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76期2009年1月)
時勢評論:經濟蕭條中的平安

曾恩榮

耶穌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

貪婪經濟的制度性反撲


由美國次級房貸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經各國政府祭出各項強力穩定措施,暫時避免金融信心崩盤,但勢如海嘯之損害仍繼續擴散。以台灣為例,本身金融尚稱穩定,但股市劇降,經濟受全球連動影響,2008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由原預估之3.04%反轉為-1.02%,第四季及2009年第一季將延續負成長。

近年來經濟成長氣勢如虹,已成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具指標作用的出口金額,在2008年11月創下八年來首次負成長,出口與進口額都大幅下滑。

另從全球主要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歐元區等,陸續公佈2008年的第三季經濟指標和2009年一二季預測,皆顯示全球經濟已進入衰退階段,而且非短期可以復甦,步入經濟蕭條的情況儼然成形。

此次經濟波動為百年僅見,而全球普遍受創更是前所未有,這是貪婪經濟的制度性反撲:虛假的繁榮、氾濫的信用、貪婪的人性,將自由經濟的泡沫越吹越大,終被戳破;從次級房貸告急,戳破連動債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導致金融體系面臨瓦解危機,目前已嚴重衝擊實體經濟,而且方興未艾。

保羅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前六9),實在是完全貼切的寫照。

經濟蕭條中的平安


金錢遊戲破滅是咎由自取,但衝擊實體經濟,卻已波及一般人的生活,民生經濟嚴重受創。在未來的一段日子,百業不振,經濟蕭條的壞消息可能一波波襲來,很多人面臨收入減少、資產縮減,甚至失業走投無路,被倒帳求告無門……,生活的負擔、心靈的憂慮,氣氛逐漸彌漫,悲情一步一步展現。

我們全體信徒幸蒙主恩,有主真理教導保守,知道「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6-8),在豐足的經濟環境中,這些道理或許是耳邊風,在經濟蕭條中,則彌足珍貴。

我們在世,就有世上的苦難,但主說:「你們可以放心,我已勝了世界。」因為「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約十六33),苦難中有平安,這就是神兒女的寶貝。面臨經濟的衝擊,期盼主的應允,安定我們的心。

耶穌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主賜的平安,不是風平浪靜,而是,即或波濤洶湧,卻無憂愁,也不膽怯,因知主必有美意,情願照祂的意思成全。

靠主保守,無憂不怯是心靈平安、是經濟蕭條、物質縮減情境下的幸福。

掌握經濟蕭條的契機


其實,經濟的蕭條是一次正面的調整,讓一些貪婪的、錯誤的、不公義的經濟狀況,可以得到修正。掌握這次調整的過程,雖然在經濟上是辛苦的考驗,但我們靠主,在很多方面卻可以有正向的契機:

1.讓教會財務更健全

教會是蒙召信徒的集合,在教會裡團契、事奉。教會經濟運作,乃由信徒奉獻,協力聖工。經濟蕭條,信徒收入可能減少,理論上,教會財務也將告緊,但事實上,或許不然。

經濟蕭條中,我們應更謹慎教會財務運作,讓各項支出更合理,做神忠心的管家。同時,也要鼓舞勉勵信徒,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也重視神家的支應,堅持什一奉獻,主的家,必得充分供應。

由於信徒常因忽略而未充分奉獻,台灣總會通告台灣各地教會,於2008年11月1日安息日統一講述奉獻的道理,特別鼓勵什一奉獻。一個月來,各地教會顯示奉獻金額普遍增加(瑪三10),信徒感恩之心也更加增。

如此,教會財務可望益趨健全。而若有部分教會財務艱困,教會間應妥適幫補。

2.讓信徒信仰更堅定

經濟環境惡化,正好修正過往偏差的物慾追求。主耶穌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

當景氣繁榮、順利,反而遠離神,趨向世俗則陷信仰於險境。這是一個契機,轉身向神,必蒙看顧,信仰更加堅定。

3.讓貪婪經濟得到修正

實體經濟的成長發展是人類生產力的發揮,金融的操作原是以讓經濟運作順暢為要旨,但放任操作誘引貪婪,終致崩盤。經云:「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誠哉斯言。

此次,全球經歷一次痛苦的調整,社會會修正助長貪婪經濟的體系,但世人貪婪的本性,在惡者的操弄下,無法盡改,必將重蹈覆轍。

然而,切盼我們從蕭條中得到教訓,勿再隨波逐流,保守在主道裡,這是蕭條中有平安最大的意義。


作者: 曾恩榮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