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76期2009年1月)
真理論壇:【箴言釋義】第十八章(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邱義雄

本章與前章相同,反義對仗的句子已顯著減少,24節經文中只有5節是反義對仗句。本章作者比較強調社會的安寧,以及造成社會不安的原因,作者列出許多有關言語的箴言,可見引起社會不安是由言語而起,本章特別勸人要約束管制口舌、謹慎言語,不要胡言亂語。

1節: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與人寡合的人只關心自己;人以為對的事,他總要反對。

《思高譯本》譯為:與眾寡合的,只求私意;對任何指教,都表忿恨。

《呂振中譯本》譯為:離群索居的人逕尋求著托詞,對任何忠告暴發反感。

《當代聖經》譯為:自私的人,只顧自己的意願,卻憤恨所有的真智慧。

《新譯本》譯為:離群獨處的,只顧自己的心願;他抗拒一切大智慧。

本節原文模糊,含義混淆,各種譯本譯詞各不相同。從字面看來,是指一個離群獨處與眾寡合的人,孤僻自私,與別人老死不相往來。

處處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不願與人過共同的團體生活,我行我素,過其「曲高和寡」的生活。這種自以為是的性格,使他經常與人爭吵,人以為對的事,他總要加以反對,因此對任何指教,都表忿恨,憤恨所有的真智慧。

2節: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蠢人不管自己有沒有真知灼見;他只喜歡在人前自我表現。

《當代聖經》譯為:愚昧的人不喜歡明智,只顧大放厥詞。

愚昧人的本性不喜歡明智,對讀經、祈禱、敬虔事奉的事都沒興趣,只喜歡高談闊論,大放厥詞表露自己。結果在他笨拙的交談中,露出馬腳,讓人看出他的愚蠢糊塗,但他仍然洋洋得意,茫然不知。

愚昧人最大的失敗,就是不喜愛明智,自己不知卻以為知,他一切的表現,只是自己的醜陋與無知。

從下列經文可看出愚昧人的表現: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十五2下)、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十14下)、愚昧人的心彰顯愚昧(十二23下)、愚昧人張揚自己的愚昧(十三16下)、愚蠢人的笨拙欺騙了自己(《現代中文譯本》十四8下)。

3節:惡人來,藐視隨來;羞恥到,辱罵同到。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跟傲慢並肩同行;侮辱跟無恥形影不離。

《當代聖經》譯為:行事邪惡,必遭鄙視;為人無恥,定受譴責。

當惡人的詭計被人揭穿的時候,人將不齒,因而藐視他,他所到之處必定帶來辱罵與羞恥。哈曼因為末底改對他不跪不拜,就怒氣填胸懷恨在心,捐一萬他連得銀子入王的府庫,請王下令在亞達月十三日將猶大人全然剪除,殺戮滅絕。

他又立了一個五丈高的木架,要將末底改挂在其上。哈曼惡計不能成功,反帶著穿朝服騎在御馬上的末底改走遍城裡的街市,滿臉羞辱憂憂悶悶的回家。後來又被挂在自己所預備的木架上(斯三5-7)。這節箴言是哈曼最佳的寫照。

4節: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人的言語能成為智慧的源頭,深如海洋,清如流泉。

《當代聖經》譯為:智者的言語深博似海;智慧的泉源,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

《思高譯本》譯為:哲人口中的言語有如深水,又如洶湧的溪流,生命的泉源。

「深水」,可喻人心,因為「人心懷藏謀略,好像深水」(二十5)。言語的暴力,好比水性,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愚昧人的言語,只能成為罪惡的淵藪,如同波濤洶湧的深水,害人不淺。

智慧人的教導有極高價值,這是他長久的研讀經驗所得,他的言語深博似海,含有訓誨和啟示,能啟發人心,如同深水,永不乾涸,又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是生命的泉源,所以對人有莫大的裨益。

「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智慧人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十11,十六22,十三14)

5節:瞻徇惡人的情面,偏斷義人的案件,都為不善。

《當代聖經》譯為:不可袒護惡人,更不可冤枉好人。

《新譯本》譯為:在審判時,偏袒惡人、屈枉義人,是不對的。

《思高譯本》譯為:在判案時,徇惡人之私,加害於義人,實屬不公。

這是一句司法的箴言,勸告審判官要公正行事,不可瞻徇情面、收受賄賂、厚此薄彼、袒護惡人、冤枉好人、違反正義、屈枉無辜。

摩西囑咐當時的審判官:「你們聽訟,無論是弟兄彼此爭訟,是與同居的外人爭訟,都要按公義判斷。審判的時候,不可看人的外貌;聽訟不可分貴賤,不可懼怕人,因為審判是屬乎神的。」(申一16-17)。

約沙法王勉勵即將就任的審判官:「你們辦事應當謹慎;因為你們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判斷的時候,祂必與你們同在。現在你們應當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代下十九4-7)

6-7節: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

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言多必失」,尤其是愚昧人老愛開口,說了不該說的話,因而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愚昧人因他的愚昧輕率發言,不但得罪他人,也給自己帶來麻煩,使他招惹別人的忿怒,這是自取敗壞,他的嘴成為他生命的網羅。

這兩節也告訴我們要謹慎言語,「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箴十19,十三3)。

雅各勉勵我們:「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在百體中舌頭雖小,卻能說大話,舌頭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三2、5-6)。言語招尤,豈可不慎!

