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5期1996年6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掌穩舵,向前方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羅真聲

從民國五十三年至今,幾乎每年都參加學生靈恩會,起初是學員,後來是班負責;這三十幾年來,所見所聞,願提出來作為學生靈恩會舉辦的方向,不至於受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

所謂「學生靈恩會」,就是以學生為對象所舉辦的一種屬靈的盛會,祈求神的聖靈充滿、恩惠澆灌,使參加者滿得靈恩。因此,很多人因學生靈恩會得到造就;就如內人也是因參加學生靈恩會,信仰明顯地復興。所以,對於學生靈恩會應有幾點認知:

學生靈恩會不在乎吃喝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

有些教會為了學生靈恩會的飲食傷透腦筋,甚至花了很多金錢,雖是出於愛心的接待,卻失了靈恩的本意。很多學生在家嬌生慣養,學生靈恩會本是要改造他們,除了會堂的敬拜之外,生活就是很好的訓練,不要擔心學生挑剔而每頓都是山珍海味,按照總會所編伙食費的預算花費,應該夠了。

佛教界近年來也有舉辦類似的夏令營,他們本著自己的原則,來參加者都要吃素食,當然沒有山珍海味,可是參加者竟趨之若鶩。曾經看到韓國本會的學生靈恩會,他們的中餐不過是三、四樣泡菜而已。

學生靈恩會不同於夏令營


有人認為我們的學生靈恩會過於呆板,需要改造,就模仿其他教會的夏令營,多一些動態的課程,甚至到野外踏青。這是二十年前的學生靈恩會所沒有的。

郊遊並非不可以,但是利用學生靈恩會似乎不當。因為各地教會舉辦郊遊非常方便,學生靈恩會只有一年一次,五、六天的時間非常寶貴又有限,應該讓學生體會聖靈中的喜樂。相信只要把心靜下來,本著一顆渴慕追求的心,好好地聚會、禱告、唱詩、讀經,必能享受滿足的喜樂,這有別於一般的玩樂。所以,不應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或是以為學生靈恩會是無聊的,需要借助一些遊樂,而失去了立場,應以實際的行動糾正他們的觀念。試想,佛教徒都需要退到山林去安靜,何況,我們已知主恩滋味的信徒,豈不更應如馬利亞安靜主前,這是今日的青年最需要卻最缺乏的。

「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若竟自不肯,學生靈恩會真的會付出很多心力,果效卻不明顯;若能事先安靜主前,主的軛輕省,不只在學生靈恩會體會主裡的平安喜樂,也能帶到日常生活中,以靜制動,以信心勝過世界。「安靜」是學生靈恩會應操練的課題。

學生靈恩會應充滿神的愛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四18)。

團體生活雖然需要管理,但我們的管理不是高壓的權威,乃是以服事的感召。學生靈恩會最難的就是每晚的就寢,因平時晚睡習慣,晚上十點就要睡覺實在困難;但是,如果不睡,明早六點要起床又更困難,聚會上課也沒精神。所以,安撫學生就寢是一項愛的功課。清晨起床的寢室內務,不應太亂,但也不必像軍隊那樣地整齊劃一,甚至還有稜角稜線,因我們的訓練與部隊畢竟是不一樣的。不要為了內務,甚至傷了和氣。

最重要的是,輔導員從每日與學員的生活接觸,發現他們的困難所在,適時地加以輔導,帶他到主耶穌面前,與他一起禱告,學習藉讀經禱告,解開心結,體會神愛,深信這會使學員永生難忘。輔導員見到輔導的果效,所得到的喜樂也是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

每年我們都辦很多場的學生靈恩會,願我們都能把握正確的方向,深信我們所付出的時間、金錢、心力,必能蒙神悅納。

(原[宗教教育]124期,1996年06月號)


作者: 羅真聲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