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對觀福音書)
第參章 主耶穌在加利利傳道

第一節初次初加利利傳道

十八.                  首先在加利利(太四1217;可一1415;路四1415)

1.        歸回加利利:路加福音的『回到加利利』與馬太、馬可福音所記的『約翰下監以後』等語看來,初選門徒,首行之神蹟,與尼哥底母談話,暫留於猶太等,只記載於約翰福音(約一19─三3)

2.        以迦百農為傳道中心:『迦百農』是通地中海或東方各國的要路。是一個外邦雜居之地,才被視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加利利人多半不信真神,道德敗壞,竟如坐在『黑暗裏』與『死蔭之地』(太九36)

3.        主宣道的第一聲:『日期滿了』,神施拯救的日期已近。進神國的條件:悔罪、信主而領受水靈二浸。待望神國已久的猶太人聽見『神的國近了』,是何等的興奮啊!

十九.                  主耶穌被本鄉厭棄─於拿撒勒(路四1630)

1.        主周遊傳道時,來到故鄉拿撒勒村,安息日進猶太教會堂。當時禮拜的順序:先讀部份的申命記;第二次才讀先知書。此時主所讀的是以賽亞六十一章厔二節。

2.        『主的靈在我身上』:凡受過聖靈應有的使命:傳福音給心靈貧窮的人(太五3);釋放被魔么或罪所擄的(加三22;羅三23);不識神及永遠福氣的心靈瞎子(林後四4),能看見救恩;從罪解放得自由(太一一28;賽五八6);報告為罪奴的得蒙釋放的禧年來到(利二五817)

3.        『這話應驗在你們耳中』:舊約聖經預言主是彌賽亞,因祂降生已應驗!也要應驗在真教會的身上(林後六2)

4.        祂家鄉的人不信祂,才引兩點歷史實事責備他們的錯誤:(1)列王紀上十七章八至十六節;(2)列王紀下五章一至十四節。

二十.                  選召四位使徒─於迦百農(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

1.        首先選召的使徒: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等。他們本來是約翰門徒(約一2942),後來離約翰去操舊業,直到主選召他們(路五111)

2.        『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在偉大的主跟前,知道自己的微小、不完全、……(參考:賽六5)。他們從約翰的介紹先信主,今才被召參加救靈的工作;卻勇敢地捨去生活的工具,並將父親交托主而獻身(路九5962)

二十一.          行在迦百農的神蹟(太八1417;可一2134;路四3141)

         主召四使徒的次日,進入迦百農會堂,趕鬼、醫病。

1.        趕逐污鬼:『污鬼的精氣』(a spirit of demon unclean),呂譯『污鬼底靈』,是魔鬼的靈所附的精神錯亂者。魔鬼也信有神的存在,且認主為『神的聖者』(參考:雅二19)

2.        醫西門的岳母:主用斥責使她的熱退,她為要表示感謝,馬上起來服事他們。彼得有妻室,記在哥林多前書九章五節。

3.        醫治其他病人:等待『日落的時候』─安息日已過,才敢來找耶穌。可見上列兩件神蹟,使主的名聲傳遍。祂的适帶有能力,才『共用一句話』而己!『被鬼附的』:是一種精神病者,雖現代醫術不相信有鬼所附的思想,事實卻有醫學無法說明的事。以賽亞五十三章四節的預言應驗於此!『按手』是神醫的一種方式;也表主的愛,並祂將全靈貫注在病人身上。主要的是健全人的證言,而『不許牠們說話』。

二十二.          周遊傳福音─於加利利省(太四2325;可一3539;路四4244)

1.        『到曠野那裏禱告』:祈禱的主,常在天未亮、早晨、整夜擇安靜的地方,為工作禱告(路五16;六12;九1828)。加利利海東南的十個城市的總稱─『低加波利』。

2.        祂到各城各鄉去,『在會堂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四23)

二十三.          潔淨大痲瘋─於加利利省(太八14;可一4045;路五1216)

1.        馬太八章一節:提到『耶穌下了山』,馬可、路加福音均無此語;並從事情的前後看,應該是發生在加利利週遊傳道時(太四23)

2.        聖經以大痲瘋為不潔淨之病,需要隔離(利一三4546),是不治的病,也會傳染。聖經以此表徵「人所犯的罪孽」。

3.        『主若肯,……』:表示他的謙卑與絕對信主的權能;結果蒙了恩典。為何主禁止他不要告訴人?祂不是單醫治肉體而來,也為要防止百姓的纏擾。

4.        卻需要給祭司察看並獻上禮物,才能進入人群(利一四332)

二十四.          醫好癱瘓病─於迦百農(太九18;可二112;路五1726)

1.        癱子被抬到主前:主以迦百農作為傳道的根據地,才有『自己的城』之稱。從『拆了房頂』看來,抬病人的四個朋友與病人同有一個信心,才能蒙恩。『你的罪赦了』:主先宣告他的罪得赦,為蒙恩的第一步驟。

2.        與律法師正面衝突:律法師以為神以外無人能赦罪,才看為是褻瀆神的言語。主宣言祂有赦罪的權柄。

         主所行的神蹟,是「祂的兒子」的無聲見證。

二十五.          召馬太為門徒─於迦百農(太九913;可三1317;路五2732)

         此事是醫好癱子那天或次日。

1.        召馬太為門徒:稅史是從羅馬政府包辦捐稅,而向猶太人搾取;才被憎惡、卑視、看為罪人(太一八17;參考:太二一31)

2.        馬太設筵請客:馬太被召的兩三天後,設離別筵,也使稅吏們有機會聽主的教訓;才被文士、法利賽人攻擊。主設比喻之意義:病人或罪人才需要主的愛!引自何西阿六章六節的真意:「慈愛憐憫的心,較宗教上的儀式為重要。」(箴二一3)

二十六.          論禁食─於迦百農(太九1417;可二1822;路五3339)

1.        論禁食:法利賽人以禁食為宗教上的苦行,每年有禁食日之外,每週一及週四也有禁食(參考:路一八12)。施浸約翰的門徒禁食是為:傳義道,勸人悔改(太二十32)。主的門徒不禁食,被視為奇怪,主才設比喻:新郎的主被釘十架時,悲嘆才需要禁食(參考:賽五四5;啟一九7)

2.        新舊難合的比喻:『新布』原文是『未漂過的布』(呂譯),指主所傳天國的福音。重儀文與遺傳的律法主義的猶太教,是『舊衣服』。馬太、馬可福音均說:新布會撕破舊衣服;但路加福音卻說:新衣服與舊衣服,本來是完整的兩件東西,乃採新舊的宗教之折衷主義,是無法協調的。『新酒』會膨脹,容易帶破已硬化的『舊皮袋』。均指不要強要主的門徒,去實行形式的禁食。另一比喻的陳酒與新酒。約翰的門徒及法利賽人,仍以『陳的好』而不聽主的福音。

二十七.          論安息日的主─靠近迦百農(太一二18;可二2328;路六15)

         主耶穌與法利人的衝突事共四件:(1)行赦罪權柄;(2)與稅吏同坐席;(3)主的門徒不禁食;(4)主的門徒行安息日止之事等。

1.        門徒於安息日吃麥穗:根據申命記廿三章廿五節,神顧及旅客、貧窮人。猶太教的法典(Talmud),可判這時之主的門徒:犯收割與磨穀的工作。

2.        以大衛的事解答:猶太人尊敬的大衛們吃陳設餅(撒上二一6),卻不敢判他的是非。但,主是注重律法的精神!

3.        祭司犯安息日不算有罪:祭司於安息日供職,不算犯罪(民二八910)。比殿更大的主於安息日所行的,更不算有罪了。

4.        勿將無罪的當作有罪:主引何西阿六章六節責備他們:倘明白先知的意思,當看重正義、憐憫,也能體貼飢餓的門徒。

5.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安息日乃人得福並享受安息而設立的(創二23)

6.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既然安息日是為人設立,那麼救主是安息日的主;當遵祂的旨意,才是真正守安息日的方法。

二十八.          醫枯乾了手的人─於迦百農(太一二914;可三16;路六611)

1.        敵人的窺探:文士、法利賽人,為要控告主犯安息日的把柄,以可否治病來窺探祂。

2.        以救羊之例反駁:既然安息日可以行善,那麼人比羊貴重得多,何以不可?

