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許宜靜整理
教員留言板
星期二的晚上,當全家人正從教會回來,在電梯遇到晚歸的若萍……。 「爸、媽,你們上教會剛回來呀!」 「是呀!今天的道理讓我覺得有很大的造就,補習到現在累不累啊?」 「好累喔!可是誰叫我是台灣的高三學生,沒辦法!」 「對了!今天你們兒教組組長遇到我,叫我再提醒你,這個禮拜天下午還要做家庭訪問喔!」 聽媽媽這麼說,若萍突然覺得事情好多、好煩。回到家裡,坐在書桌前,打開自己的記事本,只是記了密密麻麻的大考、小考,現在又多了一個兒教組的家訪,若萍心裡覺得好累、好累!
「老師,老師,妳明天要不要來我家?」
「對呀!老師,妳一定要來我家喔!我給妳看我的寶貝喔!」
「老師,妳也要來我家喔!」
小恩、雨詩、志傑,幾個孩子兒童聚會下課的時候,便纏著若萍老師,頻頻邀請若萍去他們家家訪,對孩子們來說,老師要去家裡是件大事,他們無不用心準備,要好好接待老師。
「好,好,老師明天一定會去你們家做家庭訪問的。」若萍腦海中不斷浮現,星期一有好幾個考試,但她心裡想︰既然今天是教員,就不希望自己是個掛名、常常缺席的教員。
聚完會後,若萍、銘芳還有育仁一起留下來整理、收拾,三個教員都是高三學子,走過這三年教員生涯,也使得他們成了屬靈上的好朋友。
「好煩喔!又要做家庭訪問了,自己的事情一大堆都還沒做,下禮拜又有一堆考試,為什麼常常都要去做家庭訪問啊?」銘芳一邊收拾著教具,一邊在那嘀咕著……
「對啊!有些家長很少來教會的,我們這種高中教員去訪問有用嗎?或許只是增加彼此的尷尬;有的家長都是教會的負責人,甚至還是我們的老師,去家訪的意義何在呢?若萍,妳明天有要去嗎?」育仁總是毫不諱言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應該會吧!雖然課業壓力很重,但我想,既然身為一個教員,就應該盡教員的本份。」
「本份?可是妳不覺得這樣的事沒什麼意義嗎?」
「其實,我曾經質疑過家庭訪問的功能及意義,我也覺得,有些家長常可以在教會碰到,很多時候學生的情形便和他們溝通過了;有時候我也不知怎麼面對那些長執、負責人和以前的老師,後來漸漸地才有不同的看法和體會了!」若萍接著又說:「家庭訪問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樑,或許現在有了電話、聯絡簿可以進行平時的溝通,但是在家庭訪問時,老師和家長可以面對面地溝通,這和親師懇談會又有點不同,通常家庭訪問的時候,氣氛都比較輕鬆!」
「怎麼,你們三個在教室裡面,又在交換什麼心得了呢?真好,你們三個真是好同伴、好同工。你們在聊什麼呀?要不要給我『參一腳』?」青山大哥就是這麼幽默,對他們幾個高中教員也一直很照顧,常常提供他們很多在教學上、事奉上的建議。
「青山大哥,不是啦!我們在談明天的家庭訪問,我們現在常常有很多考試,又常常要參加家庭訪問,所以……。」銘芳邊說,頭也愈往下低了。
「所以,你們不想參加明天的家庭訪問?」
「青山大哥,也不是這麼說,只是覺得家庭訪問常流於形式,甚至有點像去作客的感覺,若談到要和家長多溝通,不是平時就要做了嗎?要何必一定要家庭訪問?」育仁把心裡的話全都說了出來。
「喔!若萍,妳覺得呢?」青山大哥問。
「嗯!我不知道耶!只是覺得這是教員的本份,而有時候去家訪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況且小朋友都很期待我們去他們家呢!」
「你們覺得家庭訪問的用意和目的有哪些呢?」
「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裡的情形、了解家長對宗教教育的看法、給一些較少來聚會的家庭一些關心&鼓勵,還有……」育仁毫不遲疑地把以前看過、聽過的答案像參加考試一般,一一地細數出來。
「所以囉!其實問題的關鍵並不像你們之前說的,沒有必要或沒有意義,因為就算是你們也知道家庭訪問的目的及功能,可以幫助我們面對面與家長一起談學生的教育,期待我們的宗教教育不是只有每週二小時的上課,更希望他們的生活中落實,或許現在有許多其他的管道,但這種面對面的家庭訪問是造就很大的。」
「我想,你們的問題其實是怎麼做家庭訪問,才會不流於形式。」
「對,我想,其實也不是說很不想去家訪,只是每次這樣每個學生家都去訪問,每個老師又都要參加,有時候到了小朋友家,看到他們家長也不知道要談什麼,甚至有時候到後來就在吃喝聊天,走了幾家就覺得好累喔!」育仁把放在心中好久的話都說了出來。
「其實家訪並不難,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如果平時不多花點心在學生身上,到了家訪硬著頭皮去,當然會不知聊些什麼,但是,如果我們平常就多去了解學生,到了家訪時,自然就知道該跟家長聊些什麼。」
「另外,要說的是,其實你們或許在面對一些家長是負責人或以前的老師時,會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資格,但是要知道,我們是為了造就孩子,而不是為了受敬重;況且我們必須敬重神託付的職份。今天身為教員就是一個職份,要努力,別叫人小看我們年輕,小看了自己。」
「青山大哥,我想,我們都是有心為主做好教員這份聖工,家庭訪問或許對我們來說,就如青山大哥所說的,是我們自己顧慮了太多,反而絆住了自己,也使得家庭訪問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若萍專注地聽了青山大哥說的,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每一個小朋友的成長背景都不相同,他們家庭的狀況也不一樣,如果我們只期許自己是個好『經師』,就只要多充實自己的口才及教學方法,把每一次的課上得精采就行了;但若我們期許自己是『改變他們生命的老師』,除了上述之外,我們更要如聖經所說『詳細知道羊群的景況,留心照料牛群』,透過家庭訪問,我們也能夠認識這個學生。」「或許你們現在課業壓力比較重,但看到你們三個仍盡心做一個好教員,很多人都很佩服,也相信神會祝福你們。教養孩童這件工作並不簡單,但教育的果實卻是看到更美生命的展現。今天我們家庭訪問頻繁,這其實該感謝主祝福我們教會充滿希望,不是嗎?」
「青山大哥,聽了你這麼說,真叫自己慚愧!」
「育仁,不要這麼說,你們都做得很好了啊!」
「青山大哥,我想,就讓我們一起禱告吧!求神幫助我們不再害怕家訪,也能得到祂的幫助,讓我們把祂交付的事奉做得更好!」若萍提議大家一起禱告。
「好啊!」銘芳、育仁同聲地表示贊成。
「嗯!就求神帶領我們吧!」
跪下禱告的同時,若萍、銘芳、育仁,三人心中都有了立志,要為主做一個詳細知道羊群景況的牧人,一個願意走入家庭、關心學員的好牧人。
(原[宗教教育]131期,1997年01月號)
|
|
|
|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許宜靜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7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