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是遵行真理
概論
著 者:
使徒約翰(因全書十三節中有八節在意義或文句上能從約翰壹書中找到)。
受信者:
寫信給基督的妻子──教會,和祂的兒女──信徒,可能是給亞西亞的各教會。
時 間:
約在第一世紀末。
地 點:
可能在以弗所。
動 機:
在第一世紀末福音廣傳,福音工人的腳蹤走遍各地,當時旅店聲譽欠佳,因此教會就扮演接待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書勸信徒當遵行真理、彼此相愛,接待客旅。但是有些客人是傳假信息的騙子,這些人絕對不可接待,因此警告教會,免得自己在散播邪說上有分。
特 色:
1.
本書信是新約書信中唯一寫給女人的書信,是一封私人的信函。
2. 在這短短的書信中「愛」字出現七次(1、2、3、5、6),真理出現五次(1、2、3、4)。可知愛心與真理乃為本書主要信息,是為教導信徒,愛就是遵行真理,並用真理來對付傳異端的教訓,以達到維謢真理的目的。
3. 「真理」是以三種意義加以應用:作為基督教訓的本體(1、4)。
基督的本身。
作「真實」解。
本書信在「真理」一事上,給予我們小小的訓誡,它說明了真理的性質、考驗及護衛。
4. 本書信與約翰壹書中的幾個論題都是非常相同,如遵行真理(2~5;約壹二3、4、21,三19),一條新命令,彼此相愛(5、6;約壹二7、8,三11,四7、11、12)敵基督者(7;約壹二18、22,四3),不認基督成了肉身來的(7~10;約壹二18~19、22~23,四1~5)。由此可知本書與約翰壹書都是使徒約翰的著作。
大 綱
壹、認識真理的愛(1~3)
一、愛要合於真理(1)
二、心中常存真理(2)
三、愛使教會蒙福(3)
貳、力行真理的愛(4~6)
一、歡喜信徒遵命行道(4)
二、勸勉教會彼此相愛(5~6)
參、持守真理的愛(7~13)
一、 拒絕敵基督的人(7~8)
二、堅守真理的立場(9~13)
愛就是遵行真理
引言
末世的危機就是錯用了愛,愛財不愛命,愛享受不愛真理,愛自己不愛神,以致家庭、社會充滿暴戾之氣,因此把愛找回來,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現在根據約翰貳書來探討此問題。
壹. 認識真理的愛(1~3)
一. 愛要合於真理(1)
「作長老的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就是我誠心所愛的; 不但我愛,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愛的。」(1)
1.
認識「託付」的真理(1a)
「作長老的出於誠心的愛」:「長老」是教會中具有屬靈權柄的長者。保羅在開拓地區非常重視長老的選立(徒十四23~28;多一5),為了牧養神的教會。長老的資格必須是家庭的良牧,教會的管家, 真理的維護者(多一6~9)。在第一世紀末,異端橫行,長老的工作顯得格外的重要。
長老對於教會的愛,是「出於誠心所愛」(誠心即真理之意),他深知群羊是主「託付」他牧養的,為報答主的大愛,須以誠心愛這些羊群, 有受傷的須給他敷藥; 有軟弱的須抱在懷中餵養;有健壯的須引到草場吃草(約廿一15~19;結卅四11~12)。總之,在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充分表明「誠心所愛」的真理。
今日的長老對於信徒的流失、信仰素質的提升,及教會發展的關懷,也是義無反顧,要主動積極,如同約翰看到教會的軟弱,就以信函來教導信徒,使他們明白愛要合乎真理。
當然教會也應託付長老這些權責,使他們在執行工作時,於法有據,讓教會在長老的關懷中成長。
2.
