂也是聖靈本身。可見不認識主耶穌,怎能與神相交呢?
二. 防備受誘惑的方法(二24~27)
每一個世代都有引誘人的事,這是主耶穌在預言末世的兆頭時,已經言明的事。
從社會風氣的敗壞,導致人心不安,心靈空虛,人們急需要找到可以倚靠的對象,結果異端邪教就趁勢而起,許多人對於這些宗教不明究理,因此陷入其中,受其擺佈,最後受盡苦楚,難以自拔;這一切從頭到尾都是魔鬼所導演的。
我們有不少的信徒在未信主前,曾經從異教中嚐過苦頭,如今蒙主厚恩,積極引導世人,擺脫魔鬼的轄制。
不過在牧養與宣教上,我們也要知道如何防備魔鬼的誘惑,始能免受其害。約翰在此提醒信徒防備魔鬼誘惑的方法,首先是心中常存生命之道(二24~26),其次就是接受聖靈的教導(二27)。
1.
心中常存生命之道(二24~26)
就必住在子裏面(24)
「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裏。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也必住在父裏面。」
論到你們
約翰期待信徒不要受引誘; 因為當時信徒有人受了引誘,根據上文,約翰指出教會中已經有一些人受了引誘:「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二19),他們跟教會唱反調,不順服真理;行事虛謊(二21),言行不一;慢慢地不認識耶穌基督(二22),他們已經不懂得珍惜主的救恩,不知道知罪、認罪的重要,良心麻痺,不行在光明中,看不清自己的問題,也看不清魔鬼的鬼計,最後就離開主。以上這些人都是受迷惑的。
為何信徒會受引誘呢?通常人們在平安中,常忘了魔鬼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假如我們忽略了自我裝備,靈性必然逐漸地軟弱,無法抵擋魔鬼的誘惑,剛開始不以為意,慢慢地不能順服聖經的道理,過著體貼肉體的生活,經上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有人會想:「體貼肉體的,就是死,真的會這麼嚴重嗎?至少我還有參加聚會,也作了一些聖工。」如此自我安慰一番,事實上他平常很少靈修,靈命極其脆弱,在信仰上少有體驗,就容易被引誘;至於要他多盡一點基督徒的本分,他不以為然,就開始跟教會唱反調,行事虛謊,不感念主的救恩,如此就會離我們而去,走上敵基督的路。對於受迷惑的信徒,我們當像約翰一樣,要用心去挽回他。
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裡
約翰在此段經文「二24~27」提及信徒曾經體驗過主的恩典,因此要他們仔細地回顧過去美好的信仰生活,是如何得來的?想清楚了,才會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裡,以堅定信仰的立場。
(a) 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
約翰提醒信徒要回想起初所聽見的道理,就是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一1,二13),它讓人們生命有更新的表現,脾氣改變了,有能力包容別人的軟弱,過著彼此相愛的生活,並且常常與人分享這生命之道所帶來的能力,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讓我們有滿足喜樂的生活。
這生命之道從何而來?就是藉著主耶穌道成肉身所彰顯的真理,這生命之道對於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實用的,因為我們從主耶穌的口中所出的話,可以明白祂能夠赦人的罪,祂體恤人的軟弱,醫治人的疾病,祂能夠解決人一切的問題,我們在初信主時,也有如此的經歷,這是信心的來源。
因此我們對於主耶穌的生平事蹟若能熟讀之,必能更深入領悟裡面的生命之道。
(b) 常存在心裡
把主的真理常存在心,就必須用心查考、遵行及教導(拉七10),始能常存在心!
