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2期1997年1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智能發展

詹秀美

基礎篇


一、智能發展的歷程

(一)生理層面:

由於人類智能的表現是出於大腦所發揮的功能,所以認識大腦生長的過程可以讓我們從生理層面了解人類智能的成長歷程。當人類的受精卵形成三週後,發育中的胚胎即以每分鐘數千個新細胞的速度形成大腦的組織。到了第十三週時,生長程度已達成人大腦重量的三分之一。出生之時,大腦已包含一百至二百兆個腦細胞。

自出生至週歲之間,腦部的發育以小腦(主司肌肉協調功能)為主。週歲時,大腦的重量已達成人的三分之二。其餘的三分之一則在兩歲至十六歲之間生長完成。在這段期間內,又包含四個快速生長時期,即2-4歲、6-8歲、10-12歲、及14-16歲的期間,各有一次為時約六個月的快速生長期。到了十六歲之時,大腦的生理構造已經大抵生長完成。

(二)心理層面:

瑞典學者皮亞傑(Piaget)所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可以讓我們從心理層面了解智能的發展歷程。他認為思考能力是循著一定的順序呈階段性發展的,其發展速度雖可能有個別差異,但發展順序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四個階段:

1.感覺動作期:約0-2歲,這段期間內的嬰孩是以動作行為來了解周圍的事物,並且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協調不同感官所接收到的各種訊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

2.前運思期:約2-7歲,已經可以運用初步的推理思考,不需要依賴動作與感官的直接探索或接觸的方式。但是思考的內容限於具體呈現的物體以及與當時情境有關連的事物,尚無法運用演繹或歸納的推理思考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思考問題時一次只能注意單一的向度,無法同時從事多層面的思考。

3.具體運思期:約7-11歲,已經能夠在內心運用邏輯推理思考一些較為具體的問題,也可以同時從一個以上的向度思考問題。

4.形式運思期:約11歲至成年,能夠運用邏輯演繹方式思考假設性的問題,亦能夠運用符號從事抽象的思考,並且具備系統性思考的能力。


二、影響智能發展的因素

(一)先天遺傳:

由於腦細胞的生長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構造一樣,早在受精卵形成之時已受卵子與精子之基因組合的影響,所以個人的智能發展會受先天遺傳因子的影響。受精卵的基因組合若有異常的染色體,有時會導致胎兒先天的智能發展障礙,常見的例子如唐氏症候群。

(二)後天環境:

1.出生前:胎兒時期母體所提供的生長環境,包含營養供給情形、是否有疾病感染或有害物質污染、母體的情緒狀況等等,都會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

2.生產過程:難產時使用產鉗或吸引器引產造成腦部的外力傷害、或缺氧所造成的腦傷、或麻醉藥物使用不當傷害到胎兒等等,都可能造成胎兒腦部受損而影響其智能發展。

3.出生後:身體與腦部發育所需的營養供給、是否有疾病或外傷造成腦部受損、是否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或放射線、身體感官對環境的探索與接觸機會、所接受的文化刺激與學習經驗之多寡與品質等等,都會影響嬰幼兒的腦力發育。

三、智能上的個別差異現象:

(一)生理層面的個別差異:

1.大腦皮質的功能:大腦皮質分為額葉、頂葉、顳葉、枕葉等四個部位,分別掌理不同感官所收受的訊息,加以整合之後下達反應動作的命令。各人在各個部位的神經細胞構造自先天即互有差異,加上後天發展環境之差異,造成每個人擅長之思考方式與才能上的差異。

2.左右半腦側化情形:大腦又分為左右兩個半腦,分別擅長不同的思考方式並且掌管不同身體部位的動作。絕大多數的人左右半腦自先天即呈現不均衡的發展,其中一個半腦呈現優勢發展的狀況。是故,各人由於左右半腦側化情形不同而呈現擅長之思考方式與才能上的差異。

3.大腦神經細胞的構造:由於先天遺傳與後天學習機會上的差異,各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在細胞體品質以及神經纖維構造上呈現差異,造成大腦處理訊息之速度與效能上的差異,形成智能上的個別差異。