認識「分別為聖」的真理(1b)
「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太太」單數,受書人被稱為「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引起學者許多猜測。有認為這是指一位姊妹和其家人,而她的名字是「居里亞」(原文「太太」音譯),或「以力他」(原文「蒙揀選」音譯)。但多數學者認為收信人是某一間教會及其會友 ( 參:賽五四1~8; 加四24;彼前五13的比喻式描述)。作者也許採用這詞來表明教會是基督的新婦(見林後十一2;啟十九7~8)。所以在此直接說明了教會及其中的信徒是基督的太太及兒女,他們是基督所愛的,特別在萬民中被主「揀選」。
他們並非比其他人更優秀,乃是為顯明主的恩典及大愛,因為主不斷地以耐心造就這些因著信蒙祂所愛的人,使他們從「罪人」的身分轉變為「義人」的身分,充分表明了「揀選」的目的,就是為強調信徒「分別為聖」的重要。
主的愛藉著長老的關懷與牧養,教導主的兒女們明白「蒙揀選」的意義,要在生活中懂得「分別為聖」,不可與世俗同流合污,應以真理的仁愛與聖潔,活出主的形像來。
今日真教會的信徒應嚴守不抽煙、不賭博、不縱慾、不奢華、不浪費、不求名、不紛爭結黨等分別為聖的生活(約壹二15~16),才不辜負主的揀選;同時教會中的長老,也應體會基督捨己及謙卑的愛,以耐心造就軟弱的同靈,教導他們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如此才配稱為「蒙揀選的教會」。
3.
認識「肢體」的真理(1c)
「不但我愛,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愛的」:長老強調,教會中同靈之間之所以彼此相愛,是對真理有所認識,特別是有關「肢體」的真理;因為我們都是基督的肢體,是在靈裡血脈相連,如同人身上的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能少;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林前十二20~21)。尤其在當時險惡的環境裡,便可看出這份「同靈之愛」的真情,因此教會平時就要強化肢體的生活,促進同靈之間的交通,才能享有真正的同靈之愛。
從世界宣教的眼光來看,有些地區的教會處於貧困及軟弱;有些地區受政治壓迫,信仰不自由;有些地區受異端迷惑,急需教導,以辨正福音之真假;假如我們能暢通這些資訊,使教會中剛強的,能即時挺身而出,主動去幫助軟弱的同靈,使基督的愛散發出來,將有助於宣教工作的推廣。這是我們應重視的工作。
二. 心中常存真理(2)
「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裡面, 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2)
1.
真理是愛的基礎(2a)
「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長老指出真正的愛須以真理作為基礎, 那麼真理又是什麼呢? 主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而來,道就是真理,所以凡是照「基督的教訓」而行,就是合乎真理。主曾經說過,祂就是真理、道路、生命(約十四6),祂到世間來特為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祂的話(約十八37)。
今日,人間的愛若沒有真理作為準則,極易變了質;有人以為凡事只要存有善良的意念去愛別人就合乎真理,卻不知任何善良的意念若違反神的意念,就是違反真理。例如彼得為了主的安危,勸主勿上耶路撒冷,主反而斥責他:「撒旦,退我後邊去!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十六23)。由此可知,彼得的善意不合真理。
約拿為了愛他的國家,免受尼尼微的威脅,竟悖逆神逃亡他施,不向尼尼微人傳警告,主要的用意是希望尼尼微人盡速滅亡,這種愛國的想法是變了質,因為尼尼微人若真的悔改歸向神,尼尼微對於以色列的威脅豈不自然消除。反之,以色列人若不敬畏神,反而敬拜偶像,即使尼尼微人不滅掉他們,遲早他們也會在神的公義之下滅亡。由此可知,人的愛心若違反神的旨意,他的愛就是變了質。
有些男女不知真正的愛必須照真理而行,以為婚前相愛即可有性關係,卻不顧婚姻的倫理,結果始亂終棄,造成社會問題。
不僅男女之間的愛要合乎真理,即使是夫妻之間的愛、父子母女之間的愛,若不合乎真理,這種愛就變了質,不再是真正的愛了。
2.