3.        以安息日行善與惡為反駁:安息日不救人變為害人,等於加害人的罪(雅四17)

4.        醫好枯乾了手的人:主憂愁他們的硬心,不同情病人而以怒目看他們之後,命令那人伸手來,隨時得復原。

5.        敵人的陰謀:彼拉多而擁護希律王的希律黨人,在宗教上及政治上立場不同,卻為反對主耶穌而合作起來(參考:路二三12)。他們商議,以出埃及記卅一章十四節的規定來除滅主,以為對信仰是忠心的;但他們的判斷已失去了其正確性了。

第二節 二次於加利利傳道

二十九.          聖名傳遍四周─於加利利省(太一二1521;可三712;路六1719)

1.        眾人聚集到主前:主的教訓及所行的神蹟,已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才到主前來求醫和趕鬼。主當負十架之時未到,才避開到海邊或站在一塊平地上。眾人不等待主伸出手去摸他們;是他們先伸出手來,結果也得到醫治。

2.        禁止顯祂的聖名:百姓中有要祂來參加獨立運動,主才禁止傳祂的名或顯露祂的名。

3.        以賽亞的預言:是以賽亞四十二章一至四節的預言。內容如下:「祂有能力、權柄,可以制伏反對者;但卻緘默,反用慈愛、憐憫的心,施恩給百姓,連外邦人也要蒙恩。破碎的靈魂或只剩下幾分的良心的,祂仍憐憫、看顧(太一一2829)。現今雖准許魔鬼工作,終局真理、正義─神的道要得勝而出現神的國。」

三十.                  選召十二使徒─於迦百農(太一○24;可三1319;路六1216)

1.        選召使徒:為要選出使徒之大事,而上山整夜禱告;與馬太五章一節所記的同一個山?『十二個人』是倣十二支派而選召十二使徒。「三」是屬天的數目(參考:王上八27;林後一二2),「四」是屬地的數目(參考:啟七1);其相乘的「十二」是重要的數目。『使徒』(Apostle)有「奉差遣的」、「全權大使」之意。其資格:跟過主;由主選召;看見主復活;為主復活作見證等(路二四48;徒一822)。復活後的主特選的保羅、巴拿巴及主的兄弟雅各等,都有使徒之稱。使徒職在教會裏居首位(林前一二28)

2.        十二使徒的名:可分為三班,第一班: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等。第二班:腓力、巴多羅買─與拿但業同一人(約一45)、多馬、馬太等。等三班:雅各、達太─雅各之子猶大(路六16)、西門─愛國黨員(參考:徒五37)、猶大─只有他是猶太人,其餘的十一個人均是加利利人。

三十一.          登山寶訓─靠近迦百農(太五─七;可四21;九50;一一25;路六2049;八16;一一249133336;一二2234、一四3435;一六13)

         從內容可分為甲、乙、丙等三段:

. 關於天國民的特性與職務

1.        登山垂寶訓:為要發表重大事,才珍重地有『開口教訓』一詞(參考:徒八35;一○34)

2.        天國民的特性與職務:

特性:論八福(太五312;路六2026)

 a.      虛心的人有福了:『虛心』(the poor to the spirit)一詞,原文上有「貧窮如乞丐的心靈」,或呂譯『心靈貧窮的人』之意,這樣謙卑的人(賽五七15、六六2);現在天國要出現在他的心靈(路一七21);將來要承受永遠的天國(太二五34;雅二5)

 b.      哀慟的人有福了:為自己的罪(詩五一17),或世界皂罪惡而哀慟的人;現在由主罪得赦而有喜樂與欣慰(約壹一78);將來主要擦去他的眼淚(啟七17)

 c.      溫柔的人有福了:心平氣和、寬容饒恕人的(多三2),是在神前寶貴的美德(彼前三4):如神賜迦南地給選民為產業,現在能在屬靈的王國裏;將來要承受天國永遠的產業。

 d.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渴慕基督的義的人(約壹二1),要得到飽滿的恩典(詩六三56;一七15)

 e.      憐恤的人有福人:同情體貼人的人(詩四一1;雅一27),必蒙神與人的憐恤(箴一九17)

 f.       清心的人有福了:藉主血潔淨的人(徒一五9):現今以心靈見主;而將來必親眼見神(弗一18;林前一三12;約壹三2)

 g.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和平的神(林後一三11),留下平安與我們(約一四27),我們能勸人和好;也引人與神和好(林後五1719);此人得稱為神的兒子之最大尊榮,且與神成為父子的關係!

 h.      為義受逼迫的有福了:為主受逼迫的人(彼前四14)─因為魔鬼支配的罪惡世界恨光、逼迫義人(提後三12);應得天國為報賞(帖後一35)

職務: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太五1316;可四21;九50;路八16;一一33;一四3435)

 a.      世上的鹽:信徒的信德等於鹽的特質之鹹味,應美化社會,絕不可被惡俗所同化而被主所棄(啟三1)

 b.      世上的光:神是光,信徒也要成為照亮黑暗社會的光(腓二15)。如造在山上的城,燈臺上的燈(帖前五5),發出聖靈的光輝,才能榮耀神!(彼前二12)

. 天國與舊約聖經並文士、法利賽人的關係

1.        闡明主與律法的關係:主來反倒要充實完成舊約的律法和先知的教訓!世界的末了,律法仍不廢,甚至如一點一畫─細微之點─也要成全(羅八3)。律法雖有大小或輕重之別,均有服從遵守之義務,也均是要緊的!(參考路一六10)。文士、法利賽人看重法的儀文及外表(太二三2336),神卻重視內心的義(路一六15)及律法的精意。

2.        律法的真義和法利賽人:

 a.      不可殺人:『只是我告訴你們』一詞,可以看出主站在立法的權威者地位來宣告:將殺人的律法按精意成全的是祂!動怒等於殺人(約壹三15),難免受審。審判有三:○在地方法庭(the tribunal)─由七人審判官組成(申一六18)。○由祭司長、長老、文士等七十二人組成的公會─呂譯『譯院』(the Sanhedrim)。○地獄的刑罰等。─『地獄』(Gehenna)一詞由聖城西邊的『欣嫩子谷』(The valley of the Son of Hinom)轉化來的(耶七3132)

 b.      按申命記十六章十六至十七節,獻祭時有懷恨朋友在心,是不合宜的(詩六六18;可一一25)。羅馬法律准許原告與被告可在路上談和,以免小衝突導致大罪。

 c.      不可姦淫:利未記廿章十節禁止與鄰舍人妻行淫,但主意車裏的淫念也禁止。

 d.      根據申命記廿四章一節,雖准予交出休書;主卻不許可(太一九112)

 e.      不可起誓:古代禁止起誓(利一九12),並說不可食言(申二三21;民三○2);主卻說:『甚麼誓都不可起』。如果為要掩蓋其不誠實的一個手段……(雅五12)

 f.       不可報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司法上的律法(出二一2425;利二四1920);百姓卻利用於自己的報仇,是違背舊約的原意(箴二四29)。戒積極作對與報仇,當以善意、愛心對待人(羅一二1921)。勿以暴返暴!

 g.      愛仇敵:『鄰舍』(the neighbor)應指同族、同道的人(路一○2937)。舊約聖經只有類似『恨你的仇敵』之句而已(申七23;二三6;二五19)。主是愛仇敵的模範者!(路二三34)。在愛的事上只得以完全像天父(約壹四17)

. 進入天國的道路

1.        天國民的善行(太六118;可一一25;路一一24)

 a.      諸言:一節是至十八節的諸言。

 b.      論施捨:吹號的公開行善,是要得人的榮耀並帶有誇口之意在。『假冒為善』在原文上是「唱戲的」─呂譯『像化裝扮演的人』(like the hypocrites do),乃內心與行為不一致。『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放棄榮己的念頭之一個俗語。

 c.      論禱告:『進你的內屋』與田野(創二四63)、床上(詩六6)、山上(太一四23)、房頂(徒一○9)等,都是適合禱告的安靜地方。應關上心門而全心全靈禱告!『重複話』如:佛教徒今「南無阿彌陀佛」(Namah Amitabah);天主教徒計算念珠念「主禱文」(the Lord’s prayers)、「聖母頌」(the praises of Arv Maria)等,是看重禱告的量,而忽略禱告的質。

         主禱文:太六章九至十三節;路十一章二至四節

主的模範祈禱文,分為前三條為神;後三條為人的部分。

關於神的部分:

『我們在天上的父』:至高的造物主(賽五七15),又真又活的父神,與信徒有父子之關係(約一12;羅八14)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人人當尊神為聖(利二二32),以好行為榮神的名(太五16)

『願你的國降臨』:世界雖在撒但支配下,神國是基督的國度(啟一二10),乃靈臨在的地方;也是神的統治─信徒的心(路一七2021);完成的教會(太一二28;弗二19)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旨意是願萬人得救及永遠的天國出現(提前二4)。卻有撒但的阻礙(羅一13),當克服肉體情慾而順神旨意者禱告(羅一二2)

關於人的部分:

『我們日用的飲食』:每日的靈肉的糧食(約六27;耶一五16)

『免我們的債』:『債』與『罪』同字義(路一一4)。我們欠神的債,藉著主的寶血已免了。但未完全的我們(林後一三11),時有過錯,都是欠神的債。必須筅行免弟兄的債,才能得神的赦免(太六1415)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試探』(temptation)與『試煉』(trial)在原文上是同一個字;但神不試探人(雅一13),如約伯神讓他受試煉是有的。既知我們的軟弱,當求神『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是對的!