8節: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這則箴言在「二十六22」重複一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閒話有如珍饈美味,一進口就吞下去。

《當代聖經》譯為:流言就好像可口的美食,人人愛嘗。

《新譯本》譯為:搬弄是非的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臟腑。

「傳舌人的言語」是搬弄是非的閒話,也是一種毀謗人的流言。「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傳舌的,離間密友」(十一13,十六28)。傳舌的人說的津津有味,而且具有煽動力,如同可口的美食,使人樂意接受,聽的人容易相信,深入心中。

「老饕」聞香下馬,閒言閒語有如佳餚美饌,令人垂涎三尺,許多「老饕」非常喜歡那些加油添醋的閒言閒語「路邊新聞」。

試想,這些話對人有益、能造就人嗎?如果是搬弄是非的閒話、謠言,則製造紛爭,離間密友,更如毒藥,造成潰爛創傷。記住: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箴二十六20)。

9節: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懶惰跟浪費無異難兄難弟。

《當代聖經》譯為:游手好閒的人,與從事破壞的人沒有分別。

「做工懈怠」就是懶惰工作,游手好閒。「浪費人」就是不善用時間、金錢,揮霍無度。這兩種人的結局都是貧困潦倒,一無所有。

懶惰跟浪費無異難兄難弟,好吃懶作又好酒貪食,其結局當然坐吃山空、窮途末路。因此,交友要謹慎,「好飲酒的,好吃肉的,不要與他們來往;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好睡覺的,必穿破爛衣服。」(箴二十三20-21)

智者告訴我們:「諸般勤勞都有益處。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十四23,十三4,十4)。智者不遺餘力的斥責懶惰人,在《箴言》中先後達十多次(六6-11,十4-5、26,十二24、27,十三4,十五19、24,二十4,二十一25,二十二13,二十四30-34,二十六13-16)。

保羅勉勵我們「殷勤不可懶惰」(羅十二11),螞蟻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收割時聚斂糧食,人若游手好閒,懈怠工作,真是連螞蟻也不如(六6-11)。

10-11節: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在他心想,猶如高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如堅固堡壘,義人投靠,便得安全。有錢人以財富為城牆,以為它又高又牢,能夠保護自己。

《思高譯本》譯為:上主的名號,是堅固堡壘;義人投入內,便得安全。富人的財產,是他的堅城;在他的意想中,像座高牆垣。

古代的城市,除了有護城的城牆、碉堡、城樓,還有護城河阻礙敵人攻城。在城中的高處還有一座堅固的堡壘,當敵人破城攻入之後,可以逃進堡壘中保全性命。

這兩節經文是將倚靠耶和華的人和倚靠錢財的人作比較。作者以譏諷的口吻嘲笑那些倚仗自己財物的人,他們以為「錢能叫萬事應心」(傳十19下),有了錢財就不需要靠神,財富是牢不可破的高牆,能夠保護自己。

財富的確能使人得到許多利益,但錢財絕不是萬能,因為「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詩四十九6-7),「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不能使心裡知足,也不能使肚腹飽滿,因為這金銀作了他們罪孽的絆腳石。」(結七19下)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倚靠耶和華勝過倚靠錢財,靠神勝過靠人。

請聽猶大地人所唱的詩歌:「我們有堅固的城。耶和華要將救恩定為城牆,為外郭。敞開城門,使守信的義民得以進入。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祢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祂使住高處的與高城一併敗落,將城拆毀,拆平,直到塵埃。」(賽二十六1-5)

12節: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上一句與十六章18節說法相反,下一句則重述十五章33節下半節的話。

這則箴言與我國古代明哲「滿招損,謙受益」的教訓,極為相似。人心不可驕傲,因為「驕傲來,羞恥也來」(十一2),驕傲必定帶來敗壞,因為「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十六18)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以烏西雅王為例:他在國家富強的時候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祭司亞撒利雅率領耶和華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隨他進殿去勸阻,烏西雅就發怒,手拿香爐要燒香。

當他向祭司發怒的時候,耶和華使他額上忽然發出大痲瘋。大祭司亞撒利雅和眾祭司看見他額上發出大痲瘋,就催他出殿,因為耶和華降災與他。烏西雅王長大痲瘋直到死日,因此住在別的宮裡,與耶和華的殿隔絕。他兒子約坦管理家事,治理國民(代下二十六16-21)。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末底改謙卑得尊榮: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救了王的性命。

當時王沒有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末底改救王有功,雖然沒有賞賜,他卻毫無怨言。後來得到王給他尊榮,穿王的朝服,戴王的冠冕,騎王的御馬遊街。結束之後,末底改仍回到朝門上班(斯六1-14)。



作者: 邱義雄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