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碧花
白媽媽問:我女兒就讀國中二年級,對於學校功課尚能自動完成,很少讓我操心。不過她每天放學回家後,常常關起房門,待在自己的房間,不喜歡別人打擾,不知在裡面作什麼,我很不習慣她老是關在房間,好像有意與我們劃清界線。請問我該怎麼辦?
哈利路亞
主內白媽媽平安:
俗話說:「生得兒身,卻生不出兒心。」這句話的確道出天下父母在教養兒女時的無奈心聲。
從信中知道您是一位盡責的好母親,您很在意女兒老是關起房門,也很想知道她在裡面作什麼,卻又擔心如果干涉太多會引起孩子不悅,相信您的心情一定很徬徨無助吧!
孩子從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期,身心有很大的變化,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需要獨立、自主,凡事自己作決定,不再受父母的控制。他希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私有的空間,需要別人尊重他的隱私權。這些心理上的需求,乃是青少年時期的自然現象。
如果住家不夠寬敞,生活空間不夠大,尤其是家人活動頻繁的客廳,看電視、打電話、聊天同聚一堂。而家中每個人的生活作息都不一定相同,父母想看電視,兒子想打電話,在這種受干擾的環境之下,女兒想要有個安靜的空間,自然會把自己關在房間。
在孩子較多的家庭,若兄弟姊妹相處不融洽,受到排斥或常與父母鬧彆扭,家裡氣氛太凝重時,孩子便會找個避風港躲起來。對於個性內向好靜的孩子,房間當然是他的理想天地,在這個空間裡,他可以自由自在地作任何事,不必擔心被打擾。
不過也有的孩子常關上門,想作一些不願讓父母知道的事,如看信、寫信,或想看限制級的書刊、畫冊、照片,或打電玩;還有的孩子要求父母在他房間裝設屬於他個人的專用電話,方便他關在房間與朋友聊天。
但是有些父母認為生養兒女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並不尊重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當他們看到孩子關起房門時,認為孩子有意疏遠父母,家似乎成了旅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如房東與房客。想起孩子小時候常賴在身邊撒嬌的情景,不禁有分強烈的失落感,在難過之餘令人感傷,這是許多父母都曾走過的路。的確有愈來愈多的父母常感歎現代的父母難為。
不過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他們也有不如意和心煩的時候,學校的功課壓力沉重、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已令他疲於應付,當他回家後想關起門來靜一靜,父母應該讓他擁有隱私權,讓孩子自行支配時間作他想作的事。
如果父母想了解孩子在房間的動向,不妨找送飲料或點心的機會,進入孩子的房間,表達您的關心。萬一發現孩子作父母禁止的事時,不宜即時動怒責備,請先平心靜氣檢討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要求是否過於嚴苛,然後再找個適當的時間藉著溝通與交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有關毒品、黃色書刊是不宜接觸的。
其實基督徒教養孩子時,別忘記請出一把來自真神的「上」方寶劍──禱告向神求助,求神親自管教,並使我們有智慧教導出身心健全的下一代。
經云:「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願神的恩典與眷顧臨到您們一家人。阿們。
(原[宗教教育]125期,1996年07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