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5期1996年6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願耶和華使它成長

羅擇真

自從創設學生靈恩會以來,業已行之數十年,其目的乃培植和堅固本會青少年的信仰,至今造益良多,是值得繼續耕耘的活動,但願求主加添舉辦單位更具信心,再接再勵地辦好學生靈恩會。

然而隨著時日的變遷,社會形態的遽變,多方因素的變化,不知不覺中,學生靈恩會有日漸遜色頹廢之慮,值得警惕。在此,謹提出幾點個人拙見,供諸參考。

擬訂目標


過去都訂有目標實施,但是時過境遷,是否應該修訂新目標,以切合現實的需要。此時,應當重新考量其必要性,探討時弊之所在,共同審慎地擬訂學生靈恩會的教學新目標(大目標),另外也需要配合大目標,訂定每年有不同的主題(小目標)以及每課的單元目標;教學者務必向此標竿努力,俟舉辦結束後,再舉開檢討其中的每一目標有否達成效果,作為下次改正之參考。

內容不變,方法求新求變


教學活動內容,須本著聖經神的旨意實施教學,絕不可脫離聖經的精神,要善於操練敬虔,凡事都有益處(提前四7-8)。過去一向的教學方式大多是老師講,學生敬聽。講的愈多,吸收的愈少;聽的多,做的少,即所謂填鴨式的方法。這並非完全不好,只是用多了就會失效。要摒棄「講光抄」、「背多分」的陳舊教法,即要注重給予學生多發表,多鼓勵從做中學習,而老師針對其毛病,得以導正、扶正,如此上課方式更活潑可愛,達到更高的效果,也才能了解學生心中所想的是什麼(箴二十11,二十七23),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原動力。

不要閉門造車,或年年依樣畫葫蘆


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可以試試。不論生活品質的改善、學習情境的佈置、師生團體生活的和睦、融洽、親切感,樣樣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我們不妨多去參觀瞭解別的宗教團體,他們究竟採取何法使之活潑、生動、有效?有什麼優點值得參考?這是值得大家省思,並且深入探討研究的,也藉以謀求改善因應之道(路十六8)。

我們乃天上的國民,是有君尊的祭司,應當運用聖靈充滿、有智慧的專業人材,集思廣益,共同策劃,並且精心設計,使各肢體通力合作,任勞任怨,同甘共苦,用愛心教導,連絡團結成為一體(林前十二12-27;西四12-15)。

加強培訓講員及輔導員的素質,以提高品德與能力


有些領導者,雖充滿熱心,往往因缺乏經驗與能力,對於學生的要求過於鬆懈,只知吃、喝、玩耍、放縱學生,不能達成預期的效果,成為神所不喜悅的人(林前十7、8)。

選拔優秀的講員及輔導員,加上嚴格的訓練,再做適當的人事安排,此乃成敗之關鍵所在,不能不慎重為之。

揀選人才,也不可偏重於年輕人或年長者,應當老少配為宜。年輕人有朝氣、有活力、有衝勁,年長者有經驗、有閱歷、有父母慈懷,兩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收效宏大。

講完課、吃頓飯就離開的客座教授,對於學生的生活、行為及品德是沒什麼助益的。

提高學生參加靈恩會的「意願」


學生靈恩會出席率不好,我以為有幾方面的原因。有些學生因本身課業負擔繁重,無法疏困,或生性好玩,或平時疏懶於禱告和聚會,或其他某種原因,想法子逃避的心態,需要個別幫助,輔導心理建設,挽回信心。

另有些需要家長的督促鼓勵才會出席的學生,不妨發動年長的兄姊們共同協力助禱,誘導規勸,並敦促其家長關心代禱。找出癥結所在,加以善導,平時若能保持信心熱度,一旦舉開靈恩會,即容易自動參加了。

做個宗教教育的領導者,平時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隨時觀察家務的需要是什麼,隨時打點加油,多方扶助心靈軟弱的學生,相信神必與之同工(來三10-15)。

事預則立,事前若有了充分的籌備,相信其成效必然堅立,切不可隨便請幾個人代庖,紙上談兵,一只令下,草草應付了事,那絕不會有裨益的。

我建議主事學生靈恩會的負責人(教育處、教育組、傳道人、教會負責人、各講員、輔導員、教員)要走訪各有關的學生家庭,深入信徒中瞭解其信仰狀況,加以溝通,宣導學生靈恩會的時代使命及重要性,並喚起家長的關心與合作,化阻力為助力,凝聚共識的力量,群策群力,發揚基督救人的愛心,號召學生熱烈響應。當「我願意參加」的呼聲從他們的內心發出時,相信即是蘊育了七十年的樹栽,芃然茁壯之時。願耶和華使它成長!

(原[宗教教育]124期,1996年06月號)


作者: 羅擇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