真理常存的重要(2b)
「這真理存在我們裡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2b):為了避免愛變了質,心中要常存真理。要如何讓「真理存在我們裡面」? 就必須要有一顆追尋真理的心,一方面勤研真理,另一方面祈求真理的聖靈, 幫助我們明白神的心意,並且有能力照真理而行。
人若照真理而行,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約壹二5),這種愛能夠讓人看到真理的果效。
例如真正愛神的,心中常存神的道,他知道愛神,也必愛他所看得見的弟兄(約壹四20~21)。當弟兄在真道上失迷了,就極力使他回轉 ; 因為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回轉,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非常有價值(雅五19~20)。假如我們搶救了一個靈魂,一定體會到神的大能及其贖罪的功效,使我們更堅信真理的妙用,也深知真理的確與我們同在。
「真理若常存在心裡面」,愛就不會變質,例如:有些人體貼弟兄為事業忙碌,不忍心要求他們多參加聚會,也不敢多要求他們多參與聖工,但是體貼仍須合乎真理,為了造就弟兄的信仰,我們就必須告訴他們,一切的事都要以信仰為第一,才有助於家庭的幸福與事業的發展,如此就不至於讓弟兄信心軟弱下去。真正認識真理的人,知道如何去愛弟兄,使他更剛強。
「真理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也就是說愛合於真理所帶來的果效,使我們更喜愛真理,真理也為我們見證,我們是配得主的祝福,主必永遠與我們同在,因為我們深信照真理而行,必勝過世界的誘惑,不因錢財的誘惑(創十四21~23),女色的誘惑(創卅九9),而改變遵行真理的決心,這樣的經歷使我們永遠站在神這邊,也就是永遠站在真理這邊。
彼得面對信仰上的逼迫,他選擇站在真理這邊,他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徒四19)。他為了愛主,也甚盼自己的同胞認識基督,找到得救之路,他非常勇敢地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結果得神的同工,福音因此傳開來,由此可見,凡是愛神愛人的,心中必常存真理,真理永遠與他同在。
三. 愛使教會蒙福(3)
「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3)
1.
「恩惠」(3a):是神白白賜給人的恩典。
誠如主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神希望世人得救,但不能以有罪的視為無罪,祂的「愛」建立在「公義」的真理上,任何人只要憑信心,即可得主的贖罪,讓人明白神是不偏待人的(徒十34)。因此人若明白「救贖的真理」,就知道神的大愛。
因著主的恩惠,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在領受主的恩惠之後,理當效法主為人捨命的精神,讓基督的恩惠廣佈人間。當我們有愛的行動時,就知道已經出死入生,因為我們擁有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遠離了絕望和痛苦,生活在快樂和希望中。
因此為了記念神的救贖之恩,我們應積極打開愛的心門,如同利未大擺福音的筵席,使稅吏與罪人有機會親近主而蒙恩惠(可二15~16)。這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
2.
「憐憫」:是神同情人的軟弱,而給予人必要的幫助。
希伯來書作者說:「我們的大祭司主耶穌,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5~16)。
神為憐憫世人,就親自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祂經歷人間各種試探,並且以得勝試探的經驗,教導我們如何來到神的寶座前得幫助,使我們不但能勝過試探,也知道憐憫的重要。
彼得曾經歷三次不認主的軟弱,終得主的憐憫,有懊悔的機會,所以他也學會憐憫在患難中的信徒,他也以基督的憐憫去憐憫他們,並且提醒長老們要好好牧養患難中的信徒(彼前五1~5)。
今日我們明白了憐憫的真理,也當以溫柔的愛心,把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挽回過來(加六1)。教會就能讓軟弱的、失迷的,在弟兄姊妹的憐憫中茁壯,向過犯誇勝。
3.
「平安」(3c):來自神與人和好的結果。
人之所以不平安是因為與神的愛隔絕;儘管人類文明不斷提升,但是勞苦愁煩仍如影隨行,世人的外在環境狀似平安,內在的心靈卻是空虛、恐懼與不安。人若要得到平安,就要得著神的恩惠與憐憫,與神和好,才有真正的平安。
當人要繼續過著平安的生活,就必須照著「愛的真理」而行,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約壹三19~21)。
主曾與少年財主論及永生之道,說明了人若想要追求永生,就必須確實照著「彼此相愛」的真理而行,若是言而不行,心中必不得平安,少年財主不願照主的話去行,就憂憂愁愁地離去了(路十八22~23)。由此可見平安是建立在愛的真理上面。 真正的平安,不但使自己與神合好,也積極促使別人與神合好。保羅說:「神藉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五18);唯有積極宣教,完成主的託付,才有真平安。
4.