神的道如同一盞明燈,會照亮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的不足,我們就會更謙卑地祈求主幫助,補足我們的不足,使我們不再有不滿、怨恨、批評、暴躁等事;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不是,我們會想到自己也有那麼多的缺欠,那有資格說人的是非,因此言行會格外的小心,所說的話帶有恩慈憐憫,如此我們就把心中所存的道實踐出來,贏得人們的尊重,自己也活出人的尊嚴來,對於心中所存的道就有深刻的印象。
教會應鼓勵多研讀聖經,尤其是多讀主的事蹟,可以從四福音書裡面抓住主的各種應許,然後親身經歷之,必然會由衷的說:「祂就是神!」那麼敵基督的就無機可乘。
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
為何說「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子就是指著主耶穌,因為主的道常存在心裡,心中有亮光,所以知道主的寶血會不斷為我們作潔淨的工作,只要知罪、認罪,魔鬼就不能控告我們的不是,我們就有成長的機會,以追求進到完全的地步,這就是住在子裡面的意思。
要明白是否住在子裡面?就要看我們在生活中是否多結果子;因為主曾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十五5),因此常在祂裡面的,就必多結果子!如同主耶穌一生中結出許多美好的果子。
由日常生活中所結的果子,就可以認出我們是否屬於主耶穌。以所結的果子來反省我們是否住在子裡面(加五22~23)是非常重要的事,它不但可以肯定我們心中常存起初所聽見的生命之道,也可以見證我們是住在主裡面。
也必住在父裡面
父是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六16),人怎麼能夠住在父裡面?但是約翰告訴我們,住在子裡面的,一定可以住在父裡面(約十七20~26),享受父的榮耀。
保羅也說:「神樂意使所有的豐盛都住在愛子裏面」(西一19),換句話說,天父豐盛的恩典是藉著主耶穌彰顯出來,我們若真的住在子裡面,必能領受父豐盛的恩典,當我們享受父的豐盛,就可以明白子與父原為一,住在子裡面的就是住在父裡面。
今天的教會若要讓外邦人順服,必須有神蹟奇事及聖靈的能力來見證所傳的福音(羅十五16~18)。今日的世人正需要體驗到神的大能; 教會的弟兄姊妹若能把住在父裡面所經驗到神的大能,與大眾分享,必能吸引許多的人來親近神。
享受永生的應許(二25)
「主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
當我們心中常存生命之道,就能住在子裡面,進而領受父的權能,便可確信神必賜給人永生,是不會落空的(多一3),因為神不說謊。
這裡提醒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真理,就是生命之道是引導我們進入永生的重要準則,人若對於生命之道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找不到永生的門路。
有時與其他的教派談道時,就可以發現,他們對於生命之道的一貫性沒有認識清楚,有些教派看重這一部分,而有些教派看重那一部分,因此對於永生之道的認識就殘缺不全; 舉例來說,受洗是進入永生的門,對於受洗的道理認識不清,就沒有聖靈的見證,也沒有寶血的見證,是無法進入永生的門路,因此入門不對,一切就都不對了。
如今我們信主的入門雖然對了,也要步步謹慎,否則一步的差錯,也會與永生隔絕。例如在「約壹一8」提及當時有些信徒自以為無罪,這就是自欺,他們對罪認識不清,以為一次得救就永遠得救,不知道只要違背律法就是罪了,假如在愛心上有了虧欠,卻不覺得有錯,這樣真理就不在他的心裡了。
「約壹二11」又說:「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裏,且在黑暗裏行,也不知道往那裏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這裡提到有些人信了耶穌,卻有恨在心,就是在黑暗中,找不到永生的門路; 有些人雖然剛強,卻不能挽回軟弱的人,只顧自己,這樣也有罪,因為我們理當成為時代的守望者,該言而不言,就有罪了。
現在我們已進入永生的門路,就當步步謹慎; 假如我們沒有把生命之道存在心裡,我們就不知道該如何行了。反之,我們若是心中存著生命之道,並且力行生命之道,我們就可以享有永生的應許,明白人生一切的問題,靠著生命之道就可以迎刃而解。
免去被引誘(二26)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指著那引誘你們的人說的。」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
約翰用心寫信給信徒,是為教導他們分辨敵基督的是誰,同時也提醒他們重視起初所聽的道理,是為保護他們免受誘惑。
對於受異端影響的教會,牧者有義務盡力去防止信徒受害,特別是主耶穌曾再三提及假先知誘惑的可怕(太廿四5、11、24);猶大書的作者就是一位好牧者,為了對抗異端,為堅固當時的教會,他用心地寫信。
教會對於當代的異端,不可只嗤之以鼻,應當正視牠們,研究人們為何會為牠們狂熱?指出牠們的詭計,以提醒信徒勿陷入圈套中。
是指著那引誘你們的人說的
約翰寫本書信的目的,為叫信徒看清楚那些引誘人的真面目,以免受誘惑!有些信徒因傳異端者的狂熱而受感動,而容忍他們的主張,例如從教會出去的人,傳揚異端,非常狂熱,有一些心中沒有真理根基的人,容易失去立場,與他們妥協,接受了不合真理的狂熱,最後也被誘惑,這是當引以為鑑戒的事。
為了免去異端的誘惑,約翰要信徒用心地勤學真理,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今日的教會要多鼓勵信徒從個人作起,勤讀聖經,進而能分辨當代的異端,才能保護信仰免受誘惑。
2.
