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69期2008年6月)
宗教教育:欣賞主內一家的「黃金印象」

北區宗教小組

幾年前由法國奧塞美術館空運來台參展的「黃金印象」,在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由於具有世界級的藝術水準,因此吸引了大批人潮。但是,據「導覽」的建議,欣賞畫作時,最好退後幾步,太近觀看筆觸太清楚,反而失去了美感。與孩子相處也是一樣,帶點距離、留點時間,讓他成長,如此會有更好的效果。

元元的媽媽在很多年前不知何故,精神狀況有些異常;爸爸則在工廠上班,家裡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元元在學校上課時,根本皮得坐不住,爬上爬下,聲色俱厲都無法遏止,好言相勸也不見效,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在幼年班也是如此,用盡各種方法也無效。教員會議中提出來好幾次,也沒能解決問題。

後來元元不知去向。幾年不見後,回到初級班唸國二時,卻已是一個溫文儒雅、彬彬有禮的大孩子了。原來,這當中媽媽病情一直沒有好轉,爸爸一邊要工作,一邊要照顧媽媽,實在沒有辦法再照顧如此頑皮的元元,只好提報學校,由家扶中心安排寄養家庭來照顧。雖然不在身邊,但在父親不斷的禱告下,元元的個性和品德在寄養家庭的幾年內,慢慢變好了。

元元被父親接回家,回到初級班後,有幾個不錯的同靈願意與他重新建立主內的情誼,元元在信仰上也有十分良好的表現,令原本在幼年班教過他的教員不得不刮目相看,爸爸這才鬆了口氣。後來他還受到教員的激勵發憤學琴,雖然起步比人家晚,但在眾人的代禱下,幾年後考上大學的音樂系。難能可貴的是,在教會中的幾次音樂活動,常見他傑出又謙恭有禮的表現,真的很為他感到高興。

╳ ╳ ╳ ╳


淑敏是從外地搬過來的,但好幾年都不曾到教會聚會。經過教會訪問組的關心,最近和媽媽一同到教會聚會,會後邀請她參加初級班的聚會。但因適逢升上國中三年級,補習的問題困擾著她和媽媽。原來想到教會參加初級班的意志力又被打散,後來經過班負責的鼓勵,想到變通的方法──換到附近教會在晚上聚會的初級班上課,正好那教會有親友可以照顧,於是就此敲定,班負責也鬆了一口氣。

一段時間之後,班負責遇到媽媽,關心她們在附近教會聚會情形,結果竟然是一想到補習回來還要跨區到附近教會上課,心有餘而力不足,常沒去參加聚會。班負責原想變更初級班的聚會時間,但有種種困難無法如願,就建議淑敏晚上跳組到中級班旁聽,正好中級班有表姊可以作伴。幾次聚會以後,和幾個中級班的同靈愈來愈有默契,聚會有同伴,已經喜歡到教會聚會了。

╳ ╳ ╳ ╳


身材壯碩卻一臉「古意」的自強,實在看不出來,他竟然小時候也是個狀況百出的「問題兒童」。因為搬家的關係,全家遷移到某教會聚會,有時快要遲到了,還會催促爸爸說:「時間到了,快來不及了。」結果一進教會,他連少年班的教室都沒進去,就從教會後門到外面蹓躂去了。

一段時間後,還好有少年班的班負責定期與家長聯繫,才知自強的狀況。但是,這樣的小搗蛋,在教員與父母的配合之下,嚴加追蹤並請學員也留意自強的去向,並隨時向教員通風報信後,慢慢導正他的偏差行為。感謝主!現在自強已是兒教組的教員,有些頑皮學員的「花招」,經他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後,從小狀況也百出的他,不但可以瞭若指掌,而且能夠加以循循善誘,讓班上的學員毫無施展「雕蟲小技」的機會。真是感謝神!