教會蒙福
「從父神和祂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3e):恩惠、憐憫、平安,都是來自於父神對人類的愛,神愛世上有罪的人,又不能違反贖罪的真理,因為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九22);神是靈,無法為人流血,祂必須親自道成肉身,為人流血,才能為人赦罪,在這樣贖罪的真理原則下,祂道成肉身為人捨命,顯明了神的大愛。不但如此,神又應許聖靈給謙卑順服的人。人有了聖靈之助,才有能力去憐憫別人,幫助別人,與人們共同享受靈裡的平安。
人若想得到恩惠、憐憫、平安,就必須認識基督道成肉身的「真理」,以及捨命贖罪的「大愛」;當代有些異端不認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來的,因此他們無法領受恩惠,憐憫、平安,他們「沒辦法」走在真理之中,就不知何為愛。
今日人與人之間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化敵為友,表面上彼此相愛;一旦利益消失,愛也就隨之失去(路廿二12),因此在國際間只有利益,沒有道義可言。這世界沒有真正的平安,因為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真正的愛與真理。
在愛心漸漸冷淡的世代,想要把「愛」找回來,就必須明白一切的恩惠、憐憫、平安來自於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這項真理,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會被基督的愛所激勵(林後五14),能明辨是非,知道愛要合於真理,就不會被異端誘惑,甚至為了挽救受迷惑的同靈,付出一切代價,不畏艱難,如同使徒們為了堅定真理的立場,及搶救同胞的靈魂,他們奉獻了生命(羅八36~38)。認識真理的人,愛最純真、最堅強,因為主必常與我們同在。
貳. 力行真理的愛(4~6)
一. 歡喜信徒遵命行道(4)
「我見你的兒女,有照我們從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歡喜。」(4)
在此長老為什麼要對軟弱的教會先給予稱讚?因為長老知道,教會中大部分的人深受異端之困惑,想要勸勉他們照真理而行,這是長老心中最感迫切的一件事,但是勸勉實在不是容易的事, 長老先找出他們當中的優點,給予讚賞激勵,正面的教導他們「愛就是照真理而行」,愛是來自於天父給予我們的命令。真正的愛應以真理為準則,愛才不至於成為溺愛或誤愛。因此我們當以真理居首,在真理上多下工夫,才知道如何彼此相愛。
長老對於教會的同靈能夠遵行真理,表達了他內心的歡喜;因為人若有了真理,卻不力行真理,真理只不過成了一堆令人驕傲的知識,只會導致人步向死亡之途。因此長老知道教會眾信徒力行真理,心中甚感欣慰;他說;「我見你的兒女,有照我們從父所受的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歡喜。」父母滿足的喜悅來自於子女人格良好的成長;同樣的,在艱難的環境中,信徒仍力行真理,這種靈命的成長豈能不叫老牧者甚感歡喜!
保羅親眼看到為奴的阿尼西母靈命更新,就非常高興地向阿尼西母的主人推介:「阿尼西母是我心上的人」。
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凡事盡諸般的義,又勝過惡者的試探,天上的父神在變貌山上,也歡喜為主耶穌見證:「祂是我的愛子。」
因此人能夠遵行真理,不但表明他的靈命旺盛,並且能夠接受環境的挑戰,這是一種生命成熟的表現,也是最令人喜悅的事。今日教會的教導,不只重視真理的教導,也應重視真理的實踐,理論與實務應該並重。
二. 勸勉教會彼此相愛(5~6)
1.
不忘記起初的命令(5)
「太太阿,我現在勸你,我們大家要彼此相愛。這並不是我寫一條新命令給你,乃是我們從起初所受的命令。」(5)
當長老為教會力行真理深表欣喜之際,何以又說:「太太阿!我現在勸你,我們大家要彼此相愛,並不是我寫一條新命令給你,乃是我們從起初所受的命令。」原來當時外在信仰的迫害所帶來的困擾,阻止不了他們力行真理的決心,後來教會內部有假教師出現,開始傳否認耶穌是道成肉身來的,假教師不但敵基督,更是迷惑人的。
當時信徒似乎有人被迷惑,因此對基督產生疑惑,當然對於主的教訓也產生懷疑,心想物質既是屬惡的,身體也就是屬惡的,人可以藉著縱慾或禁慾以敗壞肉體,也不會影響靈命。如此愛的真理就被混淆了,如同今日的同居、試婚皆被合理化了。
這般惡勢力令長老引以為憂,因此他提醒教會不要受迷惑,應當「彼此相愛」,這是一條永遠常新、永不改變的命令。唯有認識真理的愛才能從神領受恩惠、憐憫、平安。有能力遵行真理,人才有真正的喜樂。人會失去平安和喜樂,豈不是因為忽略了遵行「彼此相愛」的真理?長老提醒教會,應虛心與主相交,謙卑受教,如同「起初」靠主的聖靈,領受教訓,重新得力,過著彼此相愛的團契生活 ,就會明白「一切命令的總綱就是愛」。(提前一5)。
在團契生活中,彼此相愛的確是最重要的一條命令,靈性佳的人絕不可自命為「靈性上的貴族」,而輕看那些軟弱的人;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羅十二15),如同主耶穌為了饒恕猶大的悖逆,他以洗腳表示了饒恕之愛。今日我們是否也肯為那些軟弱的人洗腳?唯有彼此相愛,才能讓人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約十三35)。今日的教會不應只有團契的組織,更應重視團契的生活,確實地實踐愛的真理。
2.
