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9期1996年10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打鐵趁熱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日頌

隨著七月的逝去,一年一度各年級的學生靈恩會又近尾聲了。整個教內的青少年,小至國小三年級,大到今年高中畢業,分別參加各區舉開的暑期聚會,這項活動的成效是絕對值得肯定的。學生靈恩會從全省集中一處數百人的大班到今年分區分年級數十人的小班,雖然幾十年來就參與者的意見不斷檢討改進,然而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仍是有些缺失尚待今後舉開時改善。

學員在學生靈恩會中的行為表現是最讓人擔心的一件事。從少特班到高畢班,每班都會出現少數幾個言行舉止有待檢點的學員。青少年行為偏差本不是一件很叫人驚異的事,可是這些人來到會堂,行為不會略為收斂,心態上不會略為虔誠,這是很讓人擔心的。

這差錯到底出在哪兒?學校?家庭或是教會?學員表現不好,顯示心中沒有神,因此,不管問題出在哪兒,平日教會及家庭的宗教教育實在要不厭其煩地加強信仰生活的輔導,否則就算學生靈恩會中有令人滿意的改變,結束返家之後難免有故態復萌的現象。

學生靈恩會班務人員的工作態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現代的青少年時下學校、社會風氣的影響,「自我」的意識十分濃厚,常常只希望按自己的意志做事,而忽略了大局的關係。班務人員必須認識他(她)們的心態,祈求聖靈同在,運用最佳的輔導知能,掌握青少年的心理,以使班務正常運作,更期改善學員不良的行為。

各教區安排班務人員時,除了總務組由承辦教會的人擔任較佳之外,其他各組必要時得邀非承辦教會而具備知能的弟兄姊妹擔任。課務組在安排課程時亦需事先了解這班學員的需要及過去行為表現的資料,就信仰、行為上做妥善的安排,尤其講員的邀請更期盼他(她)們能在上課中無論講述的技能、上課的內容,都能掌握學員的注意力,對偶發事件也能做適當的處理。

如果能排出適合青少年需要的課程,又能在神帶領下運用最好的方法來講授,我想就是不安排戶外活動,在結束之後學員也是感到有相當受益的。

目前各地教會往往感到教會事工人員發生斷層的現象。以前教會有大批社青,有事大夥兒一起來,一下子把工作做完。現在卻常產生事工人員不足的現象。教育處培訓宗教教育的教員參加的資格是高中以上的學生,因此在高中班學生靈恩會課程中,可以排一些事工訓練,邀請有恩賜的弟兄姊妹來參與,(筆者在此也切判有事工恩賜的同靈,非但不要推辭班務人員的邀請,更要主動去找各班務人員──請問我能為學員做些事工指導嗎?)今年中區某班就安排了不少事工訓練的課程,學員反應也不錯。

少年班特別聚會是較特殊的班,成員大多是新生年要升五、六年級的小朋友,有的地區連三、四年級也一起加入。就屬靈的加強上來說,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是同樣需要的,可是年齡相差二、三歲,身心發展的成熟度相差非常大,在指導上似乎有些困難,尤其這個階段指導兩性關係的正確認識非常需要,然而因生理成熟度的差異,實在很難合班講課(不少高年級的學生已開始談戀愛了,然而三年級的小男生還會困惑地發問:為什麼男生要愛女生?),我們為使學生靈恩會達到最大的成效,參加的成員似乎也要略做考慮。

少特班學員未受聖靈的相當多,請各相關教會的長執特別重視這班的禱告會,數十個求聖靈的學員只有一、二位班務傳道按手,實在是不夠。中學生往往具叛逆心態逃避禱告,不肯用心追求聖靈。這些天真可愛的小朋友的禱告會,卻又不受部分長執的重視,當禱告會上把手按住其中一、二位的頭上,望著其他的三、四十位期待按手的小弟妹,時間只剩下五分鐘了,心裡真是急呀!

「回家後,我對自己的希望是:回家後我要把壞習慣改掉,並且每天讀經、禱告,讓我的信仰更堅定,還要傳揚主你的名,雖然我不一定會全部做到,但我會盡力,也求主耶穌幫助我,達成我的心願。」這是學生靈恩會後一個學員寫給主耶穌的一封信裡面的一段原文。親愛的家長、宗教教育的老師,學生靈恩會後,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是否要打鐵趁熱呢?

(原[宗教教育]128期,1996年10月號)


作者: 陳日頌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