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80期2009年5月)
真理論壇:【箴言釋義】第二十章(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邱義雄

全章幾乎都是同義對仗的句子,雖然內文散亂複雜,卻有許多很好的教訓,
諸如:兩樣法碼與兩種天平、謹慎言行、因果關係、關於神、關於政治等。

1節:酒能使人褻慢,濃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錯誤的,就無智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淡酒使人怠慢,濃酒使人發狂;酗酒總是不智。

《當代聖經》譯為:清酒使人失言,烈酒叫人胡鬧。沉迷醉鄉的人實在非常
不智。

酒是一種興奮劑的飲料,少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對身體健康頗
有益處。提摩太胃口不清,屢次患病,保羅告訴他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
微用點酒(提前五23)。

但是喝得太多,會刺激腦細胞,使神經錯亂,精神恍惚,失去理性而鬧事惹
禍。摩西律法規定,祭司進會幕的時候,清酒濃酒都不可喝,恐怕醉後失
態,貽笑大方(利十9)。先知們也一再告誡不可酗酒,免得錯解默示,謬
行審判(賽五11-12、22,二十八1、7-8;耶二十三9;何七5;摩六6)。

酒使人誤事,貪愛杯中物,因酒誤事的糊塗人,在《舊約聖經》中俯拾皆
是,例如:挪亞酒醉赤身露體(創九21)、羅得醉後失節(創十九35-
36),拿八醉酒喪命(撒上二十五36-37),以色列王以拉醉後遇刺身亡
(王上十六8-10)。因此保羅勉勵我們:「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
被聖靈充滿。」(弗五18)

請記住智者的勸勉:「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咽舒暢,
終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箴二十三30-32)

2節:王的威嚇如同獅子吼叫;惹動他怒的,是自害己命。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畏懼王的忿怒,像懼怕咆哮的獅子;激怒君王等
於自殺。

《當代聖經》譯為:君王的震怒有如雄獅的咆哮,凡觸怒他的,性命就難保
了。

這則箴言與十六14、十九12說法類似。作者將國王的憤怒比作獅吼(雄獅
的咆哮),一國之君握有生殺大權,誰觸怒了國王,就如觸怒咆哮的獅子,
有殺身之禍。如俗語說:「太歲頭上動土」,是自討苦吃,性命難保。亞多
尼雅求亞比煞為妻,激動了所羅門王的怒氣,因而性命難保(王上二13-
25)。

觸怒地上的君王,尚且自害己命。試想:惹起耶和華的怒氣,誰能承擔呢?
(耶十10)

3節: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蠢人引起爭吵;人能避免爭吵便是光榮。

《當代聖經》譯為:懂得避免紛爭是一件光榮的事;只有愚人才愛爭吵。

「紛爭的起頭如水放開,所以,在爭鬧之先必當止息爭競。」(箴十七
14),爭端吵鬧的結果是仇恨嫉視,甚至引起勢不兩立、鬥毆傷害的慘
劇。因此雅各說:「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雅三16),所以要避免紛爭。

懂得避免紛爭是一件光榮的好事,也是智慧的表現。只有愚人才愛爭吵,屢
次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鬧,絲毫不讓,爭的面紅耳赤,結果必定自食惡
果。「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箴十八6)

俗話說:「一個銅板不響」,只要「遠離」,紛爭就會平息。

4節: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到收割的時候,他必討飯而無所得。b>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懶惰的農夫不知道適時耕種,在收穫之時一無所
獲。

《當代聖經》譯為:天氣轉冷了,懶惰人就不耕種,到了秋收的時候,他就
一無所得,只好到處行乞了。

迦南地的氣候一年有兩次雨季,五到九月是炎熱乾燥的夏季,從十月到翌年
的四月是涼爽的雨季。早雨到來,乾燥的土地得到雨水滋潤鬆軟,農民就開
始耕種。

冬天已經來臨,氣候轉涼,在寒冷的天氣下工作很不舒服,懶惰人因天氣寒
冷遲遲不願下田耕種,等到時間過了無法再播種。在收割的時候,別人纍纍
滿筐,自己卻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只好厚著臉皮到處行乞度日。