照主的命令而行就是愛(6)
「我們若照祂的命令而行,這就是愛,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當行的, 就是這命令。」(6)
主的命令就是要我們彼此相愛,這是我們起初從主領受的,因為主的捨己之愛,使我們知道何為愛,唯有愛才能體恤他人,幫助他人離棄罪惡,叫人出死入生。
愛不能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看見弟兄窮乏,不可塞住憐恤的心;看見弟兄失迷,則「用心」使他轉回;尤其教會信徒人數增多,教會應更強化信徒的肢體關係,使大家對教會有歸屬感,藉此建立教會成為一個屬靈的大家庭,照此而行,才是真正「彼此相愛」。
今日教會當認清我們是「屬靈」的團體,而非屬世的社團,因此一切的活動若以主的命令為依歸,教會當如同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誠如主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可三35)。教會也應重視初信者的教導,使他們明白愛的重要與責任,並且在團契生活中實踐愛的真理。
參. 持守真理的愛(7~13)
一. 拒絕敵基督的人(7~8)
1.
因他們不認耶穌是道成肉身(7)
「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7)
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7a)
「世上迷惑人的」,可能因為他們的苦修,或積了許多功德,或因學問、異能、權位,使他們的信仰學說得到眾人的肯定與接受,例如保羅未信主之前,自以為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就律法說,他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他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他是無可指摘的,因此在未信主之前,保羅也迷惑不少人,直到認識主以後,才知他先前以為有益的,現在因認識基督就知道那是有損的(腓三5~7)。由此可見,「迷惑人的」讓人把有損的事看為「有益的」,使人陷在不義之中,枉費此生,來生也得不著永生,實在可怕。
世人在得不到真理之際,以為世上可見的盼望,才是真正的盼望,因此在追求地位、享樂、錢財、學問之際,卻不知應盼望那所看不見的永生,因此人生的結局是一場空。
主耶穌也提及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我們當謹慎,免得入了迷惑(太廿四4、11、23~26)。使徒們也提及迷惑人的特色是:貪財如巴蘭,貪愛權位如可拉,自私者如該隱,因此,當自省我們在信仰上是追求什麼?
根據保羅所說的,迷惑人的要受咒阻(加一6~8),彼得也說那迷惑人的必速速滅亡(彼後二2);主再來之時,不法之人必被主耶穌口中的氣滅絕(帖後二8)。我們當分辨真假,勿受迷惑,才不致落入刑罰之中。
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7b)
當代教會中迷惑人的,其特色就是否認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來的,如同今日猶太教的人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基督)。不過當代敵基督的,他們的主張有如下數點:
(i) 主張靈魂是善,物質是惡,因此他們認為人性的耶穌應與神性的基督分開,耶穌帶有肉體是惡的,基督不帶肉體是善的。他們承認耶穌在受洗後,基督的靈才臨到耶穌;在耶穌受死前,基督的靈又離開耶穌。因此他們否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換句話說,他們認為耶穌是人不是神,他無法救贖世人。耶穌只不過是道德家,今日有些宗教就是如此矮化了耶穌。
(ii) 因著他們主張物質是惡的,他們以為敗壞肉體時,就是從物質中釋放出來,故縱慾與禁慾已超越了罪的束縛,所以他們自稱自己無罪(約壹一8~10)。例如今日不少宗教求明牌,拜財神爺,卻漠視了人倫道德。
(iii) 他們高舉神秘的知識,自誇為「靈性貴族」,輕視卑微的人,他們自傲,不懂彼此相愛的重要,只愛自己不愛別人。世上不少社團號稱「貴族俱樂部」,無視於卑苦的世人,有些教會稱為「貴族教會」,讓許多窮人裹足不前,因為這些教會已忘了彼此相愛的真理。
當代信仰受異端影響甚大,想要成為聖徒,不與世同流合污,實在不易(太廿四11;徒二29~30)。如同今日的基督徒,能免受信仰錯誤觀念的影響實在不易。
許多所謂正統教派,他們並沒有經血、水、聖靈的洗禮,就無法進入真理的門路,雖然承認基督耶穌是道成肉身,但是無法領悟聖經上的得救要道,雖然奉主名傳道、行異能,主確不認識他們,反而稱他們為作惡的(太七21~23) 。他們都步上敵基督的後塵,這是當引為鑑戒。
因此若有人不照耶穌所指示的去行,他與「不認耶穌成了肉身來的」,實在相差無幾了。
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7c)
每一個世代敵基督的都有各種不同主張,但是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不真正認識耶穌基督(約壹三1), 是屬世界的(約壹四4~5),被邪惡所控制(約壹五19) 。
今日世界誘惑真大,假如不用心去認識基督,不追求聖潔,不積極靠主棄惡從善,不重視彼此相愛,這樣的人最容易受迷惑,成為敵基督的人(猶4) 。
2.
