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琦雅
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神選擇相信為人父母的我們,將他們賜給我們,讓我們生養且培育他們。不料父母在私慾的作祟下,反視其為己有,無法完全照著《聖經》教導的方法來教導子女。這豈不是在神的預料中,否則神豈說:「父母不惹兒女氣。」
到了教會的圖書館,兒子從書架上挑選了一本書。我將它打開看,順便提醒唸小一的他:「這本書沒有注音,你決定要借嗎?」他抬頭看著我說:「媽,這是借給您看的。」這本書的書名是《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主啊!我無權過問祢的安排,但是我不得不感謝祢一再地提醒。是的,父母不該惹兒女氣。我沒把握能否抽空閱讀,但是我還是領受美意將它借回。
果真這本書很值得一看,即便如此,在面對現實考驗時,我還是失敗居多。真的,執行力的展現還是得靠主的幫助。尚未成功的暫且不談,就談談感動的部分吧!
書中對讚美詮釋得很扎心。在教導孩子中,讚美的話語如何適切地使用,才能讓讚美的力量完美呈現?原來,就如《聖經》中的教導──「是,就說是。」
也就是說,讚美的內容該只就個人的努力和成就,如果加添了對個人品格的讚美,將造成無法承受的緊張,反倒促成對方以反向行為表達對讚美的反對,以紓解自覺不配得的罪惡感。
我的孩子曾在我不經大腦倉促的讚美中強烈表示不贊同。問題就出在我在讚美中對人不對事,造成他的心理負荷及反彈。
然而對其他人的讚美,在他認為不妥時他或許選擇不回應為妙,讓讚美成為絆腳石。舉個例,他樂於教會飯後的打掃,因為他苦於在家沒機會(奶奶視之如心肝,寶貝自然沒機會),如果有人在他打掃時對他說「打掃真的要費力氣,有點辛苦」,如此同理,相信他會打開話題和他暢談心得;反之如果有人因此讚美他「乖」,反而造成他無法將自己的行為動機和「乖」連結在一起的苦惱,如此溝通網路一被破壞,「愛」的感受自然降低。
教會中的長輩在孩子心中有如父母,因為他們也同父母一般用神的話語教導之。在讚美的互動中也是如是。如果當孩子在教會服事時,大人的讚美不是「很乖」,而是針對事情本身作合理的讚美,那麼對彰顯神家以愛相繫的精神必有助益。
同上例,在孩子主動參與飯後打掃後,表達:「真不敢相信,飯後的餐廳這麼快就恢復飯前乾淨整潔的面貌。」那麼這孩子心中的解讀該會是:「我做到了。沒想到我也能在教會幫點忙。我好開心!」那麼,他服事神的心或許也因此被建立;反之,他可能害怕承擔下次不打掃的「不乖」罪名,而逃避再次的服事,也因此種下下次抗拒父母要求服事神時的爭執後遺症。
為人父母的或許記得小時自身的經歷,但多數早已被遺忘,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話語與之溝通,除了與弟兄姊妹交換從神得來的經驗外,多在孩子的話語中謙卑到神面前,就更能明白為何兒女是神所賜的禮物,又為何神訓誨父母不惹兒女氣的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