5節:人心懷藏謀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人的思想像深井中的水,明智的人才會汲取。

《新譯本》譯為:人心裡的謀略如同深水,惟有聰明人能汲引出來。

智慧並不都存在於表面,必須靠聰明才智才能把它汲取出來,這是《箴言》
一直在教導的原則(箴十八4)。人心懷藏謀略,若不自己道出,別人很難
憶測,如同深井中的水很難汲取出來。惟有明哲人利用他的機智與人交談和
探討,才能汲取出來。

人心懷藏的謀略,明哲人尚且可以用他的機智得著;屬靈的恩賜是神應許賜
給人的,何不用謙卑的心祈求呢?

6節:人多述說自己的仁慈,但忠信人誰能遇著呢?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自以為忠信的人很多,貨真價實的,有幾個?

《新譯本》譯為:很多人自稱忠誠,但信實的人,誰能遇著呢?

《思高譯本》譯為:自命為仁者,比比皆是;但有誰找到忠貞的人?

有許多人喜歡自吹自擂,誇耀自己是怎樣仁慈,怎樣行善助人,如何忠實無
欺,甘願為人犧牲。真正需要他幫助的時候,卻推三阻四,相應不理。正如
俗語所說:「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

本節經文的語氣似乎有點悲觀,令人不寒而慄,卻是現實社會的寫照(參:
提後三1-5)。

7節: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行為端正,他的子孫也因此得到恩澤。

《思高譯本》譯為:正義的人,必然為人正直;他的後代子孫,必然有福。

在舊約中,對於為善為惡所引致的後果是十分真實的,行善的蒙福,行惡的
遭殃,福氣綿延到子孫,災禍延至三四代(參:出二十5-6;王下五27)。

行為純正的義人,不但自己得到神的賜福,連他的子孫後代也沾享先人的福
分。這一則箴言是告訴我們,上一代會影響下一代,代代相承。處在科技進
步工商發達的世代,熙熙攘攘,來往奔波。試想:除了金錢房產之外,人有
更重要的要留給兒女,對子孫施以適當的教育,敬畏真神,認識智慧的原
則,這些子孫後代就成為充滿恩澤福分的人。

8節:王坐在審判的位上,以眼目驅散諸惡。

《呂振中譯本》譯為:王坐在審判座上,以眼目簸篩細察各樣壞事。

《當代聖經》譯為:君王坐在審判的寶座上明察秋毫,裁判是非。

這是一則有關君王的箴言。國王充滿智慧,坐在審判的寶座上,利用智慧的
銳眼明察秋毫,一目了然看穿惡人的陰謀詭計,以公義施行懲罰。

地上的君王尚且能以眼目驅散諸惡,何況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
人祂都鑒察(箴十五3)。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他們必像糠粃被
風吹散(詩一4-5)。

有兩個妓女到所羅門王面前求審判,他明察秋毫,慧眼看穿惡毒婦之心,當
機立斷,驅散邪惡(王上三16-28)。

9節:誰能說,我潔淨了我的心,我脫淨了我的罪?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有誰敢說他心地清白,已經清除了自己的罪?

作者以發問的方式向人宣示,人不論如何尋求潔淨,仍然無法清除了自己的
罪,正如主耶和華所說的「你雖用鹼、多用肥皂洗濯,你罪孽的痕跡仍然在
我面前顯出。」(耶二22)。唯有靠主的寶血,才能脫離罪惡(啟一5)。

所羅門王在獻殿的禱告中也承認「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當人犯罪、得罪
神的時候,應該到聖殿禱告,認罪悔改,求神赦免(王上八46-50)。

使徒約翰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
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
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神為說謊的,祂的道也不在我們
心裡了。」(約壹一8-10)

10節:兩樣的法碼,兩樣的升斗,都為耶和華所憎惡。

本節與23節相同,在十一1、十六11已經說過,作者不厭其煩地再次強調。

中東一帶,奸商詐財騙人的事,大概是層出不窮,所以摩西的律法特別加以
規定(申二十五13-15;利十九35-37)。利用兩種不同的衡量或升斗,一
大一小,買時用大的,賣時用小的,巧取豪奪,從中謀利,這種行為是人神
共同憎惡不齒的。

