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0期1995年3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互通有無、互相搭配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文斌口述/新兵整理

前 言


目前我所負擔的教會是南區兩個宗教教育型態不同的教會──十全及莒光。在推動教會與家庭的宗教教育兩方面,通常彼此相配合,例如上課或下課時間與學生交流當中,瞭解其需要,藉社青團契時間將學生的問題反應給其家長、教會長執、負責人知道。以下是一些個人的做法,供參考:

善用教會宗教教育的上課時間


1.了解學生的方法:

可利用共習時間設計一節,題目定為「寫給傳道的一封信」,由教員主持,讓學生表達出他們的看法和想法,而後讓傳道了解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在下次上課時由傳道回答,利用此宗教教育聚會瞭解學生的狀況反應並將之反應給家長。

通常上青年班崇拜課時,都先由學生分段輪流來讀聖經及講課,輪流方式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有發表的機會,提高學習精神,一方面讓學生思考,一方面訓練學生發表。所以在上課前,我都會先選好一段經文,以便問學生,但一開始是先要學生提問題,學生大多不提出,我再藉課程需要來問。如此上課幾次後,加上訪問,就能認識學生並熟悉其家長。

2.建立做聖工的觀念:

初級班的程度,教學時都先給學生做聖工的認識和練習的觀念,即給予道理上和事工上的認知,而中級班則是直接地勉勵他們做聖工。

3.假期聚會:

利用寒假舉辦初、中級班星期六、日二天一夜的特別聚會,有事工訓練、聖經課程、生活問題解答等三方面,讓兩班學生星期六晚上住在教會,提供學生充電的機會,事工訓練課程含有:與人談道、指揮、司琴……等。也藉此給家長關心教會宗教教育的機會。

外地青年的關懷與帶領


由於外地來求學或就業的青年,沒有屬於自己的團契,較無歸屬感,因此教會成立社青班及大專團契,讓外地青年有屬於自己的團契,一方面將其凝聚起來較有歸屬感,一方面也表達教會對他們的關懷。課程讓他們自己來負責,需要時傳道從旁協助。成立之初,教會幫助找人出來負責,籌劃困難之處,教會亦協助解決。

目前負擔的教會莒光與附近楠梓教會(雖非我所駐牧)的社青及方舟團契(屬至高雄地區服役的青年,男女皆有,多為海軍,故名方舟團契。)聯合,每個月聚會二次,單月在莒光教會聚會,雙月則在楠梓教會聚會,地點輪流。此種聚會有益於本地社青及外地服役青年的信仰。

查經式的聚會


目前每週三晚上聚會用查經的方式,進度是民數記,利用八點至九點一小時的時間,傳道先在台上講四十分,留下十分鐘問問題,事前傳道先準備好講義,出十題左右的問題,含是非、選擇、問答等,雖然傳道本身須有較多的時間準備,但感到藉由查經資料的整理,個人亦收穫良多。

準備此講義時,深感總會較缺乏文章式的經卷研讀書籍,大多僅為綱要式,建議能多出版一些文章式的書籍,供作教會牧養使用。

結論:


由於宗教教育系大多是系負責帶領,且聚會也都正常進行,我在直接的參與上,青教組的上課及與其家長的溝通較多,對於兒教組(星期六下午聚會),則藉由聚會後與教員的寒喧中,得知學生資料加以關懷,使宗教教育各班的學員教員及家長都能與傳道保持一定程度的認識及瞭解。

(原[宗教教育]109期,1995年03月號)


作者: 陳文斌口述/新兵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