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76期2009年1月)
靈修小品:當愛成了重擔

Charly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約壹四7)。

愛是神所交付給我們最重要的使命,也是最大的恩典,信仰的基礎就是建立在愛上;如果沒有愛,我們的信仰就沒有了意義。愛是不自私,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好處來幫助他人,但有時候這樣的愛,卻讓我們感到負擔好沉重。

當我們放心不下家人時,愛變得好沉重;當我們需要休息,卻又必需花時間在別人身上,此時,愛也好沉重;當有許多煩心的事,又得傾聽別人的牢騷,這時候的愛,一點也不輕省。沉重的感受,甚至讓我們快要窒息,希望能將這分愛暫停一下,讓自己喘口氣。

「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9-30)。愛要改善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能在耶穌基督裡享受安息,而不是要成沉重的負荷。

當愛成為重擔,我們必須開始靜下來思考:這份愛中到底出了什麼錯?!「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9-10)。

愛要能分辨是非,需要有判斷是非的智慧;沒有智慧的愛容易犯錯,愛若沒有知識,對人對己都可能是沉重的包袱。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


有個姊妹考上了國立大學,當地教會安排大學生幫忙孩子作課後輔導,目的是幫助教會中較弱勢的學生,而這個姊妹也把握機會參加。她很認真的為孩子準備課程,當教會和學校的事情忙完之後,她還要利用剩餘的時間準備課輔的教材與測驗題目。

每星期約定的時間一到,不論是颳風還是下雨,都會趕去幫學生上課。有時候學生家長另外打電話請她來,她也很樂意,但是她發現,同時間,孩子的爸爸媽媽卻出門看電影了。

幾次之後,這姊妹心裡很不是滋味,有種被充當保姆的感覺,原本參加課輔的用意是出於愛心,可是卻有種愛心被消費的感覺。這個姊妹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如果從此不去幫忙課輔,擔心自己的愛心最後只是虎頭蛇尾。在與哥哥討論之後,了解到愛心應該是付出給需要的人,而不是給想要的人。

其實這個家長是有時間陪孩子唸書,也有經濟能力帶孩子去補習或是買參考書籍,可是卻利用別人的愛心來圖自己的方便。雖然自己白天要上班很忙碌,可是來幫忙的姊妹同時有學校的功課和教會的工作、校園團契的事情,忙碌的程度不比這個不負責任的家長來的少。

家長寧願看電視也不願意看孩子的作業,寧願出門看電影也不願意花時間陪孩子成長,反而將責任推給有愛心的課輔老師;這個姊妹沒有必要擔負這樣額外的重擔。

付出愛心之前先想想,這是滿足別人的需要還是想要,才不會等到負擔太沉重了,才發現自己的愛心原來只是瞎忙一場。「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林後八12-13)

釐清責任歸屬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愛人,特別是對於與我們有關係的人,常常不求對方的感激。事實上很現實的,我們的愛心也往往得不到感激,反而被視為理所當然,尤其是當這種愛的相互關係變成一種常態與習慣,便失去了原本的價值,是一種沒有意義又揮之不去的包袱。這不是要叫我們不要努力愛人,而是在愛人的時候,需要多用智慧,將愛心經營得恰到好處。

人們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責任放在別人的身上,而家長也容易把孩子的功課責任放在老師的身上。

內人在國中教書,最常聽到的話就是:「老師!我的孩子放學都不寫作業,幫我管管他;老師!今天幫我載孩子回家」。聽過最誇張的是家長說:「老師!我的孩子昨天跟我吵架,今天幫我修理他。」於是教養變成老師的責任。

孩子功課退步,責怪老師沒有教好;孩子習慣不好,責怪老師沒有教好;孩子交壞朋友也責怪老師沒有管好。但是不可避免的,將來教育的成果完完全全是由家長和孩子承擔,絕不會由學校的老師來承擔。

年輕人也喜歡把兒女的養育責任放在老爸老媽的身上。有一個同事在辦公室裡是出了名的自私,她跟男友籌劃結婚的事情,婚期越近就越常聽到她抱怨的聲音。有一次她與大家吃飯,又抱怨起她未來的公婆不願意幫她照顧孩子,一開始大家還不作聲,因為她的脾氣很大。

