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8期1995年1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淺談讀書──閱讀能力不佳時

無名氏

閱讀書籍是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探索更廣闊世界的方法之一。這要比旅遊經濟得多了!

父母對於子女,最覺頭疼的是學校功課跟不上、成績低落。換一種說法即「無法透過聽課與閱讀課本達到瞭解的目的」。

閱讀是為了增進瞭解,而閱讀的動力則有:興趣、義務、被迫……等。至於閱讀的困難,在於念不懂。即「不能理解文字所想要表達的意義」。

以下我們要探討本文的主題:閱讀的困難

當作家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呈現時,這本身就是一項困難的事。接著讀者再要透過文字的閱讀,把文字「還原」成作者的意思、訊息,這工作更難(對於非經常閱讀的人而言,尤其是兒童)。

舉例來說:大部分的孩子甚至是大學生都喜歡看電視、漫畫書或有圖的書籍。而對於聖經或長篇文字的接受能力則較低(或很低),原因(筆者認為)就出在文字的還原能力上。

電視、漫畫書是情景的直接呈現,且有字幕和對話語音相互輝映情景,增進瞭解。於是一般人「容易懂」,甚至「不用什麼大腦」便能瞭解其中所要傳達的訊息。因這緣故,所謂「功課好」(當然讀書絕不僅是為了功課)可能代表的意義便是「語(字音,老師平常的講課)文(字形、學童平常的閱讀)還原能力強的結果」。

能還原,代表擁有語文的理解力。若是閱讀能力、還原能力不佳時,怎麼辦呢?

1.閱讀自己最有興趣的讀物。如:兒童小百科、或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知識性讀物。若是漫畫,「老夫子」是很有可看性的。因其每則笑話都在表達一句成語的意思。

2.增加詞彙的認識。如:「什麼是騾子」?「什麼叫光合作用」?如此可減低閱讀中所遇到的理解障礙。

3.多方的閱讀吸收一般已存在的事物。如:益智性的電視節目、報紙(國語日報)。如此可知道一些「常識」及熟悉文字所常用的表達方式,便於閱讀。

4.當孩童在學校課本念不懂時,切勿一味指責。好書絕不只出現在「國立編譯館」。應多加鼓勵,以免孩童對一切的書都不想接觸。

(原[宗教教育]107期,1995年01月號)


作者: 無名氏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