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啟清
我們常常因為說話,而使得對方聽了生氣或受傷害。有時是言者無心而聽者有意,所引起的誤會。但有時是為了表達意見說出實話,而引起聽的人心裡不愉快,以致於生氣或受傷。《聖經》上說「用愛心說誠實話……。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15、25、29)。很多人誤以為只要「用愛心說實話」,就沒有錯,因此使得很多弟兄姊妹受傷,有些人甚至不想再面對這些加害者,寧可繞遠路到別處去聚會。
若問問彼此的經驗,多數人居然都感受到言語的傷害,要不是還有其他人的愛心及關懷,就很難化解開這些心結。有一位病患投書,她因為醫生的一句話「這個病是醫不好的」,而耿耿於懷數年,心中充滿了失望,再也不想到醫院看病。
直到遇見另外一位醫生,用關懷的態度來解釋她的疾病及醫療上可以做哪些措施,因此改變她對醫生的看法及面對疾病的態度。可見如何以言語表達來溝通是一門重要的學習功課。
一.用智慧與和氣來表達意見
人的言語常是會傷人的,所以言語表達的重點在智慧與和氣。有時我們遇到許多事情,看不順眼或受到誤解及冤枉,情緒大受影響,講話時不免會發出怨氣,愈說就愈尖酸刻薄,雖然能逞一時的暢快,但結果卻是加深彼此的成見,不但沒有辦法造就自己,對人也沒有益處,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雅各書》提到:「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雅三2、5-6)
所以務要克制我們的舌頭,多用於讚美少用於批評。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言語要常帶和氣,以鹽調和就可以知道該如何回答各人(西四5-6)。這些經節教導我們言語表達的重點,是在智慧與和氣。
我們的言語是不是有恩慈(和氣的本意)及健康有味(鹽的功用)讓人願意聽,而且得到幫助?若我們滿有從神而來的智慧,以話語來榮耀神,又能造就、鼓勵別人,不是很好嗎?
二.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
一般人都自以為是,自我防衛心很強,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勸告或教導,除非有很大的愛心與耐心,以溫柔的態度來勸戒,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歷史上曾記載並稱讚唐太宗能接受諫言。有一次唐太宗先下令修飛仙宮,又下詔修建老君廟、宣尼廟,大臣魏徵憂心的勸戒唐太宗應該戒驕戒奢、實行德政、體恤百姓,他冒著生命的危險說了誠實話,呈上「諫太宗十思疏」。
因為人都不願意受到指責,皇帝也是人,當場氣得要殺魏徵,幸好皇后明理勸他息怒,保住了魏徵的性命,才有後世所謂的「貞觀之治」。
目前的腦科學研究,以功能性核磁共振可以看到腦的影像,屬於先入為主的認知觀念(各種天天打廣告的商品、某政黨的認同、仇恨歧視的偏見),置放於腦部深層,而沒有深刻印象的一般認知(例如:新的商品、不太熟的人、普通的圖片),則置放於腦部淺的表層。
這種發現指出有些即使是錯的觀念,因為先進入腦部的認知系統,好像是燒錄到腦神經的記憶體上,所以很難改變,除非花更多的時間及學習,才能重新建立新的認知來取代舊的觀念。
所以要勸導別人時,一定要忍耐,用溫柔的方式,而不是責備的方式,才能使人願意接受,來改變原來的錯誤。
勸人信耶穌,更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保羅曾經到以弗所進入猶太會堂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天國之事。然而有些人硬是不信,且在眾人面前大加誹謗。於是保羅便離開會堂,進入推喇奴的學房,和外邦人士天天辯論,達兩年之久(徒十九8)。
可見人都有成見,很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把各人完全引到神面前,就要用諸般的智慧,藉勸戒和教導(西一28)。勸戒和教導人雖然是用心良苦,但是方法要對,否則適得其反,對方連聽都不要聽。
保羅說:「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二24-25),所以,除了方法正確之外,還必需靠著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大能盡心竭力,才能引人歸真(西一29)。
三.同理心
溝通還需要同理心,了解對方的心境、立場、困難之處。若醫生沒有同理心,很直接地對病患說:「這個病醫不好」,就會使病患耿耿於懷,充滿了失望,再也不想去看病。同樣地,若我們沒有同理心,很自信地對生病的人說,你要多靠主禱告,他會願意和我們談內心的感受嗎?
通常受過苦的人比較能安慰別人,如同經上說的:「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因為經歷過痛苦,可以真正體會別人受苦的感受,藉著得到神安慰的體驗,而講出來的話能讓人接受,而得到真正的安慰。
保羅為了傳福音的緣故,向軟弱的人,他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他就作什麼樣的人(林前九20-22)。所以同理心就是溝通最重要的態度,使我們表達意見時,別人願意聽我們說。
四.愛心說誠實話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四15)。懂得用愛心的基督徒,才懂得說誠實話,這種愛心,來自凡事長進,連於耶穌的人所體會的,克制舌頭「三思而後言」,多讚美少批評,考慮對方的感受,以忍耐溫柔說出實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在親子關係上,能出自於愛心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而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夫妻能顧慮對方的感受,希望對方因真話受益而不是受傷害。同靈之間,有同理心說誠實話,使人能以良心對真理回應。
若要在愛中建立自己,使教會中的同靈彼此能增長,就要用忍耐溫柔的方式,而不是責備、批評的方式,使人願意聽誠實話,所以這樣的溝通,就是我們的要努力學習的功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