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9期1995年12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本會宗教教育發展之檢討與建議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榮光

本會之宗教教育初設於一九三八年,之後因戰亂而停止。一九五○年再度興辦,普遍推廣。直至十二年後之一九六二年經深入檢討,促成了全面改組。如今已再過了兩個十二年。期中雖經常作各項檢討、改進,卻未有全面性之興革;故日久難免有偏頗之處。如今又值社會、文化激烈之變化,外面引誘大增。主內青少年在此衝擊下,更須有信仰上正確之教育與指導。為此舉出數項現象與改進建議;尚祈主內諸先進共同關心與討論。

一、成年人系統性宗教教育尚未建立

本會之宗教教育初設時僅有兒童教育。全面改組後增設青年教育。但是當時對社會青年與成年信徒尚無系統化教育制度。最近雖有少數教會舉辦過慕道班、初信者班,但至今未有完整之架構、計畫與教材,因此頗感事倍功半。成年初信者對基本信仰之認識、聖經真理之了解與基督化生活要領等仍甚貧乏,入信不久又離開真道或信心衰退者比比皆是,令人十分痛心。因此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首當補此缺口、儘速完成成人之系統化宗教教育,以穩定一般信徒之信仰。

二、生活實務之教導尚待強化

由於宗教教育初辦與改組時,工作人員都集中力量於崇拜課程之規劃與教材之編撰(這是宗教教育之核心)。由於工人不足,在教材編印完成後,無力繼續編撰詩頌與共習諸教材。事後雖有各種小組編印詩頌教材與共習手冊;但較諸崇拜教材仍有一段距離。在詩頌教材中尚缺乏營造頌讚氣氛、分析內容達到口唱心和之指導。共習手冊也缺少各方面基督化生活實務指導;以致學員雖學到聖經基本知識,卻常在遇到狀況時不知所措,甚至失敗、跌倒。因此完整之基督化生活指導,是今後宗教教育刻不容緩之工作重點。

三、師資訓練嚴重不足

世上之學校師資培訓,都至少經過早期三年制之師範教育;反觀本會之宗教教育教員,僅受過一週之教員講習。事後又缺乏進修管道,也無人敦促教員進修。另一方面,真理之傳授需要不斷之查經與聖靈之引導,但各宗教教育系也無系統化之教員查經、禱告祈求聖靈充滿、祈求靈智、靈力之活動。結果教員臨場缺乏屬靈知識、能力,無力引導學生,以致教學每感力不從心。為此建議:

(1)多舉辦教員進修會。最好每季由各區分兒教、青教舉開。指導教員了解學生及其環境,各種教材、教具(含聖經)之用法,勉勵祈求屬靈之知識、能力。

(2)鼓勵教員參加各種聖經講習會、神學訓練班、晚間平時聚會,以充實靈智、靈力。

(3)由各系規劃在每次教學前後,抽出一、二小時由教會傳道、長執主持,禱告、講解真理(可配合課本教學進度)、檢討教學過程與效果。

四、宗教教育成為牧養死角

本會宗教教育初期係由主內青年發起,教員大多為高中學生。他們雖有活潑進取之特性,但究竟學識、聖經知識不足、閱歷不深、基督化生活經驗較少,一遇狀況常不能妥善處理;偶有偏離聖經真理也無人發覺。因此建議:

(1)當地傳道、長執、負責人要輪流巡視,深入了解各班教學內容、小羊健康,以防偏離、俗化。

(2)每班要有一位靈程穩健的成年(或老年)教員。他不必擔任班負責等重要工作,但須實際參與教學及其設計規劃;並指導年輕教員熟練聖工、協助處理各種狀況。

五、世俗活動大量滲入,活動日失敬虔

由於教員年輕、訓練及經驗不足,在真理之教學上常感力不從心、教學效果不佳、求教無門,導致其另謀他途。又因他們日常接近學校、幼稚園、救國團等世俗機構,結果為「宗教」教育引進很多世俗活動、習慣,使整個宗教教育只見活潑、歡樂,渾然覺得置身教會幼稚園或救國團;不覺得正在進行聚會崇拜,更忘記了敬畏神。如此「聖」工怎能得真神悅納?常見的有:

(1)「虎姑婆」等不合真理的民間故事取代聖經故事,誤導學生靈界知識。

(2)以各種世上的遊戲取代基督化生活指導當作「共習」。影響所及,學生多好玩,無心查經、學道。

(3)引進演戲、表演等活動讓學生矯揉造作,做表裡不一之舉,凸顯少數人之特點、獲取從人而來的稱讚。為此建議:

(1)加強教員之思想訓練,使其明白聖俗之分(林後六14-16),活動也要有基督的味道(林後二15)。活動不應違背聖經道理(啟二十二18-19;加一8)。

(2)讓教員了解聖經真理與聖靈,才是吸引學生的最佳材料。要吸引學生到主前。

(3)強化教員靈性,讓師生都確信為親近主、求主悅納、追求天國永生而聚會、活動。

(4)多提供有關聖經真理的資料,好讓教員有內容可供教學。

六、詩頌表演化,追求「人」的激賞

「讚美詩」顧名思義是為讚美「真神」而唱。因此唱詩首重神的悅納。宗教教育應學習怎樣唱,才能為神所喜悅、接受。然而曾幾何時,詩頌變成了世俗的音樂會。師生唱詩忘了是要敬拜神,而依個人的好惡、依人的「爽」不爽去選曲、改變伴奏、改變唱法。更進一步把本會之共同語言──讚美詩──放在一邊去比賽唱新詩;結果青教組畢業生竟仍有大半的讚美詩不會唱。練詩也不注重口唱心和,而在表演技巧上下功夫、花時間。影響所及,不少詩班成員要唱詩,卻不願信神;要上台亮相,卻不願聽道、不願練詩。甚至有些教會寧可花大錢為詩班買鋼琴,卻捨不得為幼年班買最小的風琴,實在令人慨歎。為此建議:

(1)請總會傳道重新檢討本會詩頌的方向。重新確認頌讚神的重要與要領。

(2)指導師生明白詩頌是在敬拜神,不是表演,博取「人」的掌聲。

(3)各班應有須完成之教學目標。至少青教組畢業生都會正確唱出全部的讚美詩。

總之,本會之宗教教育創辦已近半世紀;值此邁入二十一世紀之時,實宜全面檢討現況、修直腳步,以確實掌握工作效果,確認個個小羊都能領到主前,無一失落(約十七12),將來都能在天國相會、歡樂。同時讓我們的工程經得起考驗(林前三10-15),不致勉強得救,而能從主獲得最大的獎賞。

(原[宗教教育]118期,1995年12月號)


作者: 榮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