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1期1995年4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從關心到投入

依真

宗教教育的工作,人人都應當關心,身為教會負責人對於宗教教育的工作,不僅是關心而已,更應投入宗教教育的工作行列。宗教教育不僅是指現有的教育體系(從幼小班到高級班),更應擴充至全人宗教教育的層面。

負責人所負的責任是協助傳道做牧養的工作,基於這個理念,全力投入宗教教育工作的,不僅僅指教務負責人,而是全體負責人。在成人宗教教育體系尚未做有系統的規劃之前,宗教教育的層面就侷限於目前的體系之中。究竟「關心」與「投入」之間有那些不一樣呢?筆者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分享。

1.關心是聽、投入是看

關心宗教教育的負責人,會主動打聽、垂詢宗教教育的動態,藉著聽可知道家長、教員、學員對宗教教育的觀感、期許或批評。但投入宗教教育的負責人,除了聽之外,更要看。實際地走到各班教室,看教員上課的情形,學員聽課的情緒,實地去驗證旁人對宗教教育的批評是否正確。

而不是只在職務會時聽取系負責的報告,或教務負責人的說明,這些是不夠的,不但不夠,還可能產生偏差、造成錯誤的印象。不但要看上課的情況、更要看聚會記錄簿的記載,記錄簿詳實的記錄了平時的聚會情況、師生出席情況、奉獻情況,看了之後,才不會被眼前的假象蒙蔽了,因可能還有很多待尋回的迷失小羊。

2.關心是偶而抽空、投入是常常撥忙

關心宗教教育工作的負責人,會偶而抽空瞭解宗教教育實際運作的情況,從觀察中去發現存在的問題。但投入宗教教育工作的負責人,會常常撥忙實際了解宗教教育的情形。一樣是了解但心態不一樣。偶而抽空是把事情忙完了,有剩餘的時間才想到要關心宗教教育的工作,所以偶而去看看,而撥忙參與是把宗教教育的工作視為責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擺在前頭,不敢稍加疏忽,隨時留意、照料,所以常常去看看。把宗教教育做好,有了成果可以向神交差,剩餘的時間才是自己的,這是投入宗教教育的負責人所秉持的心態。

3.關心是發現問題,投入是解決問題

宗教教育由各班教員進行實際教學工作、教學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教育成果。關心宗教教育的負責人可由學員的表現窺見整個教員素質的良窳,這是發現了問題並未解決問題。投入宗教教育行列的負責人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教學品質低落的癥結若在於教員士氣的不振,則由精神勉勵來提振士氣;借由舉辦聯誼,戶外活動來紓解壓力;透過改善教室環境來解決硬體設備之不足;彈性調整聚會時間(平時在星期日,每月的第四個禮拜調整於星期六),以確保宗教教育品質和兼顧家庭生活的需要;提供進修管道、充實教員專業技能,以提昇教學品質;主動提供教學資源、財力支援,非被動地等候請求,發現教員人數不足,就自己擔任教員工作,這就是解決問題。以上這些都是由關心進步到投入的例子。

4.關心是說、投入是做

很多關心宗教教育的負責人都會對宗教教育提出「一針見血」的建議,袪病除垢的良方。能有深闢的見解誠屬不易,但投入宗教教育的負責人不是提出建議、良方,說說就算了(事實上這是負責人常有的態度、因日理萬機、工作繁忙,所以說說是理所當然,反正系負責會帶領教員去做的,我只要提出建議就好了),而是要實際去做,有很多看似可行的建議,但是做了之後,問題、困難才會浮現出來。投入的負責人會因自己實際去做,而獲得修正、改進偏差意見的能力,而說說的負責人永遠無法了解真正的問題癥結在那裡。

5.關心是經師、投入是人師

關心宗教教育的負責人會受邀到教育系裡面講課,而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有趣、讓聽的人得到造就,是每位講課人員的期盼,然而這是經師的角色。負責人要投入宗教教育的工作是要進步到扮演人師的角色。不但課要講得好,更要成為教育系師生效法的榜樣。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技巧上、待人接物的態度上,都是一部活的教材,讓每位與你接觸的師生都能春風化雨般地受到造就。

在社會急遽變遷的影響下,急功好利是目前的通病,然宗教教育不是速食文化,一蹴可成,而是需要細心的呵護、灌溉、施肥、照顧,有朝一日它將會開花結果,令人感到欣慰(約參4)。在關心宗教教育之外,負責人是否也該「投入」宗教教育工作的行列呢?

(原[宗教教育]110期,1995年04月號)


作者: 依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