要小心敵基督的迷惑(8)
「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作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8)
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作的工(8a)
倘若我們在任何事上疏忽了信仰的追求,將在真理上逐漸偏離,成為迷惑人的,那麼以前在主裏所作的工將歸於徒然。
當我們看到許多教派逐漸俗化,缺乏屬靈分辨的能力,自以為是,最後成為魔鬼利用的工具而不自知,雖然極力廣傳福音,確是傳別的福音,如同瞎眼的領瞎眼的,最後都要跌入坑裡,成為被詛咒的對象。
這些都是當引為警戒的事,因此長老殷切地期勉當時的教會:「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作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
今日真教會的信徒當以愛心勤作聖工,常常自勉:「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十三8),真正的愛是以真理為基礎,才能成全律法上的要求。
回顧幾千年來的教會歷史,有多少著名的人物付出極大的愛心,卻仍無法引人到神的面前,就是因為沒有把一切的工作建立在真理之上。保羅曾警告加拉太教會:「我為你們害怕,唯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四11)。保羅也提醒腓立比教會:「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口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腓二10)。
同樣地,我們為了使真教會能持守純正的真理,並傳揚全備的真理,絕對不可自滿,也不可故步自封;唯有深入研經,並且積極地教導信徒,免受時代異端的迷惑,進而力行「彼此相愛」的教訓,叫那些傳異端的,看清在愛中所顯明的「真理」,明白「愛心加上見識」的重要,所作的工才不至於徒然(腓一9)。
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8b)
照主的命令而行,重視肢體的彼此相愛,進而打開愛心的大門,引導更多人由黑暗中進入光明,這樣的人將得主豐盛的賞賜。約翰說,我們就可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祂賜給我們的聖靈(約壹三24)。唯有聖靈的內住,才有能力使福音廣傳,結果、增長(徒一8;西一6~8;帖前一8)。保羅說,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當守的道我已守住了,那美好的仗我也打過了,從今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保羅深信他必得主滿足的賞賜。
彼得說,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0~11)。彼得一生信仰的經驗,體驗為主做工的賞賜,可以享有豐豐富富的恩典,他讓我們明白,唯有持守真理的立場,工作的果效才能隨著我們,直到安息主懷的那天,蒙主賜福,心滿意足(啟十四13)。
二. 堅守真理的立場(9~13)
1.
