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76期2009年1月)
主題特寫:從舊約事例談溝通

陳錫民

前言


「溝通」,一個永不退流行的語彙。現代人常講溝通、鑽研溝通,將它當成一項專業技能來學習,不論是學校的課程編排,或是職場上的研習訓練,「人際溝通」受重視的程度未曾消減,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人們在生活上對溝通能力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也可視為社會大眾對溝通行為的集體焦慮的表現。

基督徒的信仰生活,除了致力追求與神親近之外,猶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精力來經營跟人的聯結,而溝通則是人際關係的必要媒介。《聖經》裡面也認為溝通是人生的重要操練,如何在人際溝通中發揮「金蘋銀網」的果效,使眾人得到造就,是每位基督徒應該戮力以致的功課。

其實,坊間有關溝通的書籍汗牛充棟,只要有心探究,這類資料信手捻來,隨處可得。本文擬援引舊約中的一段記事,僅就溝通的角度,淺析溝通的要點與效果,作為彼此的分享、參考。

【文本一】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約但河的一帶迦南地,就在約但河那裡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著高大。以色列人聽說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約但河邊,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築了一座壇。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上去攻打他們(書二十二10-12)。

溝通要點:內部溝通與外部溝通一樣重要


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進入迦南,經過連番爭戰,終於取得應許之地,並且分配土地給以色列眾支派。其中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得到屬地後,為了讓後世子孫紀念神的恩典,同時避免因為跟其他支派分處河的兩岸,日久分疏,影響兄弟情誼,便決議在其他支派的屬地上築壇為證(書二十二24-29)。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一致認為築壇乃當務之急,他們合力建造一座兼具信仰及政治意涵的高壇,儘管立意甚佳,只是這個舉動卻引發其他支派的強烈反應,原因就出在事前未知會商討,同時也欠缺該有的尊重,結果導致雙方劍拔弩張,兄弟鬩牆一觸即發,此事最終雖然和平落幕,總是虛驚一場,令人捏把冷汗。

沒錯,有時候團體裡面討論提案,大家都同意了,便想像事情應該可以圓滿,殊不知,片面的共識不代表真正的共識,在考量不周及忽略對外溝通聯繫的情形下,其他的關係人遂有不同的理解與感受,一旦造成誤會,將使原本單純的事情變得複雜,甚至釀成危機。

常言道:人事、人事,有「人」才有「事」,事情能否順利推展,關鍵通常都在人的身上,因此,處理任何事情之時,那些人是必要的或潛在的溝通對象,乃主事者需要思考並評估的環節。

【文本二】


以色列人打發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見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發十個首領與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個首領,都是以色列軍中的統領(書二十二13-14)。

溝通要點:要對話,不要對峙


溝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問題、消弭紛爭。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築壇一事,讓其餘支派心生疑慮與不滿,在心理和行動上已經武裝起來,準備訴諸武力了。

所幸,理性的力量戰勝憤怒的情緒,事態擴大之前,以色列人選派代表前往與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對話,創造了和解的契機,這事對我們有著重要啟示。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某些原因,彼此有了心結,便僵持在那裡,誰也不服誰,任憑猜忌與怨懟滋長,加深心中的惡念,卻不願放下身段、坦誠溝通,導致問題懸而未決,甚至潛藏毀滅的因子,最後兩敗俱傷,這是我們生活上常有的負面經驗。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1),誠哉斯言,然而只有不斷溝通對話,才能避免衝突、締造雙贏。

【文本三】


他們到了基列地,見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對他們說:「耶和華全會眾這麼說,你們今日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干犯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築一座壇,悖逆了耶和華,這犯的是什麼罪呢?……你們今日竟轉去不跟從耶和華麼?

你們今日既悖逆耶和華,明日祂必向以色列全會眾發怒。你們所得為業之地,若嫌不潔淨,就可以過到耶和華之地,就是耶和華的帳幕所住之地,在我們中間得地業……。從前謝拉的曾孫亞干豈不是在那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臨到以色列全會眾嗎?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獨一人死亡。」(書二十二15-20)

溝通要點:依據事實陳述意見,莫情緒性發言


從上述經文記載,我們很容易感受到以色列人的憤怒,他們的發言姿態是得理不饒人的,他們的語氣是刻薄不友善的,儘管他們站穩信仰的立場,並根據歷史的教訓,提及築壇一事帶給他們的擔心,但是在興師問罪的溝通氛圍裡,聆聽的一方,心情和感覺肯定好不到那裡去。

其實,情緒性的言論,正是有效溝通的障礙,「理直」、「氣壯」並不符合溝通的原則。經上有話說:「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19-20),雅各長老的諍言,點出了溝通的祕訣,成功溝通的要素乃在控制情緒,這正是我們今日所強調的EQ(情緒商數)的概念。

人與人的溝通,難免摻雜個人情緒或流於主觀偏見,但我們總要時刻自我惕醒,溝通問題時,儘量根據事實理性表達,語氣要平和,莫因失言、失態而擴大爭議、招惹禍端。

【文本四】


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對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人說:「今日我們知道耶和華在我們中間,因為你們沒有向祂犯了這罪,現在你們救以色列人脫離耶和華的手了。」

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與眾首領離了流便人、迦得人,從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裡,便將這事回報他們。以色列人以這事為美,就稱頌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毀壞他們所住的地了(書二十二31-33)。

溝通要點:正確傳達訊息


溝通雙方往往扮演著「再傳播」的角色與功能,適切而忠實的將溝通過程和結果陳述出來是重要的。然而,「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箴十八8),經常事情經過傳話後,多少會被加油添醋,偏離初始訊息的原意,若是有人蓄意挑撥,極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事端。

以色列人能將會談的結果真實轉達,讓眾人認為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人築壇是一件美事,化解彼此的對立,這是溝通與溝通傳播獲致正面效果的良好示例。今日,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場合中,也當善用口舌,造就各人,切忌蜚短流長,到處八卦,甚至搬弄是非,使彼此蒙受虧損。

結語


經云:「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箴十五4),這就是溝通的力量。每個人的性格、經驗與價值觀不盡相同,對事情的理解與處理方式總會存在差異,而良好的溝通便是消弭歧見、化異求同的不二法門。

再者,我們往往自認為個人行事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正如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人築壇一樣,可是依然會遭受他人的質疑、誤解與批評,此時唯有不斷溝通、用心溝通,處世多一分圓融,考量並尊重別人的立場,如此才能成就美事,彼此建立。


作者: 陳錫民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