接受聖靈的教導(27)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裏,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裏面。」
接受聖靈的教導是防備誘惑的另一個方法。
不用人的教訓(27a)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
「恩膏」是指著聖靈說的。舊約的君王(撒上九16,十1,十六3、12)、祭司(出廿九7;利十六32)、先知(王上十九16),都用膏油按立,以承擔聖職。「膏油」是象徵聖靈的差遣。主耶穌也受恩膏,是神以聖靈與能力膏耶穌(徒十38);同樣的,信徒受恩膏,就是領受聖靈,祂具有教導的功能,可以讓人明白一切
的真理(約十六14)。
由於聖靈是經常內住人心,我們只要順從聖靈,就不會去放縱肉體的私慾,不但不會敗壞自己,也不會敗壞別人(約十四17)。
我們是否珍惜聖靈的內住,每日樂於在靈裡謙卑受教(賽五十4、5)?我們當效法主耶穌在天未亮的時刻,趕緊先禱告(可一35),我們可以看出主耶穌在一天的開始就先禱告,這是很有計畫的生活。
聖靈是有計畫的靈,所以我們凡事都應該先禱告,讓我們明白該作些什麼才合乎神的旨意?聖靈會教導我們過一個有秩序、有規律的生活,這就是順服聖靈的結果。
一個人若有聖靈常存在心裡,他不會隨興而作,也不會被他人的閒言閒語所左右,更不會因一點成就而心高氣傲(加五25~26)。
並不用人教訓你們
不用人教訓你們,是因為人的教訓有限,人的靈只能瞭解人的事,很多屬靈的事情人無法看透,唯有神的靈才能瞭解一切的事(林前二11),例如未來我們人生的路程,我們無法完全掌握,唯有神掌握了一切,所以我們必須看重聖靈在各方面的教導(林前二12)。
這裡提及「不用人教訓你們」,是「否定」單靠人的智慧所作的教導(林前二13)。但不是否定屬靈人的教導,否則教會就不需要有宗教教育了。
教會裡「屬靈人」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所作的教導,是出於聖靈的幫助,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畢竟個人的需要只有神知道,所以我們必須常常禱告,聖靈會按個人的需要作最好的教導,無論受教者或教導者都當重視聖靈的教導,因此教會應重視講道人員信仰的素質,除了定期的進修、互相提醒之外,應重視禱告的生活,接受聖靈的教導,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事。受教的人也要多求靠聖靈的幫助,才能分辨所領受的道是否合乎真理?
受恩膏的教導(27b)
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凡事上」是指生活上各個層面的問題,因為人的一生充滿極多難解的問題,不是他人所能代為解決的事,那麼要如何去找到解答?請教聖靈乃最佳之法,聖靈會在「凡事上」作我們的幫助,這是信徒最大的佳音。
教會中有一位傳道娘要搭機去軍中探望她的兒子,她兒子有要事,傳道娘就改搭晚一班的飛機去,想不到原先所訂的班機發生了空難,因此她在主的保守下,意外地避開了這一場空難。誠如經上說:「人的腳步為神所定。」(雅四13~16)。
保羅在宣教的行程上有他的計畫,但他從不忽略聖靈的指引,他將聖靈的指引列為工作的第一優先,例如聖靈既然禁止保羅與他的同工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隨即轉往馬其頓去,結果在馬其頓有神的同工,在那裡建立了腓立比及帖撒羅尼迦的教會(徒十六6~10)。
面對任何的事,當努力嚐試靠聖靈的教導,無論事業、學業或事奉等,皆應重視這個應許,直到真正的體驗聖靈的教導,才是有價值的信仰。
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
約翰強調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為鼓勵信徒親身經歷恩膏的教導,要相信祂,依靠祂!