         在古卷才有『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這一段(參看:路一一24)。神如聽上面的禱告,就顯明國度(詩一四五13)、權柄(太二八18)、榮耀(約一二28)全是父神的。『阿們』是指誠心所願之意。

 d.      論饒恕人:是馬太六章十二節的附加說明。如不饒人的過犯,證明休尚未悔過(參考:太一八2335)

 e.      論禁食:法利賽人以禁食作為敬神的表現,而故意顯在人前得榮耀。悔罪求恩時,應穿麻衣禁食(拿三5),不許假冒(參考:賽五八38)

2.        勿依靠錢財(太六1934;路一一3436;一二2234;一六13)

 a.      論積財於天:積財不是錯,但只為自己積儹是不對(路一六1921)。結果必遭虫、銹、盜賊之害。世上的財寶雖在天上沒有價值(啟二一1821),耐它拿來作善事,在天上才有用的(路一六912;林後九9;提前六19)。當積財在天,使你的心時常向天父!

 b.      論心裏的光:暗夜用來照路是燈,用樣引導人行走的是眼睛。如果心眼─裏頭的光─黑暗,就無法分辨善惡(箴四2327)。『不能事奉兩個主』是格言。

 c.      勿憂衣食:無需憂慮飲食與衣裳,而主在廿六至卅節引例證:○天上的飛鳥,不種、不收、不積蓄;天父尚且養活它,何況你們?(伯三八41;詩一四七9)。○野裏的百合花,不勞、不紡;神還妝飾它較所羅王還美!你們需用的天父知道,且必預備(林後一二14)。『神的國』:乃聖靈的教會及被聖靈充滿和個人;也是被聖靈所支配的地方。『神的義』乃神看為正的事。如先求這些,屬物質的便一無所缺(詩三四910;可一○2930)。『明天』是代表「將來」,將來的事當交托神(雅四1314)。也不可把明天的困難,接到今天來憂慮。

3.        不要論斷(太七16;路六3742)

 a.      禁論斷:論斷人是指批評人的長短或判定人的是非(羅二1;雅四11;林前一三5)。路加六章卅七節的『定人的罪』意義較強。反倒以愛待人,人要如此待我們(參考:士一57),神也要如此待我們(撒下二二2627)

 b.      瞎子領瞎子:馬太十五章十四節是責備法利賽人說:「盲人怎能領導人」,但路加六章卅九至四十節,是指論斷人的,不能作引導人的好領袖。跟盲人所學習的,不過與先生一樣。

 c.      眼中的梁木:以刺、梁木來比喻小錯與大錯。人是軟弱的,只看到人家的錯(約八39;撒下一二17;創三八2426)。先正己而後正人,才有功效(加六1;參考:詩五一13)

 d.      勿把聖物給狗:祭牲的肉喻真道;狗喻藐視、反對真道、作惡的人(彼後二22;啟二二15;腓三2)。豬喻不潔淨、隨從情慾的惡人;真珠喻貴重的真理(太一三45)。他們不單不接受,反到謗瀆、迫害(箴九7;二三9;二五12)

4.        論祈禱之理(太七712;路六31;一一913)

 a.      求則得之:祈求、尋找、叩門等,指所求的心漸熱切的情形。主應許必垂聽(參考:一八2333;路一一59)頂好的東西─聖靈!(路一一13)

 b.      黃金律:父神願將好東西給人,也要求我們如此待人。我們如求完全,也要求善待人(參考:雅四17;約壹四1011)。是主耶穌的倫理道德,可說是「黃金律」!

5.        論寬窄二門(太七1314)

窄門與路小同意義。乃得救的門徑與通到永生的道路。但滅亡的門寬而容易進;路大而好走。

6.        論兩種果樹(太七1520;路六4345)

7.        舊約時代的假先知(耶一四14;二三16),等於新約時代的假師傅(彼後二13;太二四45;西二8),是披著羊皮的會殘害人的貪慾、殘暴的豺狼(徒二○29)。人的心、說話、行為是果子,可以證明其為人─樹。心是人格的泉源,滿有恩典就說出恩言來(路四22;約一14);惡者即說出惡言(雅三1214;太一二34)

8.        論兩種根基(太七2127;路六46─七1)

『…不能都進天國』是審判主的宣言!以『主啊!主啊!』為口頭禪,而不是發自切實的內心(林前一二3;羅一○910)。聖經上所有的神的教訓,就是當遵行的『天父的旨意』並且以愛、聖潔、並義等(約一四2123;約壹三23;帖前囡3;羅二13)。『當那日』是主再臨行審判的日子(太二五3132;一六27;或稱為『基督耶穌的日子』、『那日子』、『大而明顯的日子』、『報仇的日子』)。那時,許多人將站在審判台前(羅二16;林前三13;徒一○42),他們雖是「奉主名」工作過的人,也被列在棄絕之群(參考:加四9)。仍是犯罪者(詩六8),即命其離開到永死與咒詛的地方去(帖後一9)

主以比喻命他們行『這話』─登山寶訓中所有的教訓及其餘的教訓。將信與行蓋造在主耶穌之根基上的(林後一○4;三11),乃是遵行父神旨意的『聰明人』。相反的,乃是『無知的人』(參考:雅一2325)

9.        眾人都希奇(太七2829

文士們雖精通律法與預言,卻沒有從上面來的權柄(太二一2326)

三十二.          醫好百夫長的僕人─於迦百農(太八513;路七210)

         『百夫長』是駐防迦百農的軍官─與現時的上尉連長同官階;他是羅馬人。按路加所記,他與猶太人有來往;長老們才肯去代求主。馬太記著百夫長直接來求主,是從略的記載。為何不願勞動主?(1)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2)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3)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好了─表他的確信無疑。(4)『我在人的權下,……』提起軍人的絕對服從,表他的謙卑與服從。因此,主稱讚他的信心!

         『從東從西,……』乃暗示福音將要傳遍萬國(瑪一11),而外邦人也要與以色列人的祖宗,同蒙天國的福氣(賽二五6;啟一九917;太三9)。『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祂的工作表現,與人的信心是正比例!

三十三.          使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路七1117)

         猶太人是用布包裹屍體,而葬在城外的石洞裏(約一一44;二○67)。主有較掌死權的魔鬼更大的權柄,並有賜生命的能力(參考:詩三三9;結三七45)。『大先知在我們中間』:他們連想到以利亞、以利沙兩位先知,給死人復活的事來(王上一七1724;王下四1837)。興起先知,乃神賜恩、看顧的明證!

三十四.          論施浸約翰─於加利利(太一一219;路七1825)

1.        約翰差人問主:『那將要來的』是指彌賽亞的來臨(約四25;一一27)。約翰曾為主作過美好的見證(太三1012;約一3336),而在監牢受盡長期的痛苦,才在他的信心起了疑念。

2.        主耶穌的回答:要給約翰可信的憑據─所見的神蹟證明祂是彌賽亞(賽六一12;二九18)。不要因主不主動推翻羅馬國;或沒有帶榮耀來,也是沒有外貌而跌倒(彼前二8)

3.        主耶穌稱讚約翰:你們『從前出到曠野』(路三23),是要看隨風飄動的蘆葦般的優柔不斷的妥協性人物嗎?或是要看穿華麗衣服宴樂度日的人呢?是要來看施浸約翰的!他是彌賽亞的先鋒,也是給主施浸的。瑪拉基三章一節的預言,就是施浸約翰。從肉身生的(約三6;林前一五47),無人能與約翰的天職可比較;但從靈生的最小的一個,也比他更大!

4.        約翰的工作和能力:從約翰傳『天國近了』的時候到現在,進天國是如攻城,攻營壘一樣(參考:來四11);並不是單單的努力而已。主說:「你們若肯領受」我的話,瑪拉基曾預言的『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就是他(瑪四5;路一17;太一七12)。『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喚起聽眾留意重要真理時的常用語。

5.        稅吏既悔改認己罪,就以神為義。不肯悔改接約翰的浸的法利賽人,是背棄了神的旨意。

6.        責備猶太人:以頑固的孩童為比喻,他的同伴裝行婚禮而吹笛,卻不跳舞、喜樂;裝行喪禮,也不一起悲傷捶胸。表猶太人對福音的冷淡!

