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羅真聲

也許有些父母為了孩子信仰的成長而煩惱。小時候一起讀經、禱告、上教會,國中以後聚會次數減少,甚至連安息日都不肯到教會聚會,父母也說不動,還會頂嘴。

在此,願以聖經幾個實例,做為父母的參考,以追求屬靈的親情。

摩西的母親約基別


摩西本來已被丟到河裡,後來卻被法老的女兒撿去而成為王孫。當時,摩西的姊姊米利暗自告奮勇,推薦自己的母親為摩西的奶媽,所以,摩西的母親可以安心地撫養摩西。不過,她知道摩西長大後就不能留在身邊,必須送到法老的女兒那裡,過王宮的生活。因此,我們深信摩西的生母約基別必定把握這段難得的時光,好好乳養自己的孩子,建立美好的信仰。

後來,摩西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十一24-26)。

我們的孩子長大也都要離開父母,出外求學或進入社會就業。目前的社會、學校五花八門,種種的罪中之樂不勝枚舉,如同王宮一樣。所以,父母該認清這個事實,好好把握孩子在身邊的這段時光,為抗拒罪惡的引誘而準備。深信這樣,必能如摩西一樣,長大了,毫不羨慕世界的奢華宴樂,倒是喜歡教會的聖工服事神。

撒母耳的母親哈拿


哈拿因不能生育被藐視,就向神許願求兒子,後來果真生了兒子就是撒母耳。她就要還願,使兒子終身歸與神。可是,孩子在斷奶前,我們看到哈拿盡到做母親的天職,在家裡乳養兒子,沒有和丈夫上示羅朝見神獻年祭,丈夫也隨她的意行。直到斷奶,就把兒子帶到示羅,而且,她每年還為兒子作一件小外袍,同丈夫獻年祭時,帶來給他。而撒母耳雖在示羅,卻不因以利兩個兒子的壞行為受影響,他仍然在以利面前事奉神。

為人父母也是很希望孩子不但不變壞,而且還能夠服事神,那我們就要學習哈拿在家裡乳養孩子,不要因急於參與聖工而把尚未斷奶的孩子放在家裡,甚或為了遊玩而撇下孩子不顧。這樣,孩子的成長體會不出父母的愛,怎能奢望有美好的親子關係呢?

甚至看到一些父母整天忙於教會事工,很少關心自己的家庭,孩子小小的心靈會存著一種陰影,不但不喜歡教會反而會產生反感,這樣怎能祈望孩子將來能參與聖工呢?有時,父母會為了信仰或聖工,意見不合而翻臉,這樣怎能教養孩子服事神呢?(服事人都有問題了。)看到哈拿夫婦的同心,及信仰不急於一時,實在很值得效法。孩子雖已斷奶而上示羅,哈拿仍每年為他作一件小外袍,可見,她的關懷是無微不至,不因斷奶而放鬆,但關懷的方式卻因孩子的成長而有所改變。所以,撒母耳能不受周圍不好的影響,信仰始終屹立不搖。

參孫的父親瑪挪亞


參孫的母親本不生育,因神的憐憫應許要生一個兒子,但特別提醒:「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參孫的父母很清楚神的約定,也願遵守這項約定。後來,參孫果然出生了。他的父母卻忽略了管教之責。有一次,參孫撕裂了一隻獅子,他行這事並沒有告訴父母。過些日子,他見有蜜在死獅之內,就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到了父母那裡,給他父母,他們也吃了;只是沒有告訴這蜜是從死獅之內取來的(士十三2-十四9)。

我們都知道參孫是個大力士,可是下場卻很悽慘,這整個過程和父母的教導脫離不了關係,因為神明白地吩咐:一切不潔之物都不可吃。他吃了在死獅之內的蜜,就是吃了不潔之物,拿細耳人沾染了不潔淨,就要剃頭,而參孫的力氣與頭髮有關,若剃了頭髮,力氣就離開,便軟弱像別人一樣。

所以,參孫後來會被剃頭而力氣離開,實在與他吃死獅之內的蜜有關。因此,這是很重大的事情,但參孫「行這事並沒有告訴父母」,他父母也吃了不知道從死獅之內取來的蜜,可見,他的父母是何其糊塗,神交待要謹慎的事全都忘了,以致於造成嚴重的悲劇。

今日,我們身為父母的都知道神要我們教導子女很多道理,可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因為忙於生活、事業,我們不知道孩子所做的,也因從小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也不願意將他所行的告訴父母,親子之間存有代溝,後來發現孩子有嚴重的偏差行為,才後悔莫及或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由以上聖經的個案,使我們知道不管他們的成功或失敗,與父母都有密切的關係,不可說他們是偉人高不可攀,或他們是自然形成的。其實,他們是與我們同性情的。所以,藉由他們的父母,可以提供為人父母屬靈親情的追求方向。要如以利加拿尊重妻子哈拿的決定「隨妳的意行」,夫妻同心教養兒子撒母耳,成為子女信仰的模範。又如約基別為摩西的將來早做準備,使他的信仰能經得起王宮生活的考驗。絕不可像瑪挪亞雖知兒子參孫的未來,父子間卻有彼此不願告知的事情,而落到悲慘的地步。

所以,要實際引領子女信仰的成長,必須建立美好的溝通,不是只有叫孩子讀經、禱告、上教會就好,乃是藉由一起讀經、禱告、上教會,與孩子分享屬靈的好處,使孩子體會屬靈的甜美,又看到父母的佳範,他們就會由被動化為主動信仰的追求;如此,孩子的信仰就可以自己站起來,如同摩西,雖然處在奢華宴樂的王宮生活,也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雖然在物質生活高度糜爛的社會,我們仍能有一股信仰的清流。

(原[宗教教育]129期,1996年11月號)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1/01/1996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