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65期2008年2月)
藝文特區:你愛我嗎?餧養我羊!

在升天之前,主耶穌去到海邊找正在打魚的門徒,為他們預備了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等門徒用過了早餐之後,主問西門彼得說:「你愛我嗎?」如此反覆了三次,彼得因為主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就心裡憂愁的對主說:「主啊!祢是無所不知的,祢知道我愛祢。」主說:「你要餧養我的羊!」。

這是一段重複圍繞在「你愛我嗎?」「要餧養我羊!」的對話。我們不禁要問:既然主耶穌要彼得餧養祂的羊,為什麼在這最後交棒的時刻,心裡最在意的竟然不是「覓糧指引」或是「牧養妙方」的實際,反而是「你愛我嗎?」的感情記掛?

人們已經習慣了「愛情不能當麵包」的思考模式:愛是一回事,獲得麵包是另外一回事。具體的糧食與抽象的愛情永遠沒有交集。然而,主卻意義深遠的將「愛」和「餧養」緊緊相扣,要彼得明白:倘若不知愛主,哪去取得靈糧?

今天,神的話語(教會的命脈,群羊的糧食)逐漸被導向成為學術界裡的一門鑽研科目;長闊高深無法測度的生命之道正被教條式的「權威詮釋」框住;明白各樣知識的恩典成了炫耀自己的驕傲。群羊無人照顧,飢渴、絆倒(林前十三2,八1-13)。在這樣的風潮之下,「你愛我嗎?」的清唱猶如來自遠方的暮鼓晨鐘,

淹沒在現代鑼鈸的吵雜,顯得特別的微弱又蒼白。傲者嗤之以鼻,鑽研者沒人願意理會。

當愛不夠時,所給予對方的必然是「嗟!來食!」的隨便,不會精心的去尋找,也不會全心全意的去烹調。相反的,當愛到了無怨無尤的地步時,縱使良草佳果生長在荒郊野外,也會想盡辦法去找到路徑採來給所愛的人享用。故此,「愛」是尋找糧食的力量,也是主向他顯現、聖靈願意教導的原因!(約十四21-31)

保羅為了傳揚天國福音多受苦難,飢寒交迫。加上教會的諸事以及牧養的責任天天壓在他身上。有點窮於應付。然而主將他提到第三層天去傾聽隱密的言語。在扎心的刺痛中賜給他「主恩夠用」的道理。在「是的,主,祢知道我愛祢!」的行動中,賞賜他極其豐盛的靈糧,直到如今還餧養著主羊!(林後十一23-十二10)

再多的權威著作也無法描寫出「含飴弄孫」的喜樂。可是當慈祥的祖父深情的抱起初生孫兒的剎那,所釋放出來的柔美,誰能不感動?同樣的,若不深愛基督、怎有可能活出基督?若不活出基督,怎有可能明白基督,且以基督的心為心,傳揚基督,震撼眾人?

保羅之所以能夠改變對萬物的看法,從「以為至寶」到「看做糞土」,不是因為外在的人為教導,而是因為內在與基督感情的深度,從敵對的仇恨到視死如歸的深愛。可見,愛會帶來生命的改變(如同少女成為母親),而生命的改變必然會帶來對事物、價值看法的改變,造就自己,分享眾人。同樣的,一個愛主至深的人,必然會因為得見主顯現而生命放光,領會主更豐盛的奧祕,滋潤群羊的心靈。

「你愛我嗎?」(若是,我必將天糧交託你,去)「餧養我羊!」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