約翰為世人的罪禁食,而過著禁慾的生活;主卻與世人一樣飲食,也被藐視為『貪食的人和酒徒』(呂譯)。『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約翰與主耶穌所行的不同;但有智慧的人,必認識他們二人都是出於神。

三十五.          責備三個城市─於加利利(太一一2024;路一○1215)

         主如行在推羅、西頓─古代邪惡城,行在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諸城中的異能;就能尼尼微人,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拿三510)

         迦百農是主傳道的根據地,也行了許多神蹟(路四23;約四4654;可一2134;太八1417),如升到天上的榮耀城市。所多瑪是古時的罪惡城而受到刑罰,如果早能看到主行在迦百農的神蹟,還能存留到主的時代呢!

三十六.          主耶穌的感謝與應許─於加利利(太一一2530;路一○2122)

1.        感謝:律法師和首領是明白道理的聰明通達人,卻不明白、不看重主的教訓(參考:林前一1923;詩一一一10);但那些謙卑領受的,雖像嬰孩,反倒明白、看重(太一八3)

2.        主耶穌的權柄:文士輕視祂為無學的人,祂卻是父神將一切所有交在祂手裏的神獨生子(太二八18;約五27;西一17;約一18)

3.        人只知道祂的外形或肉體的生涯而已;人只看見祂所行而知道祂的能力和神性(羅一20);除了祂的聖意、啟示之外,是無法知道的(參考:伯一一7;三六26)

4.        應許:凡擔肉體上的困難或罪並法利賽人的規律等重擔的(太二三4;徒一五10;參考:羅七1324),祂不單使人得今生的安息,還要享受永生的安息。主的心是柔和、謙卑,命我們負祂的軛!十字形的軛需兩頭生或馬同負,表示主願意與我們同負;我們只要順從主與主同步調而行就夠(林後六14)。祂是有能力的主,我們只學祂的樣式而盡我們所能,祂必補我們的不足;心裏就得安息。因為與主同負,所以容易又不覺困難!

三十七.          罪女用策膏抹主─於加利利(路七3650)

         西門請主赴席,卻不盡禮貌:不給客人洗腳(參考:創一八4);不親嘴表歡迎(參考:出一八7);不用油抹頭(參考:詩二三5)

         這時,一個淫婦進來,站在祂的背後,挨著祂的腳;悔罪而哭,用眼淚濕了祂的腳,用頭髮擦乾,用嘴親祂的腳,並抹上香膏等,都是悔改感激主愛的表現!

         兩個欠債的比喻:債主喻神;兩個人喻罪人。不能贖所犯的罪(詩四九9),只求主開恩免罪。(1)那女人多得恩免,就有更多的愛與感謝的表現。(2)罪人近主是出自神的許可(3)西門所缺的禮,表他沒有感恩,罪未得赦。祂是神,才有赦罪的權柄(可二59;路五21)

三十八.          主耶穌周遊傳道─於加利利(路八13)

         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是一個蒙大恩的女人;主的死、埋葬、復活等,她都佔在重要的地位(路二四10;太二七5661;二八1;約二○118)。希律的家宰,可能是約翰四章四十六至五十三節的那位大臣。

         路加特別留意關於婦人的事!她們以愛心安慰、豫備住處、供給飲食等(參考:林前九14;加六6)

三十九.          法利賽人的誹謗─於迦百農(太一二2237;可三2230;路一一1423;一二10;六4345)

         此段似乎完成第二次力利利的工作,而歸回迦百農時所發生的。

1.        法利賽人的誹謗:祂在被鬼附著的人身上行了三件神蹟:(1)趕出邪鬼(林後四4)(2)使瞎子能看見(3)叫啞吧能說話。馬太福音有百姓驚奇時的稱讚:「難道這是彌賽亞麼?」(太二一9;二二42;約七42),但仍帶著疑惑。『別西卜』是非利士人的神名「鬼王」(王下一2)

他們要求:如果是救主,當與摩西、以利亞等一樣,顯從天上來的神蹟為證明。他們雖親眼看到神蹟,卻反倒誹謗(參考:賽三五6)

2.        駁法利賽人的誹謗:以自相分爭的國家、家庭必敗;如此,魔鬼的國自相分爭,就會失去破壞之工作力量;以此來指出法利賽人的錯謬。

3.        引法利賽人的子弟為例:法利賽人中有念咒趕鬼的(參考:徒一九13),他們認為主趕鬼是靠別西卜;那麼他們的子弟呢?明顯是自相矛盾的。『他們就要斷定你們的是非』;從上列的實例,證他們的誹謗是不合乎道理;他們要審判你們的是非。

4.        證明神的國臨到:『神的靈』(Spirit of God)是『神的能力』(a finger of God)。摩西靠神的能力行神蹟,而主也靠神的能力趕鬼;是在蒙恩者身上顯出神的統治,證明神的國臨到!

5.        趕鬼乃得勝邪鬼的證據:倘不能制服壯士就不能奪他的家具;如此,主倘無打勝魔鬼的能力,怎能捆縛而救出人來呢?

6.        不與主相合的,就是反對者:對魔鬼的事上,不許中立(參考:羅八7)。若不信主,就不聽從,也是抗拒棄絕祂。法利賽人是與魔鬼相合;不與主收聚,乃是分散的。

7.        褻瀆聖靈的罪:神恩廣大無邊,如果知罪悔改信主求赦,均得赦罪(提前一13)。惟將神的工作,當作是出於自魔鬼(徒七51;參考:可三30),是不得赦免。

8.        結果與原因:因行為是與品格相連,也是品格的表現。

9.        心存惡就說出惡:法利賽人誹謗主的善行,是將自己心裏所存的惡,顯靈在人面前。從口裏說出來的話,可看出那人的心裏的潔與不潔,義與不義(撒上二四13;參考:雅三212)

四十.                  法利賽人求看神蹟─於迦百農(太一二3845;路一一1624262932)

1.        求看神蹟:摩西(出一六435)、以利亞(王下一914)均顯出神蹟;如主是彌賽亞,需行更大的神蹟,才能滿足他們(太一六1)

2.        拒行神蹟:神與猶太人喻為夫婦;因此,背逆神的百姓如淫婦(參考:耶三20;雅四4)。主已行了神蹟(約三2),因他們不信,主就不答應再行神蹟(太一六4;路四23;二三89)。以約拿喻主三日三夜在墓而復活(太一六21;一七23;二○1819)

3.        尼尼微人與南方女王:約拿只傳三天的警,全國百姓都悔改(拿三510);示巴女王遠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而讚美神(王上一○110);但這世代的人,惡大至極!還畏求看神蹟;從主領受得救的智慧,仍不悔改。

4.        污鬼離人身又返回:是一段的比喻。喻蒙醫治的猶太人,卻沒有愛主的誠心;如此空閒著的心,邪鬼要帶進自是、驕傲、假善、…等鬼來。他們末後的結果更不好(參考:彼後二20)

四十一.          主耶穌指明誰是親屬─於迦百農(太一二4650;可三20213135;路八1921)

         這件事的發生,於前段同一時間。

1.        親屬為祂擔心:因聽道的群眾雲集,連吃餅都不能那樣擁擠(參考:可六31)。主的近親(祂的母親及弟兄31),由他的熱心被誤認為癲狂,而來找祂(參考:徒二六24;林後五13)

2.        親屬找祂:主在屋子裏而聽眾擁擠,才托人去叫祂;大概是要祂回家去好好休息。

3.        主耶穌的回答:祂並不輕看自己的母親及弟兄,是以天職為重才說出:『誰是我的母親』。祂以期待的眼光看著門徒,而願意他們成為遵主旨意的人。從靈生的屬靈關係,較人倫關係更為要緊(參考:太一○37)。順命的信徒:是靈界的親屬、神的家族、神的兒女(加三26)

四十二.          主耶穌在海邊設七比喻─於加利利海岸(太一三153;可四134;路八418、一三1821)

         主在海邊教訓人:『當那一天』─上半天教訓人、趕鬼、親屬來找祂;後半天,祂設七比喻。眾人站在岸上而主坐在船上教訓他們。

1.        撒種的比喻:祂在海邊聽─撒種、稗子、芥菜種、麵酵等四個比喻。進入房子之後,專對門徒講─藏寶、尋珠、撒網等三個比喻。

比喻一詞,原文上字義是「並置」或「比較」,以日常的經驗,乃彼喻此。

         門徒問祂用比喻的原因:主曾在馬太七章廿四至廿七節用過比喻,但「撒種」的比喻須經祂親自的解明。

 a.      祂進房子之後,門徒進前求問而得祂的解明:那是要應驗以賽亞六章九至十三節的預言,祂只為那些心中願意領受的人明白(太一三13;七9:林後四34)

 b.      罪惡使人心向世物,背向神;心硬不得感化,祂也不願意赦他們的罪和醫治他們靈性上的病。

 c.      但門徒不單得看見主並聽見主的奧秘!昔時的先知和義人們,雖仰望或預言基督(賽五三1─;伯一九25),卻不如你們的福氣(路一○2324):如本會的信徒能看見、聽見、體驗到祂(約一四16)