(二)心理層面的個別差異:

1.思考型態:由於上述腦部生理構造上的差異,各人所擅長的思考型態會在思考內容及思考方式上有所差異。不同的人在處理聽覺、視覺、符號、語意、行為等不同的思考內容時,各人所擅長的領域各異。同時在認知、記憶、邏輯推理、創新、及評鑑等思考方式的運用上,各人之所長亦互有差異。

2.才能領域:各人所擅長的思考型態,會影響其興趣領域及發展方向,形成個人在學習上的性向,最後表現在個人擅長的才能領域,例如:數理或語文學科、藝術、動作技能、創造力、或領導能力等領域。

實踐篇


一、促進孩子智能發展的方法

雖然個人的腦部構造在出生時就受到遺傳的影響,而有先天上的差異,但是腦部的發育並非完全決定於遺傳;遺傳只提供一個基礎架構,這一個架構將來能夠發揮到何種程度,端視後天環境的條件。環境若不能提供適度的學習刺激,再好的先天資質也無從發揮潛能;環境若提供充分的學習刺激,再差的先天資質也有成長的空間。因此,不論孩子的遺傳資質如何,提供他一個良好的後天學習環境是絕對有必要的。

(一)供給均衡充足的營養:

腦細胞的發育需要多方面的營養成分,所以自胎兒腦細胞開始生長的懷孕初期,準媽媽就要注意營養的足量攝取。嬰兒出生後,更要隨著成長階段提供適當的營養,以維持腦部與身體的正常發育。詳細方法請參考有關育兒知識或營養學的書籍。

(二)經營健康的生活環境:

除了飲食所提供的營養會影響腦細胞的成長外,生活環境的物理條件也會影響腦部的發育,包含:空氣品質、飲水的水質、生活起居的空間、噪音汙染程度、重金屬物質的汙染程度等等。

(三)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

嬰兒自出生後即開始從環境所提供的各種感官刺激、與互動經驗中發展認知能力;在成長過程中若從環境中接收到豐富的刺激及學習經驗,則能夠促進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效能與神經元網絡的複雜連結,提昇腦部的思考功能。

(四)啟發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要充分發揮腦部的學習潛能,除了認知能力的培養之外,還必須有發自內在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作為動力,才能夠本著積極的態度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接受更高難度的學習挑戰,從而獲致更豐碩的學習成果。

(五)培養靈活的思考能力:

在思考能力的發展過程中,所運用的思考內容與思考方式若過於缺乏變化,將導致思考能力上的僵化、缺乏創新性與變通力,當未來面對多變的問題情境時,將難以發揮隨機應變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思考能力的培養上,應該引導其運用多樣化的思考內容以及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才能夠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發揮靈活的思考能力。

二、家長應該具備的幾個觀念:

(一)把握時機,用心培植:

嬰幼兒有豐富的學習潛能,應該及早提供豐富的文化刺激、操弄經驗與探索機會,以促進其智能發展,並且盡量提供有利學習的各樣工具與材料(包括玩具),以利其拓展學習經驗。

(二)循序漸進,莫揠苗助長:

雖然及早提供學習經驗有助於幼兒的智能發展,但是必須注意其身心發展階段的特性,不要急於賦予不切合其發展時機的學習任務(例如學前階段即練習握筆寫字),以免造成學習上的挫折感而抹煞其學習興趣。

(三)接納個別差異,適性發展:

每個孩子自先天的大腦構造上即互有差異,在思考型態、所擅長的才能領域,人人皆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先接納孩子的個別差異狀況,再協助其探索性向與興趣,規劃適性發展的學習生涯。

(四)培養造就教會的恩賜,作主合用器皿:

一切恩賜都是神所賞賜的(雅一17),應該歸神所用。基督徒當追求事奉神的心志,作主合用的器皿,當追求造就教會的恩賜(林前十四12)。因此在規劃孩子的學習生涯時,莫忘基督徒事奉神、為主發光的使命,思想如何引導孩子發揮恩賜在教會的聖工上,這才是我們為下一代付出心力的最終目標!

(原[宗教教育]131期,1997年01月號)


作者: 詹秀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