╳ ╳ ╳ ╳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現任某大學副教授的母親,提起這位副教授,他在小時候,是個頗令父母頭疼的小孩。或許是姊姊的成績優異,個性又乖巧,所以相形之下,他就「一無是處」了。平常功課不好就算了,一天到晚只顧著看電視,作業常缺交也無所謂,平日又是帶頭調皮搗蛋的「小領袖」。老師認定他桀傲不馴,大概已無可救藥了。

高中升大學的聯考數學成績只考了29分,父母只好讓他重考一年。雖然已經高中畢業,但中級班的教員始終沒有放棄他,苦口婆心以《聖經》經句好言規勸,並且與他相約共讀《聖經》,由《箴言》開始。

感謝神!之後他發憤圖強,努力之後,有了今日令人羨煞的成果,不但生兒養女,並且繼續作育英才。他的母親有感而發,十分感念這位教員能夠不負主望,將大家眼中看為「無可救藥」的問題人物,改變成為謙恭有禮且是教會重要的工人,這樣的愛心神豈不記念乎?

代禱的功效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以後想要挽回就很難。雖然父母對兒女的教導是責無旁貸,但若能透過他人的協助有時效果會更好。因為有時過於親近,教導效果反而不好,所以有所謂「易子而教」的教導方法。耶穌在傳福音時,在自己的家鄉被厭棄,因而感慨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太十三54-57);在元元的例子中,父親忍痛將他給別人教養,反而使元元能接受大人的教導,都是相同的道理。

當然,對主內小孩的教導,信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元元回到家後,馬上回到教會,加上教會同年齡弟兄姊妹的關懷,彌補了元元在外幾年中信仰的空窗期。而這一切都有賴元元父親不住的代禱,雖然父母沒能親身管教自己的小孩,卻在神的帶領與安排下,使小孩有所轉變。

不可停止聚會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十25)。教會的宗教教育課程對小孩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因為補習問題而停止聚會,若錯過信仰的確認期,等孩子進入大專院校,思想已較為定型,往往這時再叫他要親近教會,已事倍功半。

當有不得不補習的苦衷時,最好能選擇與宗教教育課程不衝突的補習班。如果無法避免與宗教教育課程衝突時,不可以就此算了。在淑敏的例子中,換到附近教會上課、教會變更聚會時間或跳組到其他班旁聽等,都是可以變通的方法。幸好班負責能鍥而不捨,想盡辦法並追蹤,才使淑敏能持續來教會,並進而結交屬靈同伴而喜歡到教會聚會。

教員與父母配合,重視學員出席狀況


耶穌復活升天前,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耶穌的期望都是要彼得餵養主羊。誰是主內小羊的牧人呢?除了父母之外,就是教員了。理想情況是父母與教員密切溝通合作,這樣的效果最好。在自強的例子中,如果父母將孩子送到教會就不管了,而教員以為父母沒將小孩送來教會也就算了的話,自強恐怕就要在教會外面蹓躂一輩子了。教員與家長的溝通是絕對必要的,教員與父母要用嚴謹的態度正視孩子的出席狀況,共同督促孩子接受完整的宗教教育,才能使他到老也不偏離。

教員對學員個別關心


教員回報主愛的最好方式就是將主內小羊好好教導,教員只當學員一週兩、三個小時的牧人是不夠的。所以在某大學副教授的例子中,教員肯額外撥出時間關懷,配合共讀《聖經》,在教員的關心與神的話語潛移默化之下,終使他能脫胎換骨。所以教員應針對學員個別情況,予以額外關心,這才不虧負主所吩咐門徒要「餵養主內小羊」的神聖使命啊!

主內一家


為人父母者,要善用主內大家庭的教育環境,對小孩的教導,帶點距離,不必事必躬親,將孩子帶來教會,在教員的教導及同儕的影響之下,使孩子喜歡來教會,如此會有更好的教導效果。相信往後漫長的天國道路必定不寂寞,也不容易走失。

「黃金印象」


感謝天父的看顧,這些主裡的青少年小羊們,聚會時會互相招呼,聖工上也互相支援、彼此代禱。有愛心媽媽準備可口的愛餐,又有年紀相仿的同靈可以傾倒心中的「垃圾」。教會中各年齡層有不同的團契聚會,年長者到「長青團契」唱詩,夫妻一起相約到「雅歌團契」約會,中年者有「中堅團契」的話題,年輕的上班族有「社青團契」可以吐露心聲。請閉起您的眼睛,想想這樣的畫面,在腦海中想像一下,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黃金印象」,根本就是「在地如天」、「主內一家」的溫馨畫面。


作者: 北區宗教小組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