使徒們在未有聖靈教導之前,就顯得愚頑無知,例如主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他們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他們說:「十二個。」「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他們說:「七個。」耶穌說:「你們還不明白嗎?」(可八14~17); 又有一次,主耶穌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31~33),這是門徒在未受聖靈之前,顯出他們對於屬靈的事情很難理解。但是在聖靈降臨之後,他們的靈性變得十分的成熟,所言句句皆是真理,所以保羅說:「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都要堅守。」(帖後二15)。這裡所說的「我們」就包括了主的十二個門徒。
今日恩膏也在我們當中,讓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要我們肯尊重聖靈的教導,我們所作的決策、所說的話都合乎真理,我們就具有屬靈的影響力,可以勸導世人看清魔鬼的鬼計。
住在主裡面(27c)
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我們若真的「順著」聖靈而行,聖靈會照亮我們的心,心中不再有黑暗,沒有情慾的事,知道照真理而行,就是住在主的裡面(約壹二5),不再受世界誘惑,一心體貼聖靈,領受生命與平安(羅八6)。
在異端之地,通常搞個人崇拜,用權位、學問、組織的力量去印證他們「自以為是」的主張;但凡事若能靠聖靈的教導,並且用聖經的真理加以對照,便可看出其中的謬論!不會因為人的學問、權勢而被迷惑!
三. 神是公義(二28~29)
在舊約聖經裡常有公義與公平的字眼出現,公平的意思就是指處事要是非分明,例如中國歷史上的包青天,他能替人伸冤,打擊惡人,這叫作公平。
但是公義與公平不同,「公義」裡含有恩典,恩典中也含有公義,譬如說,人犯了罪,就必須被定罪,但是神在定人的罪之前,先給人機會悔改,只要肯悔改,是非分清楚,他就可以被減輕罪罰,神也必幫助他,使他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神的恩典,也是神的公義。
「公平」只能讓我們知道是與非,卻無法讓人變得更好,世上的法官或許可以斷人的是非,但是他沒有能力叫一個惡人變得更好。
經上告訴我們,蒙恩的人要作神「公義的兒女」;就像彼得受威脅,仍然非常的勇敢,把是非分得很清楚,他見證說:「這個瘸腿的能夠起來行走,是靠主的恩典,是出於神的大能,不是因我的緣故;我今天所傳的是已經復活的耶穌,我所知道的不能不說。」彼得這樣的表現,正顯出他是「公義的兒女」,他勇敢地把神的恩典與眾人分享,為了讓大家活得更好。
保羅也曾叫一個瘸腿的起來行走,但是他沒有受到迫害,眾人反而把他當作神來敬拜,保羅拒絕眾人這樣的舉動,大聲喊著說:「諸君,為甚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 徒十四15~17);保羅不但糾正了當時人們錯誤的行為,並且還指導他們認識神,讓他們明白認識神的好處,人才能活得更好。這就是公義的表現。
約翰看到當時教會受異端的影響,已經是非不分,他藉著書信,教導他們是非與真假都要分明,才配稱為神「公義的兒女」。
一. 當紀念神的公義(28)
「小子們哪,你們要住在主裏面。這樣,祂若顯現,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祂來的時候,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二28)。
1.
你們要住在主裡面(28a)
小子們哪
當時的弟兄姊妹軟弱了,受了假師傅的影響,他們是非已分不清楚,自己犯了罪仍不自知,當然不知道應該追求「不犯罪的生活」,因此彼此就會批評、埋怨、紛爭。
約翰提醒他們,「恨人的」就是行在黑暗之中;「貪愛世界的」,就是敗壞自己的肉體;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所以約翰要他們是非分清楚。
再來,約翰也要他們分辨真假,誰是屬基督的?誰是敵基督的?敵基督所作的不是出於真理,而是出於虛謊,那麼要如何分辨真假呢?首先要把所聽過的道理常存在心裏,作為分辨真假的依據,有了依據可循之後,如何把真理活用在生活之中?