後來就有人沉不住氣了:「為什麼妳公婆就要幫妳帶小孩啊!」她就氣著回答:「他們退休沒有事做,我有工作要忙啊!本來就是應該公公婆婆帶小孩啊。」

大家聽了受不了便說:「老人家辛苦了一輩子,退休想出國玩可以吧!想窩在家裡清閒度日可以吧!想要好好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可以吧!為什麼他們要幫妳帶小孩,我看全天下最自私的人是妳吧!」同事忍不住大加撻伐。

早期的一代,要背負奉養父母的責任,又要盡教養兒女的義務,稱為三明治的一代。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忙碌到自顧不暇,往往沒有辦法善盡奉養父母的責任,連教養兒女的責任都放在父母身上。上一代好不容易拉拔兒女長大,接下來又要肩負起養育孫兒女的連帶責任。

《詩篇》一二七篇裡面提到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這是給父母親的產業。老人家基於疼愛兒女的想法,不忍現代年輕父母生活忙碌,往往答應兒女祖代母職的要求。但事實上,人一生的歲月中各階段最適合從事的事情都有一定的順序,最適於生育的年紀是二十到三十歲,過了就不適合生育孩子了。

同樣的,撫養教育孩子也有最適合的年紀,超過年紀又勉強教養孩童,容易變成溺愛或疏於管教,給予孩子的刺激不足造成學習障礙,甚至有學術調查研究,隔代教養家庭較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認同障礙。因此,自己的產業應當盡量親手耕耘。

因為愛而去擔當了別人所應負的責任,雖然出發點是一片善意,但這樣不僅對自己是一種沉重的負荷,對他人也是損過於益。將對方的責任還給他自己來承擔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才是愛在智慧裡的表現。

把產業還給小孩的父母,責任還給需要肩負的人,雖然受託者可以幫忙照顧,但絕不是承攬所有養育的責任。相同的,也不要去干涉孩子教養的方式,逾越職責的去干涉別人的產業,這樣也是不對的。

人際相處的平衡點


有一對優秀的弟兄姊妹交往一陣子後,弟兄出國進修,在國外的這一段時間雙方都利用電子郵件保持聯絡。好不容易這個弟兄學成歸國,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本來應該很順利的準備談婚事,可是後來兩個人去找教會執事,表示可能沒有辦法繼續交往下去。

執事很驚訝的找了兩個人個別約談。問弟兄愛姊妹嗎?弟兄說:「愛」,問姊妹愛弟兄嗎?姊妹也說:「愛」,那兩個人都相愛,怎麼會分開?談話後才發現原來問題的癥結在於,弟兄剛回台灣,進入大公司,生活、工作都還在摸索中,每天非常緊張忙碌,但姊妹因為弟兄回台灣了非常開心,經常打電話給弟兄,下班後還要求弟兄一定要見面。

而且弟兄必須等她,如果弟兄晚了,她就會發好一陣子的「公主脾氣」。弟兄因為工作還沒有上軌道,無法事事配合讓姊妹順心如意,她就經常藉故鬧脾氣,精神虐待這個弟兄。

執事了解事情的癥結後,他就約「公主姊妹」開導一番,告訴她:「不論弟兄再怎麼愛妳,但是他不是妳的垃圾桶,更不是妳的出氣筒,兩個人不論多相愛都需要找出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一定會有一個人比較孩子氣,另一個人包容對方多一點,但是愛就是彼此包容、互相扶持,若只有單方面的付出,這樣不是愛,是佔有、是虐待。」

姊妹後來能夠虛心接受,兩個人將自己倒空重新認識一次,重新相愛一次,最後順利的步入教會的紅毯。

很多事情,我們寧可默默的忍受我們的家人、朋友、伴侶,不是因為我們對對方的愛有多偉大,往往只是因為忍受比溝通容易,但是配合與忍受是不能填補對方心裡的空洞。溝通與適時的拒絕是唯一的方法,藉著禱告與信靠建立在愛中互相信任的新關係。

自私的人只會利用別人的愛,讓對方產生錯誤的罪惡感和內咎心理,以為百般遷就可以使自私的人得到滿足。事實上,不懂得知足的人不會因此而滿足,也不懂得感激。就好像螞蟥的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永遠沒有說夠的一天(箴三十15)。

神要求我們彼此相愛,要我們愛鄰舍如同自己,但神沒有賜下命令,要我們討身旁所有的人開心,只要我們討神的開心,實踐神給我們的使命。

神已經賜給我們喜樂了,如果對方不願意的話,我們沒有辦法要求別人跟我們一樣喜樂,但我們也不容許別人因為自己不快樂,而奪去我們心中原本滿足的喜樂,因為我們的愛不是用來討別人開心的。