不超越基督的教訓(9)
「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9)
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9a)
凡超越基督的教訓,就是不承認基督,或不願遵守主的教訓,必然無法認識神,當然心中就沒有神。
諸世界藉主而造,主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全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祂洗淨人的罪,又坐在高天至大者右邊,為人代求(來一2~3)。假如超越基督的教訓,就已偏離正道,信仰的入門都走錯了,如何找到神? 主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
若有人自誇自己是先進的思想家,傳揚廉價的福音,以為只要信就可以得救,不須付出代價,不須捨己背十架,若犯任何罪,只要悔改,罪就得赦,這就是超越了基督的教訓(太十六24),他的思想是一條死路,因此任何人不可高舉自己過於主(林前四6)。
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9b)
「用心」力行主的教訓,就知道父與子的關係。由於天父住在人不可靠近的光中,我們有罪的人是無法去認識天父,唯有子(主耶穌)不斷代贖又代求,使我們的禱告上達父的面前,父也藉著聖靈讓我們知道祂就住在人中間,同時也明白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一17),足見認識子就是認識父。
約翰之所以強調:「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因為靈界的爭戰,惡者常不擇手段,叫人曲解真理,誤入歧途,遠離真神。當時的異端就是否認基督是神的兒子,自然對於神的認識可說是「一無所知」;因此自傲、縱慾或禁慾就成為異端的特色。我們若認識基督的教訓,並且力行祂的教訓,不但可以知道神在祂裡面,進而知道祂與父原為一(約十30,十四9~12),父的愛藉著基督而顯明,也使我們知道「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的真理(約壹四19)。因此當人們未深入實踐真理的愛,實不宜去談神學,也不配去談神學,就如傳異端的人,他豈真知道父神與基督的關係嗎?
2.
不接待傳異端的(10~11)
「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10~11)
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
不要基於同情而接待傳異端的人,假如我們對於傳異端的人,想要動之以情來影響他,卻不知道愛心若沒有建立在真理上面,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助長傳異端的聲勢,並且誤導許多信徒,以為他的主張是對的,那麼他們就要受迷惑,教會也會受虧損了。
保羅曾經面對以弗所教會中的假師傅(徒廿31),他教導提摩太應該採取斷然的措施,一方面警告假師傅不可傳不同的教義(提前四1~3),一方面提醒信徒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提後二17~18),對於傳異端的,決不可同情或妥協,必須堅守真理的立場,免讓無辜者受害,這才是真正的愛。
也不要問他的安:
「問他的安」是默認他的主張,也是不宜的;教會對於作惡又不肯悔改的人,應該採取適當的隔離(帖後三14),為叫他自覺羞愧,回歸真理,若不肯回頭的,就要把那惡人趕出去(林前五9~13),視他為外人,因為一點麵酵會使全團發起來。
因為問他的安,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
主說:「若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可見真理是具有排他性,不可妥協,保羅言明,若有人所傳的福音與我所傳的不同,他就要被咒詛(加一8)。保羅積極的維謢真理,不容假弟兄侵入(加二4~5),因此若與傳異端的人問安,就是敵基督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
3.
表達愛意的方法(12~13)
「我還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們,卻不願意用紙墨寫出來,但盼望到你們那裡,與你們當面談論,使你們的喜樂滿足,你那蒙揀選的兒女都問你安。」(12~13)
我還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們(12 )
表明約翰非常清楚軟弱中的教會所需要的是什麼,他用書信來表達他的關懷,似乎意猶未盡,由此可了解他為父為母的心。今日身為牧者的,應不斷的觀察及瞭解羊群的狀況,才能知道羊群的需要,並且給予即時且必要的關懷,當然牧者也必須不斷的靈修與進修,才能給予合適的教導。
卻不願意用紙墨寫出來(12 )
牧者內心的愛不是用筆墨所能表達,文字的傳達雖可超越時空,但畢竟有限。何況用紙墨筆之於書,在當日文盲眾多而紙筆不方便的時代,只能記錄或報導相當重大的事,不像今天印刷媒介發達,幾乎人人可做自己的出版人。約翰時代,蒲草製成的紙已出現,但仍價值昂貴。此處提到紙,可見羊皮卷之外,紙已被採用作溝通的媒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寫一封信實在不易,因此用信來表達所要講的話,實在不能暢所欲言。
今日通信媒介發達,我們就應善用這些媒介,來發展聖工。
但盼望到你們那裏,與你們當面談論,使你們的喜樂滿足(12 )
屬靈的團契非常重視聯誼,藉著不斷的交通,面對面的交談,可以分享屬靈的經驗,這是一種屬靈的饗宴。
因此近年來,教會非常重視雙向的溝通,這就是屬靈的團契,是一件好事,因為敬虔的人一齊談論,神都會側耳而聽(瑪三16) 。
你那蒙揀選之姊妹的兒女都問你安!(13)
約翰在此表達了教會之間的肢體之愛。
今日科技發達,同靈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當同靈有軟弱時,我們除了代禱之外,必要時,應善用這些科技媒介,來安慰患難中的人,就如同一杯涼水給口渴的小子喝,將來必得極大的賞賜(太十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