在環境瞬息變化的世代,聖靈會教導我們,讓我們活出真理,讓人們可以看到真理的亮光,是非自然就分得清楚,真假也可以辨明,知道人間還有公義,就樂意成為神「公義的兒女」。
作者親切地呼喚:「小子們哪!」他希望這些軟弱的信徒要重視神的公義,對於神的公義不可有任何輕慢的行為(加六7),否則神的審判必定臨到。
在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裡,那兩位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得主人的稱讚,因為他們明白是非,但是那位不忠心的僕人就是不明事理,帳交不出來,被主人所棄絕(太廿五25~27),所以我們對於信仰不可等閒視之,在恩典中不要忘了神的公義,當有先見之明,分辨是非,才不致於受審判。
你們要住在主裡面
「住在主裡面」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我們紀念神的公義;因為主是真光,在祂裡面毫無黑暗,所以我們有信心可以照主所行的去行(約壹二1~5),我們更有能力以愛去面對恨的衝突,一切的事都可以迎刃而解,黑暗就會漸漸過去 (約壹二6~11),這時我們更明白愛主的人必能勝過世界的誘惑(約壹二12~17),自然就不會受假基督迷惑,我們可以大膽的見證神是公義的(約壹二18~27)。
今日我們理當反省「自己是否住在主裡面」;若是,我們在神的公義中必然可以追求零缺點的生活!
在同工之間也是一樣,要互相提醒,因此要加強團契的生活,才能增進彼此之間靈性的成長,讓每一位同工都能夠「住在主裡面」,行出神的公義來。
在事工上也當反省,作聖工不可以表面化,不是作了就可以交差,還要問,作了之後有效果嗎?假如作了之後沒什麼效果,所作的也都歸於徒然,這樣我們就當反省「自己是否住在主裡面」?我們在聖工上的反省,可以讓我們所作的符合神的公義。
2.
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28b)
這樣
作者承接上文說:我們若「住在主裡面」,主若顯現,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
「住在主裡面」這句子不斷地出現在第二章裡,茲列舉如下:
在「約壹二5」提及「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這一節經文告訴我們,「住在主裡面」的人,有能力遵守主的道,結果發現自已生活得非常喜樂,並且又體驗主的賜福,如此恩上加恩,感受到在主裡真好,當然心中就坦然無懼了。
在「約壹二24」提及「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裏。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也必住在父裏面。」這節經文提醒我們,「住在主裡面」的人,心中必常存生命之道,具體表現在生活中所結的果子,因此可以叫人看出我們是屬基督的,這樣我們就為主作了最有力的見證,在主面前,我們可以問心無愧。
在「約壹二27」又提及「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裏面」。由於聖靈的教導,使我們永遠走在主的道路上,能夠分辨是非,不會受世界的迷惑,我們的心中自然有平安。可見「住在主裡面」是多麼的有福氣!
祂若顯現
約翰作了一個假設,假如主忽然向我們顯現,我們經得起考驗嗎?就好像學生遇上老師臨時考,好學生不會緊張,因為他平常就有準備,所以經得起考驗;但是不用功的學生就會心驚膽跳,因為他們經不起考驗。
同樣地,我們對於信仰的態度要認真,平常要自省是否住在主裡面,因為主無所不在,無所不知,主的眼鑒察並幫助誠實的人(代下十六9)。我們若平時盡心、盡性愛主,就是行在光明中,常活在主裡面,主若突然顯現,不但不會驚慌,反而會欣喜若狂(帖前五1~5)。
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
好僕人隨時隨地作好主人所託付的,心中平安,無所懼怕,這是最快樂的事,也是最有意義的事。
我們應該明白凡事若是出於主的意思,所臨到我們的都是好的,只要順服主,必可得到好處。
彼得被關監,將像雅各一樣的下場,要被斬頭,但是他毫無懼怕,反而睡在兵丁當中,因為他已準備好了,他知道自己「住在裡面」,主必與他同在,他更知道自己為了福音的緣故,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所以他坦然無懼地去面對它。
我們是否「住在主裡面」?在許多的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在生活當中,常常有一些患難考驗我們,假如我們為此而埋怨、不滿,這就是經不起考驗。
事實上任何考驗的臨到,有如主的臨到,要讓我們明白自己是否「住在主裡面」?例如有些人被安排作聖工,就滿腹牢騷,這就是經不起考驗,因為他沒有住在主裡面,不照主的道理行,心中豈能坦然無懼?
3.