         解明「撒種的比喻」:主本身是撒種者,神的道是種子(路八11;彼前一一2325),要撒在人的心田─有四種不同的土壤,因此名叫「不同土壤的比喻」。

 a.      落在田間的行道的種子,不單被人踐踏;飛鳥─惡者、撒但、魔鬼─恐怕他們信了得救而將它吃盡(路八12)

 b.      落在只有一層淺土的土壤上(路八13),經不起太陽的炎熱而枯乾─如:當下歡喜領受…一但遭了患難、逼迫,立刻就跌倒。

 c.      猶太人往往以荊棘為田間界線(出二二6;彌七4),但在於撒種前把荊棘割掉。落在這樣的地方,才有『荊棘一同生長』的話(路八7);且荊棘長得更快,將鑋氣,日光遮蔽;將肥分、水分奪取─如: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私慾逼住它到不結實來(路八14)

 d.      落在好土─聽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而忍耐結實(路八15);就有好的果效(參考:創二六12)

         聽者的責任:與馬太五章十四節同意義。祂在暗中教訓的,要門徒以言語、行為表在眾人面前(參考:太一○27)

2.        稗子的比喻:建設在地上的神的教會,就是天國的模型。神的道才能使信的人得重生(雅一18;彼前一23),稱為天國之子女(參考耶三一27;何二23)。主親自將『田』解為『世界』;生命之道撒在世界的大田地─人的心中,也指神的教會將要遍傳全球。教會的領導者失警覺之時,魔鬼藉不法之徒撒出異端的種子(徒二○2930;猶4;彼後二1219)。稗子是毒麥,乃屬魔鬼的『惡者之子』(約八44)。需要等到果子出現才能分別清楚(太七16)─乃在世界的末了經審判而分別出來。

         種子成長的比喻:只在馬可四章廿六至廿九節才有此比喻。種子發苗、長穗、結實都按一定之理,神國的發達也是一樣(約一13;弗二810)

3.        芥菜種的比喻:雖小的芥菜種,卻會成為喬木的可能;如:十字架的道理(林前一1823),將要充滿天下;主將種在自己的園子(路一三19),乃這個世界。『百種裏最小的』:形容頂小東西的俗語!神國將要擴展,魔鬼卻如飛鳥,住進教會而俗化教會。

4.        麵酵的比喻:偽善(路一二1;太一六611)、惡毒、邪惡(林前五8)、異端(加五9)等敗德的行為、風俗,以麵酵喻之。婦人沒有特別的意義;三斗也是一次搏餅的麵量。酵的作用起於內部,才謂『藏』。

         祂用比喻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若不用比喻』:這一次以後,多用比喻之意;但沒有人的時候,就講解給門徒聽。也是詩七十八篇二節的應驗。

5.        藏寶的比喻:古人有藏寶在地的風俗(伯三21;箴二4)。基督的福音如寶貝(腓三8;來一一26;西二3),要藏在地上的神的教會裏(提前三15)。遇見後怕遺失而藏起來,之後丟棄萬事,為要得著基督(腓三411;參考:可一○21;太六24)

6.        尋珠的比喻:專家的珠寶商,也是尋找好珠子的內行人─傳道者。『好珠子』是無價的珠子,如:「只有一位的神」(林前八6;一二5),「只有一是的真理(林前後一1819),「聖靈唯一的寶貝」(林後四7),「只有一個聖靈所建設的教會」(林前一二1213)

7.        撒網的比喻:由兩舟牽引的圍網。傳道者如漁夫撒網在像海的世界,要從各國各方各族各民中,聚集人來。之後鄭重地施行審判而帶進天國及丟在地獄裏。

         門徒都明白主所設的比喻:主的門徒,才能將舊約聖經裏的隱藏真理及記在新約聖經裏的真理,明白而應用。據馬可四章卅五節,那天晚上主渡過加利利海去格拉森地方。

         「主的七比喻」,也可由歷史性豫表來解釋。

四十三.          平靜風和海─於加利利海(太八82327;可四3541;路八2225)

         主耶穌講完了馬太十三章的比喻,就離眾人,想到加利利東岸的格拉森地方去休息。加利利海平時水面甚平靜,值東南風大作,波泧翻騰,渡海的人就很危險。

1.        當那天乃主最忙的那天?(太一三1)。有別的船同行,他們也看見主平靜風和海(可四36)。可見這次的危險很大(參考:路八23),門徒才心急地去叫醒祂(可四38)

2.        祂是自己斥毒風浪,由此可以顯明祂是神(耶三一35;詩一○七29)。祂發見門徒沒有信心,絕對信賴神就無懼怕(賽一二2;詩五六3)。『這到底是誰?』一句,表示當時的門徒還沒有明白祂是神的兒子(參考:詩八九89)

四十四.          逐邪鬼離人─於格拉森(太八2834;可五120;路八2639)

         馬可、路加福音記加利利海東岸的格拉森人的也方;馬太福音卻作比利亞的京城的加大拉,而格拉森在加大拉的境內。

         被鬼附著的人,馬可、路加福音均說一個;馬太福音卻說兩個。因為其中的一個住在墳內,不穿衣服(路八27),傷害己身,晝夜喊叫(可五5),極其兇猛(太八28),不能捆住(可五34),才只記一個。

1.        邪鬼也知道將要受苦,卻時候還沒有到(雅二19)。邪鬼說牠的名叫『群』(Legion),在原文上與馬太廿六章五十三節的『營』同字,可見有一營六千名之多。

2.        邪鬼以為進入豬群,就可以免到「無底坑」;但一進入,豬大大地受驚,闖下山崖淹死海裏。格拉森人看重豬而輕看主─主叫他們覺悟己罪(伯二一1315;王上一七18;路五8),而央求祂離開那地。

3.        主只要那人向家人述說神的作為,使外邦人歸榮難與神(參考:可一44;三12;五43)。『低波加利』是加利利海東南的土座城。主前六十餘年,羅馬人戰勝敘利亞之後,重修了十座希利尼城的名稱。

四十五.          使睚魯之女復活─於迦百農(太九118;可五2143;路八4056)

         主在格拉森人的地方逐鬼之後,回到西海岸所行的神蹟。

1.        主允睚魚所求:他是會堂的管理人(徒一三1415),他或者是為百夫長的僕人求恩之長老中的一位(路七3)。伏在主的腳前是表明他的信心和謙卑。她是睚魯的獨生女兒,年十二歲,馬太九章十八節作『剛才死了』。

2.        治癒血漏之女:血漏是不潔淨之病(利一五2527),這女人因害羞,不敢在眾人面前求主醫治;只好從後頭來摸祂的衣裳(衣裳繸子─民一五3840;申二二12),─出自她的信心(來四2)。不是主的衣裳有能力,是她的信心藉一摸傳到主那裏,與主的靈發生感應而立刻痊癒(詩一○三3)。主並非不知道誰摸祂,乃是要她親口承認;而她的恐懼是怕主責備她。醫治是主的能力,得卻是出於信心(參考:路七50;一七19;一八42)

3.        使童女復活:雖為醫治患血漏的女人而耽延了時間,才使途中聽到惡消息的報告的他,增加了不少難過(參考:約一一21);但主激起他的信心說:『不要怕,只要信』(參考:來一三6;賽四一10)。恐工作被妨礙,只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三個門徒同去(可九2;一四33),而將那些哭泣哀號的人都攆出去(參考:啟二一8)。『大利大古米』是猶太人的土語─亞蘭話(Aramaic)

『給她東西吃』一句證明她真活了,及病中絕過食而需要加增身力。

四十六.          主耶穌醫治盲、啞者─於迦百農(太夷734)

         主從迦百農往前走時,有兩個瞎子喊叫請求主醫治,祂卻不答應;直到進了常住的房子才說:照著你們的信心給你們成全。是為要試驗你們的信心(參考:太一五22)

         主雖禁止他們,他們竟把祂的名聲傳遍(可一4345);天真的群眾詑異主所行的神蹟,而發出讚美的聲音:『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事。』

         法利賽人看見祂:赦免人的罪(太九23);與罪人同席(11);不禁食(14);現在又醫病趕鬼;為要反對祂說出褻瀆的話(約七2012;九16;太九34)

四十七.          主耶穌又被棄─於拿撒勒(太一三5458;可六16)

