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句背誦: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
思考問題:
1. 分享我對「說謊」和「誠實」的感想。
2.
如何能饒恕人?分享經驗。
信仰是人生的方向和力量,神希望以色列百姓建立一個純正的信仰,藉此能在神的祝福下,展現真、善、美的人生,充滿和諧、喜樂、富足和敬虔。因此神又藉著摩西,曉諭以色列百姓如何把信仰落實在生活中,從本章中可以學習,在基督裡的人生是:
一. 聖潔的人生: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十九2),這是神不斷強調的,也是人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人唯有愛慕真正聖潔,厭惡一切罪惡與污穢的事,才能願意追求成長(參:提前一19,一6~7),如經云:「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在末世人心更是偏向放縱情慾之際,作基督門徒的我們,更當秉持真理,靠聖靈的保守,追求聖潔。
二. 分享的人生:
人是群居的動物,「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箴十六4),人生下來雖有智慧、貧富、五肢健康或不健全之分,但生命在神眼中均是同等寶貴。因此神並不希望人因外在條件而有貴賤之分,不希望人利用天生好的條件彼此欺壓;反而是不斷提醒人要分享所得的一切,互助互愛,使人生充滿和樂。如神吩咐以色列百姓,所獻的平安祭要一起享用,且不可留到第三天(利十九6~7),代表甘心樂意、徹底分享。也慎重吩咐「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十九9~10)。那願意照此而行的,使我們在勞苦的人生中看見喜愛和溫暖的情景,更看見神應許的福分沛然降下(得二15~16,二4,四12、17),今日主耶穌重申:「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
三. 誠實的人生:
神是信實的神(林前一9),也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神(詩一三九2~8),祂要求敬畏祂的人,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24),人常自以為,只要沒有人看見,只要說謊不承認,就可以隱藏惡行,如亞干偷了當滅之物,又心存僥倖,直到一個個抽籤,在約書亞的追問下才肯認罪(書七11、19),經云:「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十二2)。我們要遠離一切虛假,不可貪愛虛榮,才能勝過偷盜、欺騙、說謊(利十九11~12)的誘惑,作實實在在、光明正大的基督徒,以誠實互待,心中何等愉快、輕鬆。
四. 公義的人生:
「公義」是人的祈望,俗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這也代表人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參:傳三16)。其實人當照著神的吩咐,把心願化成實際的行動,展現人生的公義。而要追求公義,一要存體諒的心,如神吩咐「雇工人的工價,不可在你那裡過夜留到早晨」(13),有錢的雇主要體諒工人當得的工價,並立即發放,可說是「惠而不費」。二要不偏袒,「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15),不受私心、外表、勢力之影響,要實事求是,以真理去分析,作公正的判斷;當然人皆有私心和感情,唯有堅持真理和靠神的心,才能持守公義,顯出基督徒正確的行為。三要不挑撥,「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16),才能化繁為簡,並秉持尊重和饒恕的心,化解紛爭。
五. 忠恕的人生:
牙齒和舌頭,雖密切配合,也有咬到的時候,但從不計較。何況人與人之間,因境遇、觀念、關係不同,難免有衝突。若不化解,就會產生仇恨,而「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歌八6)。因此神吩咐百姓「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17~18)。祂更為擔當人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作為我們得救的根源,也是彼此饒恕的好榜樣。經云:「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十七3~4),這是值得終生學習的一門功課,因主也赦免我們一切的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