這種與生俱來的貪財毛病,在迦南地世世代代都有(何十二7-8;摩八4-5;
彌六10-11)。因此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的王啊,你們應當知足,要
除掉強暴和搶奪的事,施行公平和公義,不再勒索我的民。

你們要用公道天平、公道伊法、公道罷特。伊法與罷特大小要一樣。罷特可
盛賀梅珥十分之一,伊法也可盛賀梅珥十分之一,都以賀梅珥的大小為準。
」(結四十五9-11)

這則箴言是要人行事誠實,待人厚道,尤其生意人不可耍詐,以不正當的方
法賺取錢財。

11節: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兒童的品格是否良善,從他的行為可以看出。

《當代聖經》譯為: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就可以看出他的品格是否純潔正
直了。

這是一則有關兒童心理學的箴言。智者觀察入微,提出他的看法:人類個性
的特徵,早在兒童時期就可看出,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就可以看出他的品
格是否純潔正直(參:太七16)。

孩童的模仿性強、可塑性高,作父母的當趁兒女年幼的時候教導他,使他走
在敬神愛人的道路上,長大後才能榮神益人(箴二十二6;弗六4)。不
然,等到年歲漸長,罪惡的勢力已在他們的心中茁壯,就很難改變了。

12節: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賜給我們能看的眼睛,能聽的耳朵。

神創造人,人身體上一切的器官都是祂奇妙的創造,尤其能聽的耳和能看的
眼,更是真神的巧工和恩賜。「能聽的耳」不是聽那些靡靡之音,而是傾聽
神的話語,追求屬靈的智慧(箴十八15)。

「能看的眼」不是看色情暴力的書刊或影片,乃是看神奇妙的創造和奇異的
恩典,思想神恩。我們要發揮、善用神賜給每一個人的恩賜,討神的喜悅。

舌頭能嘗美味,辨認美食。我們當求主賜「能聽的耳」,使耳朵能試驗言語
之真偽善惡,不受異端邪教的誘惑;「能看的眼」能辨別是非、分辨好歹。

13節:不要貪睡,免致貧窮;眼要睜開,你就吃飽。

貪睡與懶惰,似乎是雙胞胎,也是造成貧窮的原因。「再睡片時,打盹片
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
來到。」(箴六10-11)。

古時的人沒有鐘,他們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要貪睡」、「眼要睜
開」是勸人早起上工,孜孜不倦,殷勤不怠。「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
勤人必得豐裕。」(箴十三4)

14節:買物的說:不好,不好;及至買去,他便自誇。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顧客購物,往往埋怨價昂;及至離開,連連稱讚便
宜。

《當代聖經》譯為:做買賣的時候,買主總愛批評貨物不好,價錢太高,但
交易以後,他便自誇高明了。

這是消費者的心態,為了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所要的,就吹毛求疵、批評挑
剔,說它品質不佳、樣式不好、顏色不夠鮮艷……,目的是把價格盡量壓
低。但買到之後便自誇購物技巧高明,大加誇讚,以便宜的價錢買到好貨。

本節與第10節都是描寫社會百態,做生意的人詭詐不誠實,以「兩樣的法
碼,兩樣的升斗」來謀取暴利;買方也不見得誠實,連連批評挑剔、貶低商
品、假裝不買,其實是要壓低價格,以廉價買到好貨。

15節:有金子和許多珍珠,惟有知識的嘴乃為貴重的珍寶。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說話中肯,勝過金銀珠寶。

《當代聖經》譯為:雖然有黃金和聚積如山的珠寶,但智慧的言語卻比它們
更珍貴。

《思高譯本》譯為:雖有大批黃金寶石,但最寶貴的,還是明智的唇舌。

「金子和許多珍珠」,黃金寶石是貴價的東西,但當饑荒缺糧的時候,這些
都不能充饑,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不能使心裡知
足,也不能使肚腹飽滿,因為這金銀作了他們罪孽的絆腳石(結七19)。

所以智慧的言語勝過金銀珠寶。「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
金,比珍珠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箴三14-15)

詩人說:「祢口中的訓言與我有益,勝於千萬的金銀。」(詩一一九72)



作者: 邱義雄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