         主從加大拉人的地方回來之後,在加利利傳道途中所發生的事。

         主雖曾在自己的家鄉的拿撒勒被棄(路四1630),卻又回來教訓他們。但故鄉的人們聽了祂的教訓卻說:『甚麼智慧』和『何等的異能』(約七1516;一二49)(約一四1011;三2)。『這不是那木匠麼?』一句,可以看出他們的詫異及輕視,因祂在故鄉卅年間的生活,他們從肉身知道祂太多,反到不認識祂的真相(林後五16)

         對主的這些弟兄,註釋家有三說:(1)主的堂弟兄(天主教)(2)約瑟先妻所生的異母弟兄(希臘教)(3)祂的親弟兄(新教:約二12;七3)。主被家鄉厭棄,要應驗了西面的預言(路二34)。馬可福音引常用的俗語說:『大凡先知,…』其意:凡是偉人或哲人,在近親人或本鄉人的心目中,不過是一個平凡人而已(路四24;約四4344)

四十八.          主耶穌再周遊傳道─於加利利(太九3538)

         第一次記在馬太四章廿三節;這是第二次。

         主走遍了加利利所有的城與鄉:教訓人,宣傳天國福音,醫治病症(參考:徒一○38)

         主說出祂的願望:『要收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後來,祂差遺七十個人去傳道之時,也有同樣的願望(路一○2)

四十九.          差遣十二使徒─於加利利(太一○15─一一1;可六713;一三91113;路九─6;一二29;二一1219)

1.        使徒的權柄:主把醫病趕鬼的能力十二使徒之後,才差他們出去工作(太四23;九35)。見證人需要兩個(申一九15),傳福音也有可以互相幫助之便。從此時門徒才以『使徒』的身份被差遣。

2.        使徒的工作:神的國要先應許給猶太人,然後才給外邦人,主才這樣吩咐他們(太一五24;徒一三46;賽四九16)。猶太人是神的選民;但此時已如迷失之羊,沒有牧人(太九36;結三四6;賽五三6;耶五○617)。當有白白而得,白白而捨的精神(徒三7;八1824;二○3335;申一五1011)

3.        靠福音養生:出外傳道的費用、裝飾的口袋、替換的內衣、豫備的鞋、拐杖都無需帶上。馬可福音的『除了拐杖以外,…』是指無需多帶一根自衛用的杖之意。傳道是靠工作養生(林後九7;提前五18);在道理上受教的,當將一切需用供給施教的人(加六6;羅一五27)

4.        當住於好人之家:心傾向福音,歡迎傳道者的人,乃是好人。不管待遇如何,不要遷移,才免去得罪先請的人(路一○78)。祝福求平安,是猶太人的好習慣(路二四36;約二○192126;撒上二五6;詩一二二78)。當時的猶太人將要回本國時,為要表示與外邦人不相交,而把上的塵土跺下去;在此表示不接受福音的,將來遭受審判與我無關之意。棄絕基督道理的城市,他們的罪將較所多瑪、蛾摩拉城為大!(參考:申三二32;賽一10;結一六46;啟一一8)

5.        關於迫害的事:傳道者應以馴良軟弱的羊進入狼群一般(參考:約一○12),當具備如『蛇』─智慧的表號─和『鴿子』─無罪純潔的表號─的兩種性格才好!『馴良』在原文上是沒有角,表無惡意傷害人的性質。為主的緣故,如保羅(徒一八12;二四1021;二五18;二六1)、雅各、彼得(徒一二13)等受逼迫。『惟有忍耐到底的』中的『到底』一詞,含有忍耐到主再臨之日的意思在。

6.        工作的時間短暫:門徒遭逼迫逃避,不因害怕;為使命而自重,也是靈巧的表現。主本身,保羅也是如此(路四30;太一二1415;約八59;一二36;徒一三5051;一四57)

主後七十年的大浩劫,是猶太人遭大毀滅的審判,如同主再臨時施行的審判,很快就到!如此,時間極其短暫。

7.        跟主忍耐接受逼迫:學生的門徒受逼迫不希奇,先生的主,人也這樣對待過祂(約一五1820;徒五41)。家主的耶穌被罵是別西卜,家人的門徒也如此被罵,當不足為奇(提前三15;可三3435)

8.        真道不被撲滅:主有吩咐門徒不要怕仇敵共三次(太一○262831)。人只能殺人身,不能殺靈魂;唯有神兩樣都能(雅四12)。不值錢的麻雀都在神支配之下(參考:摩三5),何況人的生命?(太六26)。如頭髮都被數過一樣,我們的一切都在神鑒察之下。神既然看顧我們,當隨時隨地,在言行上顯明是基督徒才對!(參考:可八38)

9.        忍耐傳道上的困難:主來的目的是叫地上太平(路二1314;參考:賽二14),但祂傳的道卻叫地上動刀兵(路二34)。為要維持信仰,如有妨礙信仰的,雖是犧牲至親也在所不辭。主以判刑的罪犯背著自己的十架到刑場作為比喻;乃被宣告死刑的人,將世上的名、慾都放棄而願意受苦、辱,才配作主門徒之意。

10.     門徒是主的代表:接待使徒的等於接待主,接待神!『接待』不單是尊敬祂、聽從教訓、信服道理且作主的工作之意(路一○16;參考:約貳1011;約參8)。使徒有先知與義人的雙重職份,才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王上一七1016;王下四837)。所用的如一杯涼水是最小之物,但因施及門徒,不能不得賞賜(來六10)

         主與門徒周遊傳道:他們所傳的不外乎:天國近了,叫人悔改、接受福音;醫病、趕鬼等。用油抹病人一事,只在馬可六章十三節及雅各五章十四節之外,無此記載。『油』表徵神的恩惠。

五十.                  施浸約翰被殺─於馬蓋耳斯?(太一四112;可六1429;路九79)

         主差遣門徒兩個個個出去傳道之後,希律安提帕王才聽見主的名聲,以為被殺的約翰從死裏復活,而心裏不安(賽四八22;五七21)

1.        有人以為主是以利亞的顯現,希律才一時疑惑而游移不定(路九9),後來卻信並要想見祂。

2.        約翰被囚:安提帕犯了三重罪─休妻、娶姪女、奪弟兄之妻等罪而被約翰責備。約翰被因在死海東的「馬蓋耳斯保障」內;希羅底不能殺約翰,是希律以他為聖人、義人而敬畏且保護他,也不願意殺他(可六20)

3.        希羅底的計謀:希羅底與先夫腓力所生的女兒─王女「撒羅米」,按當時的風俗進來跳舞是無體面、無廉恥的事;但這是出自希羅底的計謀。『就是我國的一半…』是隨妳要求必給妳的一個慣用詞而已(王上一三8;斯五3;七2)。馬可六章廿七節有句『隨即』,可證明:希羅底有此計謀;而先將約翰從馬蓋耳斯提來,囚在希律的居城。

約翰的門徒盡了師徒之禮,領回屍首去埋葬。

五十一.          主耶穌給五千人喫飽─於加利利海邊(太一四1323;可六3046;路九1017;約六115)

         約翰六章四節有句『逾越節近了』,即二月下旬或四月上旬,離被釘十字架剛好一年前。

1.        主退到曠野:施浸約翰被殺之後(太一四1213);使徒們也結束工作回來苛六30;路九10);為要靜思約翰並祈禱,也要給門徒休息,主才渡過加利利海到伯賽大的曠野(約六1)

2.        因民眾的熱誠,使祂沒有休息的時間,仍醫治病人,教訓他們。

3.        談餅:據約翰六章五至九節,主為要試驗腓力,命他去買餅;他只想到需二十兩銀─二百人一天的工價!馬太十四章十五節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主才答:你們給他們喫罷!這時,一個孩童將所有的五個大麥餅,兩條魚都拿出來!(約六9)

4.        變餅的神蹟:主叫眾人如在家裏同桌用飯一樣,一組一組、一排一排吩咐坐在草地上;將餅魚經過祝謝,遞給門徒轉給眾人。雖是殘品主也不許蹧蹋(約六12),將碎餅收拾起來共有十二藍子之多。喫餅的男人共五千,另有婦人和孩子,數目更多!

5.        遣門徒先回去:據約翰六章十四節,眾人要強逼主作王,主才催門徒上船叫眾人散開;而主上山去禱告(太一四2223)

五十二.          主耶穌履海─於加利利海(太一四2436;可六4756;約六1621)

1.        主耶穌履海:船離岸在海中約行了十里多路,才遇到狂風大作(約六1819);這時主在海面上走,是顯月祂是神(伯九8)

2.        彼得的祈求:彼得有迎接主的熱誠與興奮,但仍等著主的許可,才下水面這一點,有信徒的美德!也是出於信心與服從主而來的(參考:書三1516);他雖仰望主而走在水面上,但看見風浪信心一失,就將要沉去下。幸虧他叫:『主阿!救我』主趕緊伸手拉住他,以免他沉下去(詩一四五14);這一點是他的信心不足,而生出疑惑來的結果(太一六8;路八25)

3.        主耶穌上了船:船離岸雖還遠,據約翰六章廿一節說,接祂上船,船立刻到了目的地,也是一件神蹟!馬太福音所提『你真是神的兒子』一句話,可以看出門徒之信心的過程。

4.        在革尼撒勒所行的神蹟:凡主所到的地方,只摸到祂的衣裳繸子的人,病都好了!

