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0期1996年1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緬懷過去,面對現在,思想未來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光軍

一九一七年,晚雨聖靈建設真耶穌教會於東方的中國,由北京向南方廣傳;於一九二六年由福建傳來寶島台灣,至今約有二六○處教會和祈禱所,信徒數約四萬五千人。時光荏苒,七十載台灣傳教史留下美好的回憶。

宗教教育的意義和工作


宗教教育係啟發人類敬神本能之過程,乃啟導人認識宇宙真神,使其過著信神、靠神、敬神、拜神之生活;亦即領導人與神與人保持正常關係之過程。故宗教教育之工作,就是引導人歸向真神,且教導、培植,使他能與神連結,過著敬虔聖潔且完全信靠、順服之「神人合一」的信仰生活;亦即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的神聖工作(參:西一28)。

宗教教育的範圍


從一個人聽到福音虛心領受,然後信而受洗接受救恩,直到離開世界為止,包含對外宣道及對內牧養之全盤工作,有兒童、青年、成人等三部分的教育。然而,本會各地教會之宗教教育系,僅包括兒童教育組與青年教育組,故有人誤以為成人信徒不必接受宗教教育;事實上,向慕道者傳福音作見證,或每天在會堂裡、家庭中所舉行的聚會活動、個別談道,都是宗教教育活動的一部分。

本會兒童聚會的開始


根據本會上海總部所發刊的《聖靈報》,本會初期並無兒童、青年之宗教教育機構,僅有成人宗教教育。直至一九三四年,才由台灣的傳道者首次設立「兒童聚會」,雖曾因二次世界大戰導致兒童聚會停辦,但自一九五○年始,因第一次青年靈恩會中,講員於嘉義、民雄兩地鼓舞學員重視下一代信仰的培育,聖靈感動各地青年回鄉紛紛自動設立兒聚,領導主內兒童認識神,往後一直蒙神祝福,且順利發展成今日完整之宗教教育體系。

早期的兒童教育


筆者一九五○年國小一年級時,全家在台北教會慕道信主而歸入主名下。當時,本會沒有兒聚教材,但年長的老師們到中國主日協會買外國印製的彩色掛圖,上面有印刷精美的聖經故事畫面,老師根據上面的經節,以聖經作課本去準備,然後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接著背誦聖句,回家前,每人分贈一張小卡片,與大掛圖上的相似,後面是用羅馬字或英文記載本課的故事。彩色的小卡片是小朋友的最愛,雖時過境遷,四十多年前的兒時珍品,至今仍保存在牆上的壁櫥裡。而小時的老師,有的是今日的長執,有的已安息了。

詩歌是兒童的最愛。一九五二年第十次傳道者會,提出「兒童詩歌」編輯案,推選編輯委員,負責編出少、幼年班兒詩,紙質雖差,但小朋友唱得津津有味。一九八七年,教育處印刷精美的兒童詩歌,全套有教員本,亦有學生本,從幼稚班乙冊,至幼、少年班各三冊,五線譜加上簡譜,方便教學,但有好多小時好聽的兒詩,不知流失到那兒去了。殊覺惋惜!

值得懷念的青年靈恩會


一九五○年舉辦首次青年靈恩會,乃利用每年暑期,凡初中以上未婚之青年、青少年皆可報名參加。因此,每到暑假,全台灣的教會,兄姊帶著弟妹們,搭火車赴總會所辦的盛會,個個精神抖擻,興趣盎然,因有特別編輯的靈恩會教材,有總會安排的長執傳道講授聖經真理的奧祕,有新選的讚美詩可唱,有精彩的蒙恩見證可聽,還有領詩、翻譯、司琴、講道、辯道等等技能訓練,且能見到各地趕來參加的同靈,既新鮮又值得懷念。

初三時第一次來台中總會參加;不曾離家外出的我,每見夕陽西下,就徘徊在公園路旁、會堂前的鳳凰樹下,站在水溝旁心酸酸地「想家」。有一次,全台參加人數達五百多名,拍紀念照要上下排六排,有如疊羅漢,大照片中,每個人頭小得快認不出誰來;在大會堂的禱告會,大家擠得水洩不通,一聲「奉主耶穌聖名禱告」,有如使徒行傳第二章所云:「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雖不見舌頭如火焰之異象,但開始禱告時,驟然會感覺天上有大響聲下來,有如感受五旬節聖靈充滿之情景,歡呼喜樂,好得無比。雖偶有各地青年因事在歸途火車上吵架之事,但散會後送至車站,離情依依之甜蜜,及會後彼此代禱,通信勉勵,交換照片之親愛真情,令參加者銘記難忘。昔日同窗學道的同靈,今日多位已是傳道者、教會重要工作幹部,感謝主。