在祂面前,不至於慚愧(28c)
當祂來的時候
指主再臨的時候,是要迎娶信徒回天家,是喜悅的時刻(啟十九7)。「主再來」是我們期盼的目標,目標越清楚,就能把握住方向;就好像要移民,要去那個國家,要具備那些條件,目標清楚了,就知道要如何作準備。
有些事情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完成,譬如說我們要達到主來迎娶我們的地步,這是長期的目標,有了這長期的目標為基礎,我們就知道短期內當如何作準備。就整體教會而言,長期發展的目標若清楚,就知道要如何去作。例如五年之內,要增加兩百個新信徒,並且分設一所教會,假設這是長期的目標,那麼每一年就要增加四十位信徒,這是短期的目標,要達成這短期的目標,就要從基本作起,例如:信徒經常靈修嗎?按恩賜動員嗎?團契有生命力嗎?有宣教的意識嗎?每一年都有週詳的計畫嗎?事後有檢討嗎?我們若是如此認真地事奉,主必同工,那麼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將不是一件難事。
同樣地,邁向天家是我們人生規劃中的最終目標,我們要如何達成,就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的規畫在短期內該作些什麼?
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
指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若裝飾整齊(靈修完全),又凡事上可以交帳,當然就問心無愧。
當主耶穌復活顯現的時候,曾經問彼得說:「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主耶穌對彼得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照顧主的小羊,但是彼得卻覺得非常的慚愧,因為過去他遇到患難就逃跑了,雖然他心中愛主,卻心有餘力不足,後來主賞賜他屬靈的能力,使他終於完成了主的託付。
同樣地,主對於我們的要求也不多,祂要我們愛自己的靈命,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教會,愛自己的同胞; 因此在每天的生活上,我們要靠主的帶領,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如同忠心的僕人,天天能交帳,這是最有價值的生活,我們如此作了嗎?
二. 當力行神的公義(29)
「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所生的。」(二29)
1.
你們若知道祂是公義的(29a)
神的公義就是「是非分明,賞善罰惡。」祂的公義不但含有審判,也含有憐憫,所以祂不願惡人滅亡,凡是人肯知罪又悔罪,祂就以憐憫恩待人,願贖人的罪(約壹一9),引導人走在光明之中,就可以過著聖潔的生活,不再犯罪了! 當主再來的應許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就鬆懈了,因此愛世界的心勝過愛主,以為自己還年輕,想好好的賺點錢,來日方長,以後再去聚會,想不到不久遇到患難才及時悔改,醒悟過來,知道神是公義的,所以當把握機會親近神。
另外,也有一些人看到惡人未受報應,就灰心了,漸漸停止聚會,甚至於懷疑神的公義。其實神的報應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世人,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若經常活在主裡面,就如同在光裡面,可以很清楚看到祂的作為!祂接納誠心悔改的人;因此我們當努力挽回那些迷失的人(雅五19),讓他們明白神的公義,他們就有活潑的盼望,知道神會替人伸冤,報應那些不肯悔改的人。
2.
就知道凡行公義的,都是祂所生的(29b)
凡行公義的
指那些認識神是公義的人,知道神願意惡人離開罪惡,靠著祂的恩典,追求不犯罪的生活,活出人的尊嚴來。所以他就會積極扮演和平使者,促使人與神和好(林後五20~21;彼前二9)。這就是所謂「行公義」的人。
約翰稱讚教會中的少年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因為少年人不同流合污,能夠分辨是非,勇敢向惡者挑戰,所以在宣教上他們得勝了。
約翰又稱讚父老:「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因為父老活出生命之道,促成教會健康的成長,使信徒堅守公義的真理,不被世界迷惑,反而積極向世人宣揚神的公義,讓更多的人成為公義的兒女。
今日的教會應向信徒宣導作神公義的兒女,要負起宣教的責任!
都是祂所生的
為什麼說:「凡行公義的,都是祂所生的。」我們未信主前,怎有能力行出公義?怎能叫一個人變得更好?怎能叫病人得醫治?有時我們想要努力建設一個美滿的家庭,豈不是常束手無策?但是信了主之後,知道我們是從神生的,神所生的就是神子,享有神兒女的權柄(約一12),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有聖靈的幫助,可以行使主的權柄,使人與神和好,使自己變得更好,也可以使人們變得更好,這就是行公義。
我們從神生的,才有能力行出神的公義,因此我們不要讓這項「屬靈的權柄」睡著了!
讓我們行出神的公義來,證明我們是屬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