五十三.          禮上的污穢─於迦百農(太一五120;可七323)

         利末記十二章至十五章或民數記十九章,均有關於污穢及潔淨的例;如利未記十一章記載潔淨與不潔淨的生物,並可以喫與不可以喫的條例。然而法利賽人更增添了防止污穢的律法─用指頭抓食喫,水、器皿、洗手等細節來。

1.        法利賽人攻擊主的門徒:馬可福音記著法利賽人及文士們趕來,是為要收集攻擊主的資料而來;也可能是官差他們來窺探主的。門徒是以靈為重,不顧肉體上的細節(可七2);或終夜勞苦,又次日要行路(可六5356),就因困乏、飢餓而未得洗手。

2.        主反駁法利賽人的行為:主在此初次當面斥責法利賽人的假冒。祂引自以賽亞廿九章十三節的話來,指責他們看重口頭與形式,並以人的遺傳為重而離棄神的誡命。

『當教敬父母』是十誡的第五誡(弗六12);『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是出埃及記廿一章十七節的話(利二○9;申二七16;箴二○20;二○17);如此,只在言語上就必治死,何況在行為上的悖逆又不奉養父母的呢?

3.        心裏的污穢:人的潔與不潔,不在乎食物,是在乎人的心裏!

4.        不必怕法利賽人的怒氣:文士、法利賽人不是神選召的,必被天父看為神國中的雜草,將被拔出;因此,不必怕他們的怒氣(羅一24;二3)。法利賽人在真道上是瞎眼的(約九4041;羅二19),如不悔改必將掉在坑裏─地獄裏去!

5.        主解明比喻:門徒從小就由利未記得知潔與不潔之分別;如今聽主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難免詑異。從使徒行傳十章十五節;歌羅西二章十六至十七節;羅馬十章四節;以弗所二章十四至十五節看來,還是從心裏發出來的,更要緊!(箴四23;太一二34);因為人心是惡極的(創八21;詩一四13;五八23;耶一七9;加五1921)

第三節 末次於加利利傳道

五十四.          主耶穌醫治迦南婦人之女兒─於非尼基(太一五2128;可七2430)

         據約翰福音,主變餅的次日,在迦百農會堂教訓:『人活著的乃是靈,……』(63)的中心道理!自從主來到加利利傳道以來;眾人眼見祂所行的神蹟來跟從祂,但未見祂要成為地上君王而失望。而離開祂;才有機會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太一五21)

1.        迦南婦人的祈求:這位迦南婦人是敘利尼基族人,她呼:『大衛的子孫』,是『彌賽亞救主』之意。

2.        主拒她所求:為要試驗她的信心而『一言不答』,且說出:「外邦人與我無關」的話。

3.        婦人的切求蒙垂聽:以猶太人為神的兒女,外邦人喻狗來輕視她;但她卻自認為是狗還不如的存在,仍求一點小恩可讓外邦人領受。可見,她的謙、信、忍是何等的美!結果被主稱讚她的信心、謙卑、恒心等,為信心之大!(參考:太二一21)

五十五.          主耶穌顯各種神蹟─於低加波利(太一五2931;可七3137)

1.        主耶穌的遊行:據馬可福音,主是經過西頓,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加利海的東南岸,在中途行了各種的神蹟,而上加利利海東邊的高山坐下來的。

2.        醫好許多病人:祂想上山來教訓門徒,卻有許多人─瘸子、瞎子、……等病人,祂不拒絕而一一醫好他們。

3.        醫好耳聾舌結的人:這件神蹟是記載在馬可福音兩件之一。從卅五節看來,他雖是啞吧,卻會發出一種聽不清楚的聲音來。主不願意多給那裏的人看祂行的神蹟,才領他離開眾人。他是一個不能聽見的聾子,因此以看得見的動作─摸他的耳朵和他的舌頭─來激發他的信心!望天禱告父神施恩:罪能害人到如此可憐的地步而嘆息。『以法大』是亞蘭話。

4.        眾人的驚奇:他們雖是外邦人,倒單純地稱頌主所行的事。

五十六.          給四千人喫飽─於低加波利,一五3239;可八110)

1.        關於食物的問答:眾人看主所行的神蹟及聽祂的教訓,已經過了三天,因此所帶的食物已吃光;因為其中也有從遠處來的(可八3),主不願他們餓著回家,在路上困乏,才查問有多少食物。

2.        變餅:與從前一樣吩咐眾人,一組一組的坐在地上。祂用七個餅、幾條小乾魚,除了婦女、孩子外,給四千人吃飽;而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筐子較藍子為大。

3.        主耶穌渡海;主渡海去加利利海西岸的抹大拉城的『馬加丹』(太一五39)。馬可八章十節卻記著『來到大瑪努他境內』,可能與馬加丹相離不遠的地方。

五十七.          法利賽人求顯神蹟─於馬加丹境內(太一六14;可八1113)

         猶太教的兩大團體─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原來是互不相和;為要反對主,暫時相合同謀起來了。他們只看變餅或醫治病人等神蹟,還不肯承認祂是彌賽亞,乃以『試探』(太一六1)或『盤問』的方法(可八11)來要求從天上,如:摩西(出一六4)、約書亞(書一○1213)、撒母耳(撒上一二1718)、以利亞(王上一七─一八)、以賽亞(賽三八8)等,顯個神蹟,才能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主卻以多年所經驗的氣候為例,指責能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彌賽亞已來已顯出恩典時的神蹟,因他們不信如瞎眼不能分辨。

         以『約拿的神蹟』來豫表祂從死裏復活,足可證祂是神的兒子(徒一七31;羅一4;林後四14)

         之後,祂離別他們,往東北岸的伯賽大去(可八13)

五十八.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於馬加丹境內(大一六512;可八1421)

         主以酵喻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教義,即防備他們教義中的毒素(林前五68;加五9)。但門徒因忘了帶餅,竟發生了沒有帶餅的議論來。

         『希律的酵』是只在馬可福音才有的句,乃是「希律黨」。

五十九.          吐唾沫治好瞎子─於伯賽大(可八2226)

         這段神蹟是只記在馬可福音的兩件之一。

         『伯賽大』是加利利海東北岸的伯賽大猶利亞。主從此北上,要到該撒利亞腓立比去。

         主吐唾沫行神蹟共三次(可七33;八23;約九6)。這個神蹟不願意給眾人知道,而領他到村外,也禁止進村子去。從廿四章至廿五節看來,他的眼睛是漸開到復了原。

六十.                  彼得認祂為基督─靠近該撒利亞腓立比(太一六1320;可八2730;路九1821)

1.        眾人的批評:這件事發生在黑門山麓的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一般人認為主是施浸約翰、以利亞、先知裏的一位等,只認祂為彌賽亞的先鋒而已。

2.        彼得的認識:在此主由一般的批評而轉向門徒,要知道他們的認識如何?這時彼得代表全體使徒,向主表白他們的信仰(約二○31;約壹二22);但他們的正確認識,是由二年間跟主所得並聖靈的啟示來的!