後來主內青年增多,青年靈恩會遂改為「學生靈恩會」,至一九七六年,已有國中班、高中班、大專班之分班舉開;四年後,國中班分國一、國二、國三等三組舉行;於今,不但高中班分三年級三個班舉開,而且除大專班外,全台灣七個教區分開舉辦,寒暑假有四十幾班,每次參加學生約三千多人,受聖靈約三百名。藉此培育下一代,受益者不勝枚舉。

早期的青年聚會


一九五四年,台中教會(台灣總會所在地)首先試辦青年聚會,以中學生為主體,以聖經要道等為教材,請總會傳道者協助講課,在學期末提出簡單論文。當時的學生,如今有部分已成為重要聖工人員。

三年後,嘉義籌設青年班,學習舊約聖經概論,然而次年即停辦。一九五八年,台北、三重兩教會合併組成青年班,每兩週聚會一次。兩年後,台南成立青年班,每週六晚聚會。台北和台南都以中、大學生及成年人為主體,有聖經要道、聖經史地、聖樂、見證等課程,分兩節舉行,並分組擔任聖工。筆者亦是當時台北青年班的學員之一。

一九六一年,新竹、嘉義又試辦青年班;翌年,總會宗教教育股正式成立青年聚會與兒聚並行,亦出版初級班課本,各地遂紛紛創設青聚,至年底,已由五班增至六十一班之多。三年後,開始出版中級班課本,至年底,全台灣中級班已增至十七班。一九八三年,教育處成立高級班、社青班教材編寫小組,每半年出版一冊教材,以供各教會需用。

新制度及宗教教育刊物


一九五四年的教員檢討會上,提議出版「兒聚通訊」,六年後方在嘉義創刊;一九六二年照教員手冊辦法實施新制度,而由各地教會職務會推選第一屆宗教教育系系負責,主持各地兒聚、青聚之實際工作。此時,因兒聚通訊不能容納青聚消息,遂改版為「宗教教育」刊物。一九六八年通訊社由嘉義遷回台中台灣總會。從此,本會教員和家長有一本定期出刊的「指導家庭宗教教育和從事宗教教育事工」之優良雜誌。起初是雙月刊,後來改為單月刊,並於一九八二年五月,正式向新聞局登記,成立宗教教育雜誌社,隸屬總會文宣處。

教育人員聯誼會和靈修會


一九八一年七月,台灣總會改制成五處,宗教教育股改稱為教育處,下設兩科,訓育科負責訓練、教育、輔導等工作,教材科負責所有宗教教育活動之教材。第一任處負責是陳恆道長老,三年後由筆者接任六年,其間曾於一九八七年寒假於台中教會,由輔導委員會策劃舉辦「第一屆主內教育人員聯誼會」,用意在結合全體教育人員之經驗和力量,得在各教區,協助教育組推動各教會教育事工,事前並編印「教育人員名冊」以便聯繫。

翌年在梅山教會舉開第二屆,改為靈修會,中心議題是「如何因應社會轉型,以加強宗教教育」,參加人員六十二名。第三屆於豐原市興農山莊舉開,情況更為熱烈,有許多全家出席,既聯誼又靈修,喜樂非常。藉連續三年的認知和認同,期盼各區教育人員回去後,能盡一分力量;然效果如何,惟靠恩主帶領。

事隔三年,又於一九九二年二月於埔里謝緯青年營地,舉開第四屆教育人員靈修會,期盼藉教育人員名冊,各教區每年舉開區靈修會,共同商議宗教教育事工之發展。

聖樂發展委員會


有教育處後,教材科設詩頌教材小組,於一九八七年出版青年詩歌第一集,並完成全套兒童詩歌。一九八九年八月設立聖樂發展委員會,分訓練、輔導、詩班、資料等四組,策劃、推動各項工作。全省則分區辦理唱詩禱告會、領詩人員講習會;東、西區辦理小型佈道詩班講習;北區辦理聖樂講座指揮班訓練,並調查詩班概況,蒐集各項聖樂資料,藉以修訂兒聚詩頌教材,製作青聚詩頌教材;迄今,仍繼續發揮其功能。

