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74期2008年11月)
專題報導:第80首主已戰勝死亡The Strife Is O’er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丁春芳撰稿

作詞者:十二世紀拉丁聖詩
作曲者:Giovanni P. da Palestrina, 1525-1594
曲調名:VICTORY,8.8.8.4哈利路亞
第一節譜例: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戰爭完畢,奮鬥功成,
Alleluia! Alleluia! Alleluia! The strife is oer, the battle done;

本詩是12世紀以拉丁文所寫的作品,1695年首次出現於德國科隆的《Symphonia Sirenum Selectarum, ex Quatuor Vocibus Composita, Ad Commodiorem usum Studiosae Juventutis》文集中,但作者不詳。

後經波特先生(Francis Pott, 1832-1909)譯成英文,並於1861年發表於《Hymns Fitted to the Order of Common Prayer》(公禱書)中。

波特先生出生於英國Southward,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分別獲得文學學士與藝術碩士的學位,後獻身擔任英國國教的主任牧師,長達三十五年之久,直到雙耳失聰才退休。

他也是聖詩學上,重要的歷史鉅著《Hymns Ancient and Modern, 1860》(古今聖詩)第一版的總編輯,在英國聖詩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本詩作曲者帕里斯屈納(Giovanni P. da Palestrina, 1525-1594)曾擔任世界上最大教堂──聖彼得教堂的音樂總監,在倡導聖樂上不遺餘力。

他取汲歷代音樂的精華,寫出許多莊嚴的聖樂與彌撒曲通行各處,成為教會音樂的永久模範,因此被尊稱為「教會音樂的救主」,本詩歌雖經過改編,但仍保留原曲的和諧優美。

本詩原始旋律與和聲出自1591年帕里斯屈納所作的聖母頌彌賽曲中的榮耀頌──「Gloria Patri from『Magnificat Tertii Toni』」(見譜例)。後於1850年,由無名氏改編成合唱單曲發表於《Parish Choir》中,再由孟克(Monk, 1823-1889)收錄至第一版的《古今聖詩》中。

孟克出生於英國倫敦,為英國國教著名的管風琴師與詩班指揮及領詩者。他擔任重要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合唱指揮達三十年之久。

為國王學院奠定厚實的詩班基礎,成為世界頂尖的教會詩班,並從詩班員中培養出無數優秀的英國教會音樂家,維持英國教會音樂傳統於不墜。孟克於1828年獲頒音樂榮譽博士之殊榮。

本詩歌引據《聖經》經文: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二14-15)

「死被得勝吞滅。」(林前十五54)

死亡,看似生命的結束與失去,但基督經由從死裡復活,重新定義了這個名詞。正如《何西阿書》十三章14節:「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裡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裡呢?」

基督戰勝死亡,天堂的門因此為我們敞開,基督救贖的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祂的人,所以我們本當高聲歡唱得勝詩歌,「哈利路亞!」稱頌不息。

註:曲調名──VICTORY,為歌頌生命之主的得勝凱歌。


作者: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丁春芳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0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