3.        『西門巴約拿』:是『約拿之子的西門』之意。生來人所有的肉體、感觀、思想等屬舊人,乃『血肉』(林前一五50);除了父神的指示之外,沒有人知道子(太一一27),何況人的經驗或思想……。

『彼得』與『磐石』雖同字根,彼得的原文(Petros)是陽性,乃一塊石頭。而磐石的原文(Petra)是陰性,乃滿山的大磐石。前者與後者兩詞的亞蘭語均『磯法』。『教會』(ecclesia)一詞,是舊約時的『會眾』(徒七38),乃豫表新約時的教會,也是希臘自主的「民會」;含有下列三個意義:(1)是民主團體。(2)是辦理公共之事─關係天國的事。(3)是被揀選蒙召的。彼得不是教會的根基,主耶穌基督才是!(林前三11;賽二八16;徒四1112)。『陰間的權柄』乃滅亡與死的地獄門(參考:林前一五5457)。『鑰匙』是當權的標號(賽二二1522;啟一18);開天國門的鑰匙,是由主授與引人進天國之道的權柄。

4.        禁止說祂是基督:因為(1)時候未到;(2)門徒自己還不明白祂要做救世的大功(2123)

六十一.          主耶穌預言將受難─靠近該撒利亞腓立比(太一六2128;可八31─九1;路九2227)

1.        預言受難:從前祂將受害一事,都用隱秘的話(太九15;一○38;一二40;約三14),至今已明明也說出來(參考:太一七2223;二○1719)。主明示祂是彌賽亞之後,才慢慢地將受難事預言出來。公會是長老、祭司長和文士三等人組成的「議院」。

2.        彼得的勸阻:彼得愛主的心切,充分表示在他勸阻之話裏(太一六22)。撒但常利用人的道德心或正義觀念來破壞神的計劃;也看出帶肉體的彼得,已被撒但所利用來試探主;彼得既體貼人意,不能體貼神意;才被主責備(參考:腓三19;羅八58)

3.        當背自己的十字架:『捨己』是捨去自己所有及自己的生命之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當豫備吃苦的心(腓一29;徒二一1333);並治死地上的肢體(西三5;彼前四12)。凡為自己活的,雖身體的生命保存,反靈性的生命要喪失;但為基督活的,雖肉體的生命喪失,卻得著靈性的生命!

4.        將來的審判:父的榮耀與子的榮耀原為一(約一○30;一七5;太二六64)。主再臨時是否能得生命,要照各人的行為來決定!

5.        預言神的國臨到:『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有嘗死味以前,……』有下列不同的說:(1)站在這裏的眾人中,信祂的沒嘗死味以前,將要看見主再臨而進入永生!(2)指登山變貌時的;(3)指祂被釘三日復活時;(4)指主後七十年的聖城被毀時;(5)于旬節時聖靈降臨建設屬靈的神國(約二一2223)等。

本會認為第五說為合理!

六十二.          主耶穌在山上變貌─於加利利(太一七113;可九213;路九2836)

1.        主改變像貌:彼得認祂為基督之後(路九28),過了六天或八天,才上山去禱告。上黑門山?上他泊山?或加利利海西北的一座山?祂改變了形質,而代表律法時代的摩西及代表先知時代的以利亞─代表舊約,與代表新約的主也在場;表示神拯救人類的全豹!

2.        彼得的獻策:『都打盹』一詞,是祂在夜間變貌的有力根據。彼得深望與他們三人在一起生活真好,更能永遠如此為善!但這話是在無我之中說出來的。

3.        天上來的聲音:『我的兒子』或『我的愛子』,表示祂大於摩西和以利亞。

4.        戒以告人:知道主的復活,才能把握祂變貌的真意義;因為他們把祂看為迷信的對象,而禁止將所看見的告訴人。主曾在馬可八章卅一節預言過,門徒卻沒有理會祂的話,才有從死裏復活是甚麼意思的議論。

5.        關於以利亞要來的問答:瑪拉基四章五節所說的,以利亞要先在彌賽亞之前來;在山上看見以利亞的顯現,以為是預言的應驗才提出此問。施浸約翰已完成了這工作,祂才說:『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太一一14;參考:路一17)。但統一萬有,仍屬乎基督!(考:羅八21;林前一五28)

六十三.          醫治害癲癇病的─於加利利(太一七1420;可九1429;路九3743)

         主帶三個門徒上山之後,有人帶害病的孩子來向門徒求醫;因他們不能醫好他,而被文士批評。

1.        孩子之父的祈求:這孩子患的是癲癇病─被啞吧鬼附著,甚為可憐(可九1718);門徒因信心小才沒有能力(太一七20)

2.        主的悲嘆:祂雖是責備孩子的父親或猶太人和文士,卻也為門徒的不信而悲嘆(可九19)

3.        主與病人之父的問答:鬼不願出去,就這樣以抽風來苦待他。父親以兒子的苦為己苦,才有血主說:『憐憫我們,幫助我們』的話。起初雖他還沒有絕對信靠之心說:『你若能作甚麼?』,主才促進他的信心說:『在信的人,風事都能』;對此,他立時答:『我信;……求主幫助』,是難能可貴!(路一七5;弗二8)

4.        醫好童子:馬可九章廿五至廿六節所記的醫治過程,有人說:世上治療精神分裂症所用的衝擊法,是效法主耶穌的云。

5.        九個門徒的問答:九個門徒以他們的失敗為恥,來問他們的失敗原因;但他們的缺點不出於下列三件:信心(太一七1920);禱告(可九29);禁食(太一七21;可九29)。馬太十七章是當時常用來比喻頂小的一句話。『對這座山說』,又是對不可能的事之常用語(林前一三2)

六十四.          主耶穌再預言受害─於加利利(太一七2223;可九3032;路九43下─45)

         『被交在人手裏』是指在公會(太一六21)、外邦人(太二○19)、罪人手裏(太二六45)。屬於隱秘事,他們是不能隨時明白的(路九45)

六十五.          從魚口得稅錢─於迦百農(太一七2427)

         根據聖經,這是主來到迦百農的最後一次。『丁稅』是「殿稅」,稱「抵得拉美」(aidrachmas)希腦銀幣─約值兩日工錢;被擄巴比倫歸來之後,凡二十歲以上的男丁每年都要奉獻的聖殿費用(參考:出三○13)

         『關稅─稅銀是羅馬國所徵收的「進出口稅」、丁稅─是納給羅馬國的「人丁稅」』。主為『不叫休們絆跌』,而照數邀納。但主卻貧窮;因此命門徒去海邊釣魚,必得一塊錢─是「斯他提」(stater)希臘銀幣,等於四日工錢幣。由此,可以看出祂的順命並全知!

六十六.          主耶穌勉勵門徒謙卑與相愛─於迦百農(太一八;可九3350;路九4650)

1.        勉勵謙卑:馬可福音記著,門待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因被主看出來而羞恥才不作聲。為要教訓重要真理─謙卑,才叫十二個門徒來。主為要藉小孩子來教訓他們,才領過一個小孩子來說:為主的名,因信祂的緣故接待人的,等於接待主或接待父神。

小孩子沒有虛榮及假善、不嫉恨、天真、謙卑、順服、卒直、信愛、…等美點;想要進天國,必具備這些美德!

2.        不抵擋主耶穌的:對觀福音書中,只在馬可九章卅八節才有提到約翰一個人的這一段。奉主名行異能,反倒毀謗主是沒有;可見這人是信主的,否即未必然肯奉主的名。

3.        使小子跌倒的有禍:將驢子所拉的大磨石拴在使人跌倒的人的頸項上,沈在大海裏去,是刑法上的頂殘忍的一種。

這個世界誘惑人的事多,因此未被誘惑的可能沒有;但誘惑人的,無法免去責任和刑罰(太一八7)

4.        砍下叫你跌倒的:這一段與馬太五章廿九至卅節同,靈性上的損失較現在短暫的損失為重。『虫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是引自以賽亞六十六章廿四節的比喻。

5.        用火當鹽醃各人:這段是難解聖句之一。凡欲躲避不滅之火的,必先除去陷罪的肢體。鹽能保守全物不壞(利二13;民一八19;代下二三5;鹽約─是永固神的契約之表號);因此,用審判的火來燒盡心中的不義,可從敗壞中救出,等於保持了鹽味(彼前四12;哀一13)。鹽味是從裏面發出來的。

6.        不可輕看小子裏的一個:信主的幼兒,每人都有一位天使保護他們是舊約聖經的思想:初期的信徒也有此種思想(徒一二15;參考:來一14)。『一隻走迷了路』與路加十五章的「失羊的比喻」同,神也要拯救失喪的小信徒(路一九10)。神看重每一個人的得救(參考:彼後三9;約六3940;提前二4)─為何還議論著在天國裏誰為大?

7.        論弟兄相待:教會中的弟兄,勿在背地裏議論、批評;或公開指責;應先用愛心相勸,必免去衝突與不安(加六1;約壹五16),另一步驟是: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可憑兩三個人的見證定準(申一九15);告訴教會(林後二67);看他為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林前五11;帖後三6;提前一20)。但必要時,也有公開指責的方法(加二14;提前五20)。如果有被教會開除的,也不可視為仇人才是(帖後三1415)

8.        祈禱的力量:神是聽兩個人同心的祈求的。

9.        論寬恕:猶太人以為再三饒恕就夠了(伯三三29;摩一3;二16)。彼得以為他增到兩倍,是頂大的忍耐(路一七4),其實還不夠;當無限的饒恕才是(參考:創四24)

         「沒有恕道之僕人」的比喻(2334):王喻神;僕人喻世人;一千萬銀子喻對神的罪債;十兩銀子喻人得罪我們的債。人類在神前所犯的罪,是除死之外無法償還;但神卻沒有輕看痛悔的心(詩五一17),而完全饒恕他。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