所見所知、幾點淺見


一般而言,宣牧處負責成人之宗教教育,教育處則負責青年、兒童的宗教教育。然而,全台灣宗教教育系學生逾一萬兩千名,教員逾兩千五百名,若以全體信徒數來算,師生約佔三分之一,全台兩、三百處教會,事務之繁瑣可見一班。因此,本文謹對所見所知提出個人觀點,或對過去、目前應檢討改進之處,或對未來本會宗教教育的走向有所助益也未可知。茲略述一二以供參考。

一、聚會問題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十25)。現代人為學業、事業、興趣忙碌不堪,要天天聚會似乎很難。然而教員若平時忙得沒時間聚會、禱告、聽道、讀經,又怎能帶領主羊躺臥青草地上,領他們到可安歇的水邊?是故,教員不看重平時的聚會靈修,又怎能充實自己而站立得穩?

再者,家長一味重視子女的功課、才藝,總是將聚會拜神排在第二順位,自然而然子女就漸漸遠離神,下一代信仰就堪慮了。平時父母少聚會少禱告少親近教會,又怎能教育出敬虔守道之子弟?學生若只為應付父母之囑咐而勉強上教會,則受損的還是自己。

又有學生認為功課太忙,能參加教育系的聚會已是盡本分,就不參加平時大人的聚會,如此心態將發生「靈性營養不良」之慢性疾病。由於停止聚會慣了,每逢寒暑假,晚間有時間也忘記來聚會,安息日上午也因晚睡晚起而沒來參加崇拜,多麼可惜!故當重視聚會問題,多加勉勵宣導。

二、教導問題

由於地球上人類生存空間有限,遂提倡孩子「兩個恰恰好,一個也不少」的口號,加上現代人生活困難、懼怕負擔太重,因而大部分的現代家庭,不是生一個就是兩個,子女少就更加寶貝,加上物質富裕的生活,配合所謂「愛的教育」,無形中趨向自由放任的教育方式;許多年輕父母,任小孩子在聚會中走動吵鬧,卻不加以教導或制止,孩子對老師、長輩不禮貌,也未加以糾正;不重視子女品德的塑造培養,此乃今日家庭一大隱憂。

三、教員問題

平地見習教員,高一即可報名參加教員講習會;山地因缺人才,初二即可參加講習。辛苦訓練出來的兒聚教員,許多年幼不懂事,缺乏正確判斷力,這又如何教出懂事明道,且能分辨是非善惡之學生?是故,教會務須遴選較年長,且具有領導能力之同靈來擔任教育系系負責,俾能將教育事工推動;且儘量鼓勵已婚同靈出來協助宗教教育,藉爸爸教員、媽媽教員之經驗,得以正確帶領下一代走在主路上。

四、行政問題

再者,某些教會系負責或幹部,在推展聖工或進行活動時,常常我行我素,不轉告職務會裁決,因而讓職務人員擔心愁煩,且導致教育方向偏差而不自知。亦有教會對教育處公文,不按時提早辦理,導致教育系不明究理,教員無法配合教育處計畫參與培訓活動,凡此聯絡協調的事,得時加提醒以改進之。

未來的宗教教育


科技文明發達,人類知識猛進,凡事注重水準的提昇,因而未來二十一世紀的人,將更精益求精,追求高品質的教育。諸如注重「全人教育」,由胎教開始,栽培至長大成人,延續至老到死,作全年齡的教育規劃,因此有層次的﹁系統教材﹂,必包含人一生各階段的生活需要,使每位真信徒更能按年齡吸收屬靈的真理和生活的知識。至於教會的宗教教育,將隨出生人口的減少,新新人類的聰明絕頂,而趨向「小班制」,自然對老師素質的要求將更嚴格。

總之,靠真理的指導、聖靈的幫助,我們都當在靈性上更求長進,以面對嶄新的二十一世紀。

(原[宗教教育]119期,1996年01月號)


作者: 光軍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