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民
「教會的希望工程」之省思
看到躺在教會牆外的流浪兒,心中不自覺地心酸起來。納悶的自問:「他的父母呢?」許多父母都說愛孩子,都說為兒女的生活而奔波,但是「養兒身卻不解兒心。」
想要給兒女們好的生長環境,提供兒女充足的物資,以便一出生就吃得營養,長得健壯,又可以擁有許多玩具……,曾幾何時,孩子身量已漸長成,甚至可以自由進出,父母關懷兒女的心逐漸退到──想要什麼就應他所需,不要讓他得到的供給比別人少。是否這樣努力孩子就快樂?
七月中,暑期少特班學生三天的教會生活,老師設計了一份問卷,請九十多位孩童用不具名方式,在五分鐘內直接回答問題,問卷總整理後,老師赫然發現,只有二十七位孩童是心存感謝父母的,就是滿意自己家庭的感覺。而排斥父母叫他學才藝或求父母不要逼他課業的有二十位;要求父親或母親不要亂打人或管得太嚴的有十九位。這些孩童的心聲透露出什麼?
孩童的成長除了生理的發展以外,心理的健康才真正重要,有真信仰的生活,應當可以提供人美好的心靈成長,若是自幼年就活得不快樂,心理受各種壓抑而不滿,信仰的造就是否能扎根?
「教會的希望工程」第二段作者強調:父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首要因素,且孩子人格的奠基期在六歲以前,父母既要教就要學,更需禱告。真是一針見血的觀念!許多父母把兒女的變壞歸咎別人(社會環境不良、交友不慎……),然而這些父母是否敢說:「家裡充滿屬靈氣氛?」所謂屬靈氣氛即充滿詩歌聲、談論聖經話語、禱告聲。
第十一頁作者說:「孩子愈小,有愈多時間在父母身邊,……」對!不但如此,我相信「孩子愈小,愈喜歡聽父母的聲音。」尤其父母對孩子的發問能親切的解惑聲,這就是言教的良機。
「要有什麼收穫,先要怎麼栽!」給孩子一個傾訴的時間和機會,平心靜氣地用真理來交通,孩子的心必向著您!
(原[宗教教育]115期,1995年09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