讓孩子獨立的養成教育


有個故事說,一對夫妻只生了一個男孩,他們非常疼愛這孩子,給他用最好的東西、讓他進入最佳的就學環境。孩子從學校畢業之後,父母發現這個孩子不願意出去工作,就算去工作也對新公司嫌東嫌西,然後又離職回家。

每天在家裡什麼事情也不幫忙,寧可窩在電視、電腦前面當個宅男。任憑兩個老人家怎麼規勸,他都不願意去找工作,最令這對夫妻生氣的是,當他們責備這個兒子時,這兒子完全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反而很喜歡現在的生活。夫妻倆氣得快要生病,便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協助。

他們把所有的問題都告訴心理醫生,醫生卻回答說:「你們的孩子的確一點問題也沒有!有問題的是你們兩個!」老夫妻聽了快要暈倒。

醫生又解釋說:「他一點問題也沒有,是因你們夫妻倆把他的問題都變成了自己的問題。」所以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問題還給孩子,經濟、居住及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他自己處理,這樣他才能夠承擔起所有的責任。

教會裡有很多年輕的爸媽,小孩子跌倒的時候,即使是心疼,也不會馬上過去扶孩子起來「秀秀」,都是站在旁邊鎮定的說:「來!自己站起來。」

因為大家都知道,扶起來的孩子以後會是個哭鬧不停的孩子,這個原則對小孩子有效,對許多的大人也有效,甚至在信仰生活中神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因為「愛」就是讓孩子自己站起來,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面對教會中的工作


在教會中,我們也常常覺得事情好像多得做不完,原本是屬於安息日的一天,卻變得有一點點不得安息,可是聖工豈是可以推辭的嗎?保羅在「林前九17」說:「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責任既然已經託付了,豈可以推辭呢?

的確!聖工是神交付的責任,人不可以推卸,但即使是作聖工也有節制的功課,在許許多多的聖工當中,我們也要依照輕重緩急列出優先順序。

教會中有許多學生對教會聖工非常熱衷,所參與的聖工層面與廣度甚至比許多弟兄姊妹還多,舉凡宗教教育、高級班、大專團契、小區詩班、課後輔導、崇拜事奉、葡萄園、生命教育體驗營都努力去接觸。

很多學生暑假沒有回家,參加山輔,又接了兩三梯次的學生靈恩會,整個暑假都忙到一、二點才睡,為主大大的熱心,但這樣子真的忙得過來嗎?

有的學生精疲力竭,學業退步到留級邊緣,有的學生忙到上氣不接下氣,信心搖搖晃晃的又累又受傷,這樣為主熱心真的可以把所有的聖工作好嗎?反而顧此失彼而開天窗。沒錯!作聖工也需要節制,需要衡量自己的時間與能力。

並且很重要的是,安排聖工的時候需要預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和家人。「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三4-5)

經營自己的生活,使家庭和諧,生活知足而喜樂,這樣才能夠榮耀神。倘若家庭亂糟糟的,孩子的習慣和教養都不好,就算每天在教會裡忙,不僅不能夠榮耀神,反而會使聖工受到質疑,所以在聖工跟生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便是服事中的節制之道。

一個健全成長的教會,提供各式各樣服事的機會,讓每個弟兄姊妹有機會參與服事。相反的,一個不健康的教會,增加了許多重複的活動與工作,責任卻總是落在少數幾個較活躍的人身上,於是工作的成效不彰,勞累與負擔卻是加倍的。

即使是教會中的工作也需要列出優先順序,檢討工作的同質性與必要性,集中事奉的方向重心。因為力散則弱,只有同心協力下,神的力量才加倍的與我們同在。

我們在愛中擔負了許多的責任與使命,在愛中我們的收穫往往比付出更多,但是愛必須建立在智慧與判斷上,歸納幾個重點:

1.愛是分擔別人的不足,而不是承擔別人的責任。
2.付出愛心之前要先設想這件事的適切性與必要性。
3.愛不求公平,但總有個平衡點。
4.讓孩子學習獨立。
5.當愛心成為了重擔,要列出優先順序,有所取捨。
6.愛是我們的使命,節制與平衡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願所有的弟兄姊妹在愛心的追求上,滿足且適快。


作者: Charly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