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2期1997年1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問題行為的背後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淑麥

教養下一代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可以傳授的一套辦法,每對父母自己要摸索出一條路來。甚至父母對每個子女還要找出一條不同的小徑,單獨通往那孩子的心中。

基礎篇


一、孩子的心跟著時代在動?

(一)時代變動下的產物

1.一九四○年代的泥巴兒童
2.一九五○年代的收音機兒童
3.一九六○年代的電視兒童(草莓族──怎麼照顧怎麼爛掉)
4.一九七○年代的電玩兒童(暴走族──看不順眼就砍下去)

(二)三十年前孩子的特徵

1.認真用功讀書
2.沒有太多的人際交往
3.對異性不感興趣(有興趣也不敢講)
4.消費以低價為訴求
5.權益一概不爭,逆來順受

(三)現代孩子的特徵

1.活潑、好動、早熟
2.愛現、向前看齊
3.浪費、被動、懶散
4.反抗權威、不受拘束
5.男女關係早熟(父母不得不面對的兩性問題)
6.追求休閒生活(現在的年輕人會玩,而且玩錯地方)

二、新人類的心理特徵

(一)青年人的道德觀

1.富道德危機
2.道德觀強烈
3.社會道德批判較強

(二)青年人的權利觀

1.渴望擁有權力
2.希望贏得有權者協助
3.願以權力助人

(三)青年人的金錢觀

1.急著賺錢
2.不同意勤儉致富
3.主動要求加薪

(四)青年人的價值觀

1.務實而不踏實
2.愛拼才會贏
3.花得積極,賺得拼命
4.精打細算,絕不吃虧
5.錢多事少離家近,老婆漂亮孩子乖

(五)青年人的工作觀

1.跟著感覺走,不爽就走
2.心中無公司,只有自我
3.藐視大人,重視自己
4.勇於爭取自己的福利

(六)青年人的政治觀

1.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2.「沒有原則」的政治原則
3.最不崇拜政治人物
4.不再認同「移孝作忠」

三、心事誰人知?

(一)心理需求

1.需要關懷,厭惡干涉
2.需要瞭解,痛恨誤解
3.需要傾訴,討厭囉嗦
4.需要隸屬感,深怕孤立
5.需要安全感,易恐慌焦慮
6.需要成就感,易喪失信心

(二)行為特徵

1.願意努力上進,但意志不堅
2.希望充實自己,但缺乏行為動機
3.竭力爭取自由,但無法自治自立
4.有很多意見,但不夠周詳
5.有理想抱負,但流於幻想
6.努力追求完美,但易半途而廢

這一代的新新人類很會計較,不會感恩,如果有什麼事,還有父母撐住。現今父母則袒護子女──放任,習慣接納,習慣微笑。溝通的概念是:父母宜握住籌碼,問題是誰惹的,就應由誰去負責。

實踐篇


孩子當眾大哭怎麼辦?

前言

獎勵行為的誤用:獎勵可以提供我們應用,以改變個體不良行為,進而培養良好的行為。惟應用不當,反使不良行為獲得增強而帶來負面效果。

實例

玉璇假日跟媽媽逛百貨公司,媽媽跟姊姊在服裝部選購衣服,玉璇東竄西跑捉弄母親,當媽媽叫她時,她偏偏躲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後,她要媽媽買玩具小熊給她,媽媽說:不行!上次才買的,這次不可再吵。這種斥責不管用,玉璇耍出最後一招,當眾號啕大哭,賴在地上不肯走。好吧!只這一次,下次不行喲!

情境反應立即效果長期影響
上百貨公司玉璇吵著買玩具媽媽終於同意了哭吵買東西的行為增加
坐電動玩具車媽一再叫佳倩下來但她不肯媽媽只好讓她坐到過癮乘坐不下來的行為增多
媽媽在廚房蘭萍哭著要媽媽抱她媽媽實在沒辦法,只好抱她哭著要媽媽抱的行為增強
媽媽忙著工作智美醒來哭著要媽媽媽媽趕快丟下工作去抱她醒來哭著要媽抱的行為增多
爸爸正在看報德民吵著要買零食爸爸只好給他十元去買吵著要買零食的行為增加

▲「不當要求行為」出現而給予正增強的例子



分析

媽媽終於讓步說:「下次不行!」是媽媽平常的口頭禪,玉璇知道在這種場合下,媽媽平時的管教和要求並不管用,因此,玉璇在這「安全區」就會異於平常,哭著要買,當她任性耍賴達成心願後,一定食髓知味,永不罷休。

正用

正確處理方法是在這種哭鬧下,不要讓玉璇如願,假若不聽,最多花計程車費送她回家。另行跟姊姊再回百貨公司逛。

結語

由於小孩行為是學習而來,一些不良行為也是學來的,如果是輕微簡單行為可採「消弱原理」來消除;若是複雜的行為,則可採「區別增強原理」(獎勵)來逐步改進。如果仍無效,可以「隔離策略」(或忽視)來改善;再不行的話,可用「厭惡刺激」(即讓他重覆一直做同樣一件事,直到他討厭為止。)或可見其效果。正如怕出天花,必須接種牛痘;怕發生車禍,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但要謹慎行為。特別要強調的是:任何不良的活動,與其消極制止,不如積極預防,這是我們宜予掌握的原則。

參考書目:

1.《青少年問題研究》,李坤崇著。

2.《行為改變技術──制約取向》,林正文著。

(原[宗教教育]131期,1997年01月號)


作者: 林淑麥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